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 許寧
元好問的論詩詩在中國論詩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他的論詩詩還一度傳至朝鮮半島,并對朝鮮文壇的論詩詩創(chuàng)作產生了深遠影響。雖然元好問集本在其去世百余年后,即14 世紀末期便已出現在朝鮮半島,但直到朝鮮后期的18—19 世紀,元好問的論詩詩才在朝鮮半島掀起了大規(guī)模的閱讀、仿效之風。
朝鮮后期文人李瀷(1681—1763)撰有《星湖僿說》一書,該書稱得上是朝鮮古典詩歌理論批評史中的杰出著作。全書共三十卷,內容分為五門。其中有三卷為“詩文門”,里面包含了詩論、詩評、考釋等內容,具有豐富的詩學理論價值?!霸娢拈T”中有兩處涉及元好問的論詩詩,一次是在《退山之山石句》篇中云:
退之七言詩,如穎師琴雉帶箭之類,巧追精琢,斤斧無憾。然其不犯手勢陶鑄自成者,其惟山石一篇,自頭至終只如山行日記,隨遇寫出,而筆力雄渾,不見罅縫。惟能者能之而不可學得也。后來,元之元好問知此意,曰:“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郞詩”,蓋知言矣。(李瀷:《星湖僿說》卷29,詩文門)
一次是在《陳子昂》篇中云:
退之詩:“齊梁及陳隋,眾作等蟬噪。國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朱子至和其感遇之作,余考之未見其可賞。蓋六朝余風入唐,猶有循習者。子昂始有奮起脫去之功也。元好問詩云:“沉宋橫馳翰墨場,風流初不廢齊梁。論功若準平吳例,合著黃金鑄子昂。”此述退之之?論。(李瀷:《星湖僿說》卷29,詩文門)
第一則引文是對韓退之七言詩藝術風格的評論。李瀷認為韓退之的《穎師琴》《雉帶箭》在語言上追求精雕細琢,唯有《山石》一詩具有雄渾之力,并直接引用元好問《論詩三十首》中的相關詩句,對元好問的觀點表示贊同。
第二則引文是對陳子昂詩歌風格的評論。李瀷在開頭先是引用了韓退之《薦士》一詩中對陳子昂的評價,結尾又引用了元好問在《論詩三十首》中對陳子昂的評論。李瀷站在歷時性的角度上,認為元好問對陳子昂的評價實際上與韓退之相一致。像這樣,在詩話評論中引元好問之詩來評詩,這在朝鮮半島的元好問接受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李瀷的活動時期要早于之后的申緯、金正喜等人,相較于朝鮮后期受清代文壇思潮影響而引發(fā)的一系列元好問接受現象而言,李瀷能夠自覺關注到元好問的論詩詩,并認識到論詩詩的價值,這點是難能可貴的。
元好問在《論詩三十首》中以韓退之的“山石句”來戲稱秦觀之詩為“女郎詩”,這個觀點在中國明清時期就引發(fā)了較大爭論。朝鮮文人丁若鏞(1762—1836)亦對此有所關注,曾先后兩次在詩中提到“山石句”與“女郎詩”:
秋柳銷魂語,春帆倚渚時。
未知山石句,何似女郞詩。
——《三月二十七日乘小艓赴忠州舟中雜吟》
其三(丁若鏞:《與猶堂全書》第一集詩文集,第6 卷)
……
我慕山石句,恐受女郎嗤 。
焉能飾悽黯,辛苦斷腸為。
梨橘各殊味,嗜好唯其宜。
——《老人一快事六首,效香山體》其五(丁
若鏞:《與猶堂全書》第一集詩文集,第6 卷)
第一首詩中,丁若鏞在前兩句描寫了銷魂的秋柳,倚著江渚的春帆。這與秦觀筆下的“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晚枝”實有異曲同工之處,均以細膩的情感、纖弱無力的意象,呈現出婉約風格。后兩句則針對元好問“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詩”的評論,提出了自己的質疑:“如果不是知道韓退之的山石句,這又怎么會是女郎詩呢?”
第二首詩中,丁若鏞直接發(fā)出感慨:“我雖然也仰慕韓退之的山石句,但是害怕自己的詩作也受到像女郎詩這樣的嗤笑?!苯Y尾則以“梨橘各殊味”為喻,實則是強調詩歌風格具有多樣性,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風格,只要投己所好即可。概言之,丁若鏞所持的觀點是作詩時應該據己所長來形成自己的風格,沒有必要非要分出優(yōu)劣。雖然丁若鏞也未能真正理解元好問論詩的主旨本意,但他以異域文人的身份對此做出評論,這也是元好問論詩詩在域外產生影響的重要憑證。
自17 世紀中后期開始,朝鮮文人詩作中開始陸續(xù)出現元好問論詩詩中的一些極具概括性的經典語句?;妙l率最高的是出自元好問《論詩三首》中的“鴛鴦繡了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據粗略統計,相關詩句如下:
閑中漸覺詩成癖,誰把金針與我醫(yī)。(李喜朝:《謹次壺翁寄示韻》)
琴含流水憑君聽,繡妙金針與我傳。(崔昌大:《夜中睡起……次仙韻奉示諸公》)
手把鴛鴦繡,停針要子看。(曹夏望:《小岳樓主李主簿……杯余依韻以謝》)
鴛鴦繡出無人見,度世金針志已違。(金致垕:《敬次河西先生題仁宗大王石竹圖韻》)
此道傳精妙,鴛鴦繡出針。(金致垕:《次樸圣膺》)
自知翠墨徒成癖,且把金針快許看。(李書九:《鄭戚丈子華甫,以詩求余八分書》)
由蘇入杜拈花后,留下金針度指尖。(申緯:《臘十九兒子命準拜坡有詩》)
充實兼之節(jié)制能,金針妙指度人曾。(申緯:《閱錦舲西泠藁題后》)
金針不吝鴛鴦繡,此老平生負蠧魚。(奇正鎮(zhèn):《寄題可隱堂》)
石室書留埋蠧處,金針語入繡鴦時。(趙璥:《江漢黃公·挽詩》)
金針自度錦繡心,彩筆竟開玲瓏口。(趙秀三:《吳蘭雪知州》)
從創(chuàng)作時間跨度來看,“鴛鴦繡”“金針”的化用自17 世紀后期一直持續(xù)至19 世紀中后期。值得一提的是,以詩書畫三絕而聞名、擁有朝鮮漢詩創(chuàng)作最高峰之稱的申緯(1769—1845),多次在詩文中化用“金針”來借指學詩法度,以此來表達自己的詩學思想,即“由蘇入杜”說。申緯曾以燕行書狀官的身份赴清,與翁方綱交往甚密。翁方綱對元好問詩學的看法以及“由蘇入杜”說,都對申緯產生了重要影響。翁方綱極為肯定元好問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有“遺山崛起黨趙之后,器識超拔,始不盡為蘇氏余波沾沾一得,是以開啟百年后文士之脈”(翁方綱:《石洲詩話》卷5)之語。申緯亦受其影響,將元好問歸入學蘇的后學之列,云“金源大有學蘇人”(申緯:《警修堂全稿》冊8,《臘十九兒子命準拜坡有詩……以示秋史》其五)“入杜由蘇幸不絕,裕之傳到伯生完”(申緯:《警修堂全稿》冊23,《余選復初齋詩之役……以示竹垞》其三)。翁方綱在《仿同學一首為樂生別》中闡述“肌理說”時云:“遺山之論詩曰:‘鴛鴦繡出從君看,不把金針度與人?!瞬挥餮葬樉€也。”(翁方綱:《復初齋文集》卷15)申緯亦受其影響,在《閱錦舲西泠藁題后》一詩中云:“充實兼之節(jié)制能,金針妙指度人曾。高才憤悱于斯義,不礙由蘇入杜陵?!辈⒃谠姾笞宰ⅲ骸梆B(yǎng)之以充實,又養(yǎng)之以節(jié)制二句,覃溪語?!倍硪晃慌c翁方綱結緣的朝鮮文人金正喜(1786—1856)在《次堯仙二首》的并序中也有“特人無鴛鴦繡罷金針度與耳”之語,并在第二首詩中以“只是紛紛門外客,摠迷針線不知家”來表達自己的詩學觀點。這一時期,在申緯、金正喜等文壇重要人物圍繞學詩門徑展開的激烈探討中,“鴛鴦繡”與“金針”意象也被靈活化用。
此外,元好問《論詩三十首》中的一些具有藝術性及表現力的新奇意象,也受到朝鮮文人的關注,但相比較而言,在實際創(chuàng)作中的使用頻率并不高。像金宗直的“血淚可堪辭母黨,黃冠猶欲作詩囚”,申緯的“高宋廉牟噪海陬,往歡引我脫詩囚”,李瓊仝的“誰是詞源疏鑿手,欲從溝澮達湖江”等,分別使用了元好問筆下的“詩囚”與“疏鑿手”。
元好問的《論詩三十首》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為朝鮮文人所接受,集中于19 世紀。這一時期,在申緯、金正喜、李德懋等文人的帶領下,朝鮮半島掀起了仿效元好問論詩絕句體式之風。事實上,早在高麗中后期,朝鮮半島就出現了論詩詩歌的創(chuàng)作。因為論詩詩同時具備詩歌創(chuàng)作和詩歌評論兩大功能,朝鮮文人在接受中國漢詩的過程中,免不了會對中國詩家作品、詩學理論做出相關品評,這樣的環(huán)境十分利于論詩詩歌的發(fā)展。但高麗中后期時期的論詩詩題目,多以“讀”為字眼。如李奎報的《讀陶潛詩》《讀李白詩》、李穡的《讀杜詩》《讀李白詩》等。從體式上看,多為古律詩和七言律詩體,這就與朝鮮后期興起的論詩絕句體式形成了鮮明對比。并且朝鮮后期出現的論詩絕句,題目中出現了明確的“論詩”字眼。如申緯的《東人論詩絕句》《論詩,用坡公答孔武仲韻》、李尚迪的《論詩絕句》、李德懋的《論詩》《論詩絕句》、金正喜的《論詩》、黃玹的《丁掾日宅寄七絕十四首依其韻戲作論詩雜絕以謝》《和小川論詩六絕》、姜瑋《論詩》等。而金進洙的《讀東詩,擬元遺山品詩體》雖沒有“論詩”二字,但明確指明了是仿效遺山的品詩體。朝鮮后期以“論詩”命題的論詩詩驟然增多,可見當時文壇對論詩絕句體式的積極接受,以及朝鮮文人自覺論詩意識的增強。
此外,朝鮮論詩絕句多以組詩形式出現,其中不乏動輒就數十首的大型組詩。像申緯的《東人論詩絕句》,共計三十五首,自新羅崔致遠開始,論至朝鮮的金尚憲,上下長達七百余年,將朝鮮漢詩之名匠一一網羅其中。而黃玹的《丁掾日宅寄七絕十四首依其韻戲作論詩雜絕以謝》共有十四首,主要評述中國的詩家詩作,自中國六朝詩開始,還提到了李白、杜甫、孟郊、蘇東坡、黃庭堅、陸游、元遺山、明七子、王士禛等人。眾所周知,七言絕句,以詩論詩,始創(chuàng)于杜甫的《戲為六絕句》,在南宋戴復古《論詩十絕》和金代元好問《論詩三十首》的發(fā)展下,開啟了論詩詩的兩大派流。其中元好問的《論詩三十首》,自魏晉論起,下迄于宋,歷跨數代,規(guī)模龐大,可謂是組詩論詩之始祖。中國清代的論詩詩多沿用元好問的組詩結構,而朝鮮文壇的論詩詩創(chuàng)作又是在清代文學思潮影響下發(fā)生的,雖然其中不乏受清代文人論詩詩創(chuàng)作的影響,如王士禛的《戲仿元遺山論詩絕句》等,但歸根結底這種組詩形式的論詩詩創(chuàng)作都是以元好問為宗的。
朝鮮文壇第一個正式創(chuàng)作論詩絕句的是申緯,他不僅繼承了元好問的組詩論詩結構,在論詩方式上也流露出受元好問影響的痕跡。如《東人論詩絕句》其四云:“長嘯牧翁倚風燈,綠波添淚鄭知常。雄豪絕逸難上下,偉丈夫前窈窕娘?!痹撛妼Ω啕惡笃谖娜死罘w(1328—1396)及高麗中期文人鄭知常(?—1135)進行了品評。開頭兩句分別化用了二人的名句“長嘯倚風磴,山青江自流”與“大同江水何時盡,別淚年年添綠波”。像這樣,從跨代詩人身上尋找二人的同源關系,并化用詩人名句來豐富詩語的表現力等,都是元好問論詩絕句中慣用的手法。此外,元好問喜用疑問句來增強議論氣勢,申緯詩中亦使用過這種手法。像“白衣妙選稱從事,何異將身到鳳池。”“心折漁洋談藝日,而今華國屬之誰?!薄坝洪T赤壁琴簫響,難道滄洲不賞音。”等等。
元好問論詩絕句在朝鮮半島產生影響的持續(xù)時間極為久遠,甚至之后的一些感懷悼念之作,都效仿元好問的論詩絕句體式。這雖與元好問創(chuàng)作論詩詩的意圖大相徑庭,但亦從側面顯示出元好問論詩體式在朝鮮文壇的影響之深遠。朝鮮文人申錫愚(1805—1865)曾作《平壤懷古》絕句十七首,在詩自序中云:“懷古之詩,初無定體。余于平壤,全用絕句。蓋其聲韻調格。多倣唐人竹枝及元遺山論詩絕句也。注詩之繁,無如近世。余甚病之,今反效尤者。以古事之不可無考也。”(申錫愚:《海藏集》卷3)據申錫愚的生平可知,該詩創(chuàng)作于1838—1839 之間。從這段自序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朝鮮文人仿效元好問論詩絕句之盛況,但此時作詩的主旨不再是“論詩”,內容上逐漸發(fā)展為“懷古詩”。與申錫愚同時代的文人趙冕鎬(1803—1887)在1872 年所作的《感詩絕句》并序中亦云:“每中夜寤歡,纏綿悱惻,繹其津筏之始,象其旗鼓之列,并系詩境,一同岑大,不可以不記也。遂有夐?之什與元遺山、王漁洋論詩絕句亦近時人懷人絕句一例語也。略有開注,無忘前時偉跡。不以詩事詩論相關者不與焉?!保ㄚw冕鎬:《玉垂集》卷16)趙冕鎬與申錫愚的記載大致相同,都提到了朝鮮文人借論詩絕句體式作懷人絕句之事,并且還尤為喜歡添加繁瑣的詩注。通過二人的記載亦可確定元好問論詩絕句在朝鮮半島的影響力一直持續(xù)到了19 世紀后期。
元好問集本在14 世紀末期便已傳入朝鮮半島,但直到18—19 世紀元好問論詩詩才開始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為朝鮮文人所接受。從表面上看,以申緯、金正喜為代表的朝鮮文壇大家在元好問論詩詩的傳播與接受過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但實際上,由于當時兩國在文化上的交流極為頻繁,這些具有文壇影響力的文壇大家又多與清代學者保持密切的往來,所以朝鮮文人對元好問論詩詩的接受并不是直接發(fā)生的,而是間接受到了清代學術思潮的影響,清代學者對元好問的接受及觀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朝鮮文人。尤其是清人王士禛的《戲仿元遺山論詩絕句》,該詩在朝鮮半島的元好問論詩詩受容過程中,實際上起到了非常大的催化作用。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王士禛在《戲仿元遺山論詩絕句》的第二十九首中提到了朝鮮使臣金尚憲。故王士禛的《戲仿元遺山論詩絕句》在朝鮮半島流傳甚廣,這亦間接提高了元好問論詩絕句在朝鮮半島的知名度。朝鮮文人不僅關注元好問論詩詩的觀點,還在實際創(chuàng)作中化用論詩詩語,仿效論詩絕句體式進行創(chuàng)作。雖然后期隨著“議論”成分的減少,逐漸發(fā)展成了“懷古”之作,但元好問論詩絕句體式在朝鮮半島的影響足足持續(xù)到了19 世紀后期,為朝鮮末期詩壇帶來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