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海倫·凱勒出生在美國.不幸的小海倫,在生了一場重病之后,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從此,海倫與有聲有色的世界隔絕了.她不能喊一聲“媽媽”,也不能傾訴心中的希望和要求.
就在這時,家庭教師安妮·沙利文來到了海倫身邊.可是,海倫看不見,也聽不見,怎么學呢?所以這位教師想了一個辦法:先拿一個洋娃娃給她玩,然后在她的手心上,寫上洋娃娃這個詞兒,這樣海倫就知道了什么叫洋娃娃了.海倫很快就喜歡上這種學習的方法.一次,她們路過水井房時,沙利文把海倫的一只手放在水管口上.這時一股清涼的水在海倫手上流過.沙利文在海倫的另一只手上拼寫了“水”這個單詞.海倫猛然醒悟,原來“水”就是這種清涼而奇妙的東西呀!她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喜悅.
在沙利文老師的精心指導下,海倫學會了拼寫自己的名字,學會了拼寫“泥土”“種子”等許多單詞.她不分晝夜,像一塊干燥的海綿吮吸著知識的甘霖.她拼命摸讀盲文,不停地書寫單詞和句子,小小的手指頭都摸出了血.沙利文老師心疼地用布幫她包扎起來.就這樣,海倫學會了閱讀,書寫和算術,學會了用手指“說話”.
海倫10歲的時候,越來越強烈地想開口說話.父母為她請來了盲啞學校的薩勒老師.薩勒發(fā)音時,要海倫把手放在她的臉上,用感覺來判斷薩勒舌頭和嘴唇顫動的情況,以此體會怎樣發(fā)音.這種完全靠觸覺學習說話的方法,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海倫后來在回憶自己的這段學習生活時說:“為使我的伙伴能聽懂我的話,我夜以繼日地努力,反復朗讀某些詞語或句子,有時甚至要讀幾個小時,只到自己覺得讀對了為止.我每天堅持著練習……”
當夏天來臨時,海倫在盲啞學校的課程正好告一段落,她說話的能力也和一般人沒什么兩樣了.海倫回到家時,大聲喊道:“爸爸,媽媽,我回來了!”爸爸和媽媽緊緊地抱住海倫,流下了興奮的淚水.
1900年,海倫考上了大學.四年后,她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學位的盲聾人.她走遍世界各地,為盲人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yè),把自己全部的愛都傾注在殘疾人身上,成為美國著名的慈善家、教育家.她一生還勤于寫作,共創(chuàng)作了14部文學作品.其中在大學時代寫下的《我的生活》,出版后就在美國引起了強烈反響,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杰作”,她也因此而贏得全世界的尊崇,被視為20世紀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