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摘 要:紀念館作為紅色文化的載體,應把握時代脈搏,肩負時代使命,傾聽時代呼聲,充分發(fā)揮宣傳革命精神的主動性,實現(xiàn)自身價值。本文對宣傳革命精神的重要意義做了詮釋,探討了紀念館與革命精神的關系。從宣傳革命精神的意義入手,列舉了多種宣傳方式,鼓勵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宣傳革命精神的行列中來,在提升人民精神文明建設,提升人民歸屬感和自豪感的同時,讓紅色基因深入到群眾的骨髓。希望通過本文分析,能夠對相關從業(yè)人員有所幫助。
關鍵詞:紀念館;革命精神;宣傳;互聯(lián)網;青少年教育
一、新時代下宣傳革命精神的重要意義
革命精神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根基,它是克服一切困難的強大精神力量。隨著中西方文化的滲透,人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日趨活躍,社會思潮紛紜激蕩,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西方文化是優(yōu)越的和強大的。正是這樣我們才需要重溫黨的光榮歷史。宣傳革命精神就是以史為鏡,將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傳承下去。中國人民的斗爭進程和奮斗業(yè)績中時刻透露著革命精神的重要性,它也一直延續(xù)在中國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隨著當今發(fā)展,我們需要緬懷豐功偉績,重塑人民的價值觀,擺脫盲目迷戀西方文化的影響,將革命精神發(fā)揮在社會的各個角落。
二、紀念館與革命精神關系
紀念館它不僅肩負著研究和收藏文物的責任,還肩負著育人、服務社會的重任。將革命精神與文化產業(yè)相結合就是當今最符合時代國情的宣傳方式,只有這樣才能使其根深蒂固、枝繁葉茂。相對博物館對歷史的專注,紀念館更注重精神上面的傳播,它是提升民族文化軟實力,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隨著十九大勝利的召開,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開辟了新的征程,人們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思想和精神教育。紀念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一部分,有責任也有義務,緊跟時代步伐,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趨勢,拓展愛國主義教育形式,積極搶占教育市場 [1],將文化建設當作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精神動力,不斷地豐富、擴展革命內涵,弘揚革命精神,傳承優(yōu)良傳統(tǒng),滿足人民群眾更好的生活需要。
三、革命精神宣傳模式
宣傳革命精神要立足現(xiàn)實,不斷更迭,以歷史為本位,順應群眾意愿,對革命精神予以新的闡釋。主力挖掘那些能鼓舞人民斗志,充滿活力又旗幟鮮明的內容,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創(chuàng)新理念、形式、內容、方法、手段,為觀眾提供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的精神食糧。
1、口口相傳
最早的宣傳模式就是口口相傳,口碑是至今最有效的宣傳模式。如何滿足觀眾對紀念館的硬件和軟件的期待很重要。展覽展出內容要與時代精神有效結合,和國家和民族僅僅維系,休戚與共,兼顧歷史性和故事性。在展覽設計上要深度發(fā)掘展品內在意義,同時構建社會現(xiàn)實意義,萃取精華、汲取能量,使作品成為激勵人民群眾不斷前行的精神力量,最終達到振聾發(fā)聵的效果。
而和硬件作比較,我認為軟件同樣重要。育人必先律己。紀念館工作人員的素質、服務水平對參觀感覺影響更大。革命精神不只是宣傳口號,更是以身作則?,F(xiàn)在的觀眾對于服務水平有了更高要求,所以首先工作人員應該提高自身的服務意識,從根本調動起吸引游客的積極性。
2、媒體宣傳。
要擴大革命精神傳播面,要從文化輸出端入手,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創(chuàng)新供給手段。通過媒體宣傳是最具傳播力、影響力、引導力的宣傳方式了。紀念館的宣傳應該與媒體建立聯(lián)供機制,配合媒體找好宣傳點,吸引大眾。隨著互聯(lián)網新技術、新媒體日新月異,手機等新媒體帶來的全媒體時代已經來臨,億萬網民通過他獲取信息,交流信息,這些新媒體對大眾的求知途徑,思維方式、價值觀產生重要影響。紀念館要積極推進“互聯(lián)網+文化”,搭建數(shù)字化平臺,線上資源結合線下資源,提高供給效能,讓文化傳播更加精準。內容上不僅限于文字,還可以穿插一些視頻,動畫等,使形式更多樣、更立體的、更直觀的進行宣傳?,F(xiàn)在的直播方式也非?;鸨?,紀念館也可以利用直播平臺宣揚革命精神,通過講故事,問答等方式與觀眾互動,讓人們不出家門也可進行革命精神洗禮,享受到紀念館提供的優(yōu)質文化和教育資源。
四、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
(1)志愿者吸納。
紀念館中的志愿者主要由社會志愿者和學生志愿者構成,他們是紀念館教育功能的重要名片,是服務公眾、服務社會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們存在于紀念館專業(yè)人員和普通觀眾之間,承擔了一個向普通觀眾傳播紀念館歷史文化理念、幫助推動紀念館發(fā)展建設的重要作用,架起了一座知識的橋梁。紀念館應該積極鼓勵志愿者參與到宣教、陳列、保管等各項活動,并在講解、教育活動、宣傳等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隨著志愿者隊伍的不斷發(fā)展,它也可以彌補專業(yè)人才的短缺,提高觀眾服務質量,擴大服務范圍,有助于紀念館對歷史、文化、革命精神的廣泛交流。鼓勵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服務社會的行列中來,也對促進社會進步有一定積極作用。
(2)開展青少年教育活動。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紀念館要根據(jù)不同年齡、不同區(qū)域青少年特點,開展宣傳教育,比如公開課、紀念活動、游學等。研究提煉紀念館資源,深入挖掘自身的獨特的文化資源,建立服務教育廣大青少年的平臺,并與學生素質拓展活動有機結合,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合理運用網絡與多媒體技術,利用豐富多樣表現(xiàn)形式,利用方便快捷獲得信息等優(yōu)勢,開發(fā)教學資源,傳授知識,培養(yǎng)青少年積極、健康、向上、良好的人生觀,強化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方面有建設性作用,在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國歷史文化同時,使學生受到教育和熏陶的影響。
(3)與社區(qū)企業(yè)機關等共建。
紀念館應以走出去的形式深入機關、學校、軍隊等,與他們近距離接觸,有針對性地舉辦各類專題展覽、講座、主題活動[2],定期、系統(tǒng)的進行宣傳教育。比如進行革命精神的宣講、巡展等,內容上要深入挖掘時代意義、推陳出新、豐富內涵。增強雙向互動,弘揚革命精神,讓紅色基因深入到群眾的骨髓。
結語
革命精神是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先進的重要文化,積淀著中華人民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人民獨特的精神標識。紀念館作為宣傳革命精神的重要陣地,應該積極做好教育宣傳,評估形勢,因勢利導,創(chuàng)新內容和載體,完善途徑和手段,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文化觀。在新的時代條件下?lián)鹇氊熀褪姑?,使城市文明建設始終充滿活力。
參考文獻
[1]王慧君.革命紀念館如何發(fā)揮愛國主義教育作用[J].中國民族博覽,2016(12):83-84
[2]朱燕萍.如何創(chuàng)新紀念館宣傳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J].科技風,2014(11):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