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研究和分析丹紅注射液用于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年齡大于65歲以上的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平均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調脂、降壓、控制血糖等常規(guī)方案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丹紅注射液靜點進行治療,觀察和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NIHSS評分和BI評分)及不良反應。治療效果分為:基本痊愈、顯著有效、有效、無效。結果:與治療前相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NIHSS評分均明顯下降,而BI評分均明顯升高,治療組有效率為91.67%,而對照組治療的有效率為80%,兩組對比差異明顯(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33%,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1.66%,兩組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對于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在抗血小板聚集、調脂、降壓、控制血糖等常規(guī)方案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丹紅注射液靜點進行治療效果顯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損害的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自理的能力,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關鍵詞】丹紅注射液;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臨床效果;分析
在臨床中,缺血性腦血管病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神經內科疾病,發(fā)病率、致殘率以及死亡率都很高,嚴重危害了人類的生命健康,嚴重降低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近幾十年以來,社會經濟不斷發(fā)展,人們不健康的飲食結構及行為方式明顯增多,從而導致老年人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fā)病率迅速上升,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造成極大影響[1]。因此,加強對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治療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為了分析丹紅注射液在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治療中發(fā)揮的臨床效果,本文選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科收治的120例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唐山工人醫(yī)院老年病二科收治的120 例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所有患者年齡均大于65歲,全部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所制定的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診斷標準,并通過腦CT或MRI加以證實。將120例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平均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調脂、降壓、控制血糖等常規(guī)方案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丹紅注射液靜點進行治療。在對照組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65-80歲,平均(71.5±3.4)歲;在觀察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都是30例,年齡66-79歲,平均(70.2±3.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與排除標準
入選標準:(1)所有患者均于上述診斷標準符合,且通過腦CT或MRI加以證實。(2)發(fā)病時間在48小時內。(3)既往有腦血管病后遺癥但不影響對其神經功能進行評分的再次發(fā)病的患者。(4)年齡為65~80歲的老年住院患者。(5)對本實驗的內容和目的均理解,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急性心肌梗死及嚴重心律失常。(2)嚴重的心功能、肺功能、腎功能及肝功能不全。(3)其他系統(tǒng)合并出血性疾病者。
1.3 實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都進行常規(guī)基礎治療,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調脂、降壓、控制血糖及營養(yǎng)神經等治療。同時對患者進行生活方式的指導并配合適當?shù)倪\動,維護患者體內水、電解質的平衡,保證患者內環(huán)境穩(wěn)定運行。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丹紅注射液(生產企業(yè)為山東丹紅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20026866)進行治療,將40ml丹紅注射液加250ml濃度為0.9%的氯化鈉注射液通過靜脈滴注的方式給藥,每天一次,一個療程為14d。治療2個療程,觀察其臨床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NHISS評分和BI評分,并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治療前及治療后(28天)對患者進行NIHSS評分和BI評分比較,作為主要療效判斷標準。療效標準分為:基本痊愈、顯著有效、有效、無效?;救汗δ軗p害評分減少91%~100%,病殘程度為0級。顯著有效:功能損害評分減少46%~90%,病殘程度為1~3級。有效:功能損害評分減少18%~45%;無效:功能損害評分減少17%以內。總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數(shù)+顯著有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4.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神經功能評分及日常自理能力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NIHSS評分及BI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NIHSS評分均顯著減低,且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減低更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BI評分均顯著提高,且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提高更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的臨床總有效率對比
觀察組治療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1.67%,而對照組治療的有效率為80%,兩組對比差異明顯(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見表2。
2.3 兩組患者臨床不良反應的對比分析
對照組中有5例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其中胃部不適3例,頭昏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33%,觀察組中有7例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其中胃部不適4例,心悸1例,頭昏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1.66%,兩組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論
缺血性腦血管病在老年患者中是一種發(fā)病率極高的腦血管疾病,約占全部腦卒中的85%,病情發(fā)展快,致殘率和死亡率高,5年復發(fā)率高達30%,是人類健康的第二大殺手,使家庭和社會負擔明顯加重,甚至整個家庭的生活狀態(tài)迅速惡化[3-4]。缺血性腦血管病是由于多種危險因素所導致的腦部血流減少,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進而引起葡萄糖代謝紊亂或異常,腦神經細胞缺乏足夠的能量供應,從而引起細胞酸中毒、興奮性氨基酸的持續(xù)釋放以及炎癥因子的大量釋放,最終導致神經細胞凋亡,出現(xiàn)神經功能缺失的癥狀[2-3]。因此臨床中缺血性腦血管病治療的重點在于改善腦供血,進而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缺失的癥狀。目前用于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中藥制劑較多,臨床應用具有一定的效果。丹紅注射液屬于中藥注射制劑,其組方成分是有天然活性成分的丹參和紅花,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是治療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常用藥物。研究證明,丹紅注射液可以使腦循環(huán)得到改善,有擴張血管、增加腦血流量的作用,同時丹紅注射液還可以有效地提高機體紅細胞和血小板的電泳率,降低血液的粘稠度,清除氧自由基,改變血液的高凝狀態(tài),改善患者血液的流變性,從而增加腦組織的供血、供氧,有效提高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神經功能。
通過本文的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治療的有效率為91.67%,而對照組治療的有效率為80%,兩組對比差異明顯(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照組患者中出現(xiàn)了5例不良反應情況,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33%,觀察組患者中出現(xiàn)了7例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1.66%,兩組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對于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在抗血小板聚集、調脂、降壓、控制血糖等常規(guī)方案治療基礎上,同時采用丹紅注射液靜點治療臨床效果顯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損害的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是臨床上治療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優(yōu)良選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李鳳,李小剛.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藥物治療進展[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3,10(3):29-31.
[2]裘麗紅,韓心聲,蘇建,等.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6(6):613-616.
[3]張云,劉斌.腦出血后繼發(fā)性腦損傷的細胞凋亡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7,22(12):1130-1133.
作者簡介
張云(1981-),女,河北省石家莊市人。碩士學位。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為腦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