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老鎮(zhèn)匠事

2019-10-14 11:48李笙清
短篇小說 2019年9期
關(guān)鍵詞:剃頭匠篾匠小叔

◎李笙清

秤匠

從我懂事的時候起,老鎮(zhèn)上就有一個專門做木桿秤的鋪面,招牌上寫著“韋記秤店”,黑漆描金,古色古香。韋家祖籍四川,據(jù)說還是19世紀末逃荒來到我們這邊的,就此在老鎮(zhèn)落地生根,開枝散葉繁衍開來。

韋家秤店是祖?zhèn)鞯氖炙?,男女都傳,但從不傳予外姓,也正是如此,所以韋家的制秤手藝才顯得很神秘,就像常年掛在秤店門楣上的那塊黑漆描金的招牌一樣,滲透著一絲滄桑久遠的色彩。

童年時,我經(jīng)常到秤鋪玩耍,韋老師傅一臉的白胡須,看上去十分和藹慈祥??伤麑簩O輩學手藝的要求可嚴厲多了。韋老師傅的一個孫子狗娃跟我同年,關(guān)系十分要好,七歲就開始學做秤,屁股上沒少挨爺爺?shù)闹癜濉?/p>

到了狗娃父親這一代,韋家已經(jīng)在周邊好幾個鄉(xiāng)鎮(zhèn)都有了秤店,掛的全是 “韋記秤店”招牌,就像如今流行的連鎖店一樣,使用的都是韋家家傳的純手工制秤技藝。除了制秤,“韋記秤店”還修理各種秤具。由于信譽好,手藝精湛,質(zhì)量上乘,生意特別紅火。

狗娃沒念過什么書,但 《三字經(jīng)》《百家姓》《增廣賢文》等背得滾瓜爛熟,這都是自幼接受韋老爺子的熏陶所致,而且能說會道,頭腦活絡。

“你可不要小看我們做秤的,這木桿秤可以說是咱們中國的‘國粹’呢!”每次喝了酒后,狗娃總會跟我嘮叨關(guān)于秤的話題,娓娓道來如數(shù)家珍,對自己所從事的手藝頗有幾分自豪。在他的講述下,我知曉了制秤是門純手工活,看似簡單,其實從選材、刨桿、打磨、下料、打眼,到校秤、量步、錐星、拋光、打蠟、上色,工序繁雜,其中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如秤砣謂之“權(quán)”,秤桿謂之“衡”,秤桿上的秤星,也有許多講究,一顆星代表一兩重,三顆星名曰“福、祿、壽”,解釋為生意人欺人一兩就會“失?!保廴硕蓜t后人“無祿”,即沒有官做,欺人三兩則要“折壽”,這些是為了告誡做買賣的生意人要誠實守信,童叟無欺,否則會遭到報應。狗娃初學制秤時,有好幾桿不合格的秤被嚴厲的爺爺給用刀劈了。狗娃侃侃而談時,從不隨意用手比劃,這一點跟韋老爺子幾乎一模一樣,據(jù)說是韋家祖?zhèn)鞯募矣枺菏质怯脕碜龀拥?,不能招搖。

據(jù)說當年老鎮(zhèn)上還有一家秤店,匠人也是外鄉(xiāng)人,制秤手藝也不錯,后來卻經(jīng)營不下去而轉(zhuǎn)到外地做生意去了。究其原因,主要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店主一時貪圖高利,給當?shù)睾灾圃炝艘粭U中間打空灌了水銀的 “黑心秤”,后來被漁民發(fā)現(xiàn)后殃及到這家制秤店,結(jié)果只能卷鋪蓋走人了。

韋家制秤一直以來恪守祖訓家規(guī),口碑在外,曾數(shù)次拒絕過“黑心秤”的制作,大有唐代詩人鄭薰筆下“鏡照分妍丑,秤稱分重輕。顏容寧入鑒,銖兩豈關(guān)衡”的高風。那時候使用木桿秤的多,糧行、漁行、山貨行等都是使用很大的木桿秤,有些做小生意的則是使用小木桿秤,鄉(xiāng)下農(nóng)戶上街賣菜和雞蛋、鴨蛋則是使用較小的木桿秤,所以除了本地生意興隆,許多外地商戶也慕名而來,專門在“韋記秤店”訂制大大小小的秤具。尤其是那家因制作“黑心秤”的店主離開后,“韋記秤店”更是成了老鎮(zhèn)上唯一的制秤店鋪。

家鄉(xiāng)小鎮(zhèn)很古老,歷史可追溯到明末清初,已有數(shù)百年的歷史。一條大河穿鎮(zhèn)而過,直通長江,南來北往做各種生意的人很多,如販賣河鮮、綢緞、糧食、食鹽的,留下一些大碼頭的痕跡。過去做生意大都使用木秤,主要有鉤秤和盤秤兩種。特別是鄉(xiāng)村人家,幾乎家家必備,小商小販更是人手一把,朝夕不離。這樣一來,信譽素著的韋家的木桿秤就成了人們購秤的首選,不光稱量準確,而且使用的材質(zhì)上乘,秤紐靈活,秤鉤美觀耐用,秤盤形制多樣,大小不一,秤量不差分毫。特別是漁行、糧行、煤行、鹽行的大秤,需要精心丈量距離,要做到毫厘不差。

我曾看過狗娃制秤,工序繁雜而精細。先要做好頭小、腹胖、尾細的桿身,然后用“雷公鉆”鉆出幾百個不到一毫米的秤星孔、裝飾花案孔和阿拉伯數(shù)字,每個孔里嵌入銅絲、錫絲,用利刃刮斷,然后敲實、打磨、拋光,直到秤桿光滑、秤星閃亮、秤花生輝的地步。

如今,先進的電子秤、磅秤逐步取代了已傳承2000多年的木桿秤,但老鎮(zhèn)集市上仍然有一些小販在使用木桿秤。“韋記秤店”并沒有被日新月異的時光湮沒,而是與時俱進,在制作傳統(tǒng)的木桿秤的同時,開始銷售和修理各種各樣的電子秤和磅秤,生意依然紅火。每次返鄉(xiāng),看到掛在店里的那些木桿秤,就像看到令人賞心悅目的藝術(shù)品,我的心里總會泛起幾許懷舊的思緒。

篾匠

舊時匠人傳授手藝,大都喜歡傳授給自己的子女,俗稱“門第師”。除非匠人的后人有了更好的出路而不愿學父輩的手藝,才傳授給外姓徒弟,我的小叔便是一個這樣的學徒。

小叔大我9歲,十七歲那年,小叔拜了住在老街的老篾匠漆師傅為師,學起了篾匠手藝。據(jù)說漆篾匠是從湖南湘西搬來的,在老街上買了一間有后院的兩間小屋。他把堂屋跟房間打通,做了作坊,后院用于堆放竹子和篾器成品,后面的廚房旁邊的一間小屋是他歇息的地方。屋后有一條大河,漆篾匠的竹子原料大都是從水路運來,青石板碼頭邊,經(jīng)常浸泡著漆篾匠的篾器成品,據(jù)說浸泡過的篾器經(jīng)久耐用。

漆篾匠的老婆死得早,沒有給他留下一男半女,但他一直沒有續(xù)弦,在老鎮(zhèn)上孤獨地生活了二十多年,堂屋供桌上的黑邊相框里,有我沒有見過的漆篾匠老婆的照片。小時候經(jīng)??吹狡狍硨㈢R框擦得干干凈凈,拿在手里一看好一會兒,有時候還喃喃自語,說著我聽不懂的湖南方言。

我一直不知道漆篾匠的大名,自小就聽人們叫他漆篾匠或漆師傅,叫慣了,以至于名字顯得不再那么重要。

祖父跟漆篾匠交情匪淺,據(jù)說當年漆篾匠來老鎮(zhèn)落腳時,受到當?shù)伢硯煾档呐懦?。祖父在老?zhèn)素有聲望,出面擺平了這件事,還幫他置買了住房,讓漆篾匠在老鎮(zhèn)安心扎下根來。因為有這種交情,所以在祖父的懇求下,漆篾匠收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個徒弟,這就是我的小叔,所以小叔經(jīng)常自鳴得意,以正宗的湖南篾器技藝嫡傳弟子自居。

拜師那天,家里準備了葷素搭配十個碗的一桌宴席,請來家族中德高望重的老族長作陪。小叔按拜師禮節(jié)給漆篾匠磕頭作揖敬茶,禮數(shù)極其虔誠。漆篾匠笑呵呵地對祖父說:“我們誰跟誰??!不用這么繁瑣啦!”祖父一臉的嚴肅,說禮數(shù)是祖宗定下的,千萬不能馬虎。末了,還給漆篾匠送上可以做一套衣服的青布料,這拜師禮才算完成。宴席吃完,小叔就算是入了篾匠這個門檻。那天,漆篾匠脫下了常年穿在身上的那套黑衣褲和粗布圍腰,特意換上一身干凈整潔的對襟衣服,坐在上首,臉喝得紅撲撲的,興致勃勃,話格外多。

那時候鄉(xiāng)村里的谷囤是用竹篾編制的圍子,長長的,一圈一圈圍上去,就成了農(nóng)家儲存糧食的倉庫。還有掃地的撮箕,挑谷的籮筐,篩米的篩子,曬東西的竹簾子和簸箕,淘米的筲箕,打場的連枷,裝魚的魚簍,屋角的雞籠……這些都是篾匠的杰作,輕便結(jié)實,經(jīng)久耐用。還有家家戶戶都在使用的竹椅、竹凳,夏天在院子里乘涼的竹涼床和躺椅,廚房里用的蒸籠、刷鍋的刷子……篾匠用一雙巧手,做出了形形色色的篾器,豐富著老鎮(zhèn)人們的生活。

常常在放學后,轉(zhuǎn)到老街看小叔學手藝。只見漆篾匠抽出一根竹子,操起厚脊薄刃的篾刀,用刀身在竹子的底部隨意比劃一下,就揮刀劈下,一截粗大的竹子便在脆響中一分為二。漆篾匠拿起一柄長長的鑿子,幾下就將那些竹子中的痂結(jié)清除掉。隨著篾刀的上下翻飛,竹子變成了一根根長長的竹片,有的竹皮被削成薄薄的篾絲,看得人眼花繚亂。漆篾匠一邊做活,一邊給小叔講解篾活中的砍、鋸、切、剖、削等基本功要領(lǐng),不厭其煩,直到小叔領(lǐng)悟。料裁好后,師徒倆便開始忙活起來,編篾席,做雞籠……最簡單的莫過于做扁擔,取一截竹子,將兩頭砍出能拴住繩子的凹槽,再將四邊磨削光滑,一根竹扁擔就成了。

漆篾匠夜里不趕活的閑暇時候,我特別喜歡到他家里玩,聽他講神秘的湘西故事,吃他曬制的湖南苕果子和苕絲,喝著陶壺里的大葉茶,那感覺就像坐在茶館里聽評書一樣。漆篾匠是一個天生的故事家,一個李天寶的故事,愣是讓他講了半個多月都沒講完,讓一眾街坊像染上了毒癮,聽得興致勃勃,天天擠滿他的作坊。有時遇上漆篾匠師徒夜里趕活,上門來的大家伙兒只好打道回府,神色中明顯露出幾分失落。每到夜深,漆篾匠就會拿起他的那塊有些泛黃的小竹片,“啪”的一聲脆響,宛若驚堂木的回聲,聽故事的就知道到了“要知結(jié)果如何,請聽下回分解”的時候了。

漆篾匠還有一個絕活,就是用細篾編制出各種各樣的動物,公雞、錦雞、鵝鴨、小豬、小兔、老虎、鯉魚……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能很快做出來,神態(tài)可掬,惟妙惟肖,就像一個個精致可愛的工藝品??上∈鍥]學會這門技藝,漆篾匠要小叔先學好篾匠手藝,以后再教他這個,沒想到當小叔學成篾匠手藝快要出師時,漆篾匠卻不幸突然離世了。每每提起這個,小叔都一臉的遺憾,為漆篾匠失傳的這門手藝。時隔多年,有一次回老鎮(zhèn),聽說住在鎮(zhèn)西古橋邊的守寡半生的孫婆婆去世了,手里緊緊捏著一對竹編的連在一起的比翼鳥,這可能是漆篾匠留在這個世上的最后一件竹編作品了。

那時候我常常去漆篾匠家玩,要小叔給我做弓箭,在祖父“百藝好藏身”的嘮叨聲中,期待長大后能像小叔一樣跟漆師傅學篾匠手藝。

那時候少年心性,在竹器作坊里待久了,我常常趁漆篾匠不在的時候鼓搗一些篾匠活,比方說拿起蔑刀為奶奶砍一個刷鍋的竹刷子,或者用竹筒做成一管七孔竹笛。漆篾匠對爺爺夸過我心靈手巧,有做篾匠的天賦,這是因為我在漆篾匠出門進竹子的時候,在他的竹器作坊里做了一個小小的竹書架,截料、鉆孔、烤彎、連接,這些工序都是我一個人完成??稍谖也饺敫咧心悄?,漆篾匠在一次喝醉酒后去碼頭上撈浸泡的篾器時,不小心淹死在河里了,而我,最終也沒有走上手藝人的路。

補鍋匠

前些時回老家,看到廚房里有一只燒穿了的鐵鍋,正要拎出去扔掉,被母親給攔住了。“等補鍋匠來時補補還能用,扔了多浪費?!崩先思覒倥f,老家什都舍不得扔掉,這就像她總住不慣我在城里的家一樣,每次住不上幾天就找出各種借口匆匆回到鎮(zhèn)上的老家。母親的話,讓我的耳畔仿佛想起了一聲悠長的吆喝:“補鍋——呃!”這聲音熟悉、親切,而又那樣遙遠。

小時候,老鎮(zhèn)街上有一個劉記白鐵鋪,一天到晚,叮叮當當?shù)穆曧懖唤^于耳。劉師傅被人們習慣性地稱為“劉補鍋”,因為他除了會敲打出一些水壺、水桶、撮箕、淘米篩子、灑水壺等白鐵制品,還有一手嫻熟的補鍋手藝。人們一般習慣于使用用熟了的老鍋,那時,老鎮(zhèn)人家的鍋用破了,都舍不得扔掉,不管是炒菜的鐵鍋,還是燒水的鋁鍋和燉湯的坩堝,都拿到劉補鍋的白鐵鋪去修補。真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有的鍋甚至補了好幾個補丁呢!

補鍋的工序看起來很簡單,在爐子里放進焦炭,搖動小小的鼓風機,悅耳的蜂鳴聲中,火苗像蛇信一樣在焦炭間躥起,繼而一片火紅。當爐子上架著的坩堝里的鐵片化成液態(tài)時,劉補鍋將鍋底刮干凈,放在用鋼筋焊接的三角架上,用小勺舀起紅紅的鐵汁,滴在摻有草灰的厚濕布上,貼在鍋底破洞處,“嗞”的一聲,破處泛起一縷青煙。劉補鍋用一塊摻有米粥之類的布團迅速將鍋面上冒出來的鐵汁壓平,凝固后,還要用稀飯涂抹,這樣補過的地方會經(jīng)久耐用。完成了這些,鍋就算補好了,盡管鍋底有些難看,但鍋面卻已平整如昔。也有補燒水、燉湯用的鋁鍋、白鐵水壺的,破洞大的,劉補鍋敲敲打打間,會直接更換一個鍋底。

劉補鍋喜歡喝酒,每到開飯時節(jié),不管再忙,他都會撂下活計,自顧自地喝起酒來。有一年大年除夕,我們一家人正在做年飯,可那口炒菜的鍋卻突然破了一個洞。父親說趕緊到雜貨鋪買一口,母親說時間上趕不贏,因為新鍋要用豬油除鐵銹味,然后至少要放上兩天才能使用。見大家一籌莫展,爺爺拎上破鍋就出門了,我一路小跑著跟到了劉補鍋的白鐵鋪。劉補鍋一家正在吃團年飯,見爺爺一臉歉疚地拎著鍋進門,劉補鍋二話不說就放下酒杯,接過破鍋就進了白鐵作坊。見爺爺連連說著“對不起”,正在生爐子的劉補鍋微微一笑,說大年三十上門,一定是趕團年飯,這鍋非得趕緊補好。印象中,這是唯一一次看到劉補鍋停下酒杯給顧客補鍋。

劉補鍋的師承不詳,據(jù)他酒后透露,至少有三個版本。可惜劉補鍋沒帶徒弟,因為三十出頭,他就年輕輕地因肝硬化去世了,以至于老鎮(zhèn)上被他壟斷一時的補鍋手藝終究沒有一個傳人。

自從劉補鍋英年早逝后,老鎮(zhèn)上再沒出現(xiàn)過開白鐵鋪做生意的匠人,但這并沒影響到老鎮(zhèn)人家補鍋的場景。那時候走鎮(zhèn)串鄉(xiāng)的匠人很多,有些還是外地來的,各家的東西用壞了,一般都舍不得扔掉,木盆、水桶壞了,有箍匠修理;棉被、墊絮不保暖了,有彈花匠給你拆了重新彈得蓬松暖和;菜刀、剪子鈍了,有磨刀匠上門來幫你磨得鋒利無比;頭發(fā)長了,除了兩家理發(fā)店,還有鄰鎮(zhèn)的剃頭匠拎著剃頭箱子上門服務……自劉補鍋走后的第二年,不時有外地的補鍋匠來到老鎮(zhèn),那手搖鼓風機發(fā)出的蜂鳴聲,就像裊繞在藍天下的炊煙,在老鎮(zhèn)上經(jīng)年不散。

夏秋之際是補鍋匠來得最勤的季節(jié),一輛小小的平板車,拉著補鍋匠的全部家什:小火爐、焦炭、三角架、坩堝、鐵剪、木制鼓風機、鐵釬、鐵錘、碎鍋片……老鎮(zhèn)中心地帶的那棵大榕樹碩大的傘蓋下,是補鍋匠的天然 “作坊”。每當“補鍋——呃”的吆喝聲響起,我們就像聽見了軍號聲,飛快地跑到大榕樹下,怕我們這幫淘氣鬼搗蛋,補鍋匠總會準備一些葵花籽和熟花生來“收買”我們。時間不久,一些漢子、婆姨便拎著大大小小的破鍋匯集到了這里,大家聊著家常,按先來后到的順序,自覺地將鐵鍋、鋁鍋、水壺挨個擺放在地上,長長的一溜兒,隨著補鍋匠的修補,緩緩地向前移動著。補鍋匠根據(jù)鍋的破洞大小隨口說價,男人們一般爽快地掏錢付補鍋費,也有些厲害的大嬸不停地討價還價,最后總是以補鍋匠的讓步結(jié)束。

如今鍋的品種五花八門,質(zhì)量上也有了很大提高,人們用壞了大多扔掉換新的,街頭露天之下補鍋的熱鬧場面已成了老鎮(zhèn)上難得一見的風景,有時一個月上頭都等不來一個補鍋匠。每當想起記憶中的補鍋畫面,我的腦海里便會浮現(xiàn)出劉補鍋那張黝黑的面孔,那樣的清晰、淳樸。

剃頭匠

老鎮(zhèn)人習慣將理發(fā)稱之為“剃頭”,從事這一職業(yè)的人,一般被喚作“剃頭匠”,一直到現(xiàn)在,還是這么叫著。剃頭匠大多具有兩棲的身份,農(nóng)閑時坐店經(jīng)營,農(nóng)忙時背上剃頭箱子走村串鄉(xiāng),一年四季,在老鎮(zhèn)與村落之間奔波。

作為一門古老的行當,剃頭匠雖然身份卑微,但拜師授徒一樣馬虎不得,拜師禮、拜師宴一樣都不能少。鄰居吳爹就是一位老剃頭匠,年過六旬,眼不花,手不抖,手藝精湛,在老鎮(zhèn)上很受人尊重。吳爹從事剃頭這一行當四十多年,用推剪推發(fā)可以不用梳子,一把剃刀上下翻飛出神入化,拜他為師的徒弟就有二十多個,徒子徒孫那就是數(shù)不勝數(shù)了。每逢端午、中秋、重陽、春節(jié)等節(jié)期,吳爹家總是很熱鬧,拎著煙、酒、糕點等禮物上門看望恩師的徒弟歡聲笑語坐滿堂屋,這也是鄉(xiāng)村匠人不忘師承的一種禮儀講究。

農(nóng)忙時節(jié),鄉(xiāng)人沒空上街理發(fā),剃頭匠的生意一落千丈,但他們自有主意。拎著小小的剃頭箱子,里面裝著推剪、剃刀等簡陋的理發(fā)工具,近處步行,到稍遠的村子則要騎上自行車,出門時,一般還要備好草帽和雨傘,以遮擋太陽和不期而遇的雨水。莊戶人家剃頭簡單,堂屋中,院子里,樹蔭下,長凳上一坐,圍布一扎,就可以開始理發(fā),一邊理,一邊拉著家常擺擺龍門陣,洗頭的臉盆和熱水都由莊戶人家自己提供。每到這個時候,是村民難得的放松時刻,瞇縫著眼,任由剃頭匠梳、剪、洗、刮,那神情輕松愜意,簡直是一種享受。莊戶人家好客,到了吃飯時間,不管有菜沒菜,拉上剃頭匠就吃飯,而這個時候剃頭匠是不客套的,端起碗就夾起菜來,賓主之間顯得和諧、融洽。

嬰兒滿月要剃胎發(fā),小伙子結(jié)婚要剃“新頭”,這都是鄉(xiāng)村剃頭匠最樂意做的生意。剃胎發(fā)最簡單,只需要一條熱毛巾,一把剃刀,打上肥皂粉,一會兒就完工了。除了剃頭錢,主人家按習俗還要打上滿滿一碗荷包蛋,做上幾個菜,再奉上兩包香煙呢!

每當剃頭匠走進村子,一聲長長的吆喝:“剃頭——呃”,總會引來一些孩子跟著看稀奇。當剃頭匠開始為村民理發(fā)時,小孩們圍在一邊像麻雀一樣嘰嘰喳喳,一些大嬸、媳婦納著鞋底也圍攏來,撩撥剃頭匠講一些張家長、李家短的新鮮事兒,在她們心里,剃頭匠走南闖北,聽到的趣事兒一定挺多。每到這個時候,剃頭匠便口若懸河,顯得格外精神。

我的三姑爺就是一位剃頭匠,還是吳爹正兒八經(jīng)的徒弟呢!三姑爺自出生那天起就聽不見這個世界上的任何聲音,滿月那天,他的祖父將一面銅鑼都敲碎了,三姑爺都沒半點反應,看過好幾家醫(yī)院,才知道這是天生失聰。因為天生聾啞,三姑爺沒上過一天學,十一歲那年,他的祖父拎著一瓶老酒和一套衣料,讓三姑爺拜吳爹為師,從此三年時間,一直在吳爹家忙活。

盡管聾啞,但三姑爺學手藝不賴,在他的眾多徒弟中出類拔萃,連吳爹都夸他天生就是學剃頭的料。出師后,三姑爺開始租房營業(yè),時間一長,就成了方圓數(shù)十里有名的剃頭師傅,被人們習慣性地稱為“聾匠”。

剃頭匠最講究手上功夫,聾匠刀工了得,連耳朵里的耳毛都可以刮得干干凈凈。除了傳統(tǒng)的剪、剃、洗、刮,聾匠一般還兼帶給顧客剪鼻毛、掏耳朵、整腰背。每當剃頭完畢,根據(jù)顧客的要求,聾匠會給顧客順帶掏耳朵,然后在顧客身上捶、敲、提、拉、抖,這個謂之“整腰背”,讓人舒舒服服,渾身輕松。做這些不需要多少時間,三招兩式搞定,聾匠是不另外收費的。

聾匠雖然耳聾,但祖上留下的家境在當?shù)剡€算不錯。父輩那一代,兄弟姊妹多,家境貧困,在那特殊的困難年代,五塊大洋,讓聾匠搖身一變,成了我們家的三姑爺,但我仍固執(zhí)地私底下叫他聾匠,因為他根本上就聽不見。

聾匠姑爺聽不見,說話全靠打手勢,每次看他跟別人比比劃劃,就覺得好吃力的樣子。三姑媽很勤勞,自從嫁給聾匠后,就一心一意過日子,侍奉公婆,勤儉持家??诩Z不足,三姑媽就在離村很遠的湖灘開了一塊水田,插秧割谷,貼補家用。聾匠在街頭開了一家小小的剃頭鋪子,忙的時候,三姑媽就打下手,給顧客洗頭吹發(fā),時間一長,無師自通,竟成了聾匠的剃頭幫手。那時候,城里剛時興燙發(fā),三姑媽就去學了,回來后,聾匠的剃頭鋪成了小鎮(zhèn)第一家能燙發(fā)的店鋪,生意越來越好。

表弟生下來的第八年的夏天,三姑媽在舅爺?shù)呐禾晾锍榕簬r不幸溺死。正是初夏農(nóng)忙時節(jié),小鎮(zhèn)上剃頭的生意清淡,聾匠拎著剃頭箱子走村串巷拉活,得到音訊后,發(fā)瘋一般地從八里外的鄉(xiāng)村一路跑回家,抱著三姑媽濕漉漉的身體嗚哇嗚哇地嘶喊痛哭。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聾匠姑爺?shù)臏I水,就像決堤的浪一樣,濕透了前胸的衣襟,還有那有些恐怖的嘶喊,也是我第一次聽到,原來聾啞人也有這么大的嘶吼。

三姑媽走后,聾匠從此沒有續(xù)弦,即使媒人踏爛門檻,亦心如鐵石。每到清明或大年三十,聾匠都要去鎮(zhèn)郊的墳地,給三姑媽燒香焚紙,插花送燈。每次去,都會做一碗芝麻湯圓擺在墓碑前,擱上一雙筷子,芝麻湯圓是三姑媽生前最喜歡吃的東西。聾匠的這種祭祀習慣似乎已成為一種固定模式,一直延續(xù)到今天。

吹鼓匠

我一直對回響在鄉(xiāng)村里的嗩吶聲情有獨鐘,或歡快激越,或婉轉(zhuǎn)蒼涼,那樣動聽。每當春節(jié)臨近,我的耳畔就會響起遙遠的嗩吶聲,一顆返鄉(xiāng)過年的心情便不由自主地變得迫切起來。

在家鄉(xiāng)老鎮(zhèn),吹嗩吶的民間藝人被稱為“吹鼓匠”,是一門走俏吃香的手藝。無論婚嫁還是老人去世,都喜歡圖個熱鬧,俗稱“紅白喜事”,即便是再窮的人家,也會邀請吹鼓匠前來助興,吹吹打打,營造出一種具有濃郁鄉(xiāng)土氣息的氛圍來。尤其是春節(jié)期間,嗩吶更是為鄉(xiāng)村增添喜氣的必不可少的樂器,舞龍燈、耍獅子、唱大戲、玩采蓮船、舞蚌殼精、演皮影戲、走高蹺,一般都有吹鼓匠的嗩吶助興。

鎮(zhèn)中心有一座石橋,橋旁有一條狹窄的街巷,老鎮(zhèn)上有名的吹鼓匠“歪嘴”,就住在巷口朝北的那戶人家。

歪嘴是吹鼓匠的綽號,因自小說話嘴巴有些歪斜而得名,大名王大發(fā),在家里排行第三。據(jù)說他爹給他起這個名字,是希望窮了幾代的老王家在這一代能大大發(fā)家,于是從牙縫里擠出錢來送他去上學??赏醮蟀l(fā)天生就是個賤命,讀書是搟面杖吹火——一竅不通,勉強讀了個高小就輟學了。

歪嘴雖然書讀不進,卻心思活絡,輟學后就跟著吹鼓匠老爹學手藝,拿著嗩吶一學就上癮了,白天黑夜地吹,不久就跟著吹鼓匠老爹出去討生活了。

吹鼓匠使用的嗩吶的前端有一個擴音的喇叭口,纏著吉祥的紅綢,上面泛著黃銅的光澤。尾端的銅嘴上套有雙簧的哨子,中間的木制管身是錐形的,上面開有八個像笛子一樣的圓孔。吹奏時,只見歪嘴和他爹搖頭晃腦,腮幫一鼓一癟,收放自如,吹得那樣愜意。

那時候,每當嗩吶聲響起,就等于在公告某戶人家在操辦事兒。如果那嗩吶聲活潑悠揚,充滿喜氣,吹出的是《娶新娘》《抬花轎》《百鳥朝鳳》等曲子,就一定是在辦娶親的喜事。那時候,我常常跟在迎親的隊伍后面,伴著嗩吶聲,一直走到新娘子的家,看一對新人給吹鼓匠遞上紅包,鞭炮聲中,耳邊回響著那些歡快的嗩吶曲,真是如癡如醉。

吹鼓匠一般是兩人組合,寓意好事成雙,歪嘴和他爹正好湊成一對兒。歪嘴雖然嘴巴有點歪,但五官清秀俊朗,蠻招女孩子喜歡,每當歪嘴出去營生時,身旁總會聚攏來一些情竇初開的姑娘,在他吹嗩吶停頓的間隙與他攀話,嘻嘻哈哈地要他教她們吹嗩吶,可歪嘴就是不動心眼。對此,他的吹鼓匠老爹有一次酒后拍著胸脯自豪地對別人說:“我家三娃長得俊,不愁沒媳婦上門?!?/p>

沒想到王老爹的話只說對了一半,媳婦是上門了,卻是那個被老鎮(zhèn)人暗地里罵為“破鞋”的俞寡婦。

俞寡婦住在老鎮(zhèn)西頭,守寡時間并不長,只有二年多的光景。她的男人是個泥瓦匠,嗜酒如命,每天都要喝上三頓。一天酒后去工地干活,拿著瓦刀還沒砌幾塊磚,就酒意上涌,一不留神就倒栽下來,頭碰在一塊水泥預制板上,當場就走了,丟下剛生下閨女還沒滿月的母子倆。歪嘴捧著嗩吶吹吹打打?qū)⒛嗤呓乘腿胪恋耐瑫r,就有了娶那個披著白孝布呼天搶地嚎哭的女人的念頭。

其實,歪嘴跟大自己三歲的俞寡婦以前有過一段故事。那還是歪嘴十七歲那年盛夏的一天,歪嘴去鄉(xiāng)下舅舅家,半途上被一條毒蛇咬了,暈倒在鄉(xiāng)路上。俞寡婦當時還是俞姑娘,父親是方圓百里有名的土蛇醫(yī),那天她正好在麥地里鋤草,看到了毒辣辣太陽下昏睡的歪嘴,就用家傳的蛇醫(yī)術(shù)救活了他。

有了這段奇遇,歪嘴心里暗暗發(fā)誓,此生非俞姑娘不娶,這一半是感恩,另一半是當他睜開眼睛的剎那,就真的喜歡上了眼前的這個村姑。有了這個念頭后,歪嘴拼命接活,無論紅事白事、路途遠近,都風雨無阻。歪嘴要攢下足夠多的錢,再跟老爹老媽開口,托媒人去上門提親。鄉(xiāng)村人家閨女一般嫁得早,等不及歪嘴開口,俞姑娘就已嫁為人婦,而且還住在老鎮(zhèn)邊上,成了低頭不見抬頭見的熟人。

自從俞姑娘成了俞寡婦后,歪嘴就動了久已擱下的心事,時不時往鎮(zhèn)西溜達一番,幫俞寡婦挑缸水,或者修補一些房上的屋漏。時間一長,俞寡婦也對歪嘴有了感情,終于有一天深夜里,兩人干柴烈火,偷吃了禁果。

當歪嘴向家里提出娶俞寡婦進門的想法時,吹鼓匠老爹極力反對,說,這女人大你三歲,還帶著一個拖油瓶。歪嘴反駁道,女大三,抱金磚,娘當初給鎮(zhèn)上劉鐵匠做媒時,可是這么說的!還有,拖油瓶怎么了,成親后又不是不能再生。見駁不倒兒子,王老爹急了,說,這女人不守婦道,不好生守寡,偷漢子,有人半夜里聽到從她屋里傳出男人的鼾聲。歪嘴的臉頓時火辣辣地發(fā)燙,他知道別人說到的鼾聲其實就是他自己發(fā)出來的,歪嘴一直以來鼾聲就大,就像他吹的嗩吶一樣高亢。

歪嘴的性格就像他的嘴巴,倔犟得狠,見家里反對,他選擇了離家出走,索性跟俞寡婦住在了一起,毫不避諱別人的閑言閑語。時間一久,俞寡婦就懷上了歪嘴的孩子,眼看都出懷了,為遮丑,老王家最后還是做了讓步,讓他們扯了結(jié)婚證,熱熱鬧鬧地辦了酒。

成親這天,歪嘴第一次沒有在喜事上當吹鼓匠。一天到晚,歪嘴滴酒未沾,倒是平日里不沾酒的王老爹醉得一塌糊涂,在門口搭建的喜棚里搶過吹鼓匠的嗩吶,嗚嗚呀呀地吹了一曲《鳳求凰》。

猜你喜歡
剃頭匠篾匠小叔
東篾匠
愿您,三生有幸
篾匠父親
篾匠的端午
剃頭匠
剃頭匠
傻子小叔
鄉(xiāng)下剃頭匠
鄉(xiāng)景鄉(xiāng)人(二題)
老春秋
应城市| 遂宁市| 天峻县| 铁力市| 沁源县| 兴仁县| 深圳市| 武邑县| 双峰县| 边坝县| 平泉县| 襄城县| 彰化县| 香河县| 绥芬河市| 平果县| 千阳县| 达州市| 桐柏县| 芜湖县| 吉林市| 米脂县| 凌云县| 利津县| 达拉特旗| 文化| 腾冲县| 大姚县| 泰州市| 合作市| 宜宾市| 安泽县| 莱芜市| 旺苍县| 申扎县| 西贡区| 汶川县| 渭源县| 新绛县| 阳泉市| 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