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國
摘要:民辦高?!稗k好”思政課是對“上好”思政課的超越,有著更深刻的理論內涵、更廣泛的內容任務和更高的目標要求,有著區(qū)別于公辦高校的特殊規(guī)定性,是新時代民辦高校思政課建設的總方向、總規(guī)定和基本遵循。應以公辦高校為參照對象,重點從教學資源、教師隊伍、教學改革、學科支撐、內部治理等五個方面構建適應新時代要求、符合民辦高校思政課特點、具有可操作性與推廣價值的民辦高校辦好思政課的整體推進策略。
關鍵詞:民辦高校;思政課;特殊規(guī)律性
民辦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公辦高校共同承擔著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重任,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體現(xiàn)國家意志的國家課程,辦好思政課是公辦、民辦高校共同的政治使命,同等重要、意義重大。民辦高?!耙詫W養(yǎng)學”的發(fā)展特點、獨特的領導體制與運行機制,決定了其思政課建設,既有公辦高校的共同要求,也有其特殊規(guī)定性與規(guī)律性,新時代民辦高校辦好思政課,決不能照抄照搬公辦高校的模式。應立足民辦高校實際,把握特殊規(guī)律性,重點從教學資源、教師隊伍、教學改革、學科支撐、內部治理等方面整體推進民辦高校辦好思政課。
一、民辦高校教學資源體系建設的特殊規(guī)律性
中央把思政課教材編寫納入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教育部配合中宣部組織全國各領域各方面的專家集體編寫、定期修訂,并由中央馬工程咨詢委員會專家審議,形成了本???、碩士、博士不同層次相互銜接、梯次推進的教材體系?!?5方案”實施以來,2006年起使用的本??平滩亩啻涡抻?,很好體現(xiàn)了教材的科學性、準確性和權威性。當前,充分體現(xiàn)民辦高校特色的教學資源研發(fā)體系尚待建立。適合民辦高校教師使用的教學系列用書缺乏,紙質和多媒體形式教學資料不夠豐富;統(tǒng)編教材關注大學生困惑與需求不夠,缺少形式活潑、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學生理論類讀物。應創(chuàng)新創(chuàng)優(yōu)民辦高校思政課教輔資料開發(fā)工作機制,以教師參考用書、學生輔學讀本、教學指導資料為載體,構建面向民辦高校師生,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相統(tǒng)一的立體化教材體系。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及時將各戰(zhàn)線重大實踐成果轉化為思政課教學資源。
二、民辦高校教師隊伍體系建設的特殊規(guī)律性
教師是民辦高校辦好思政課的關鍵所在,是大學生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國家繁榮、民族振興、教育發(fā)展,需要培養(yǎng)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yè)化的思政課教師隊伍。長期以來,廣大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自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教書育人,默默奉獻,為民辦高校辦好思政課做出了貢獻。民辦高校思政課師資隊伍建設有其比較優(yōu)勢。一方面,思政課教師量才聘用,不唯一受其學歷、職稱、身份、背景影響,分配與工作成績掛鉤,獎懲分明、注重效益。另一方面,人才聘用機制靈活,可以大量聘請公辦高校優(yōu)秀教師作為兼職教師,聘請各行各業(yè)先進模范、社會知名人士、道德楷模等,作為特聘教師承擔思政課教學任務。但是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當前,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數量不足、專業(yè)素養(yǎng)不佳,權益實現(xiàn)程度較低。兼職教師過多,流動性大。專職教師配備秉持精簡原則,總量明顯不足,職稱學歷結構不合理,科研及服務社會能力弱,具有影響力的中青年教學領軍人物與學術帶頭人相對缺乏。學科歸屬感、職業(yè)穩(wěn)定性差。待遇方面,與公辦教師相比,社會地位不高、待遇保障不力、職稱評審不暢、專業(yè)發(fā)展受限等問題未能從根本上解決。不少地方和民辦高校關于思政課教師培訓政策落實不夠到位,全員培訓尚沒有普及到每一位教師。應消除公辦、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的職業(yè)差別,加大各類人才項目、研究課題對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支持力度。開放式建隊伍,以專職教師隊伍建設為根本,按照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要求,健全完善選聘配備、考核評價、培養(yǎng)培訓等制度,提升保障機制、暢通專業(yè)發(fā)展通道。發(fā)揮民辦高校機制靈活的優(yōu)勢,完善兼職教師隊伍建設。
三、民辦高校教學改革體系建設的特殊規(guī)律性
面對公辦高校強大的競爭壓力,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民辦高校求生存、促發(fā)展的危機意識、憂患意識較強,擁有更強烈的開展思政課教學改革,提高思政課質量,為學生成長成才服務的內驅力。民辦高校努力突破單純“灌輸”教育模式,推動教學方法改革,但許多改革處于操作層面,沒有上升到方法論高度。一些教學方法改革沒有處理好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關系,有的甚至過分迎合學生趣味,課堂生動性提高了,但思想性降低了;一些教師在教學方法改革中沒有處理好價值觀引導和知識傳授的關系。一些青年教師過分依賴教學課件,會肢解教學的理論性、思想性,造成教學內容碎片化。個別教師打著學術研究的旗號,宣揚不正確、不健康思想或者宣泄個人不滿情緒,明顯超出了學術研究的范圍和政治底線。對于這些問題,應實行專職與兼職教師共組教學團隊制度,集體備課,名師帶動。注重發(fā)揮教與學兩個積極性,形成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網絡教學與課堂教學相互支撐,理念手段先進、方式方法多樣、組織管理高效、考核評價科學的教學體系。加強課堂教學價值引領,探索專題式、情景式教學等教學方法改革,突出實踐教學與國情教育,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積極推進思政課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民辦高校特色的思政
“金課”和在線公開課。加強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要求、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等教學研究,堅持“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雙輪驅動,打造具有民辦高校特色的思政課課程群。
四、民辦高校學科支撐體系建設的特殊規(guī)律性
民辦高校辦好思政課,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不僅需要各地各高校的實踐探索,更需要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理論支撐。要堅持指導思想不動搖、話語體系不能亂、中國立場不能丟,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領航學科、是高校思政課的支撐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持續(xù)向上向好,高校思政課的思想基礎就會越堅實、理論支撐就會越牢固,精神動力就會越強勁。否則,“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淵”,不僅不能打開高校思政課建設的新局面,而且有迷失方向,落后于時代的危險。所以中央一直強調,建好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既是一個學術任務,更是一項政治任務。2005年,經中央批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成為一級學科,這極大提振了我們的學科自信與理論志氣。當前,公辦高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取得了重大成績。但是,由于辦學定位、學校層次等原因,民辦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基本為空白,這嚴重影響了民辦高校思政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影響到思政課的育人效果。對此,可采取公辦高校對口支援的方式,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共建。對于部分條件成熟的民辦高??蓡为毣蚺c公辦高校聯(lián)合申報服務于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碩士學位授權點。同時,構建教學科研聯(lián)動機制,把支撐教學作為科研評價重要指標,解決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帶來的簡單量化弊端。
五、民辦高校內部治理體系建設的特殊規(guī)律性
民辦高校的投資主體與公辦高校不同,具有社會投資辦學的特殊性,在落實上級部門要求前提下,受到的限制相對較少,在思政課師資聘用、資源投入、教學改革等方面具有更多的靈活性和自主性。民辦高校實行的是董(理)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董(理)事會具有思政課建設重大事項最終決策權。民辦高校黨委對于辦好思政課具有政治領導權、參與決策權、行為監(jiān)督權和建議報告權,能夠形成董(理)事會、校長、黨委等多主體合力辦好思政課大格局。同時,民辦高校一般都引進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制度,形成較為科學的競爭機制、約束機制及動力機制,可以有效激發(fā)思政課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但是,民辦高校辦好思政課在內部治理方面也存在不少問題,民辦高校董(理)事會等管理層對辦好思政課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認識不足,辦好思政課的壓力不夠、動力不足,條件保障沒有完全落實。法人治理結構有待完善,民辦高校黨委抓思政課建設的作用發(fā)揮不充分。管理層對思政課建設重視不夠、管理不到位;思政課建設資金來源單一、經費有限,辦學條件欠缺。受辦學動機功利化影響,在發(fā)展規(guī)劃、資源分配中沒有給予思政課應有支持。對于這一問題,應完善法人治理體系,優(yōu)化民辦高校辦好思政課中黨委、董(理)事會、校長的關系;穩(wěn)定經費投入渠道,在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公共資源使用中優(yōu)先保障思政課建設;探索建立符合民辦高校特點的思政課教師職務職稱評聘制度,將教學質量作為重要評價內容。緊密結合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實際,構建有利于激發(fā)各方面積極性,全面系統(tǒng)、科學規(guī)范的綜合評價和考核激勵體系。實施各級黨委宣傳部門共建、公辦高校對口支援制度,建設一批辦學優(yōu)勢明顯、能發(fā)揮作用的民辦高校示范馬院。推動建立民辦高校思政課教指委或教學聯(lián)盟,發(fā)揮其研究、咨詢、評價、指導和服務作用。
【2019年教育部高校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優(yōu)秀教學科研團隊建設項目(一般選題):“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協(xié)同育人長效機制研究”(19JDSZK076);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基本科研業(yè)務費重攻關項大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一核引領、四制合力”長效機制研究”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課題組.深入學習習近平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教育部社科司組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文獻選編(1949-2008)[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3]顧海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4]何彬生.民辦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5.
[5]艾四林.科學總結思政課建設長期形成的成功經驗[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5).
[6]吳潛濤.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親和力和針對性[J].思想教育研究,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