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玲
在一堂語文課堂教學中,孩子們的學習總是離不開“激情”二字,尤其是語文學習,它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和孩子們的日常生活結合而密不可分,激情的培養(yǎng)要從多方面入手,包括研究孩子們本身的學習能力和老師課堂教學的設計等。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興趣是一種個性心理特征,如何在一定的情感體驗影響下更會產生的一種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意識傾向——這就是所謂的激情。在課堂教學中只要孩子們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我充分的營造體驗情感的氛圍,就可以形成獲取一種知識的強烈欲望,在這種欲望的驅使下,能夠輕松的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自然地由被動學習知識變成主動學習,甚至把艱苦的學習看成快樂的享受。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很注重孩子們的認知和年齡的特點,教材中從適當的角色中尋找孩子們學習的興趣點,再適時傾注情感渲染,就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我在上一年級下冊的課文《找春天》時,考慮到一年級孩子們對自己玩耍的環(huán)境有深刻的印象,對生活充滿美好幻想的特點,根據課文內容以學生的興趣點切入教學。我先引導學生以《春雨》為題,把最美好的畫面用語言描述出來和圖畫畫出來。學生心中有現實的美景,也有幻想的世界。然后直接引入課文朗讀。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看到、聽到、聞到、觸到,其中紅的花,綠的草,小溪彈奏的樂曲,通過不同的感覺透出孩子們尋找春天時的歡樂和天真的稚氣。體會生活無窮無盡的樂趣,培養(yǎng)孩子們熱愛生活的高尚情操,讓孩子們充分感受課文內容的趣味性,又完成了語文教學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雙基”訓練。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要使課堂教學充滿激情,除了在教學流程的設計上關注孩子們的興趣,課堂教學更要以情感為紐帶,我以豐富的情感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孩子們會從中受到熏陶、感染、啟迪并有所感悟,潛能和創(chuàng)造性才得以充分發(fā)揮。我的情感包括對孩子們的熱愛的尊重,對教學的熱情,體驗教學內容的確切及教師心情的激動、愉快等。我們知道孩子們的學習活動、不但有智力因素的參與,還有情感因素的參與,而學習的質量,則是二者相互作用大的結晶。
其中,情感在智力因素中占重要位置。在教學中,如果沒有情感因素的參與,孩子們在課堂中漠然置之,毫無反應,對學習內容采取漠然的態(tài)度,整個課堂猶如一潭死水,必然會影響學習的效果,語文書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文章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泵科恼碌膬热荻紩纬梢欢ǖ那榫澈蜌夥?,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語文課堂中,就需要渲染課堂氣氛,營造一種與課堂內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孩子們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仿佛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觀其境,形成一種情感基調,從而更好的理解和體會文章內容,甚至不自覺的進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例如,在上六年級《伯牙絕弦》的課文朗讀指導中,讓孩子們體會伯牙和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引導孩子們邊讀邊想“千金易得,知音難尋”,再深情的朗讀,多媒體課件的渲染。我入情入境,撥動著孩子們情感上的心弦,起到了使孩子們見詩人之所見,思人之所思,與詩人的情感產生共鳴的作用。在講藝術性較強的課文時,還可以借助音樂、圖片、投影、錄像、多媒體等直觀的手段,調動孩子們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孩子們在角色中理解古文的語言,教學難點就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完成了,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中教師是演員,孩子們是觀眾。為了充分發(fā)揮孩子們的主體作用,我還要轉換角色,充當導演,孩子們充當演員。通過教學活動設置劇情科學合理的 利用演員調動各種因素,讓課堂教學充滿光彩,使孩子們投入其中,樂在其中。
再者,激情更能讓小學生的作文“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生活是美好的、自然的,而文章也應該是美的、自然的,因為作文時人生的品味、心靈的折射。可是,近年來,由于受“優(yōu)秀作文”“描寫手冊”等眾多資料的影響,一大部分孩子們作文自覺的走入了“尋章摘句”的誤區(qū),偏離了生活的原型。不少文章缺少真實情感,缺乏個性色彩。因此,激情能很好的去引導孩子,作文應還生活的本來面目。十幾年的教學實踐使我深深地體會到,要使學生作文寫得真實、生動,打開思路、開發(fā)智力、陶冶情操是關鍵。我應結合教學注重兒童的直接感性獲取知識,開啟兒童智力的窗口,培養(yǎng)兒童敏銳、率真的想象力,讓孩子們和作文說真情,而不是讓作文成為他們撒謊的地方。
這一點上我的總是想方設法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在課堂教學中讓孩子們學以致用,隨課微寫。如:山光水色,愉悅人心,處處能激發(fā)孩子們的好奇心,培養(yǎng)他們的敏銳性和豐富想象力。我們學校每學期組織的出游,我先不布置寫作題目,不讓學生背負沉重的包袱走進大自然盡興而歸,讓孩子們在天真爛漫的玩耍中盡興而歸,總有那么多難忘的感受,這便是寫作文的好題材,回來我在稍加引導,一篇篇動人的文章便出現在孩子們的作文中,有時在出游中我還用手機拍攝一些激動人心的畫面,回來再把這些資料整理后,通過班會或活動課回放給孩子們看,重新出現并造成一種音響、影響和情感的氛圍時,會喚起學生許多再造想象,使他產生一種不吐不快的強烈寫作欲望。實踐證明,對生活充滿真情,并且保持濃厚的寫作興趣,我們不難看到孩子們就能寫出頗有真情實感的個性化作文。
小學生的學習更多的是受興趣的影響,因而在教學中要根據孩子們的認識規(guī)律,個性心理特征去誘發(fā)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才能進入生活,去品味情趣,才會有向人表達欲望,逐步養(yǎng)成愛動筆的習慣,寫出有真情實感的個性作文來。因此我們老師在課堂上要用激情點燃孩子們智慧的火花,讓孩子們樂于學、樂于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