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蘭
摘 要: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為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初中語文教學處在中小學教育的中間地帶,起到“腰身”的連接、支撐作用,是培養(yǎng)“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一環(huán)。為此,教師必須改變舊有教育思維模式和課堂教學弊端,在核心素養(yǎng)觀照下,從理念、思維和文化涵養(yǎng)三個方面提升自己,有效發(fā)揮初中語文教學承上啟下的作用,承擔起“壯腰”的重任。
關鍵詞:初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語文教師;壯腰能力
一、初中語文教師需要提升個人教育理念
價值問題是一切問題的基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與內(nèi)涵的確定必定帶來教育價值理念的變化與更新。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必須具有高位意識,以科學的、宏觀的教育理念引領自己的語文教學。
(一)在學科教學中秉承全程育人的教育理念。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對小學、初中、高中語文教學的銜接進行探索與思考,要回顧學生的過去,展望學生的未來。首先要弄清楚,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了哪些內(nèi)容,培養(yǎng)了哪些能力;初中階段的知識點在小學階段有沒有學習,學到什么程度,初中階段該怎樣與之銜接,對其進行深化。然后要明確,高中階段學生的語文學習要求達到哪些目標,為此初中階段要向高中階段輸送怎樣的學生。之后,要熟知新版課標對初中階段語文教學的規(guī)定與要求,思考相同知識體系在不同學段的要求,緊密結(jié)合這些規(guī)定和要求,確定初中階段教學內(nèi)容與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有效地實施初中語文教學,促進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二)在課堂教學中貫穿“立德樹人”的基本理念?!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都將“立德樹人”作為教學基本理念提出。正如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四個維度是不可切分一個整體,“立德樹人”的理念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也是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的?!罢Z言建構(gòu)與運用”就是學生在學習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過程中進行身份認同、增強民族文化意識的過程;“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就是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不斷自我對話,思考自身與他人、自身與社會、自身與世界的關系從而進行價值建構(gòu)的過程;“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就是學生提升鑒別善惡美丑、判斷是非的能力,形成積極健康的人格,提升審美品味的過程;“文化傳承與理解”就是學生追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理解體會革命歷史文化、感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過程,是學生傳承民族歷史文化基因的過程。而“立德樹人”目標的達成又對“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養(yǎng)成產(chǎn)生一個極大的促進作用,一個自尊、自強、自立、心懷仁義的學生自然在語文學習上不會荒廢。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思考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結(jié)合學習材料特點、教學內(nèi)容特點以及學生生活學習經(jīng)驗等,自然發(fā)揮學科“立德樹人”功能,不是為“立德”而“立德”,而是應該將語文教學和“立德樹人”有機融合,確保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二、初中語文教師需要提升個人思考力
首先,要思考如何通過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性思維,調(diào)動學生在真實情境中乃至在陌生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中學語文課堂是一個千變?nèi)f化的動態(tài)過程,其價值就是在不確定中實現(xiàn)學生的真實成長。一個好的課堂,一定是尊重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發(fā)其積極思考、提升問題解決能力的課堂。其次,要對各種教育理論和實踐進行辨析。教育理論和今天的教師之間是有著時空間隔的。當前教師接觸到的教育教學理論,大多從歐美傳入,或是由歐美經(jīng)蘇聯(lián)、日本傳入,形成于特定的歷史時期,是針對其相關的教育乃至社會問題產(chǎn)生的理論解釋。在歷史發(fā)展和地域傳播的過程中,有些理論因為各種各樣原因經(jīng)歷了選擇甚至是閹割,而脫離了最初本義。因此不能斷章取義,拿過來就用,而是要有思考,有探究,有選擇。要有以嚴謹求實的態(tài)度運用教育理論對課堂現(xiàn)象與問題進行揭示與剖析的能力。
三、初中語文教師需要提升文化解讀能力
(一)要熟練掌握和運用語文學科基礎知識。要熟悉教材,構(gòu)建初中語文知識體系,要將教材知識內(nèi)化,形成整體知識結(jié)構(gòu),建立前后知識鏈接,做到課堂教學有系統(tǒng)、有計劃、有預設,能夠游刃有余地應答課堂生成性問題,并在處理課堂生成性問題的過程中,完成知識能力的再提升。
(二)要深入理解新教材人文主題。部編本初中語文新教材將知識、技能、方法語文三大要素融入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三大人文主題中去,以人文主題組建單元學習。初中語文教師要對中華文化的核心部分有一個很好的認知與理解,能夠?qū)酌现?、老莊思想等中華文化的精華部分有深度解讀的能力;對中外優(yōu)秀作家作品能夠進行比較立體的認知與講解;能將中華傳統(tǒng)價值與現(xiàn)代精神視角聯(lián)系起來,引領學生徜徉發(fā)展變化又一脈相承的文化河流;提高哲學思辨能力,對人生與社會有深刻的省察與洞悉。
(三)要豐富學科基礎知識的文化儲備和涵養(yǎng)?!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說明語文教學絕不單單是語文知識要素的傳授,而是涵蓋文學、藝術、哲學、自然科學等多方面的綜合學習。因此,初中語文教師需要不斷拓寬文化視野,豐實自己的知識文化涵養(yǎng),深入理解學科知識內(nèi)涵,擴大知識外延,提高審美能力,對優(yōu)秀藝術形式有一定的了解,豐富個人知識結(jié)構(gòu),提升文化解讀的能力,成為能夠引領學生走進廣闊語文天地的引路人。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西縣福星初級中學,甘肅 定西 74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