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晶
自我國實行漢語國際推廣戰(zhàn)略和在海外廣泛設立“孔子學院”以來,我國的對外漢語教學在國際社會蓬勃發(fā)展。作為對外漢語教學四大環(huán)節(jié)之一的對外漢語教材的編寫也受到了專家和學者的重視。近20 年來,對外漢語教材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隨著出版的數量逐漸增多,對外漢語教材的適用性和針對性問題得到了逐步的改進,但是,教材內容的創(chuàng)新性和與時代的同步性卻一直沒有成為教材編寫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本文擬通過對外漢語教材中關于生詞対譯的方法注釋生詞的適用性、對外漢語教材的更新速度對適應性的影響、教材中的非典型事例對適應性的影響、對外漢語教材中的虛擬人物的刻板印象對教材適用性的影響四個方面探究對外漢語教材的內容適應性。
一、對外漢語教材現狀概述
自我國實行漢語國際推廣戰(zhàn)略和在海外廣泛設立“孔子學院”以來,我國的對外漢語教學在國際社會蓬勃發(fā)展,這對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和中華文化的世界影響力日益產生深遠的影響。同時,隨著國際漢語教學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學習者認識的不斷增加,作為對外漢語教學四大環(huán)節(jié)之一的對外漢語教材編寫也越來也受到專家和學者們的關注對外漢語教材是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學科綜合下的產物。目前,國內編寫的一些對外漢語教材雖然具有了針對不同國別、不同年齡和不同需求的學生的針對性,但是大部分的教材還是因為內容的不適應而被束之高閣,最終被淘汰。本文擬從對外漢語教材目前所取得了一些成就和教材的更新速度、內容的與時俱進性和教材練習的適用性出發(fā),研究目前對外漢語教材存在的一些具體問題和一些建議。
二、對外漢語教材適用性取得的成就
(一)針對不同國別或不同母語背景的教材不斷涌現,使對外漢語教材呈現出多元化特點。
針對泰國學生,徐霄鷹、周小兵編著出版了《泰國人學漢語》;針對日本學生,石慧敏和金子真也編著出版了《走向中國》;針對韓國學生,李明晶編著出版了《對韓漢語口語教程》;針對阿拉伯學生,李芳杰編著出版了《漢語100》。4這些教材都是在詳細研究學習者母語的基礎上編寫比為不同母語背景學習者共同編寫的通用型教材更有針對性。
(二)針對不同年齡階層的教材層出不窮,使對外漢語教材呈現出全面性特點。
隨著對外漢語教材研究的不斷不深入,為各種年齡的學習者編寫的不同的教材也陸續(xù)出版。目前漢語學習者的年齡層次越來越廣泛,不僅有大學生、中學生、小學生,甚至學齡前兒童也加入了學習漢語的隊伍,因此,近年來出現了一些針對低齡漢語學習者的教材。如王雙雙編著的《雙雙中文教材》一套專門為漢外學生編寫的教材,適用于有一定中文背景的青少年學生;李曉琪等編著出版的《快樂漢語》是一套為母語是英語的海外中學生編寫的系列漢語教材。針對小學生的教材則有沈文編著出版的《通用中文課本》、張洪宇編著出版的《海外小學中文課本》。甚至還出現了針對幼兒的漢語教材,如大華風采有限公司編著出版的《快樂幼兒華語》。這些教材充分考慮青少年學習漢語的心理,在內容及版面設計上比成人漢語教材更活潑??梢哉f,從小到大各個年齡階段的漢語學習者,目前都有了量身定做的教材。
2.3針對學生的不同需求出現的針對性教材層出不窮,使對外漢語教材呈現出全面性特點。
隨著對學習者的考慮不斷的完善,對外漢語教材中出現了一批為滿足學習者的不同需求編寫出版了一批經貿、旅游等對外漢語教學實用教材。例如,郭美珠編著出版的《新世紀中級商用漢語課本》;張旺熹、孫德金編著出版的《基礎商務漢語-會話與應用》;王堯美、林美淑編著出版的《300詞暢游中國》等等。同時,值得一提的是,網絡教學和計算機輔助教學等在外帶漢語教學中也開始應用,并出現了相關的對外漢語教材。例如,劉頌浩主編出版的《乘風漢語》就是一套使用現代化網絡手段和教育技術進行漢語教學的學習課件,它運用動畫、游戲、網絡、多媒體、電腦模擬等多種現代技術和即時反饋評估系統(tǒng),讓學生在娛樂中學習漢語,激發(fā)了學生們學習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以上這些教材都鮮明、直接地反映了近年來對外漢語教材的市場化特色。
三、對外漢語教材內容適用性的探究
(一)生詞対譯的方法注釋生詞的適用性探究
目前,大部分的第二語言教材都附有生詞表,并在生詞的旁邊給以外語注釋。教材的這種做法確實給而于學習者提供了方便,但語言之間并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而是關系復雜,這就導致了第二語言教材生詞注釋尚存在著一些問題。對外漢語教材給生詞加上對譯詞,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習者更快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詞義,特別是在韓語學習的初級階段,這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輔助手段。但是,兩種語言之間詞匯系統(tǒng)的不對應關系,導致語詞式對譯法受到了局限,這反而會對學習者產生誤導。我們既不能排斥生詞對譯的方法,也不能把它當成學習生詞的一把萬能鑰匙。兩種語言系統(tǒng)中能夠完全對應的詞義少之又少,但是現在的絕大部分對外漢語教材都采用了完全對譯的辦法來注釋生詞。這就導致了很多的漢語學習者無法準確的掌握漢語中的近、同義詞的準確用法,也無法形成地道的漢語表達。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漢語中的“參觀”和“拜訪”,在對外漢語的對譯生詞表中將這兩個詞都翻譯成“visit”,留學生在使用中便產生了用法偏誤,他們說出“參觀人”、“拜訪某地”的句子也見怪不怪了。
(二)對外漢語教材的更新速度對適應性影響的探究
正如前文說的那樣,現在,對外漢語教材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各種版本,各種形式的教材都是很容易獲得的。由此可見教材版本的更新速度跟上了時代的發(fā)展,但是,教材內容的更新速度是否跟上了時代的發(fā)展、學生的真正需求呢?教材的內容的適用性可以說絕大部分決定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現有的那么多的教材中,雖然有了幾套典型的對外漢語教材,但是其他的絕大多數的非典型教材在內容上卻還是沒有跟上時代的發(fā)展。例如,教材中介紹現在新時代中國的內容少之又少,而這恰恰又是漢語學習者最想了解的。
(三)對外漢語教材中的虛擬人物的刻板印象對教材適用性的影響的探究
現有的對外漢語教材的課文多是以會話體的形式來展開課文的。隨著教材編寫的發(fā)展,現在教材中,會話的對象都有了自己的名字。這可以叫做教材中的“虛擬人物”。剛開始,這些虛擬人物僅僅只是一種相當于“A”、“B”這樣的符號。但是,在編寫實踐中,一些學者開始為這些虛擬人物設置國籍、身份背景,賦予個性化的語言和鮮明的性格特征,使虛擬人物更加的生動形象。比如《博雅漢語·初級起步》中的美國男孩大衛(wèi)和美國女孩瑪麗、《新實用漢語課本》中的英國女孩愛麗絲、《發(fā)展?jié)h語·初級》中的加拿大男孩馬克和法國女孩馬蘭隨著對外漢語教材的不斷完善,虛擬人物的設置在對外漢語教材編寫中逐漸流行起來,尤其是近幾年出版的教材中,設置虛擬人物的比例甚至達到了一半以上。這樣的虛擬人物會給學生留下深刻地印象,同時也會大大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但是,這樣的設置難免會讓學生產生刻板印象、“以偏概全”,使人產生認知偏差,這會對教學產生不必要的負面影響。首先,這種虛擬人物的鮮明特征所帶來的刻板印象可能會引起學生對教材的不認同感。比如漢語教材中的日本學生都很勤奮、美國男生比較懶、加拿大男生總愛遲到等等,但是實際情況并不是如此。如果這樣的個性化話語僅僅是個別的,那么學生不會太過于在意,但是如果這樣的話語反復多次出現,那么學生就會懷疑教材的科學性,甚至于可能對教材產生反感、排斥的情緒。其次。課本中存在的刻板印象也會讓使用這些教材的教師難免會受到這些教材的潛移默化的影響,產生一些不利于教課的社會認知。表現在教學中就是在不自覺中給學生貼標簽。比如,會認為亞洲學生學習刻苦、內向、不善交際,歐洲學生熱情開朗、不愛學習等等。而實際上,每個人的性格都是多方面的而不是界限明晰的,來自同一個國家的學生更不可能具有完全一樣的性格特征。對學生的標簽化極易導致教師放大學生的某一特征而忽略其他特征,這些都是非常不利于教學活動的,也會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影響教師的公正形象。最后,這樣的刻板印象會影響學生對其他國家的認知,影響他們的學習與交流?,F在的留學生所使用的教材大部分都是有虛擬人物的,因此刻板印象自然會對學生產生影響,會讓學生產生一些不正確的判斷。最終會導致學生挖掘自己的潛力??贪逵∠笞畲蟮膯栴}就是把某些個體的特點無限推廣到所有的個體上,從而影響認知上的偏差。教材中的這種將國別與某些性格特征直接聯系很有可能會加深不同地區(qū)學生之間的隔閡,阻礙相互交流,對他們的漢語學習是十分不利的。
四、對教材內容編寫的建議
教材的編寫始終是現代漢語教學中的一個熱點話題,到底什么樣的教材才是真正學習者所需要的,是真正適合學習者的?這是一個暫時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但是,我認為一本好的對外漢語教材在編寫過程中關注到以下幾個問題:
1. 對外漢語教材的生詞教學注釋要盡量避免將漢語的同義詞、近義詞處理為同譯詞語。漢語的同義詞、近義詞往往存在詞性、色彩和使用范圍等方面上的差別,在進行教材編寫時,要對譯詞后面標注出兩者的差別,這樣可以減少譯詞對學習者的誤導,減少學習者在使用上的偏誤。
2. 漢語學習者對那些能夠體現他們興趣和需求、與他們的個人生活和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話題最感興趣,而對那些要求他們具有比較豐富的相關知識和生活閱歷及漢語詞匯才能表達的話題最感興趣。所以,在進行教材編寫前,一定要進行考察,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選取真正適合學生的話題。
3. 漢語學習者所感興趣的是與各自的文化、年齡、生活閱歷、社會身份、當前需求和經濟狀況等諸方面的因素密切相關的話題。因此,在進行教材編寫的話題選擇時,一定要選取切實貼近學習者的話題。如果有必要,可以把他們的文化編入對外漢語教材。
4. 練習的多樣化也是吸引學習者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不能為練習而練習,設計多樣化的練習也是教材編寫應該要考慮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羅春英,張燕軍.漢語教材編寫的對象適應性問題研究[J].中國高等研究,2012,02:95-99.
[2]趙金銘.對外漢語教材創(chuàng)新略論[J].世界漢語教學,1997,2:54-61.
[3]王堯美.對外漢語教材創(chuàng)新[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7,4:78-84.
[4]郭曉麟.對外漢語教材語法教學示例的基本原則[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0,5:8-15.
[5]劉弘,孔夢蘇.對外漢語教材中虛擬人物的刻板印象研究[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4,1:51-58.
[6]胡明揚.對外漢語教學基礎教材的編寫問題[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9,14-16.
[7]呂必松.關于制定對外漢語教材規(guī)劃的幾個問題[J].世界漢語教學,1988,1:3-5.
[8]余千華,樊葳葳,陳琴.漢語學習者話題興趣及其對外漢語教材話題匹配情況調查研究[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2,1:23-29.
[9]邵明明.近二十年對外漢語教材研究綜述[J].國際漢語教育,2017,1:100-107.
[10]劉弘,蔣內利.近十年對外漢語教材研究特點與趨勢分析[J].教材研究,2012,2:55-62.
[11]李泉.論對外漢語教材的實用性[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7,3:28-35.
[12]李泉.論對外漢語教材的針對性[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4,02(005):4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