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鵬 李廣輝
摘 要: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深入社會,參加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的重要活動,是全面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育人目標的重要途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構建大學生社會實踐實效性評價機制,完善大學生社會實踐全過程管理體系,對于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熱情、培養(yǎng)品格、增強其社會責任感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從大學生社會實踐實效性的界定談起,結合多年指導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工作經驗,嘗試在大學生社會實踐評價的基本原則、當前評價機制存在的問題以及具體的構建措施三方面內容進行相關的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社會實踐;實效性;評價機制;構建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9)08 — 0099 — 03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yǎng)品格和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和教育形式,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是新形勢下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大學生社會實踐實效性是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重要維度。在當前大學生社會實踐形式呈現(xiàn)出多樣化特征的背景下,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實際效果卻缺乏有效的評價機制或體系,導致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難以取得實際成效或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構建科學完善的大學生社會實踐評價機制對檢驗大學生社會實踐效果,總結大學生社會實踐經驗,分析大學生社會實踐存在的問題,促進大學生社會實踐向縱深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大學生社會實踐實效性的界定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社會實踐是活動主體借助于中介有目的的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是人的一種對象化活動,是主觀和與客觀相統(tǒng)一的過程。”社會實踐是人類認識自我和發(fā)展自我的途徑,是探求真理和運用真理的前提和基礎。實效性,通常指事物發(fā)生過后的結果與預期目標相比較,其所能達到真實效果程度。檢驗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實效性,要從大學生“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三方面判斷和衡量。受教育主要指大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過后,其思想意識、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等自覺發(fā)生的變化。長才干指大學生將自己所學的專業(yè)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知識的掌握程度并發(fā)現(xiàn)不足,及時調整今后的學習方向,實踐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時,增長了才干。作貢獻是指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發(fā)揮自身專業(yè)優(yōu)勢,解決社會實際問題,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
二、大學生社會實踐評價的基本原則
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基本特點是:“學生通過主動參與社會實踐全過程(確定實踐主題、制定實踐計劃、開展實踐活動、進行實踐總結和答辯),讓豐富的感性體驗和理論思維相結合,強烈的現(xiàn)場參與感觸發(fā)和增強理論思維的興奮點,從而使其對于社會需求、專業(yè)學習和自我成才有全面的認識?!庇纱丝闯觯瑢τ诖髮W生社會實踐的評價主要指向為其是否有效地促進了大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是否對于大學生的成長成才、社會效益的實現(xiàn)及高等教育的改革起到了推動作用。大學生社會實踐評價是激勵大學生社會實踐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重要方面,構建大學生社會實踐評價應該堅持以下幾個方面原則。
(一)知行統(tǒng)一原則。當前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是一個自身所學理論與實際崗位技能相結合的過程,社會實踐環(huán)節(jié)是對于大學生知識結構的進一步完善,其目的是要提升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能力。因此,大學生社會實踐在選題上務必要與高等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相一致,要與社會的實際需求與專業(yè)學習相結合。
(二)系統(tǒng)性原則。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是一個多位一體的有機系統(tǒng),要涉及到學生本人、高等院校以及社會機構等多個方面,因此,對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評價也必須要從全局出發(fā),采用系統(tǒng)論的方法與觀點,對于社會實踐過程中的不同要素要全面整合,形成有機的整體,從而對于大學生社會實踐進行全面的科學評價。
(三)可把握性原則。大學生社會實踐在內容上十分豐富,形式上也較為多元化,有著很大的靈活性,因此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評價在評價數(shù)據(jù)、語言方式等方面都必須要準確、清晰和具體。同時對于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要進行階段性的評價,堅持公平與真實,通過對于各階段實踐情況與材料的分析,真實地反映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整體過程,從而作出正確、理性的評價。
(四)主體性原則。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大學生無疑是不可替代的主體,學生的積極能動性貫穿于社會實踐的全程。因此,社會實踐的評價中必須要突顯學生的主體性。必須要始終堅持主體性原則,使學生參與到評價中來,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從而使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評價機制更加完善并具有實效性。
三、當前大學生社會實踐評價機制構建中存在的問題
(一)觀念缺乏更新,宣傳和引導比較滯后
從當前情況來看,高校師生對于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評價沒有一個深刻的認識,許多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敷衍了事、情感淡漠。事實上,考核評價是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實效性評價機制的建設是確保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夠順利進行、確保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多年來,我國大學生就業(yè)難的問題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關注,而造成就業(yè)難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學生實踐能力的不足,高校缺少對于大學生社會實踐與崗位技能的必要訓練,許多后期的評價人員對于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評價僅僅是進行資料的收集、照片取證等表面工作,將這些內容整理歸檔后,就算完成了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評價工作。這種簡單得評價方式無法發(fā)揮出評價機制的重要作用,甚至很多大學生認為要使自身的社會實踐得到較高的評價,就必須要把評價材料做的豐富飽滿,材料越有可看性,那么評價就越高,因此學生的社會實踐陷入了形式主義的惡性循環(huán),直接導致了社會實踐活動的功利化與形式化,致使大學生社會實踐空有其表而實效性低下。
(二)實踐評價過于側重結果評價層面
高校對于大學生社會實踐實效性的評價多以學生所提交的實踐報告為準,同時結合實踐單位所給出的意見,再根據(jù)報告內容對于大學生的社會實踐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方式更側重于資料的推徹,忽視了大學生社會實踐過程的測評、監(jiān)督與指導,無法全面把握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創(chuàng)新能力、知識的運用以及實踐態(tài)度的基本情況,更無法真實地反映出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真正成效。很多學校大學生社會實踐制度并不完善,學生抓住制度的漏洞而并沒有真正地參與到社會實踐中,但是實踐材料卻準備的十分完整,這也嚴重地影響了評價的公平性與科學性,挫傷真正用心于社會實踐的學生。長此,大學生社會實踐會形同虛設,不僅無法使大學生得到真正的崗位鍛煉,而且對大學生的價值觀也會產生消極影響。
(三)大學生社會實踐缺少具有預見性的完整規(guī)劃
當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整體規(guī)劃主要由學習計劃與教學計劃組成,缺少開展大學生實踐活動的具體項目管理體系與方案。很多高校在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方面滯后,大學生沒有一個真正發(fā)揮聰明才智、鍛煉自身技能的良好平臺。大學生實踐活動的時間點要在很大程度上迎合實習單位對于實習生的個別需要,無法保障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適合的實踐機會。在實踐過程中,實踐單位是主導,院校主要以配合為主,這直接造成了組織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盲目性和無計劃性,社會實踐框架、體系以及運行機制均出現(xiàn)問題。
四、構建大學生社會實踐實效性評價機制的實施對策
(一)加大宣傳力度,促進觀念轉變
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宣傳力度,要讓全新的理念走出校園,輻射到廣泛的社會生活之中,使大學生、高校教師以及社會各單位與群眾都能夠科學、理性地認識大學生社會實踐對于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大學生社會實踐實效性的提高需要高校以及社會多方面力量的積極配合,必須要進一步加強宣傳力度,促進不同層面人員對于大學生社會實踐觀念的轉變,從而將大學生社會實踐相關的實施政策落到實處,有效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參與熱情,為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要充分利用大眾媒體的宣傳優(yōu)勢,通過網絡、電視以及廣播等多種平臺,加強對于大學生社會實踐相關政策與內容的宣傳,為大學生社會實踐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使社會對于人才的評價從看重學歷到注重實踐能力,為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
(二)廣泛聯(lián)合社會資源,積極建立校外實踐基地
提高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實效性必須要使大學生社會實踐與學生日常生活有機地統(tǒng)一,要使社會實踐活動融入到社會生活的全過程,使之持續(xù)、全員與社會發(fā)展同步化。首先必須要下大力度建設一批校外社會實踐基地,嘗試推進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社區(qū)化,通過簽訂正式的協(xié)議,組織大學生深入基層、走進社區(qū),參與具體的社會服務活動,并與社區(qū)保持長久、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在社區(qū)中的社會實踐活動,能夠使大學生了解社會百態(tài)和生活狀況,使大學生能夠在一個相對固定的環(huán)境中,發(fā)揮所長,也能夠使學校對于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管理與指導更具有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三)整合多方力量,構建高質量的指導隊伍
大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需要一支能力過硬、業(yè)務精湛、善于鉆研、勤于動手又樂于奉獻的指導隊伍作為必要的保障,這支指導隊伍主要包含高校的專業(yè)教師、各行各業(yè)的領軍人才等。學校要出臺必要的激勵政策,鼓勵廣大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指導水平,深入到大學生社會實踐的一線指導工作中去,為大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導與技術支持,推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走向深入。高校要高度重視參與評價人員的專業(yè)培訓,使評估隊伍更加多維化與專業(yè)化。同時,加強對評價人員的專業(yè)培訓,培訓內容要側重于對于評價體系的系統(tǒng)性指導,明確考核指標、內容、標準以及提升評價人員的職業(yè)道德精神,使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指導隊伍更具系統(tǒng)化與專業(yè)化。
(四)創(chuàng)新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形式與內容
大學生社會實踐實效性評價機制的構建要加強形式與內容上的進一步創(chuàng)新,要結合當前社會發(fā)展的實踐需求,全面把握新時期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基本特點,廣泛開辟全新的社會實踐領域,拓展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內容與形式。要進一步細化與規(guī)范評價指標,明確社會實踐評價工作的重要意義,使評價標準更具規(guī)范性,將考核指標實現(xiàn)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學校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辦學特色制定適合的評價指標與標準,要使評價機制更具可操作性與針對性。在考核方式方面,要改變以往只重實踐報告而忽略實踐過程考察的做法,在具體的評價過程中,要因地制宜地根據(jù)科學的評價標準,對于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過程中的前后變化予以系統(tǒng)地把握,突出學生的積極能動性,以學生為中心,真正實現(xiàn)讓評價結果促進學生的學習。
(五)根據(jù)社會實踐實效性評價指標體系對社會實踐效果實施評價
學校要適時制訂大學生社會實踐相關的管理辦法,各院、系要制定一套完整、具體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實施細則,包括社會實踐信息采集、反饋及處理機制,如大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的實際表現(xiàn)、社會實踐各項資料的記錄以及社會實踐單位的評價意見,從而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實效性評價機制的可行性、客觀性與準確性,最大程度地避免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敷衍了事、弄虛作假。要建立大學生自我評價、社會評價以及高校評價三位一體的評價模式,大學生自我評價能夠體現(xiàn)出評價機制對于個體發(fā)展的尊重與人文關懷,指導教師與校外導師作為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重要參與者與指導者,對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整體表現(xiàn)以及能力的提升有著關鍵性的發(fā)言權,因此,必須要調動多方的力量實現(xiàn)多角度的系統(tǒng)化評價,在評價反饋中查找當前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的不足,從而促進大學生社會實踐實效性評價機制的進一步完善。
綜上所述,在高等教育全面振興的新時代,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實效性評價機制的構建與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其不僅關系到大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fā)展,還關系到高等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的推進。因此,我們必須要深刻地認識到大學生社會實踐實效性評價機制構建的重要意義,全面分析當前評價機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把握社會實踐實效性評價的基本原則,因地制宜地拿出行之有效的建設策略,從而使評價機制真正地在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過程中發(fā)揮出重要的激勵與指導作用,并最終促使大學生在社會實踐的鍛煉中更好地成長與成才。
〔參 考 文 獻〕
〔1〕王學儉.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前言問題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李巖.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哲學基礎〔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4.
〔3〕劉紅英.大學生社會實踐課程設計構想〔J〕.教育評論,2007.
〔4〕陳立力.大學生社會實踐評價指標體系與評價方法研究〔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0.
〔5〕朱雄才,陳麗能.高職學生畢業(yè)實踐教學評價體系與方法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07.
〔責任編輯:張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