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群
主題閱讀就是教師在指引學生進行文本閱讀時,對于同一種主題的閱讀,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盡可能地多量化,從而不斷增加學生的閱讀積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激情和閱讀情感,并讓他們的思維在主題閱讀的過程中更加清晰,進而使語文課堂變得“璀璨生輝”。
主題閱讀的目標是有效地引領學生的閱讀過程,缺乏閱讀目標的主題閱讀活動往往是低效的。在組織學生開展主題閱讀時,需要學生讀什么,如何讀,讀到什么程度,都必須精準把握。
清晰化的閱讀目標,可以消除學生對主題閱讀畏難的情緒,讓他們的對主題閱讀產(chǎn)生興趣,開開心心、快快樂樂、歡歡喜喜地閱讀,讓他們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閱讀上,使他們的閱讀達到理想效果。因此,閱讀目標的設置既要清晰又要有一定的彈性。
例如,《哪吒鬧?!愤@一篇課文描寫的是一個神話故事,這個神話故事是非常有趣的。故事中的人物定位清晰,性格鮮明,故事情節(jié)富有神話色彩。針對這種題材課文的教學,教師可以把學生組織起來,舉辦一個主題為“神話故事”的閱讀活動。為了讓學生對閱讀更加深透地理解,真正喜歡上閱讀,可以不將閱讀的目標設置為對字詞句等學習的具體要求,而是將主題閱讀目標緊扣在感知神話故事的特點上,可以分解出以下三大目標:第一,通過閱讀神話這種題材的故事之后,知道故事中的人物和人物之間發(fā)生的事情,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點;第二,在閱讀過多篇神話故事之后,通過比較從而得出這種題材故事的特點,能感受到神話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關系;第三,在開展神話故事類課文主題閱讀之后,發(fā)現(xiàn)這種神話題材與現(xiàn)實生活不一樣的地方,學會使用故事中夸張的手法,進而讓自己的想象空間得到增長。
這樣,基于精準化的主題閱讀目標,就能夠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有效地引導他們開展有針對性的主題閱讀活動。
如果用一種關系來形容主題與課文之間的關系,可以把主題比作是“藤”,把課文比作是“瓜”。果實的根基是藤蔓,每一個單元都有一根藤蔓,有很多個果實都在藤蔓上生長著,藤蔓上的這些果實都有著與眾不同的地方。在蘇教版小學語文的教材中,對課文的編輯與排版就依照“單元主題”這種形式,這就要求教師在對閱讀的教學中,要善于使用“以藤蔓串聯(lián)果實”的教學策略,要學會把單元的主題作為一個中心,對單元內(nèi)的多篇文章進行串聯(lián)起來,從而讓學生進行高效率的閱讀。
例如,“親情”是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主題。在這個主題中的文章有五篇,分別為《母親的恩情》《沉香救母(一)》《沉香救母(二)》《木蘭從軍》和《唱歌二小放牛郎》。通過這五篇文章可以很容易看出來,這個單元的“藤蔓”主題即“親情”,我們可以通過這個主題將文章串聯(lián)起來。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在課堂的學習時開心快樂地進行下去,教師應該善于利用有趣的課外材料將主題的作用和好處放大。在現(xiàn)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目標設置為:推進學生的精神生長,將枯燥的學習變成有趣生動的活動。那這個目標要怎么達成呢?這就需要教師借助多種形式,比如體驗和感悟、對文化以及生活等資源進行整合,引出整體知識體系。
教師在主題閱讀教學中有設計和建設的雙重職責,要認真收集與教學相關的資料,整合專題教學內(nèi)容,把握和歸納教材中分散的知識點,充分考慮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這種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學到大容量和高密度的知識,快速增加知識儲備,提升學習能力。
主題閱讀是一種靈活的教學方式,教師對閱讀材料的選擇、呈現(xiàn)以及相結合等都具有自主權。所以,教師必須經(jīng)過深思熟慮再設計出主題閱讀教學,嚴防閱讀材料不齊全、順序混亂、立意不明等問題發(fā)生。教師應有技巧地選擇閱讀材料,從較小的切入點切入閱讀活動的主題,與文章的題材、體裁、寫作特點以及表現(xiàn)手法相結合,并且針對學生已有的認知和閱讀經(jīng)驗進行選擇。作為閱讀活動教學的起始環(huán)節(jié),材料的選擇可以為教學效果打下基礎。
例如,蘇教版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教學主題是喚醒學生的愛國情懷。課文以我國各地的壯麗山河、自然景觀為題材,以“長城”“廬山”和“南沙群島”等為關鍵詞。教師在教學此單元的內(nèi)容前,分析、確定“祖國不同景觀的特點”這一切入點,選擇《美麗的小興安嶺》《梅雨潭》以及《鳥的天堂》三篇課文作為閱讀文本,進行主題閱讀。選取的課文都以圖片和文字相結合的形式呈現(xiàn),方便閱讀,引人入勝。文章通過對祖國山河的描繪、富饒物產(chǎn)的展示,逐步展開了祖國瑰麗的版圖,使學生感受到祖國的富強不僅僅在于山川河流中,也同樣存在于豐富的物產(chǎn)、悠久的歷史、上下五千年的人文活動中,由此,驕傲之感便油然而生,對民族、對祖國的自豪之感也溢于言表。
主題閱讀活動,可以讓學生體現(xiàn)個性,發(fā)展興趣,開拓思維,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對此,教師應該適時組織具有相關主題性的閱讀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使閱讀成為一種習慣,為學生今后的學習鋪設通達的道路。教師應該設計豐富多彩的主題閱讀活動,如復述一個故事,或用表演的方式呈現(xiàn)一個場景等。學生通過深入的思考,在復述故事或呈現(xiàn)場景的過程中既能感悟文本,又能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例如,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主題是“人與動物”,一位教師在教學中把教材中的《鳥語》《天鵝的故事》兩篇文章作為課內(nèi)閱讀材料,并通過題材的選擇,把課外讀物《罪馬》作為延伸閱讀的材料。三篇文章,描寫的都是具體的動物,因此以動物的圖片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使學生對閱讀材料產(chǎn)生興趣。熟悉文本后,教師組織復述故事情節(jié)的比賽:“哪名同學可以描述一下這幾篇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讀過這幾篇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越簡潔、越清晰越好。”學生積極響應教師的號召,躍躍欲試復述了故事情節(jié)。
生1:《鳥語》講的是鳥兒和“我”交談,表達了“我”十分喜歡鳥兒這種動物。
生2:我覺得《鳥語》不僅表達了“我”對鳥兒的喜愛,還呼吁人類要愛護鳥兒,人類應和動物交朋友。
生3:《天鵝的故事》說的是天鵝為了在寒冷的冬天活下去,用身體破冰,體現(xiàn)了團結和友愛。
…………
上述案例,不難看出,主題閱讀活動中的閱讀與復述、思考與感悟等環(huán)節(jié),可以使學生充分了解文本內(nèi)容,記憶文本并理解文本。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而且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學有所思,思有所悟。
作者簡介:山東省青島市重慶中路第一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