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明,單繼廣,李 娜,葉迎賓
(邯鄲明仁醫(yī)院 檢驗科,河北 邯鄲056002)
急性心力衰竭(AHF)在臨床上是一種較為常見疾病,該人群的后期并發(fā)心血管系統的并發(fā)癥和相關死亡的發(fā)生率顯著增高[1]。目前臨床上常會使用氨基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來評估心力衰竭患者的預后情況,但是其預測的敏感性和特異性相對有限[2]。近期有研究[3]報道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Cys C)可能是評判心力衰竭患者一個非常重要的預后相關的指標,為此,我們對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就診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了跟蹤監(jiān)測,檢測和分析了其血清Cys C水平和預后情況,以判斷血清Cys C水平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情況的參考價值,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就診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急性心力衰竭的診斷參考相關標準,如患者突然出現較為嚴重的端坐呼吸、急性肺水腫等各種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測提示其血漿的NT-proBNP水平>300 ng/L。此外,排除接受過腎移植病史或是一周內有服用腎毒性相關藥物史、存在甲狀腺方面的疾病等患者。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參與本研究,并愿意接受后期的長期隨訪。最終本研究納入248位研究對象,其中142位男性患者(57.26%),106位女性患者(42.74%),研究對象的年齡范圍為36-85歲,平均年齡68±10.04歲。所有研究對象在入院后進行了基本信息記錄和相關的體格檢查,并且收集了相關的靜脈血檢測其血清的Cys C水平、肌酐水平、腎小球濾過率(eGFR)和NT-proBNP水平。根據血清Cys C水平情況,把研究對象分為四組,分別為Q1:Cys C ≤1.06 mg/L;Q2:1.07-1.48 mg/L;Q3:1.49-1.85 mg/L;Q4:≥1.86 mg/L。
1.2 檢測方法
Cys C水平測定方法為:靜脈血3 000轉/min離心10 min處理,使用免疫比濁法來檢測血樣中的Cys C水平,測定儀器為CAXIS W50全自動生化檢測分析儀,所用的配套試劑均由上海恒生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血清肌酐水平、腎小球濾過率(eGFR)、NT-proBNP檢測均參考相關指南和文獻[4,5]進行檢測。
此外,所有的研究對象均在入院24小時內接受超聲心動圖檢查,儀器為飛利浦IW30型超聲心動檢測儀,檢測時患者行左側臥位,檢測探頭的設定頻率為2.5 MHz,其掃描速度為50 mm/s,分析研究對象左心房直徑、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并按改良的辛普森法來計算LVEF。
1.3 結局指標界定
患者因心血管事件而再次入院界定為:隨訪期間專人對病人有無再次入院接受治療進行詢問跟蹤,如果患者有入院治療則收集其再次入院的醫(yī)療診斷、肌鈣蛋白等相關心肌標志物水平。如果患者再次入院時的肌鈣蛋白大于0.04 μg/L,其肌鈣蛋白T大于0.035 μg/L,或是其肌酸激酶同工酶大于25U/L,則結合其臨床的癥狀來明確是否為因心血管事件而再次入院。
1.4 統計學方法
2.1 血清Cys C四分位分組的基線情況
如表1所示,本研究納入的248位研究對象中,Q1組有62位,Q2組有60位,Q3組有64位,Q4組有62位,四組研究對象在性別、年齡、BMI、吸煙、飲酒、糖尿病、高血壓上均無顯著差異(P均>0.05),提示四組的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
表1 血清Cys C四分位分組的組間基線情況對比
2.2 四組相關檢測指標對比情況
如表2所示,為各組的相關指標對比情況,四組在血清肌酐水平、eGFR水平、NT-proBNP水平和E/A均具有顯著差異(P均<0.05),在心臟指數上無顯著差異(P>0.05)。
表2 血清Cys C四分位分組的相關指標對比情況
2.3 四組的生存情況
如圖1所示,隨著各組的Cys C血清水平的增加,本研究的對象因心血管事件而再次入院接受治療的事件出現明顯的增加,而未發(fā)生再次入院率隨著Cys C血清水平的增加而下降,四組具有顯著差異(χ2=25.1,P=0.00001<0.05)。
圖1 血清Cys C不同水平各組的生存曲線圖
本研究結果表明,對于急性心力衰竭人群而言,其血清Cys C水平是一個較好的預后參考指標,隨著血清Cys C水平的變化,其肌酐水平、eGFR水平、NT-proBNP水平和E/A均會出現顯著的變化,同時未發(fā)生再次入院率隨著Cys C血清水平的增加而下降,提示血清Cys C水平是一個較為敏感而可靠的判別急性心力衰竭人群預后的指標。本研究結果與以往相關研究結果[6]較為一致。
隨著血清Cys C水平的增加,心力衰竭人群臨床不良事件的發(fā)生風險亦隨之增加。有學者[7]對204位心力衰竭的患者進行了追蹤研究,發(fā)現患者的血清Cys C水平每增加0.6 mg/L,其心血管相關事件的RR增加1.94。國外學者[8]追蹤了139位具有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患者,研究結果提示其血清Cys C> 1.23和<1.23 mg/L相比,臨床上不良事件的危險比顯著更高。血清Cys C和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的關系可能和相應水平患者人群的腎功能密切相關。本研究結果發(fā)現隨著Cys C水平的增加,eGFR的水平隨之下降,與以往相關研究結果[9,10]一致。有學者[11]指出患者的腎功能可以顯著影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預后情況,其血清Cys C水平的變化是機體腎灌注減少的一種早期指標,腎功能受損后進一步影響患者的血壓、脂蛋白以及C反應蛋白的代謝水平,進而誘導機體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目前仍不能排除血清Cys C可通過其他非腎病因素而影響AHF的預后[12],有動物實驗[13]表明Cys C可參與機體壓力負荷性的心肌重構過程。未來后期相關研究很有必要探討血清Cys C水平是通過何種機制來影響急性心衰患者的預后,以及通過合理管控血清的Cys C水平是否能改善急性心衰患者的預后情況。
以往有研究[14,15]報道NT-proBNP水平對預測急性心衰患者的預后具有較好的參考價值,國外學者[16]對480位急性心衰患者進行了長達12月的隨訪追蹤,發(fā)現血清NT-pro BNP水平>3916 ng/L和<3916 ng/L相比,其死亡的危險風險高達2.6,而本研究進一步發(fā)現急性心衰患者的血清Cys C水平可能是繼血清NT-pro BNP水平后,又一可以較好地反映急性心衰患者預后情況的一個重要的生物學參考指標。未來有必要探討聯合使用血清Cys C和NT-proBNP來預測急性心衰患者預后的作用,為急性心衰患者的預后判別提供重要參考[17,18]。
總之,本研究結果表明血清Cys C水平的升高是急性心衰患者出現不良預后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危險因素,隨著血清Cys C水平的升高,患者的肌酐水平、eGFR水平、NT-proBNP水平和E/A會出現相應的惡化,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增多,臨床上有必要結合急性心衰患者的血清Cys C水平情況,采取相應的針對性的干預措施,以改善急性心衰患者的預后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