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蘇
上期專欄寫到,英國現(xiàn)任首相鮑里斯·約翰遜的妹妹瑞秋·約翰遜住在倫敦諾丁山。
諾丁山位于倫敦中心城區(qū)的西北角,是倫敦乃至全球富豪聚居的高尚社區(qū)——這也不過是近20年的事。瑞秋在1978年住到這里,那時諾丁山還是藝術(shù)家扎堆兒的地方。
“藝術(shù)家社區(qū)”往好里說,是波希米亞氣氛濃郁,住在這兒的文藝界人士很多。著名編劇、導(dǎo)演理查德·柯蒂斯就是諾丁山居民,他寫了部浪漫喜劇電影《諾丁山》,還把自家門牌號慷慨借給電影,當(dāng)了男主角休·格蘭特的家,門里的內(nèi)景是在棚里拍的。
生活怎可能是愛情片中“好萊塢巨星愛上我”的橋段?“藝術(shù)家扎堆兒”的另一個意思是,窮,租金便宜。二戰(zhàn)結(jié)束后,英國為彌補(bǔ)國內(nèi)勞動力不足,放開了移民政策,1948年引進(jìn)第一批移民——來自加勒比海英國殖民地牙買加、特立尼達(dá)和多巴哥的約500名黑人,他們到了倫敦后大多落腳于此。
于是一個惡霸冒了出來,他叫彼得·拉克曼(Peter Rachman,1919-1962),出生于波蘭一個猶太家庭,二戰(zhàn)后輾轉(zhuǎn)來到英國。他大概是用了黑社會的手段,在諾丁山有了大量房產(chǎn)和夜總會,把房子改造成群租房,甚至籠屋、棺材房,連欺騙帶恐嚇,向新移民收取高額租金,當(dāng)吸血鬼?!@情景,似曾相識。拉克曼搞亂了私人租賃市場,作惡多端,以至于英國政府都出手了,在1965年制定了新的“房屋租賃法”,以限制房屋租賃價格的上限。拉克曼對租戶的盤剝也被收入牛津詞典,Rachmanism(拉克曼式剝削)一詞特指“指房主對貧民區(qū)危房房客使用威脅手段等的殘酷剝削”。
瑞秋說,諾丁山在1990年代中后期“像一架鷂式噴氣式飛機(jī),騰飛起來”。她眼見著一個樸素的社區(qū)變得越來越勢利,一棟房子如果掛牌出售,立刻有華爾街銀行家、中東石油大亨、金磚四國的新貴來搶,這些人用彼得·拉克曼式的血腥手段攫取財富,揮霍起來格外爽快,他們把房子拆了重新裝修,因為搬進(jìn)來的家庭往往帶著一支訓(xùn)練有素的家政隊伍,包括保姆、管家、營養(yǎng)師、廚師、司機(jī)、園丁、家庭教師和私人教練(為狗狗準(zhǔn)備的)。能住在這里的英國家庭越來越少,當(dāng)然居民的社會階層也就劃分為:富人,和有游艇的富人,而且游艇上還有空余的房間招待客人。
瑞秋家里只用了一個清潔工。在瑞秋搬來的年代,諾丁山只有兩家餐館,商店也是親切的土產(chǎn)店、古董店,女士們穿著開衫和露趾涼鞋,而不是普拉達(dá)。如今,街道兩旁開滿了名牌店,走過它們仿佛在接受櫥窗里超模的檢閱。超模們,艾麗·麥克弗森、克勞迪婭·希弗在海報上一手推著嬰兒車,一手端著特制的杯托,杯子里裝著某個品牌的健康奶昔。她們是諾丁山完美超級媽咪的形象代言。
瑞秋有位朋友正是這種完美媽咪。她是美國人,嫁給了銀行家,她冷酷地“算了算”,說,住在諾丁山每年的家庭支出,僅在食品、餐館、教育、服務(wù)、度假和員工方面,就接近30萬英鎊,還不包括娛樂和慈善捐贈。這還只是2006年,她出版《諾丁嗨》(Notting Hell)那一年。
瑞秋出身名門,父母也事業(yè)卓越;她的丈夫出身世襲貴族,夫妻二人都有些視榮華富貴為過眼云煙的灑脫。丈夫說,如果你在你住的地方買不起東西,那就該搬家了。
瑞秋不愿搬家。她懷第三個孩子時,一個富裕的友鄰對她說,你還不搬家嗎?你們擠在這么小的房子里,就像公屋的租戶。瑞秋從23歲住到這兒,今年53歲,住了30年,諾丁山是她的家。她要無償?shù)貫樗纳鐓^(qū)服務(wù):既然有錢人喜歡嘲笑穿得不那么好的鄰居,那她就留下來滿足他們的優(yōu)越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