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玥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抒發(fā)自己的個性見解,積極展開探究性閱讀。通過整體感知能體會到作品的基調,適當補白能進行補充建構,嘗試回看能展開再次加工。通過這種方式展開探究能促使學生更好地品味作品,獲得自己的個性化見解。
探究性閱讀指的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地對作品進行體驗和感悟,對作品中的某些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嘗試自主感悟,獲得自己的理解。學者史密斯認為,閱讀是向課本提出問題,而閱讀理解就是獲得答案,這種獲得答案的過程就是探究性閱讀。
一、整體感知,把握基調
學者馬骉認為,在學生還沒有接觸教材、熟悉文本的基礎上就提出要求,讓學生展開探究性學習,往往會導致學生生吞活剝,結果反而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也會受到影響。因此,我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在對文本進行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展開探究性閱讀。在誦讀、吟詠的基礎上,學生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基調,這樣展開探究才會有更好的效果。
在指導學生學習必修二的《荷塘月色》時,我首先鼓勵學生進行配樂誦讀,學生通過誦讀的方式對文章中荷塘的景色有了初步的感受,同時學生也體會到了作者的情感變化,認識到作者懷著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憂愁。在這個基礎上,我鼓勵學生展開探究性閱讀,鼓勵學生進行思考:“作者的內心為何會出現(xiàn)喜悅和哀愁共存的矛盾呢,作者的心情頗不寧靜,這是為什么呢?”由于學生已經對文章的情感有了一定的認識了,所以能夠把握住作品的情感基調,找出作品中展現(xiàn)人物情感變化的句子,并思考這些變化出現(xiàn)在欣賞荷花的什么階段,為何其情感會出現(xiàn)這樣的變化呢?學生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展開自主探究的活動,感受到了作者從憂傷到歡喜,最后又回歸現(xiàn)實的情感變化。
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學生會提出一些疑問,獲得一些感悟。這促使學生對更深入的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就能主動地進行探究活動。
二、充實空白,補充建構
學者王尚文認為,閱讀不是單向輸入,而是心靈的對話和交融。因此,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學生要調動自己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然后填補文本中的空白,這樣獲得的感受才是雙向的,是和文本的對話。我鼓勵學生圍繞文本中的空白處展開想象,嘗試借助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補充和建構,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內容。
在學習必修二《祝?!返臅r候,學生發(fā)現(xiàn)作品中有很多句子寫得不太清楚,似乎隱藏著什么特殊的意味。我鼓勵學生展開探究性閱讀,嘗試圍繞這些句子進行分析,說說這些留白處隱藏了什么寓意?!凹仁撬钠牌乓厝ィ怯惺裁丛捒烧f呢?”我鼓勵學生結合生活中的經驗進行分析:“在當代社會,婆婆能將守寡的媳婦嫁給其他人嗎?可是為何在這里又說這是無話可說的呢?你覺得其中隱藏了什么信息呢?”學生認識到:“現(xiàn)代社會婦女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婆婆無權干涉媳婦的人權。然而當時雖然已經不是帝制,可是人們的思想還是十分封建的,魯四老爺認為媳婦是婆婆的私有財產。這種隱含的信息,展現(xiàn)了當時的社會面貌,體現(xiàn)出了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并非空著頭腦進入課堂,而是帶著已有的生活經驗進入到學習中。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基于已有的經驗形成對于問題的更深刻的認識。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了這一點,引導學生在閱讀經驗的基礎上填補空白,這樣的探究就會更有效。
三、適時回看,再度加工
閱讀是一種動態(tài)的、開放的建構過程,所以若要對一部作品進行完整把握的話,就需要反復閱讀。我鼓勵學生在探究性閱讀的過程中適時回看,并對獲得的信息進行再次加工。這樣學生會對作品有更為深入的感觸,此時探究性閱讀的效果也會更好。
在學習必修二的《林黛玉進賈府》時,我鼓勵學生采用適時回看的方式輔助閱讀。當讀到寶玉見到林黛玉,我鼓勵學生思考:“當賈寶玉問林黛玉是否讀過書時,林黛玉回答只是認識幾個字。那么,這是林黛玉的真實水平嗎?”學生通過回看的方式發(fā)現(xiàn):“林黛玉之前還回答說自己讀書了呢?!薄盀楹纹浠卮饡昂蟛煌兀俊睂W生認識到:“她發(fā)現(xiàn)自己的回答不符合女德的思想,所以她十分謹慎地改變了自己的說法。”除此以外,我還鼓勵學生在回看中思考:“在林黛玉見到賈寶玉后,對賈寶玉的感受是怎樣的呢?之前林黛玉聽到的賈寶玉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學生圍繞這些問題展開回看,并結合自己之前的認識進行分析,對文章的感受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現(xiàn)代閱讀心理學認為,在閱讀的過程中,當讀者不斷涌現(xiàn)出問題的時候,閱讀才真正開始。在回看作品的過程中,學生會產生各種新的問題,并在嘗試解釋這些問題的過程中豐富視野,加深對于作品的理解能力。我在教學中則會適時進行引導,促使學生在探究中獲得更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回答。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我組織學生展開更積極主動的學習,通過探究性閱讀的方式獲得個性化的閱讀見解。讓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更為深入,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匯龍中學(22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