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作為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服飾文化,少數(shù)民族服飾的形制款式、圖案紋飾、顏色材質等元素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不僅是生活習慣的闡述,更是文化信仰的體現(xiàn)。壯族,作為我國少數(shù)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支,獨有的文化特色在其服飾中也得到了大量的運用,對現(xiàn)代設計影響頗深。本文分析了壯族服飾元素的特征,并對其在現(xiàn)代設計中的運用展開了研究。
關鍵詞:壯族服飾元素;現(xiàn)代設計;運用研究
引言
服飾文化不是獨立存在的,每個民族的服飾元素都反映了該民族的生活習慣,對自然和人性的理解還有最為傳統(tǒng)的精神信仰。少數(shù)民族的人民通過設計、制作民族服飾將不同的主題、內(nèi)容,變成圖案和符號融入服飾的不同部位,通過不同色彩的面料和絲線來撰寫對生活的態(tài)度,這種思路也被廣泛應用在現(xiàn)代設計中,成為了一種極具特色的設計風格。
一、壯族服飾元素特征
(一)壯族服飾的圖案特征
壯族服飾中使用的圖案可以按照其精神崇拜的三個類型來進行區(qū)分,每一類圖案都代表了對生活的一種美好愿望。首先就是對天地間自然神力的崇拜,壯族人會在衣服上根據(jù)不同的內(nèi)容繡制相對應的紋飾,例如代表太陽的太陽紋,代表雷電的云雷紋,行云流水的水波紋等,以表達對自然界無上偉力的臣服。另外一類是對自然界的描繪,其中多以花草和昆蟲為主,多以喜慶祝福的圖案為核心,例如喜鵲登梅幸福來,鴛鴦戲水、花開富貴等。還有一類則是相對更加原始的生殖崇拜,古人對于能夠繁育很多后代的動物,都有著一定從層面上的精神信仰,例如魚、青蛙、蛇等,通過在服飾上繡制這些動物,以求子孫滿堂,后代平安。
(二)壯族服飾的裝飾特征
我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中,裝飾品也是極具代表性的特征之一,壯族婦女的銀飾繁復又有特點,很多估計和縣志中都有記載,對于發(fā)箍、手鐲、銀簪、項圈、胸排和耳環(huán)等進行了詳細描述。壯族銀飾的額由來,有說是因為古代戰(zhàn)亂頻發(fā),壯族人民在面對戰(zhàn)亂的過程中需要將財務更好的保管,打造成飾品,穿戴在身上可以隨時準備逃跑,在和平時期,這種行為逐漸消失,但是佩戴飾品的習慣卻保留了下來,壯族飾品的材質以銀為主,內(nèi)容大多匹配服飾特征,多有吉祥、祝福的寓意。
(三)壯族服飾的材料特征
壯族婦女的紡織工藝非常高超,壯錦和蠟染是最著名的兩種特色工藝,壯錦不僅是中國的四大名錦之一,更是以質地厚實,耐磨性強著稱,又稱僮錦、絨花被。除了材質特色之外,壯錦的紡織工藝也很特殊,通過利用棉麻線作為經(jīng)緯線進行平紋交織外,利用彩色真絲織入,這種工藝能夠讓織物的正反兩面都形成對稱的花紋,不僅能夠增加織物厚度,防潮防寒,還能夠有效增加其色彩對比。而壯族的蠟染工藝也極具特色,通過熔蠟描繪,再進行藍靛液浸泡,形成藍底白紋的特色布料,不僅可以做成圍兜和裙子等服飾,還是女兒出嫁時的必備嫁妝之一。
(四)壯族服飾的色彩特征
服飾色彩的運用,不僅是一種生活需求,更是一種精神和社會地位的象征。在壯族服飾中,男子大多以青黑兩色為主色調,女子則添加了各種色彩。對于青黑兩色的使用既有驅邪祈福的寓意,又包涵了男性對青蛙、蛇等自然界圖騰的崇拜。而且不同色彩的不同紋飾內(nèi)容,也標志了少數(shù)民族成員的社會歸屬,方便其他人對其家族支系、年齡性別和婚姻狀況等進行辨認,具備一種類似于身份證的功效[1]。
二、壯族服飾元素在現(xiàn)代設計中的應用
(一)圖案和紋飾的應用
近年來,隨著我國文化復興的潮流,國人在服飾的設計和穿著過程中,也呈現(xiàn)出了一種“復古”的趨勢,例如漢服熱,民族熱等潮流也成為了一種時尚趨勢。但是由于設計師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了解不夠深入,有時會給人一種突兀、不協(xié)調的感覺。對于現(xiàn)代設計而言,壯族服飾的圖案和造型應該作為一種點綴或過度,通過在整體造型上的局部運用,而達到一種錦上添花的感覺來。尤其是在領口、袖口、胸背、下擺處添加具有壯族特色的紋飾和圖案,能夠快速形成視覺中心,給人們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
(二)面料、配飾的應用
壯族服飾的面料特點鮮明,壯錦厚實,吸汗透氣,而且耐磨,但是卻易縮水,易變形,如果設計師選擇壯族棉麻面料進行設計的話,需要通過添加其他材料或改變織物工藝的方式來克服這種弊端。而對于壯族飾品來說,傳統(tǒng)樣式由于太過繁復,而且全套飾品的重量驚人,不便于人們的日常工作和活動,設計師可以通過簡化精煉,將復雜的飾品進行縮減,或者提取壯族飾品的文化特征放在其他的設計當中,這樣既滿足了民族文化的彰顯,又不會影響人們的日常穿戴[2]。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xiàn)代服裝設計過程中,很多設計師都存在設計思路雷同,缺乏創(chuàng)意和靈感等問題,壯族服飾是一座寶庫,其圖案、紋飾、面料、配飾等元素都能夠為現(xiàn)代設計師提供大量參考,更加重要的是,其蘊含的大量民族文化和歷史人文內(nèi)涵,不僅能夠填充現(xiàn)代服飾中民族文化的缺失,更能夠讓穿著者形成一種民族自豪感,對于提高國民文化自信和推動我國文藝復興有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玥.淺析壯族服飾元素在現(xiàn)代設計中的運用研究[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1(12):132.
[2]蒙雪.民族服飾元素在現(xiàn)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以壯族服飾元素為例[J].藝術科技,2018,31(06):109.
作者簡介:宋景弘,南寧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