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
【摘要】:我們黨精神財富和先進性的綜合體現(xiàn)就是紅船精神,奉獻、奮斗和創(chuàng)新是其核心,也可以說紅船精神是我國先進文化的集合,包含著濃厚的歷史文化和革命精神。小學階段的孩子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是建設社會主義的接班人。紅船精神在小學的教育和傳承,黨史教育是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本文首先對在小學黨史教育中進行紅船精神傳承的重要性進行探究,然后就如何更好地將紅船精神在小學黨史教育中發(fā)揚和傳承提出針對性的對策。
【關鍵詞】:紅船精神 小學 黨史教育 發(fā)揚傳承
黨史工作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育人。中共中央頒發(fā)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史工作的意見》指出,不同學段的學校要充分發(fā)揮黨史的育人作用,道德與法制課要以黨史為基點,向?qū)W生傳授我黨的歷史知識,培養(yǎng)學生傳承黨的優(yōu)良作風和光榮傳統(tǒng)。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學教育中開展黨史教育,發(fā)揚紅船精神是非常必要的。要通過黨史教育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熱愛、努力向上的意志品質(zhì),要引導學生通過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發(fā)展成為社會所需要的綜合型人才。小學學校應當積極開展以紅船精神為主的黨史教育,在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斷加強紅船精神的滲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在小學黨史教育中發(fā)揚紅船精神的重要性
(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中國共產(chǎn)黨在90多年前,在嘉興南湖的一艘船上而正式創(chuàng)建,這條船由此被載入史冊,也就是我們所談的紅船。我們黨通過紅船精神的鼓舞和激勵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乘風破浪勇攀高峰,在改革、建設和革命不斷取得突破和勝利。當前我國社會發(fā)展不斷加快,小學階段孩子的生活方式、精神風貌、道德觀念以及價值取向都在發(fā)生著變化,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也衍生出功利、世俗的風氣。小學開展以紅船精神為主題的黨史教育能夠引導孩子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能夠讓孩子們意識到當前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進而在之后更加珍惜、熱愛生活,更加的努力學習、積極向上。
(二)紅船精神能夠培養(yǎng)學生不畏艱難、奮發(fā)向上的意志品質(zhì)
當前我國正步入社會轉(zhuǎn)型時期,小學階段孩子們的生活中各種新觀念、新思想不斷涌動,很多外來不良文化對于小學生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首先就是網(wǎng)絡文化,很多小學生沉溺于網(wǎng)絡中不能自拔,長此以往勢必會失去學習目標和遠大抱負,因此開展以紅船精神為主的黨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能夠激起學生急需奮發(fā)向上,刻苦學習的斗志。其次當前很多外來文化沖擊,很多小學生過于追求和推崇西方文化,貪圖享樂的興趣在小學中不斷滋生,紅船精神的教育能夠讓孩子們意識到當前生活的來之不易,學習革命英模和先烈的精神,能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們養(yǎng)成不畏艱難、積極向上的意志品質(zhì)。
(三)鍛造學生們甘于奉獻、與人為善的品德
我國有著厚重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仁、義、禮、智、信一直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所倡導的美德,也是當前構(gòu)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所在。與人為善、甘于奉獻是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關鍵和潤滑劑,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前提條件。當前我國社會家庭中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因為家庭成員的寵愛,很多孩子都較以自我為中心,很多孩子表現(xiàn)出很強的個人利己主義和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紅船精神倡導互相幫助、有愛團結(jié)的品質(zhì),所以通過紅船精神的引導,小學生能夠受到我為人人的教育,逐漸養(yǎng)成甘于奉獻、與人為善的個性品質(zhì)。
二、在小學黨史教育中傳承和發(fā)揚紅船精神的有效路徑
(一)敞開校門,引入紅船精神
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一方面能夠?qū)W校精神文化有利宣傳,同時也能夠促進學校精神文化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在對小學生開展黨史教育過程中,應當立足學校和地區(qū)實際,邀請當?shù)馗锩o念館工作人員、黨史教育工作者以及部隊人員到校開展黨史教育,尤其是一些老革命人員、老黨員和一些老紅軍引入學校作報告或者講學,為孩子們講授革命故事、親身經(jīng)歷或是英雄事跡,讓孩子們了解革命斗爭史、國恥國難、對人民軍隊的建立和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進行宣講。條件允許的話,學??梢栽诿磕昶咭唤M織學校師生到嘉興南湖對紅船進行瞻仰,到湖南革命紀念館了解我國當?shù)亩窢幒桶l(fā)展歷史。學校應當將所在地區(qū)的紅色文化資源充分利用和發(fā)揮起來,在一些節(jié)日中邀請這些具備紅色文化資源的單位,到學校中展覽資料。小學應當敞開大門,積極引入紅船精神入校。
(二)加強宣傳,將紅船精神植入學生內(nèi)心
學校構(gòu)建精神文化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崇高的信念和理想,具備自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學校應當將紅船精神融入到建設校園精神文化之中。首先要組建形式多樣,具備豐富內(nèi)容的紅船精神黨史長廊,可以在學校墻壁上粘貼黨史宣傳畫,還可以組建黨史教育室。組建的黨史教育場景應當具備一定的趣味性,如此才能激發(fā)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這樣才能夠使得黨史教育更加具備吸引力和感染力。
同時學校還應當將黨史教育少先隊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積極開展少先隊等文化活動,開展紅船精神讀書、知識比賽、紅歌比賽等活動,在校園中營造良好的學習紅船精神氛圍。另外,學校應當通過黑板報、廣播以及校園電視的形式對紅船精神進行宣傳。學校宣傳紅船精神,能夠讓小學生在學校精神文化的熏陶下,生出更多的進取和愛校之情。另外,學校應當積極對各種先進人物進行宣傳,讓孩子們能夠有趕超的目標和學習的榜樣,如此才能在學生內(nèi)心中植入紅船精神。
(三)迎合新課改要求,在課堂中融入紅船精神
杜威是美國著名的教育家,他曾說道“為學生提供怎樣的教育,就會給孩子在帶來怎樣的生活”。學生在學校中學習的時間是非常多的,而大部分時間又都是在課堂中度過。教師在課堂上組織的教學活動的目的不單純地只是傳授學生知識,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小學不同學科的教師都應當在授課過程中滲透德育和思想品德教育。首先在開展思想道德教育中積極地引入紅船精神,其次要在不同學科教學中滲透紅船精神,比如說解放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勝、長征、南昌起義、五四運動這些歷史事件的講解。比如說在音樂教學中可以帶領孩子們演唱《黃河大合唱》、《長征組歌》、《十送紅軍》這些曲目,也可以將一些優(yōu)秀的革命藝術(shù)家,比如說洗星海、聶耳等介紹給學生。同時,學校應當立足本地實際,對德育校本教材進行編寫,將相關的紅船精神和紅色文化知識納入校本之中。黨史教育的開展還是要以課堂教學為主要渠道,讓學生們能夠?qū)h的歷史和知識進行正確地認識和對待,教師應當充分挖掘當?shù)氐母锩攘液透锩论E,然后講給學生聽,讓他們學習革命先烈不屈不撓、無畏艱難的意志品質(zhì)。
(四)積極開展實踐活動,在學生實際生活中滲透紅船精神
教師單純地依靠教授和灌輸理念知識,對培養(yǎng)學生的信念和道德顯然是不夠的,如果學生沒有真實的情感體驗和真實經(jīng)歷,學校開展的實踐活動不符合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教育效果勢必會大打折扣。所以,學校在開展以紅船精神為主的黨史教育需要帶領孩子走上社會,走出校門,讓孩子有更多體驗生活的機會,構(gòu)建有趣生動的校外活動,在其中融入紅船精神教育。比如說在一些傳統(tǒng)或者法定節(jié)假日,學??梢蚤_展相應的“重溫黨的歷史”“踏尋革命圣地”等黨史教育主體的活動。比如說在清明節(jié)的時候,學校就可以組織師生到當?shù)氐母锩沂苛陥@進行掃墓,對先烈的豐功偉績進行緬懷,感受革命歷史和愛國主義教育。小學學校應當關注通過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黨史教育,這些實踐活動的開展能夠讓學生和黨的歷史的距離拉近,使得學生對黨史的生疏感降低。學生們在黨史教育實踐中能夠感受紅船精神,體會當時革命先烈輝煌燦爛的成就和不畏艱難,頑強艱苦的奮斗,進而體會到自己所處生活的來之不易,并在之后珍惜生活,努力學習,勵志為祖國的強盛而努力。
當前我國已經(jīng)邁入全面建成小康階段,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速度不斷加快,小學學校為了中國夢偉大復興的實現(xiàn),需要重視小學生黨史教育工作,并能夠?qū)⒓t船精神有效滲透其中,這是對我們黨思想政治工作基礎夯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完善所不可忽略的內(nèi)容。小學學校要對素質(zhì)教育進一步深入推進,引導學生對紅船精神進行深入認識和了解也是培養(yǎng)社會所需,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全方面人才的關鍵。學校應當通過多元化地手段對紅船精神進行宣傳,將黨史育人作用全面發(fā)揮出來。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史工作的意見》 中發(fā)【2010】10 號
【2】習近平,《弘揚“紅船精神”走在時代前列》2015-06-21《光明日報》
【3】《習近平在全國黨史工作會議上作重要講話》,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網(wǎng) http://cpc.people.com.cn/GB/218984/218985/14785476.html
【4】 路少華,《試論紅船精神在新時期中小學生黨史教育中的地位和價值》,http://www.qysw.gov.cn/2013/0926/31236.html
【5】張常平,《有效利用“紅色文化”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理性思考與實踐探索》http://www.gzdw.gov.cn/n289/n433/n652/c29623/conten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