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海霞
【摘 要】目的:分析心力衰竭患者應(yīng)用心理護理的效果。方法:本次對象為我院心力衰竭患者62例,分析心理護理的方法和效果。結(jié)果:護理后,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6min步行距離優(yōu)于護理前,差異明顯(P<0.05)。出院前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有61例患者滿意本次服務(wù),滿意率為98.4%。結(jié)論:給予心力衰竭患者心理護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護理效果,值得學習。
【關(guān)鍵詞】心力衰竭;心理護理;心功能
【中圖分類號】R541.6 【文獻識別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19)11-0022-01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Methods: 62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in our hospital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Results: after nursing,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and 6min walking distance were better than before nursing,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The survey before discharge found that 61 pati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service, with a satisfaction rate of 98.4%. Conclusion: giv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to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is helpful to improve patients cardiac function and improve nursing effect.
【Key words】 heart failure; Psychological care; Cardiac function
心力衰竭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水腫、心慌等癥狀。若發(fā)病后不及時治療,將誘發(fā)心臟循環(huán)障礙癥候群,危及患者生命。報告顯示,部分患者在治療期間,極易出現(xiàn)緊張、抑郁等情緒,影響治療結(jié)果[1]。因此,對患者進行針對、有效的心理護理,具有重要意義。為進一步評判心理護理的臨床有效性,本文將我院62例心力衰竭患者作為對象,具體報道見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本次對象為我院心力衰竭患者中抽取62例,納入時間2015年11月-2019年2月,女性26例(41.9%),男36例(58.1%),年齡27-68歲,平均(49.6±0.8)歲;病程0.4-7年,平均(3.2±0.4)年。62例患者均確診,經(jīng)倫理委員會批準,簽訂知情意向書,排除精神異常、惡性腫瘤、配合度差的患者。
1.2方法 62例患者均采用心理護理,具體包括:(1)心理認知。對于入院患者和陪護人員,護理人員需要主動和其交流,詳細講解心力衰竭的相關(guān)知識,比如疾病原因、治療方法、治療效果等??筛鶕?jù)患者的年齡、文化水平等,利用宣傳手冊發(fā)放、播放視頻等方式,宣傳心力衰竭知識。對于有負性情緒的患者,采用個性化的措施進行疏導(dǎo),使患者保持穩(wěn)定、愉悅的情緒。同時,配以科學的飲食結(jié)構(gòu),嚴格遵醫(yī)囑按時、按量的用藥,告知患者不可擅自增減服藥劑量或突然撤銷。(2)心理支持。幫助患者尋求社會支持,全面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社會背景,選用合適措施進行鼓勵和安慰。加強和患者家屬的溝通,告知家屬陪伴的重要性,使患者切實感受到家人的關(guān)愛。組織院內(nèi)疾病相同的患者,列舉成功治愈的案例,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耐心聽取患者的建議和要求,向權(quán)威的醫(yī)生咨詢,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從而自覺控制心力衰竭的相關(guān)因素,控制患者病情,降低死亡危險。(3)心理行為。告知患者調(diào)節(jié)情緒的方法,比如深呼吸、放松身體等。培養(yǎng)患者的興趣愛好,轉(zhuǎn)移其對疾病的注意力,避免情緒波動影響治療效果。應(yīng)注意,臨床護理中要盡量滿足患者各方面的要求,進而提高護理效果。
1.3判定項目 (1)觀察患者的心功能變化情況,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6min步行距離。(2)觀察患者護理滿意率,包括護理人員的溝通技巧、不良事件、護患糾紛等,分為完全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
2 結(jié)果
2.1心功能改善情況 護理前,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為(31.02±4.09)%,6min步行距離為(315.10±12.49)m/min。護理后,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為(47.29±4.60)%,6min步行距離為(459.10±21.31)m/mn,差異明顯(t=20.813,P=0.001;t=45.904,P=0.001)。
2.2護理滿意率 結(jié)果顯示,62例患者完全滿意25例,比較滿意36例,不滿意1例,滿意率為98.4%。
3 討論
心力衰竭是心內(nèi)科的多發(fā)性疾病,也是心臟類疾病終末期的臨床綜合征,發(fā)病原因復(fù)雜,降低心室的泵血功能,影響患者的軀體功能、心理健康,降低生存質(zhì)量。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療期間,除要給予有效的治療外,還要輔以優(yōu)質(zhì)、高效的護理干預(yù),從而控制病情進展,提高治療結(jié)果。
心理護理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護理模式,利用心理學知識和技巧,采用心理支持、心理認知等方式,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的治療配合度[2]。本次研究中,對62例心力衰竭進行心理護理,出發(fā)點是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糾正錯誤認知;通過向患者傳達正面的心理支持信息,改善負面情緒,調(diào)動治療依從性;提高患者的心理彈性,促使身心處于最佳狀態(tài),從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促進病情康復(fù)。結(jié)果顯示,62例患者護理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6min步行距離均優(yōu)于護理前(P>0.05)。在護理滿意率上,除1例患者稍有不滿外,61例患者均滿意,滿意率為98.4%。說明: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療過程中,施以個體化的心理護理措施,對控制患者病情,促進身心康復(fù)意義重大,和周明霞[3]報告相似。
綜上,給予心力衰竭患者心理護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護理效果,值得學習。
參考文獻
[1] 王睿.心理護理對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探討[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34):258-259.
[2] 程明.持續(xù)性心理護理對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8,26(z1):339-340.
[3] zhou mingxia. Effect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to improve cardia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J]. Medical diet and health, 2008,19(9):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