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筱瓊 王豐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本課的生字新詞,了解作者所觀察的事物。
2.品析生動表達的語句,感受作者觀察的細致。
【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檢查預習,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新課文《搭船的鳥》。看老師寫課題,“搭”是本課的一個生字,右上邊的“艸”不要寫成“ ”。(師范寫,“艸”用醒目色彩標出。)一起來讀讀課題。
生:(齊)搭船的鳥。
師:通過昨天的預習,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作者和母親去鄉(xiāng)下外祖父家的時候,碰到了一只搭船的鳥,這只鳥是翠鳥。
生:我查找了資料,知道翠鳥的羽毛以翠綠色為主,它們生活在水邊,喜歡吃魚蝦。
師:你告訴了我們“翠鳥”名字的由來。同學們,請看大屏幕,(出示)請你仔細觀察“翠鳥”的“翠”,“羽”字在變成羽字頭后,有哪些變化?
生:“羽”字變成羽字頭后,橫折鉤要寫成橫折,去掉鉤。
師:一起來寫寫這個字。
(師范寫,生在作業(yè)紙上練寫。)
師:這是昨天同學們交給老師的預習單,(出示)我認真看了每個同學的預習,這是預習的反饋。大多數(shù)同學認為“鸚鵡”一詞最難讀,這或許是“鸚鵡”的“鸚”是后鼻音的緣故,我們再來讀讀。
(生開火車朗讀詞語)
師:這些詞語中,最后一個語氣詞似乎很好讀,但我們常把它讀錯,它不讀“ɑo”也不讀“ou”。“哦”有兩個字音,請你讀讀課文結尾的這段話,想想“哦”在這里應該讀幾聲,為什么?
生:“哦”在這里應該讀第四聲,因為作者剛開始看到這只鳥的時候并不知道名字,后來才終于知道的,有一種突然明白過來的感覺。
師:判斷準確,這里的語氣詞“哦”有一種恍然大悟之感。一起讀這段話。
(生齊讀)
環(huán)節(jié)二:問題驅(qū)動,整體感知
師:詞語讀好了,接下來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想想作者在文中對哪些事物進行了細致觀察。然后再和同桌說說,你是從哪里看出
來的。
(生讀文勾畫語句,同桌間相互交流。)
師: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分享發(fā)現(xiàn)。
生:作者對這只鳥羽毛的顏色做了細致觀察。請大家看第2自然段這句話:“我看見一只彩色的小鳥站在船頭,多么美麗啊!它的羽毛是翠綠的,翅膀帶著一些藍色,比鸚鵡還漂亮。它還有一張紅色的長嘴?!边@段話中說翠鳥在很多綠色的羽毛中有一些藍色,這說明作者看得很仔細,因為翠鳥全身大部分都是綠色,要不仔細看,是分不出這兩種很接近的顏色的。
師:你不僅善于發(fā)現(xiàn),而且善于思考。在剛才這位同學交流的這段話中,還有一處能看出作者的觀察細致。誰來說?
生:作者還觀察到翠鳥有“一張紅色的
長嘴”。
師:能展開來說說你的思考嗎?想想翠鳥有多大?
生:我查了資料,翠鳥是小型鳥類,雄的身長一般是 10~15厘米,雌的身長是 10~12
厘米。
師:給了準確的數(shù)字,其實翠鳥的大小大概和同學們的拳頭大小相仿。同學們可以看看自己的拳頭,再讀讀這段話,想想翠鳥的嘴巴有多大。那么纖細的嘴巴,而且作者還是隔著船艙到船頭的距離看過去的。你想對作者說什么?
生:我想對作者說:“你觀察得很仔細,不
放過每一處細小的地方?!?/p>
師:說得好!觀察細致就是不放過每一個細微之處。在剛才交流的這段話中,作者寫翠鳥的羽毛和嘴巴,說到底,這都是在寫翠鳥的——
生:(齊)外形。
(師板書:外形)
師:作者除了對翠鳥的外形有比較細致的觀察外,還有細致觀察的地方嗎?
生:請大家看第4自然段,作者還細致觀察了翠鳥是怎樣捕魚的。
師:具體說說。(出示)
生:翠鳥飛得很快,捕魚的動作特別敏捷,作者把這剎那間的動作寫得很清楚,就是因為他觀察仔細。
師:從哪里看出翠鳥的動作敏捷?
生:“一下子”,還有“沒一會兒”。
師:真好!哪位同學有補充?
生:我還從“沖”這個動作,感受到翠鳥下水非???。
師:我們一起讀讀這段話吧,看看透過這些動詞,你想到了什么?
生:“吞”這個詞特別形象,我感受到翠鳥特別餓,它吃魚的動作也很敏捷。
生:我從“銜”感受到翠鳥抓到魚以后,好像舍不得吃,很小心的樣子。
師:是舍不得吃嗎?想想作者為什么用“銜”這個動詞。
生:因為翠鳥捉到的是活的小魚,魚
剛開始還在翠鳥嘴里掙扎,所以不是舍不得吃,而是要站好以后才吃。
師:你對剛才那位同學的體會做了回應,特別好!作者之所以用“銜”這個動詞,還因為翠鳥嘴巴的纖細,所以才會給我們一種小心翼翼之感。這個詞用得很準確,這要得益于作者的細致觀察。同學們,接下來我們再讀讀這段描寫翠鳥捕魚的段落,讓我們放慢細節(jié),來欣賞這個可愛的小家伙捕食的風采。
(生齊讀第4自然段)
環(huán)節(jié)三:品讀感悟,深入發(fā)現(xiàn)
師:翠鳥的外形和動作,作者觀察得細致,描寫的筆墨也相對較多,這些內(nèi)容很容易找到。文中還有一些細致觀察的事物,你發(fā)現(xiàn)
了嗎?
生:請大家看第1自然段,“我們坐在船艙里。天下著大雨,雨點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響”。這一段寫他們?nèi)ネ庾娓讣衣飞峡吹降木跋?,作者關注到了天氣,下著大雨。
師:短短的句子,看出作者觀察細致的地方了嗎?
生:這句話寫雨很大,作者寫“雨點打在船篷上”,從這個“打”看出雨點很有力,這應該就是作者觀察到的。
師:有觀察才有準確的表達。還有一處,作者用心的觀察希望能被你讀到,學習不能淺嘗輒止。
生:我還從“沙啦、沙啦”的響聲中看出雨特別大。
師:你關注到了“沙啦”這個象聲詞。同學們,你聽到的下雨聲是怎么樣的?
生:淅瀝淅瀝。
生:沙沙沙。
生:滴答滴答。
生:嘩嘩嘩。
師:大家對雨也是有觀察的。作者在這里寫雨聲為什么用“沙啦、沙啦”呢?
生:因為船篷是用茅草做的,再加上中間是空的,所以雨打在船篷上,就得用“沙啦、
沙啦”。
師:有理有據(jù)的回答,掌聲送給你!同學們,每一個精準的用詞都離不開細致的觀察,而觀察不僅要用眼睛看,還需要用耳朵聽,有時候甚至還需要我們用鼻子聞,用嘴巴嘗,用手去摸。繼續(xù)回到文中去發(fā)現(xiàn),除了雨天,作者還細致觀察到了什么?
生:作者還觀察到了船夫的穿戴、動作,他“披著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搖著櫓”。
師:作者的用心觀察表現(xiàn)在哪里?
生:作者坐在船艙里,他沒有只看前面的,還看到了船尾的船夫,看到了他的穿著和劃船的樣子,很用力。
師:船夫為什么要用力?
生:因為下著大雨,水面上不平穩(wěn),所以船夫要用力劃船。
師:有這個原因,但不全是。看大屏幕,(出示)圖上有三個船夫,他們使用了不同的劃船工具,請你根據(jù)觀察作出判斷,哪個是“櫓”,哪個是“槳”和“篙”?
生:圖3是“槳”,圖1是“櫓”,圖2是“篙”。
師:完全正確。你是怎么判斷的?
生:槳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所以找到圖3比較容易。圖2里劃船的竹竿特別長,我看那個“篙”字有“■”,所以我就判斷它是“篙”,圖1是“櫓”。
師:你很會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字形和劃船工具材質(zhì)間的聯(lián)系。不同的劃船工具,我們與之搭配的動詞也不一樣,“劃槳”“搖櫓”“撐篙”。跟我一起說說。
生:(齊)劃槳、搖櫓、撐篙。
師:我們再來看看圖中的“櫓”,它在船尾,比較粗大,搖櫓要比劃槳、撐篙吃力,但是行船的速度要快,所以民間有“一櫓抵三槳,一槳抵三篙”的說法。明白了這些,相信你再讀這句話,就明白了作者寫船夫“用力搖著櫓”這“用力”二字絕不是憑空加上去的。再來讀讀這段話,感受感受。
(生齊讀第1自然段)
環(huán)節(jié)四:品讀主題,暢談理解
師:同學們,一次平常的探親之旅,因為作者對雨天、對船夫、對翠鳥有了細致的觀察,所以有了這篇精彩的文章?,F(xiàn)在請大家結合這篇課文的學習,談談你對單元主題中這句話的了解。
生活中不缺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法國]羅丹
生:生活中有很多美,關鍵看你是不是伯樂,能不能發(fā)現(xiàn)。
生: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知道了要想把事物描寫精彩,離不開細致的觀察。
生:我懂得了生活中即使很平常的事物,只要細心觀察,也會發(fā)現(xiàn)很多美好。
師:對,只要你善于觀察,即便是平常的雨天,船夫和偶爾碰到的小鳥,也會成為你寫作的素材。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有很多,空山鳥鳴,雨打窗欞,八面來風,甚至一花一草都有各自的風采,關鍵在你是否能夠留心觀察。作文離不開生活,離不開對生活的細致觀察。愿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
【評析】
一、緊扣習作策略單元的教材定位,啟迪學生觀察意識的培養(yǎng)
觀察是發(fā)現(xiàn)、思考和表達的前提。作為剛升入三年級的小學生而言,他們要初步嘗試習作練筆,達成課標對第二學段的習作要求“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觀察力的培養(yǎng)勢在必行。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仔細觀察”是統(tǒng)編本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習作策略單元的兩個語文要素,對于它們的教學,蒼白、空洞的說教會使學習因缺少抓手而不落地。牛老師以課文為例展開教學,充分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發(fā)現(xiàn)司空見慣的雨天、船夫、短暫停落在船上的鳥這些平常物象中所含的美,從而認識到觀察的重要,達到培養(yǎng)學生觀察意識的目的。
二、精選閱讀課文教學的授課內(nèi)容,引領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出生入死”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v觀牛老師這節(jié)課,她將自己深入的文本解讀轉(zhuǎn)化為精當?shù)慕虒W內(nèi)容,帶領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得言”“得意”“得法”。首先在解決字詞、正音問題后,牛老師充分利用課后習題,通過問題驅(qū)動——“作者在文中對哪些事物進行了細致觀察,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從宏觀上把握課文的概貌,構建起全文的語義圖像,形成對課文的初步印象,為后續(xù)的微觀分析、深入品悟奠定基礎。之后,牛老師引導學生聚焦作者看似隨意、恬淡的敘述細加品味,感悟語言文字背后作者體察入微的觀察力,領悟語言文字表達的精妙,從而明白細致觀察與準確表達的關系,懂得留心周圍事物的重要性。這樣的“習作意識”的滲透有一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之感。
三、基于學生的學習起點順學而導,凸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好的教學設計一定要與學生的學情相適切。本課教學中,牛老師對學生預習情況的檢測可謂做足了“前參”,用準確的數(shù)據(jù)分析,一方面使生字詞的教學與學情相適切,另一方面,針對學生反饋的容易讀錯、寫錯的字音、字形加以強調(diào),加深了學生對生字的第一印象,從源頭上預防了學生錯讀、錯寫現(xiàn)象的發(fā)生。此外,教學中牛老師在對文本進行深入解讀的基礎上,結合學生思維特點,做了充分預設,使順學而導有了依憑,積極促成了學生、教師、文本三者對話的課堂生態(tài),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北京第二實驗小學蘭州分校/甘肅蘭州市城關區(qū)寧臥莊小學)
責任編輯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