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昭
摘 要 對于特教,有一個非常明晰的常識性的認知:特教的學生和普校的學生是不一樣的,所以他們的教學形式和方法,應該也是很不一樣的。但是對于從普教轉向特教的老師來說,往往把一些在普校慣性的教學方式、教學思維帶到了特效的教學課堂上、學生日常行為的培養(yǎng)上,所以看起來教學效果會收效甚微。
關鍵詞 課堂教學 特殊學生 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
怎么提高特教的教學效果呢?在實踐的過程當中,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1從實際出發(fā)
這一點其實具有普遍性,作為從普校轉特教的老師來說,即使意識到這一點,但在日常教學當中還是有了一定的固化思維,沒能從教學細節(jié)上區(qū)別對待特校和普校的學生,從而導致日常的教學效果收效甚微。
舉個例子來說:課前點名,我們都習慣性拿起學生的點名本,開始點名“某某同學”,然后讓學生舉手喊“到”。但我們忽略了特校學生的特殊性,沒有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和能力出發(fā),去改變我們的點名方式。其實我們是可以改變一下課堂的點名方式的。
我是這么做的:把喊“某某同學”變成提問“你叫什么名字?”,能說話的同學就回答“我叫某某,某某的某”,不能說話的同學讓他把名字寫下來,對于既不會寫也不會說的同學,則教他們手語,如果連手語都無法表達的,則預先在他們的口袋里放著名字的字條,讓他把寫著名字的字條拿出來展示給老師看。
這么做的理由是:當他們遇到需要陌生人的幫助時,陌生人可以通過他們的名字、地址提供他們需要的協助。
特教的教學目標,在我看來,是“保護自己,能夠自理,融入家庭生活,有一定的適應社會能力”。只要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考慮他們會遇到的困難,我們就能夠明白他們所需要學會的東西,從而找到適合他們自身特點的教學方式。
所以從學生自身的特點出發(fā),認認真真從細節(jié)上改變我們的教學思維教學方法,才可以真正的幫助到我們的學生。用普校的思維去看待、領導、進行特效的工作、特效的學生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
2求同存異
這也是一個應有的常識,我們在特教中卻就往往忽視了這一點。這一點有兩個方面。
2.1對學生的要求
一方面我們很明白我們的學生的特點,但另一方面我們對學生寄以的期望又過高。世事難兩全。選擇了特教,那就必然會失去一些普校老師應有的成就感,本身就是一個取舍的問題,把心態(tài)擺正了,自然能正確的看待這個問題。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重點看你主要得到些什么,要得到你最想要的,那自然就要舍棄一些不太重要的。所以這是一個心態(tài)的問題。
2.2對教師的要求
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方式、教學態(tài)度,就會教出不同狀態(tài)的學生。例如,這個老師比較慈愛一點性格溫和一點,他對學生的態(tài)度就會比較溫柔一些,他的學生可能紀律性就不會有那么的嚴謹;那個老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嚴厲,他的學生就會有點呆呆的……不同的教學態(tài)度、教學方法教出來的學生自然就有所不同,可是你不能說哪一種教學方法會更好一些哪一種教學態(tài)度就更差一些,因為態(tài)度溫和的老師他的學生雖然紀律性不是特別好,但是他的學生會比較快樂比較活潑;教學態(tài)度、教學方式比較嚴厲的老師,他教出來的學生紀律性會很好,但他的學生往往就會失去很多作為人的快樂。世界上沒有一片樹葉是一樣的,也沒有哪一位老師能夠做到完全的完美,只有接受彼此的差異性,欣賞彼此的長處,相互促進,才能更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3健全學生的人格
培智類的特校學生,智力上有所欠缺,往往他們的人格上面也會有所欠缺。在家庭方面來講,一方面這是因為現在的家長總覺得虧欠了他們,對他們懷有內疚感,所以會比較寵溺他們;另一方面是因為順著他們的意,家長感覺會減少很多的麻煩,無意中就養(yǎng)成了他們放縱、自私、任性的性格。從社會角度來說,這類孩子和社會接觸得少,在社會上經常受到歧視,使得他們過于封閉自我,自然在人格發(fā)育上有所欠缺。
比較健全的人格,有助于特校的孩子更好的保護自己,融入家庭生活,融入社會,更好地生活。所以在教學過程當中,應該適當的融入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
比如我們在教學過程當中,往往會用一些食物來獎勵鼓勵這些孩子,但我們往往只是獎勵孩子,沒有在這個過程當中培養(yǎng)孩子分享的習慣。所以這些小孩會在拿到獎勵之后,往往就是只會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懂得將自己獲得的東西和家人朋友同學老師分享??梢哉f我們在無意的這些教學細節(jié)當中,讓孩子養(yǎng)成了自私的習慣。所以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在獎勵孩子食物的同時,也會把食物拿出來,讓學生和老師分享,養(yǎng)成他們不獨占食物的習慣。
特校的老師都富有愛心,對特教的學生也往往傾注了自己的慈愛。在愛學生的同時,我們更注重也應更注重作為教師這一方面的身份:作為教師,我們更多的是教孩子去學習良好的行為習慣、生存能力,不過分溺愛,也不過分嚴格,把握好作為教師的度,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家長,服務于學生,培養(yǎng)學生比較健康的人格。
特教的老師是富有愛心的、感性的,他更應該是理性的。從各個方面小細節(jié)上面去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這是作為特教老師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有健康人格的孩子,他才能夠有健康的生活、能夠保護自己而且不傷害他人。肢體殘疾,智力殘疾其實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人格的殘疾,社會上已經有太多太多此類的負面事件,人們對特殊孩子的種種歧視,往往是受這類負面事件的影響。作為特校的老師、特殊孩子的家長,我們表示這類黑鍋我們的孩子不應該背。
4刺激物的選擇
我們在課堂上想鼓勵學生,往往會選擇食物刺激。在選擇食物的問題上,要把握好一定的度:第一,因為我們的有些學生對有些食物會有過敏反應,所以對食物的選擇要慎重。第二,食物的量不應該太多,使用不能太過于頻繁,例如一節(jié)課一位老師獎勵一顆糖果,一天下來,小孩子就可能吃了五六顆糖果,這對于他們的健康是沒有好處的。所以食物的量一定要小,這樣子多次使用就不會產生過量的問題,也能保持孩子對食物的新鮮感,從而保持食物的刺激性。在刺激物的選擇上,也應該多元化,不能僅僅限于食物,可以獎勵游戲、獎勵學生去做學生想干但是你又不讓他干的事等等各種方式。只要是能夠保持學生的這種刺激性,起到鼓勵作用,各種的方式都可以嘗試。
在特教工作過程當中處理好細節(jié)問題,拓展教學思維,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把我們的學生教育好,讓他們能夠自立自強,就是我們作為特教老師最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