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蓮
摘要: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提到:“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習運用能力的進程;又是他們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寬視界、豐富生活經(jīng)歷、開發(fā)思維能力、發(fā)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進程?!?“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形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p>
關鍵詞:英語教學;思想教育;滲透
新課標實施以后,許多教師仍然因循守舊,只重視英語的聽、說、讀、寫訓練。通過英語教學對學生進行的思想教育卻明顯不足。雖然有些教師在授課中結合課文也能滲透一些良好的思想,但無意識的、無目的、即興發(fā)揮,或輕描淡寫,或一語帶過。至于效果,則差強人意。因為思想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從而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形成了教學有余而教育不足的局面,并未貫徹好新課標的要求。
英語教學是整個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一環(huán),利用英語教學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是極為重要的。我在教學過程中做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進行思想教育要有計劃
把思想教育滲透到教學中,必須根據(jù)英語學科特點,認真鉆研教材,發(fā)掘蘊含在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以滲透為主,絕不能脫離英語教學的實際,去長篇大論、空洞的說教。對于中年級的學生,我主結合課本內(nèi)容,有意識的向他們滲透愛校愛家,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等思想。到了高年級,我則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有意識的在講解東西方文化差異的同時,把思想教育滲透到教學當中。如:飲食文化中的中、西餐對比,看醫(yī)生時的中、西醫(yī)文化差異,引導學生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在教科普類文章和文學名著時,啟發(fā)學生認識到 “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chǎn)力”,提示文章的主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
二、進行思想教育要有藝術性
英語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yǎng),要講究藝術性。同樣,英語教學中的思想教育,更要講究藝術性。
例如在講授What are you going to do?這一單元是,我讓學生各抒己見,說自己的計劃,談自己的打算,借機指點學生怎樣對日常生活進行規(guī)劃,讓生活變得有規(guī)律;不失時機的指導孩子們規(guī)劃中的不良行為習慣,糾正不正確、不成熟的思想。一系列的心思,讓學生們懂得了怎樣做一個生活有規(guī)律,心中有道德的合格公民。
三、聯(lián)系實際進行思想教育
只有聯(lián)系實際,切實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因勢利導,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記得一次我走進教室,發(fā)現(xiàn)講臺前有一大團廢紙,我沒有直接撿起來,而是說:Dou ?you ?think ?we ?should ?keep ?our ?classroom ?clean ?學生都認為應該撿起來。我在黑板上寫下了To ?keep ?our ?classroom ?clean.這句話,然后撿起了這團紙。幾句話,一分鐘時間,卻是一次結合實際的思想教育。
四、思想教育要有針對性
大數(shù)據(jù)時代,信息爆炸時代,對學生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他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很多,速度很快,這讓他們的見識很廣。雖然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看來,他們正在迅速成長,獨立感和自我意識不斷增強,他們開始學會了思考這個世界,對事物有了最初的認識,但他們對于是非的分辨能力和自我控制力相對較弱。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尊重他們的自主性,愛護他們的自尊心,避免激起他們逆反的同時,還要最好引導。
為此,我在英語課堂上,盡可能的去換位思考問題,理解和尊重他們的感受,和他們一起探討問題,使他們找到自信,敞開心扉,暢所欲言,流露出真情實感。然后,再進行思想教育。例如一些學生因為迷戀手機游戲,學習時間得不到保證,做也不能按時完成,成績直線下降。針對這種現(xiàn)象,我在每節(jié)課的教育教學中都見縫插針的灌輸“Work ?must ?come ?first.”這一理念。并且讓學生以生活中的正例樹立榜樣,用反面典型自我檢討,收效良好。
誠然,一節(jié)課四十分鐘并不長,我們在英語課堂上需要完成教學任務,但這并不意味著沒有時間進行思想教育。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因時、因事、因課堂內(nèi)容、因語言環(huán)境,經(jīng)常的,有目的、有意識的把思想教育不斷地進行滲透,見縫插針,積少成多,那么,思想教育就不會是課堂中知識教學的 “干擾”,它對于我們的英語教學工作,對于孩子們的人生,價值將會不可估量。
參考文獻:
[1]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最新修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