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晗雪
“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艾滋病的治療和公眾關(guān)于艾滋病的觀念已經(jīng)大大進步?!钡?4屆南丁格爾獎?wù)芦@得者、北京地壇醫(yī)院“紅絲帶之家”護士長王克榮說,“但是,病恥感的消除、大眾對艾滋病病人的接納還遠遠不夠?!?/p>
在“同心·共鑄中國心”2019迪慶行大型主題公益活動中,王克榮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回顧了20余年來中國在艾滋病病人治療與關(guān)懷上的進步。
1985年,中國檢測出第一例艾滋病病人。1997年,負責護理感染病病人的王克榮被調(diào)到收治艾滋病患者的病房。2001年,她擔任“紅絲帶之家”護士長。
一個基本常識是,艾滋病只會通過血液、性和母嬰傳播。與艾滋病病人擁抱、交談、用餐等并不會導致傳染。然而,王克榮回憶,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由于對艾滋病的不了解,一旦確認HIV陽性,病人通常就被隔離在病房內(nèi),不能隨意外出。親友探望時,也只能隔著玻璃看看。
事實上,當時來探望的親友極少,有的病人從患病至死去都無人探望。王克榮記得一位女病人,總是靠在病房走廊的欄桿上往外看。王克榮問她在看什么,病人說:“我想看看有沒有認識的人來看我?!?/p>
王克榮說,那位病人臨死之前,自己換了一身黑衣,仍是孤身一人。病人死后,留下一封遺書,說很感謝醫(yī)護人員的照顧,要把遺體捐給醫(yī)院做研究,希望能幫助像她一樣的人。
“有些人奇怪我為什么要護理這樣的病人?!蓖蹩藰s說,“但是當真正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就不會只把他們看成一個艾滋病病人,而是一個完整的人,有自己的情感、生活、困難、希望和不舍??吹剿麄兊睦щy,就特別想幫他們?!?/p>
但是,當時高昂的藥費使得很少病人能得到治療。艾滋病無法治愈,但可以通過每天服用抗病毒藥物抑制病毒復(fù)制,提升免疫力,如此便可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衰老死亡。但當時只有進口藥,吃一個月需要2萬元人民幣以上,很少病人能負擔得起。一些病人賣了房,不過能換一兩年的藥。
2003年,艾滋病治療迎來了里程碑性的事件。時任國務(wù)院總理溫家寶來到地壇醫(yī)院看望艾滋病病人,并宣布國家將實施“四免一關(guān)懷”政策,對農(nóng)村居民和城鎮(zhèn)經(jīng)濟困難人群免費提供抗病毒藥物?!拔耶敃r特別激動,腦海里都是去世病人的影像。”王克榮回憶,2005年新年之前,地壇醫(yī)院就有了第一批領(lǐng)到免費藥的病人,“沒有去世的病人有希望了?!?/p>
病人只要按時服藥,就可以正常生活,不必再被隔離。就醫(yī)時,更多人有了親友陪同。
另一方面的進步在護理觀念上。以王克榮自己為例,2002年她從英國學習回國后,將北京“紅絲帶之家”的護理模式調(diào)整為生理支持監(jiān)測——心理情感支持——社區(qū)關(guān)懷管理的綜合護理。王克榮和同事們開始給予病人的情緒更多關(guān)注,開始實踐HIV陽性告知技巧、危機干預(yù),對艾滋病病人及家屬進行心理減壓、家庭消毒隔離、服藥依從性教育等三十余種健康護理培訓,也開始在社會上做更多反歧視宣傳。
隨著王克榮和同事們的努力,護理觀念和公眾了解、接納上的進步,正在全國范圍慢慢推開。
但王克榮說,公眾觀念的改變還遠遠不夠,大多數(shù)人仍然害怕接觸艾滋病病人。在不強制要求將艾滋病病情告知家屬的北京,主動告知家人的病患可能還不到一半。
艾滋病病人仍然是一個孤獨的群體。
“艾滋病病人首先要接納自己,但被親友接納才是得到關(guān)懷的基礎(chǔ),被社會接納才能正常生活?!蓖蹩藰s說,她希望有一天人們看艾滋病病人就和看其他病人一樣。但作為醫(yī)護人員,能做的很有限。她希望有更多的個人去了解、接納艾滋病病人,更多的社會團體與機構(gòu)參與艾滋病的科普與反歧視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