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一直被視為儒家的“大經(jīng)”,其中有一句話非常有名:“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這句話告訴人們,進入別國,要先了解他們的禁令和習俗,以免觸犯;到別人家做客,要先問主人祖先名諱,以便談話時避之。生活中,我們使用的俗語“入鄉(xiāng)問俗”“入鄉(xiāng)隨俗”就來源于這里。
這項傳統(tǒng)禮儀十分重要,因為一旦觸犯了有關禁忌,氣氛就會異常尷尬。《世說新語》就記錄了一次“不問諱”導致的不愉快。
西晉官員盧志問陸機(孫吳時曾任牙門將,吳亡后出仕西晉):“陸遜、陸抗是您的什么人?”陸機身為陸遜之孫、陸抗之子,出身名門士族,聽到別人直呼其長輩姓名,大動肝火,盛怒之下應聲答道:“就像你和盧毓、盧珽的關系!”盧毓、盧珽分別是盧志的祖父和父親。
一時場面非常緊張,陸機的弟弟陸云當時也在,聽到哥哥這樣說話,頓時大驚失色。他后來問哥哥:“為什么要弄到這個地步呢?他確實不知道也是有可能的?!标憴C一本正經(jīng)地說:“我祖名播海內(nèi),寧有不知?盧志那個家伙膽子太大了!”
這種由于不了解有關情況而鬧的尷尬還有很多。
據(jù)記載,赫魯曉夫?qū)γ绹娜狈α私饩偷搅梭@人程度,第一次訪問美國,美國方面邀請他到“戴維營”會談,他覺得這個“營”一定是難民營、集中營、戰(zhàn)俘營之類的地方,完全不知道那是一個度假營地,因此根本不想去,極力拒絕。赫魯曉夫還對南斯拉夫大使大發(fā)脾氣,說他們的報紙上有丑化他形象的漫畫,大使告訴他,他們報紙上的那個光頭老人是美國的艾森豪威爾總統(tǒng)。
所以,與人交往時,尤其是與外國人打交道的時候,記住我們老祖宗的訓誡是十分必要的:“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