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娟 王英輝 張艷萍 公艷
【摘 要】目的:對孤獨癥患兒的家庭綜合護理方法進行總結、探討,觀察其對于患兒治療效果的影響,為家庭護理工作的實踐提供參考與指導。方法:將86例孤獨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分別設置護理研究組與護理對照組,每組隨機分配患兒43例。根據(jù)分組,對護理對照組患兒予以感統(tǒng)訓練、ABA語言訓練等常規(guī)護理措施,對護理研究組患兒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一步實施家庭綜合護理,最后對比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結果:分組前,兩組患兒的適應能力商數(shù)、孤獨癥評定量表得分基本一致,分組護理2個月后,兩組患兒的上述量表評分均有所改善,但護理研究組患兒的改善幅度更大,其適應能力商數(shù)較護理對照組患兒更高,孤獨癥評定量表得分較護理對照組患兒更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相比于常規(guī)護理而言,對孤獨癥患兒進一步實施家庭綜合護理措施,可以提高患兒的病情治療效果,值得加強推廣與實踐。
【關鍵詞】家庭綜合護理;孤獨癥;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19)11-0243-01
在孤獨癥的治療中,家庭護理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對孤獨癥的治療效果影響甚大。本研究通過對43例孤獨癥患兒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一步予以其家庭綜合護理,使患兒取得了相當理想的治療效果,現(xiàn)將具體的研究情況作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與方法
本研究的對象共計86例,其均為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間,收治的孤獨癥患兒。分別設置護理研究組與護理對照組,根據(jù)患兒的收治順序對其從1號到86號進行編號,并將序號為單數(shù)的患兒劃分為護理研究組,將序號為雙數(shù)的患兒劃分為護理對照組,每組患兒43例。分組后護理研究組患兒男23例,女20例,最小年齡3歲,最大年齡8歲,平均(6.04±0.56)歲,適應能力商數(shù)(47.53±3.53)分,孤獨癥評定量表得分(35.24±2.53)分。護理對照組患兒男22例,女21例,最小年齡3歲,最大年齡9歲,平均(6.13±0.61)歲,適應能力商數(shù)(47.86±3.84)分,孤獨癥評定量表得分(35.12±2.38)分。兩組患兒上述各項資料基本一致(P>0.05),且均為獨生子女,進行臨床對比研究的可行性充分。
1.2 方法
兩組患兒所采取的治療用藥方案相同,然后根據(jù)分組,對護理對照組患兒予以感統(tǒng)訓練、ABA語言訓練等常規(guī)護理措施,對護理研究組患兒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一步實施家庭綜合護理,最后對比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
1.2.1 常規(guī)護理
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感統(tǒng)訓練、ABA語言訓練。感統(tǒng)訓練的方法是根據(jù)患兒的個人情況,選擇獨角椅、羊角球、滑梯、腳步器、滑板等作為輔助工具,按照相關的流程,對患兒進行訓練,每次20min到30min,5次/周。ABA語言訓練,即通過模仿、認知、構音訓練等,增強患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樣為每次20min到30min,5次/周。
1.2.2 家庭護理
家庭護理中,主要是對患兒家屬做好相關的教育與指導工作,提高他們對家庭護理的重要性認識,使其了解家庭護理對患兒病情治療的積極影響,從而使其主動的參與到家庭護理中來,重視家庭護理的開展。同時,要使患兒家屬掌握正確的家庭護理方法,對其進行感統(tǒng)訓練、語言訓練方面的培訓,初期可以由護理人員做家庭護理的現(xiàn)場指導[1];同時,加強與患兒家屬的溝通、聯(lián)系,通過微信或是電話,動態(tài)的了解家庭護理實施情況,督促家庭護理每天最少保持3h以上,加強對患兒的行為矯正,盡量鼓勵患兒與同齡孩子接觸、交流;在整個家庭護理過程中,家屬必須要多與患兒溝通、交流,多一些目光和肢體接觸,鼓勵患兒表達自己;另外是在家庭護理中,可以用發(fā)聲玩具來訓練患兒對外界聲音的反應,仔細的體會聲音、辨別聲音,增強患兒對外界聲音的敏感性;最后是還應當用色彩、形象鮮明的圖畫,來對患兒進行視覺干預訓練,從整體增強他們對外界的感知與反應能力。
1.3 觀察指標
分組前和分組后3個月,分別對兩組患兒的適應能力商數(shù)(ADQ)、孤獨癥評定量表(CARS)進行評分觀察。
適應能力商數(shù)源自兒童適應行為評定量表,得分越高表示適應能力越強;孤獨癥評定量表共包括15個項目,得分越高表示孤獨癥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學軟件為SPSS 21.0,以t進行計量資料檢驗,P>0.05為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分組前,兩組患兒的適應能力商數(shù)、孤獨癥評定量表得分基本一致,分組護理2個月后,兩組患兒的上述量表評分均有所改善,但護理研究組患兒的改善幅度更大,其適應能力商數(shù)較護理對照組患兒更高,孤獨癥評定量表得分較護理對照組患兒更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參表1)。
3 討論
孤獨癥,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自閉癥,這是一種廣泛性發(fā)育障礙,其主要有重復刻板行為、興趣狹窄、交流障礙以及社交障礙等幾大癥狀表現(xiàn),多發(fā)于兒童[2]。當前,不論是家庭、社會還是醫(yī)學領域,對于該病都尤為的關注和重視,因為其不僅會影響患兒的身心健康,同時還會嚴重阻礙患兒的社會性發(fā)展,給家庭和社會帶來負擔[3]。在兒童孤獨癥的治療中,護理起著非常重要的輔助作用,尤其是家庭護理,對患兒的治療成效影響非常大。
本文通過臨床研究證明,相比于常規(guī)護理而言,對孤獨癥患兒進一步實施家庭綜合護理措施,可以提高患兒的病情治療效果,值得加強推廣與實踐。
參考文獻
[1] 郭小銘,陳轉笑,陳靜,等健康教育對學齡前孤獨癥兒童照顧者照護負擔與生活滿意度影響研究[J].中國婦幼衛(wèi)生雜志,2019,10(04):32-35.
[2] 畢麗菊,杜莉紅,盧艷容.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在孤獨癥譜系障礙合并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20):101-103.
[3] 農(nóng)瑞珍.護理干預在兒童孤獨癥治療中的效果[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17(73):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