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不滿足藝術形式的單一,對于精種生活領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藝術創(chuàng)作方面,中國畫家將西方超寫實繪畫藝術形式、繪畫語言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融合起來,用寫實的技法表達自己的見解,使繪畫作品更具中國特色和時代精神,對中國寫實主義繪畫新的藝術形式以及我國超寫實藝術的發(fā)展和對中國繪畫的影響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超寫實藝術;中國繪畫;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影響
超寫實繪畫并不只是表現攝影圖片下的景象,更多的是對客觀存在物體本身以及畫者情感的表達。通過深入了解超寫實繪畫在傳入中國后,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思潮的沖擊和藝術家們根據環(huán)境的影響對中國其他繪畫形式表現出與以往不同風格迥異的藝術作品,分析具有代表性的當代藝術家的風格特征,為不斷創(chuàng)新進步提供依據,同時引起更多學者的討論與研究。
一、超寫實繪畫概述
“超寫實藝術是繪畫的一種表現手法,超寫實繪畫源于20世紀60年代‘后現代主義的波普藝術,是該藝術流派中最為極端的一個派別,它的全稱為‘超級寫實主義繪畫。超寫實主義又稱超級寫實主義、新現實主義和照相寫實主義,主張藝術的要素是‘逼真和‘酷似。超寫實藝術特點是呈現的畫面通俗易懂、貼近生活,弱化繪畫者的主觀能動性,主要表現客觀存在的事物。
畫家以繪畫的方式通過對客觀事物的仔細觀察以及繪畫素材的積累,加上自身的理解和感悟重新演繹客觀景象,同時,創(chuàng)作作品符合大眾的審美,通俗易懂的畫面,富有令人深思的藝術效果,引發(fā)觀賞者的審美興趣。超寫實繪畫也是寫實繪畫的其中一個門類,最早來自西方國家,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深厚的藝術傳統(tǒng)。
二、中國超寫實繪畫
中國的傳統(tǒng)繪畫更講究“寫意”二字,在傳統(tǒng)繪畫藝術中,藝術作品很大方面地呈現著“取其意,而忘其形”的藝術特征。但實際上,中國的傳統(tǒng)繪畫藝術中,并不是所有的創(chuàng)作都追求意境忽略形體,如中國的石窟壁畫藝術作品中,很多表現技法匠心獨運的作品,其內容精細入微。不僅形神具備,而且是具有超寫實意味。足以說明超寫實藝術在我國早期同樣也被發(fā)展并重視。
20世紀80年代中國把超寫實真真正正的引進國內,新的繪畫藝術風尚連續(xù)不斷的涌入 ,藝術創(chuàng)作匯入新的繪畫語言,多樣化和多元化的藝術樣式深入人心,屬于中國寫實藝術的蓬勃來臨。
此后,超寫實藝術形式在中國迅速發(fā)展,可以觀賞到很多類似的油畫作品。時至今日,依舊有很多畫家堅持用這種繪畫方式,進行深入鉆研,其中不乏佼佼者,如石沖、冷軍。合理利用科學技術與繪畫技巧把社會題材作為繪畫的出發(fā)點,同時,給中國繪畫藝術繁榮發(fā)展提供機會。
三、西方超寫實繪畫對我國繪畫形式的影響
超寫實主義藝術被廣大群眾所接受,并得到迅速發(fā)展的原因:一方面是這種藝術創(chuàng)作方式一經引進中國便立刻融入了中國自身的傳統(tǒng)文化內涵,另一方面緣于改革開放后我國民眾對藝術創(chuàng)作多樣化的渴求,體現了其不同于西方超級寫實主義原有的藝術特質。中國最早一批油畫家,徐悲鴻,劉海粟等大力推廣油畫,將油畫的繪畫技巧傳入中國,我國畫家在學習技術的基礎上,加以本民族的傳統(tǒng)民族特色和文化意識,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油畫風格。
中國工筆人物畫在西方寫實繪畫的影響下,保留了對線條運用與渲染法的基礎上,拓寬了線條的表現形式,人物的形態(tài)富有夸張的藝術創(chuàng)作效果?,F代工筆畫的發(fā)展中,裝飾造型的特征匯入西方平面設計構成中的元素,增加了繪畫的裝飾性,符合現代的審美理念。繪畫者在對畫面的構圖、比例關系上融入平面構成,統(tǒng)一畫面的元素,把工筆畫的裝飾效果最大程度的展現。
藝術家們的繪畫歷程由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不僅需要專業(yè)理論知識的積累,不同階段的閱歷,還要具備精湛的繪畫技巧。超寫實主義繪畫改變當代我國的繪畫藝術形式,主要體現在超寫實主義繪畫不但注重對畫面形象精細入微的創(chuàng)作所帶給觀眾無比真實的視覺沖擊,還有對繪畫意境的表達。造型語言不僅僅是還原圖片,而且加入自己的情感,創(chuàng)作細致入微的繪畫價值,體現畫者對未知世界的尋覓與探求,而且毫無保留地進行技法表達。
四、中國繪畫在西方超寫實繪畫影響下的啟示和思考
具象寫實的繪畫與生活更貼近,更易被人們所接受,同時,也與中華民族良好美德有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藝術創(chuàng)作源于客體和想象,藝術持續(xù)不斷發(fā)展,就得跟隨時代步伐,與時俱進,豐富發(fā)展寫實繪畫的民族化,就是要把我國傳統(tǒng)的民族精神、文化思潮與西方的繪畫形式,繪畫語言結合在一起。所以,我國大力發(fā)展帶有民族特征的寫實繪畫,在西方寫實繪畫的基礎上,同時添加中國傳統(tǒng)文化,把文化知識、社會經驗作依據,使其獨具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氣質,形成個性化繪畫。
藝術家們在繪畫方面不斷進行嘗試,融合西方超寫實繪畫特色,中國寫實主義文化的底蘊愈發(fā)深厚,多種藝術形式或多或少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畫家在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保留繪畫的特色,追求寫實的繪畫風格,并創(chuàng)作出彰顯中國精神內涵的繪畫作品,運用繪畫技巧表達真實的,富有內在思想的情感表達。隨著藝術形式的不斷延伸、不斷豐富,中國的寫實繪畫會有更大的空間,并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麻云志.探討超寫實藝術在中國的發(fā)展及影響[J].藝術科技,2016.
[2]何平.徐悲鴻寫實主義美術教育思想再探索[J].藝術教育,2011.
[3]吳雪杉.媒介意識形態(tài)1950年代的“速寫運動”[J].美術研究,2015.
作者簡介:
彭丹,女,漢,山東濟寧,1993年7月25日,大學本科,助教,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