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啟春
[關 ?鍵 ?詞]女權主義;簡·愛;女性意識
在西方文學史上,有很多經典的女性形象都有一個共同特征:她們是男性理想中的女性形象,是男權社會的產物。而1874年《簡·愛》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局面。它站在女性視角告訴讀者,女性可以追求自身的社會價值,塑造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女性形象。
一、在角色塑造上體現的女權主義
當時的英國仍是男性社會,女性理所當然地被認為是男性的所有物,囿于家庭,被主流生活圈所排斥,無法發(fā)揮自己的社會價值。而小說中塑造了一位敢于打破常規(guī)的女性主人公,她追求平等、自我獨立,敢于表達不滿,敢愛敢恨,與當時主流價值觀背道而馳,與男權社會抗爭?;诖耍髡呓Y合實際與寫作主題,塑造了一系列反派角色,讓簡·愛在與反面角色的斗爭中,逐漸意識到社會對女性的不公,并為之斗爭,從而成長為一名獨立女性,這也體現在她后來的選擇中,她不想成為為了生存而出嫁的傳統(tǒng)女性,所以努力奮斗,保證自己經濟上的獨立,擁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小說從女性立場出發(fā),闡述了一名女性意識覺醒的女主人公所追求的人生價值:尊嚴與愛,這賦予了作品更深刻的意義。
二、在內容中體現的女權主義
1.自強精神
在當時社會的大環(huán)境下,女性若是反抗,不僅很難得到其他女性的幫助,還會遭到周圍人的排斥,尤其是男性,所以主人公必須自強,必須依靠自己。這在作品中有多處體現,比如文中有一段簡·愛看到表哥的心理描寫,一見到表哥,她就會想起被表哥毒打的恐懼,渾身發(fā)抖,但周圍沒有一個人會幫她,他們都怕得罪小主人。從小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讓她意識到必須依靠自己來改善自己的處境。而這僅僅是她悲慘童年中的一個片段,父母早逝,她不得已到舅媽家寄居,受盡各種虐待,長期被強勢群體壓迫,毫無尊嚴,忍無可忍的她逐漸萌發(fā)了反抗意識,所以,面對表哥的暴行,她敢當面指責他為殺人犯、羅馬皇帝;在學校,面對校長的壓迫,她敢于鼓勵海倫反抗壓迫,折斷校長手中的鞭子。這些都表現了簡·愛在暗無天日的日子里培養(yǎng)起來熠熠發(fā)光的自強精神,童年的原生創(chuàng)傷對她今后的人生態(tài)度、價值取向影響深遠,不幸的經歷不可避免地帶來了自卑的心理,但她并未因此忍氣吞聲、委曲求全,成為社會所期待的那種傳統(tǒng)女性。而是奮起反抗,勇敢地追求女性平等與尊嚴,從而形成一種強大的人格力量,直到今日仍被人們所贊頌。
2.自立精神
自立即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這點首先體現在經濟上,文中所處年代,結婚被認為是女性的最終歸宿,社會不認可女性的獨立人格,女性只能依附于男性生存。但簡·愛不想成為那樣的女性,她心中認為,只有經濟的獨立才能支撐人格的獨立,才能有尊嚴地活著。為此,簡·愛通過自身努力當上了家庭教師。不僅努力實現了經濟上的獨立,簡·愛在對待感情問題時,也能保持自己獨立的人格,她拒絕男主人公的貴重贈予,堅持不放棄自身工作,甚至為此離開了自己深愛的男主人公。簡·愛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女性的自尊自愛自立精神。
3.平等、自重精神
離開莊園后,簡·愛居無定所,后來被一位牧師收留,不久后牧師向她求婚,卻不是出于真心愛慕,而說是上帝的安排,簡·愛并不認同這種婚姻觀念,她認為雙方應該在互相喜愛的基礎上平等地建立婚姻關系。所以她拒絕了牧師的求婚,盡管在當時社會環(huán)境下,女性拒絕男性的求婚會成為自身的一大過失。在與男主人公的感情中,盡管差距懸殊,她還是選擇直面自己的感情,向男主人公表白,在她看來,自己與對方是平等的,并不會被世俗的標準所阻撓。但當男主人公提出要與她去陌生的地方生活時,她拒絕了,男主人公是有妻子的,她不愿成為第三者,所以她毅然離開莊園。面臨愛情與尊嚴的抉擇,她理智地選擇了尊嚴,這充分體現了她的自尊自愛精神。
總而言之,《簡·愛》打破了英國文學中傳統(tǒng)的女性角色形象,也在世界范圍內顛覆了對女性的偏見,使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它標志著女性的自主意識得到了解放。簡·愛自立自強、追求平等的意識,已有了現代女權主義的影子,升華了作品主題,為后世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指引了新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劉曉然.論《簡·愛》中女權主義思想的表現形式[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0(5):89-91.
[2]高尚.從女權主義的視角解讀《簡·愛》[J].英語廣場,2017(8):15-17.
[3]蔡延蓉.小說《簡·愛》中的女權主義解讀[J].名作欣賞,2015(14):77-78.
[4]張秀文.從女權主義視角解讀《簡·愛》[J].名作欣賞,2013(23):102-103.
作者單位:甘肅省東鄉(xiāng)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