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翠
【摘要】本文以英語課程的第二課堂構建為研究對象,對英語角在其建設過程中的作用水平進行分析。將英語角作為引導英語第二課堂的基礎,從系統(tǒng)組織、合理設計、擴大影響、內容挖掘、關系平衡這五個方面,說明英語課程的優(yōu)化調整策略,為相關教務研究工作提供交流參考材料。
【關鍵詞】英語角;英語教學;第二課堂
引言
英語課程教育,是一門語言學科,在教學活動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掌握能力,必須在環(huán)境上加以控制,并保證學生語言學習環(huán)境。以此,應當在課程學習之外,通過英語角的形式,創(chuàng)建第二學習空間,并保證學生在課外時間,也能對英語課程知識進行鍛煉,真正將英語思維模式與語言方法,轉化為自身所掌握的知識能力。
一、系統(tǒng)組織,優(yōu)化英語角策劃工作
當前的教育環(huán)境中,英語角的設置較為普遍,但其在構筑第二課堂中的應用效果,卻表現的參差不齊。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英語角創(chuàng)設過程中,沒有形成科學的管理系統(tǒng),并在規(guī)范化條件上,不能形成約束。為了更好地發(fā)揮英語角的應用優(yōu)勢,使其在構筑英語第二課堂時,發(fā)揮出更加核心的作用,需將系統(tǒng)化的管理作為重點工作。
例如,在人員管理工作中,組織英語角活動的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英語素養(yǎng),必能在活動組織過程中,發(fā)揮出組織者的責任感與服務意識。在進行人員選拔的過程中,可以用英語專業(yè)的教師作為評委,以英語角參與者為核心,在全校范圍內進行召集,以此保證人員的合理性。同時,在活動組織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具體的指導意見,并在整體系統(tǒng)規(guī)劃的內容上,幫助學生完成規(guī)則性內容的設置,然后由作為管理者與參與者的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對細節(jié)進行補充,并對內容作出調整,以此保證英語角在發(fā)展中的規(guī)范化條件。
二、合理設計,調整英語角創(chuàng)建條件
英語角活動的設計,也是影響其作用效果的關鍵,必須在開展時間與開展場所上進行合理的控制,并為英語第二課堂的學習活動創(chuàng)作良好且優(yōu)質的條件。以此,保證學生的英語能力,在英語角的影響下,得到持續(xù)穩(wěn)定的成長,展現英語角活動的創(chuàng)建價值。
例如,學校在組織英語角活動的過程中,應保證每次活動的質量,而不應片面的追求英語角活動的數量條件,降低單次活動在教學中的作用水平。在設置英語角活動時,將兩周作為一個周期,學生不僅可以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得到放松,也能在連續(xù)性的周期活動中,得到英語能力的鍛煉。另外,在環(huán)境選擇上,英語角活動可以不局限在教師范圍內,根據活動主題的內容,可將活動場地防止在體育場、公園等場所,提高學生對于活動的參與積極性,并使參加英語角活動的同學,能以更加放松的心態(tài),完成活動內容,提高英語學習效果。
三、增強影響,擴大英語角影響作用
英語角是英語二次課堂的一種組織形式,也是校園活動的一種特殊類型。在輔助英語課程教學,構筑第二課堂的過程中,必須提高英語角活動在校園內的知名度與影響力,使其對更多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并積極的參與到英語角活動中。
例如,校園英語角活動在打造自身品牌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校園廣播、海報、公眾號等媒體形式對自身的活動內容進行宣傳,吸引學生的關注度。同時,積極參與到多種校園性活動中,并在能力條件的引導下,創(chuàng)辦更多的主體活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活動的互動中,以此增加自身的影響力,擴大英語課程的第二課堂教育空間。
四、內容挖掘,精心設計英語角主體
活動內容是英語角的核心,也是其作為英語課程第二課堂的重要條件。因此,在優(yōu)化英語角活動的過程中,必須將其主體選擇與設計作為核心內容。在英語角的活動中,溝通與交流是核心形式,針對這一條件,需要創(chuàng)建開放性的話題,并盡可能的增加青年學生群體的關注度,暢所欲言的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與認知。
例如,在主題創(chuàng)設的過程中,可以將運動、游戲、購物等內容作為交流的內容,根據近期發(fā)生的熱點事件,拓展主題內容的交流空間,使參與英語角活動的學生,能在主題、事件的雙重引導下,保證主題討論內容的展開。同時,為了在探討中,提高交流的深度,在組織活動時,可以在其內容中,設置成長性的問題。
五、平衡關系,強化師生活動參與度
學生的組織工作,可以無壓力的承擔學生角的活動。但作為第二英語課堂的構成條件,就需要教師在英語角活動中的參與性。在英語角活動中,主題內容的探討相對輕松,但在課程知識條件上的交流,如果沒有教師的參與就無法得到保證。而教師在參與英語角活動的過程中,應盡可能的調整自身的姿態(tài),在保證與學生平等地位的基礎上,完成課程交流內容,實現第二英語課堂在英語角活動中的構建狀態(tài)。在這種教師參與的條件下,教師可以更好的了解、掌握學生在口語能力中的不足,并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針對性的對類型問題作出調整,保證學生的英語水平成長性。由此,也通過英語角活動中平等的師生地位與關系,形成了聯(lián)動性的課堂學習效果,提高了英語口語教學質量。
六、總結
綜上,素質教育思想中,必須對學生的素質能力進行培養(yǎng)與塑造,以此才能體現出應用學科的教育意義。英語作為工具語言,需要在學生腦海中形成以英語語法為指導的思維系統(tǒng)。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應重點發(fā)揮英語角在構建第二英語課堂中的優(yōu)勢條件,保證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與成長效果,實現教學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鄒華.獨立學院大學英語“翻轉課堂”后第二課堂的構建——以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涉外學院為例[J].文教資料,2018(24):23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