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文國
摘 要: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枯燥的學科知識與單調的練題過程是小學生不喜歡學習數學的主要原因?;咏虒W是師生交互影響和交互活動的過程,教師扮演好引導者與組織者的角色,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通過激發(fā)他們對數學的興趣與求知欲,幫助他們真正掌握數學的學習能力與知識。筆者總結多年教學經驗,簡要分析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實施互動教學模式,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 互動教學 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0-0144-01
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曾說過:“與人交談一次,往往比多年閉門勞作更能啟發(fā)心智,思想必定是在與人交往中產生,而在孤獨中進行加工和表達?!惫P者認為這句名言用在小學數學互動教學上非常恰當,師生間的交流應當是以溝通為主的,而“交談”就好比師生間的溝通,只有兩者真正互相理解與溝通,才能有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因此廣大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者要認識到互動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1.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提高互動的效率
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工作之前,應當樹立明確的教學理念。首先,數學學科的設立不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各種解題的方式,而是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數學思維,也就是學科素養(yǎng)。其次,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而不是考試分數。因此,教師要把這兩點觀念融入到課堂教學中,讓數學真正發(fā)揮它的作用。情境教學與互動教學的整合可以促進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提高教學效果。比如,平行四邊形的相關知識學習,可以結合教學內容提出“為什么移動門是若干個平行四邊形組成的”這一實際生活問題,和學生們共同探究平行四邊形的特點以及應用,通過結合實際生活的例子能夠為學生帶來熟悉感,使師生的互動更加融洽,讓學生充分掌握本課知識點,還能讓學生養(yǎng)成善于思考和知識遷移的良好學習習慣,并且在生活中善于觀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2.引導探索與合作互動相結合
新時期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起到引導者的作用,應當充分重視探索與合作互動,將兩者有效的結合,讓學生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也讓他們在遇到難題時通過與他人交流解決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建人性化的課堂氛圍,讓師生形成情感層面的共振,在探究與互動交流的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比如,在學習“可能性”時,設計摸球的游戲導入:在一個口袋中裝有一紅二白三個玻璃球,讓五名同學分別從中摸出一個球,每人摸三次,看看有幾種可能情況?學生在摸球中一般有三種可能,即全是紅球、兩白一紅、全是白球。在此基礎上拋出問題:你認為上述哪一種可能性最大?為什么?課堂氛圍熱烈,學生們興致勃勃的討論起來,并急于探究其原因,最終發(fā)現了其中的奧秘。由此看來,以問題引發(fā)學生的動機,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是互動教學的重要體現。
3.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跟其它學科相比,數學知識的確比較枯燥,學生理解起來也較為困難。因此教師要善于營造趣味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進一步探究數學學科的知識。例如,在學習“認識時間”這一課時,筆者采取趣味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做出如下安排:首先,詢問學生“這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什么啊?”學生通過課前預習,異口同聲地回答“認識時間”。然后筆者又提出“如何判斷現在是幾點”的問題,這時孩子都不太理解判斷時間的方法。筆者指著墻上的時鐘,告訴他們指針之間的關系,對此筆者做出如下比喻:三種指針就像是三個人的賽跑,秒針是最瘦的,所以它跑得最快,分針不胖也不瘦,當秒針跑完一圈時它才跑出一格,而時針是最胖的,當分針跑完一整圈它才跑出十二分之一圈,這種趣味化的課堂很快就讓學生明白三種指針運動的規(guī)律,積極與教師互動,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4.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師生之間不應該只存在單純的教與學的關系,而應該進行心靈層面的溝通。教師不能把學生當作學習的附屬品,而應該把他們當作有思想的學習個體。因此教師應該時刻顧及學生的感受,教態(tài)方面應該親切自然,教學用語上懂得變通,比如,可以應用商量性的口吻:“你們覺得這樣好不好?”“大家想參與進來嗎?”如此親切的教學語言才會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再緊張,更加認真地投入到課堂中來。不僅如此,課后也是與學生溝通的黃金時間,沒有了課堂上的約束,學生談起話來也會更加隨性,教師也能從與他們的談話中了解每位學生的性格特點與思想動態(tài),近期遇到的問題,不僅能拉近師生關系,還能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5.結束語
總之,小學數學互動教學不僅僅局限于教學課堂,還應該體現在生活中,教師就應該明確自身的責任,盡可能地在學習與生活中幫助孩子,以便于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提高教學質量與水平。
參考文獻
[1]陳玉.小學數學課堂互動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探究[J].好家長,2018(012):P.122-122
[2]邵燕玲.小學數學課堂互動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探究[J].新課程·上旬,2017(1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