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中國英語教材中西方文化的過度輸入,中國文化處于一個尷尬的境地。因此,中國英語教材也面臨著改革來解決由于過度輸入文化所引起的教育問題以及其他社會問題,以適應國家發(fā)展的需要。
【關鍵詞】中國;英語教材;社會問題
【Abstract】With the excessive input of western culture in the Chinese English textbooks, Chinese culture is facing an embarrassing situation. Consequently, the English textbooks in China have to be transformed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 caused by excessive western culture input and other social problems to make them suitab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today.
【Key words】China; English textbooks; social problems
【作者簡介】崔彬彬,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講師,英語碩士,研究方向:文化,翻譯。
最近十幾年來中國的英語教材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嚴重問題與缺陷:過度強調(diào)目的語文化的輸入,而嚴重忽略了漢語文化的輸入。相當多的實證研究表明,中國的大學英語教學存在嚴重的“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象。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我們國家的英語教材,從小學到大學,文化失語現(xiàn)象就一直存在。文化失語似乎并不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但是隨著文化的輸入,西方的意識形態(tài)也開始強勢進入人們的視野。隨之出現(xiàn)的令人擔憂的后果就是,人們意識形態(tài)嚴重西化。更加令人擔憂的是,我們的教育中主動灌輸?shù)奈鞣轿幕^多,已經(jīng)危及了我們的文化安全。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的英語教材所涉及的內(nèi)容與中國社會相關的少之又少。大學英語教材更是以傳播西方文化為主要職責;中國民族精神的傳承及德育成分可以說基本沒有。教材與中國社會嚴重脫節(jié)。所涉及的中國文化少得可憐,日常生活,職業(yè),道德精神的傳承更是無從說起。
英語教材也是教材,是有時代性的。當一個教材無法反應這個國家的社會狀況,或者傳承一個國家精神力量的時候,很難說這個教材是適合國情的。英語教材也是教材,一樣擔負著教書育人的使命與職責,不能只是把它當成一個語言傳輸?shù)墓ぞ?,或者文化傳輸?shù)墓ぞ摺T谝粋€教材不能傳承本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的時候過度引入其他國家的文化,無異于是對本過民族文化進行沖擊和主動殖民。我們現(xiàn)在強調(diào)的跨文化交流,并不與中國文化傳承相違背。正如Michael Byram所說,“不同文化間的交際并不同義于放棄自己的身份和否認自己的社會認同”。
英語教材與社會脫節(jié),與民族精神脫節(jié)。中國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從根本上講,就是“西化”與 “美國化”。“第三世界的高等教育機構實質(zhì)上是一種新型的殖民機構,因為他們的教育體系、教育方式和評價模式無不折射出西方國家的教育范式”。似乎只有切合西方的標準,才是好的教育。
1.以輸入中國文化為主。中國所特有的幾千年的文化精髓及底蘊,民族精神及蘊含的民族力量,中國從革命到現(xiàn)在改革開放四十年幾代人的艱辛不易,所取得的豐碩的成果,中國的發(fā)展速度都應該蘊含在教材中,讓學生知道,一個中國人在精神上應該成為的樣子,中國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需要以怎樣的狀態(tài)及技能來應對中國的未來。
2.西方文化為輔。我們學習中國文化,并非盲目排外。西方文化乃至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我們都應該有所涉及。過度輸入西方文化或者排斥西方文化都是極端的做法。還要注意,文化是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方面。
3.針對當今社會問題。英語教材具有教化的屬性,而不僅僅是傳輸文化。教材應該為解決社會問題出一份力。正如有學者在論述高校英語教育的時候指出,“外語教學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生態(tài)關懷,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并為可持續(xù)發(fā)展做出貢獻?!?/p>
當今教育及所產(chǎn)生的連鎖社會問題可以歸結為:唯分數(shù)論:一切以分數(shù)為主,忽略心理素質(zhì)教育,人文素質(zhì)教育,抗挫折教育,價值觀取向有偏差等問題。所以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高分低能的學生,所以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動不動就跳樓,自殺的現(xiàn)象,不論是中學生還是博士生。也出現(xiàn)了學生不能面對挫折,心理失衡出現(xiàn)心理疾病及精神疾病等現(xiàn)象,還出現(xiàn)了人與人不能包容及信任,到了就連是否應該讓座都要討論一番的境地。還有社交媒體故意抬高某些職業(yè)又故意抹黑某些職業(yè),使得學生的價值觀是非觀模糊,沉迷游戲出現(xiàn)諸多問題。
正如有學者所說,“教材中的文化建設往往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語言學習者的意識形態(tài)與道德觀念?!奔热徽Z言和教材有如此大的力量,讓我們期待有一天,我們的教材可以實現(xiàn)這些轉(zhuǎn)變,不再圍著西方教育論轉(zhuǎn)圈,可以開始著眼于我們的國情,進行適合中國國情的語言教育。
參考文獻:
[1]Byram, M..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and Cultural Studies[J]. 1998.
[2]荀淵,陳麗媛.新殖民主義、后殖民主義與跨國高等教育[J].比較教育研究,2013(7):79-84.
[3]常遠.大學英語教材的生態(tài)評估[J].外國語文(雙月刊),2018,9, 34,5,148.
[4]王永亮.跨文化傳播的癥結及其消解[J].英語廣角,2017,09,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