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軍
摘要:現(xiàn)代教學改革工作不斷推進,小學數學課程教學質量逐步提升。但目前學生學習會受到來自諸多方面的因素干擾,導致部分學生學習困難。針對學困生的形成,教師需要深度探索其主要原因,應用因材施教的理念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對此筆者將結合實踐教學展開細致化的分析與討論,以期能夠給廣大數學教師帶來借鑒參考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困生;因材施教
引言:
小學生學困生產生之后對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極為不利,尤其是目前干擾學生學習的影響因素諸多,甚至在一些學校普遍存在學困生數量多的現(xiàn)象。目前教育部以及學校對此高度重視,班級里已經出現(xiàn)學困生后,教師需要做好教學策略調整,通過因材施教的理念設身處地為學生考慮,建立優(yōu)質高效的學習方案,從而給學困生突破學習窘境帶來良好條件。
一、小學數學學困生形成原因
(一)外在影響
小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習階段,外在問題的影響也是十分顯著的。尤其是在家庭教育階段,如果家長的文化水平不足,且對學生的輔助引導不為全面,就會導致學生在家庭作業(yè)階段出現(xiàn)一種懈怠心理。學生日常的數學學習主陣地就是在課堂上,教師如果在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方面存在問題,未能結合學生的發(fā)展需求與心理特征進行教學引導,學生不能建立起良好的課程學習習慣,個人的學習態(tài)度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二)內在條件
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期間,未能具備良好的學習興趣就會導致學習動力不足,學生在初級學習階段,由于個人對數學課程缺乏一個正確的認知與理解,甚至會將自己的不良習慣帶入到課堂之中,破壞課堂秩序或只能通過他人約束進行數學學習,導致在數學課程學習階段太過于被動,學習效果不佳。針對學生的數學習慣養(yǎng)成,對學困生進行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不具備良好學習習慣諸如課前預習不足、課上態(tài)度不端正,這樣都會產生學困現(xiàn)象。小學生自我約束與管理能力有限,課堂上不能保持一個積極參與的態(tài)度,且部分學生在回答教師問題期間,很容易因為害怕出錯而不敢提問,致使這部分學生陷入不良境地。
二、基于學困生轉化的因材施教教學理念應用
(一)加強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引導
對于小學生來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困生對數學課程存在抵觸心理,需要教師做好對學生的興趣引導,這也是因材施教做好學困生轉化的要點。教師需要對學生悉心指導,采用科學有效的課程教學引導方法。教師面對學困生期間保持對班級學生一視同仁的熱情,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程之中,體會到課程的快樂十分必要。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學困生的內心訴求,課堂教學任務分配以及教學題目設置期間,需要利用循序漸進的方式方法,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逐步提升。
教師在確定課程教學主題內容之后,可以通過分層次教學引導的途徑,在講解加減運算題目設置期間,用“公園之中有7只猴子,小猴的數量比大猴要多8只,請問小猴子有多少只?”提問學困生。而其他同學則用題目“公園之中有7只猴子,小猴的數量比大猴要多8只,請問猴子一共有多少只?”讓學困生從基礎開始一步步的進行加入其他運算解析內容,這樣在反復的實踐探究中學生的學困生學習能力就會逐步增強。
(二)幫助學生建立數學學習自信心
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教師要認識到幫助學生建立數學學習自信心的重要性。教師注意課堂氛圍建立,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探索與他人合作之間的溫暖與和諧效果,慢慢的就會建立起數學學習自信心。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問題意識引導期間,給學生多角度思考數學問題的機會。如果學生在課堂回答階段出錯,教師首先需要做好課堂秩序的維護,要求其他同學禁止喧嘩、認真聆聽。教師可以利用幽默的語言、鼓勵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審題存在的錯誤。同時還需要給回答問題正確的學困生提出表揚,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培養(yǎng)自己的學習自信心,積極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遇到困難問題也能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三)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階段,常常會因為數學學科的屬性問題,個人理解能力與認知水平不足,在邏輯、思路等方面不具備條理性。教師結合因材施計教學理念要求,針對學生在實踐探究階段存在的不足,給學生提供課堂討論與分析的機會。教師做好對學生邏輯思維的訓練,且學生在解題或概念學習階段能力有限,教師都能通過針對性的引導,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問題。由此建立起的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模式,讓學生加強自我反思與改進,在一次次的鞏固與實踐探索之中,個人的學習動力逐步培養(yǎng)起來。
(四)做好與家長溝通交流落實情感教育
學困生的成長與轉化本身就是需要教師因材施教,注重家庭與學校教育的緊密聯(lián)合。數學教師針對學困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探討家庭氛圍、學校氛圍建立的有效性途徑,通過情感教育滲透到課堂之中,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趣味性與豐富性都是十分關鍵的。教師在學生日常學習或生活中,用耐心、愛心感化學生,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及時給學生提供相應的幫助與支持。
三、結束語
小學數學教師針對學困生轉化工作,需要從探索學困生成因探索階段展開,從家庭、學校兩個方面入手,幫助學生克服諸多困難問題。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引導期間需要具備使命感與責任心,做好良好課堂教學氛圍的建立,讓學生在溝通交流中獲得啟發(fā),因材施教理念應用到課堂之中,學生所面臨的學習困難問題逐步被解決處理,學生學習質量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譚曉紅.新課改下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6(33).
[2]黃海霞.淺談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J].考試(教研版),2009(8):22-22.
[3]李吉安.如何做好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J].科學咨詢,2016(47):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