古向偉
【摘 要】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和廣泛應用,對中職數學教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有針對性地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為學生學習專業(yè)知識、掌握職業(yè)技能、繼續(xù)學習以及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本文從四個方面論述信息技術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以期能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給數學教學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中職數學;繼續(xù)學習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論文編號】1671-7384(2019)07、08-0147-03
中等職業(yè)學校的辦學目標是為社會培養(yǎng)初級的專業(yè)技術人才,他們需要很強的服務意識和工作能力?!吨械嚷殬I(yè)學校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規(guī)定數學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學習掌握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具備必需的相關技能與能力,為學習專業(yè)知識、掌握職業(yè)技能、繼續(xù)學習以及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中職數學教學強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它的功能,除了教授數學基礎知識,更突出數學課為不同專業(yè)課服務的功能,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但是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性,抑制了學生的發(fā)展。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大部分學校數字化校園和網絡學習平臺的建設,為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信息技術的使用是數學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產物。下面結合筆者的教學實例淺談信息技術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在傳統(tǒng)單調枯燥的教學環(huán)境下,由于沒有升學的壓力,學生在課堂上沒有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完不成有效的教學目標。如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中職數學老師一直在探索的問題。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得教學環(huán)境向多樣化、新穎化邁進。數字化校園、多媒體和網絡學習平臺的建設極大地豐富了原有的學習資源。教學多媒體(如投影儀、視頻展示臺、電子白板、計算機、網絡、學習平臺等)在教學中的應用,打破了原有的枯燥單一的教學環(huán)境,化靜為動,能激發(fā)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在學習橢圓的定義的時候,為了把枯燥的定義形象化,可以給學生動態(tài)演示橢圓的生成圖,這樣學生對橢圓曲線就有了一個直觀形象的認識。同時借助多媒體教室的網絡資源,學生能用幾何畫板畫出橢圓的軌跡。通過動態(tài)演示和學生動手操作,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橢圓的興趣,為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打下基礎。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原有的教學形式得以創(chuàng)新和豐富。目前,微課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比較廣泛。微課雖然時間短,但卻是傳統(tǒng)常規(guī)課堂教學的一種精煉,所教授的內容是一節(jié)課中的某一主干知識或難點知識,重點突出。它能與學生的學習活動結合起來,引發(fā)學生主動交流、思考,促進主動學習的進行。同時,對于學生來說,學習微課程沒有時間、地點的限制,他們可以上課時在教室內集體觀看學習,也可以下課后在家中利用網絡和電腦自己觀看學習,甚至可以在路上利用移動設備學習。
對于教學中的難點知識,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不能“倒帶”,聽不懂的學生只能繼續(xù)跟著老師的講授往下聽,導致以后的內容也聽不懂,如此惡性循環(huán),嚴重降低了學習效率。微課則不同,學生可反復觀看,“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復觀看微課有助于學生,特別是接受能力不強或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減輕了教師的負擔。例如,在學習“隨機數表法”知識點的時候,由于學生對隨機數表這個抽象概念不好理解,有很多學生聽過一遍之后還是不理解。因此在課前可以錄一個關于隨機數表法的微課,在課上的時候各學習小組可以根據本組的實際情況反復觀看、討論微課的內容直至完全理解并掌握隨機數表法。在分組學習微課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率,同時也順利地實現了重難點的突破。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和學生處在對立面,教師是講臺上的一方,學生是講臺下的一方。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是通過教師提問問題和學生回答問題來體現的。在信息技術和相關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定位正在發(fā)生變化,師生關系逐漸走向伙伴關系,教師和學生之間是一種民主和諧、尊重平等、合作對話的師生關系。
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下,教師不再“填鴨式”地照本宣科,告訴學生應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而是提供給學生大量相關的、感興趣的資源,有計劃地組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要從講臺上走下來,走到學生中間,重點啟發(fā),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適當的討論和展示豐富了學生的活動,通過相互討論,拓寬了視野,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課后教師和學生還可以利用電子郵件提交作業(yè)、批改作業(yè)、網上答疑,利用QQ群等進行集體討論,可以發(fā)起師生及生生之間實時的或非實時的交互互動、共享學習成果,方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感等狀態(tài),為組織下一步教學提供有利的依據。
如在學習“平均數和方差”這個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事先在班級群里或學習平臺上給出這樣兩個問題:(1)學校要選一名代表參加市里的演講比賽,在預選時有3位評委給甲、乙兩個候選人的評分分別是8、8、9和8、9、9。此時選誰參加比賽?(2)若三位評委的評分是8、9、8和7、9、9,此時選誰參加比賽?通過學生在學習平臺上給出的答案,教師可以分析學生的知識儲備水平和理解能力,從而設計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讓學生去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隨著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方式的改變,教學評價要從傳統(tǒng)的對學習結果進行評價轉化成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教學評價,即從總結性評價轉化成形成性評價,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的各個階段中獲得評價與反饋。在信息化背景下可以運用一系列的評價體系和技術工具,對學習過程進行檢測和評判,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提供有效依據。
教學評價應注重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在信息技術支持下,評價的形式多樣。學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在線檢測、交流及互動。教師可以采取游戲的方式,給學生發(fā)放金幣獎勵,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利用網絡平臺采用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將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將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探究活動、展示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等多樣化的評價方法。通過新的評價體系,能給出學生全面、合理、有價值的評價,從而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就是要把信息技術的教學資源、教學方法、內容、過程和評價結合起來,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突出以人為本,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實現信息技術與中職數學教學的有機融合。由于視聽結合、手眼并用的特點及動畫模擬、及時反饋、實時交流等,使信息技術具有巨大的內在潛力,能幫助學生獲得相應的知識和能力,有助于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給數學教學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因此,信息技術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對中職數學教學改革和實踐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需要進一步在教學實踐中發(fā)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