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明
【摘 要】為了對我校的《聚合物加工工程》這門工科專業(yè)課程的教學方法改革效果進行評估,以及對我專業(yè)學生在這門課程的學習成效進行衡量,我們對我校的2016級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yè)87名學生的《聚合物加工工程》考卷結果進行了分析。這87名學生的平均分為74.67分,其標準差是11.69,試卷成績正態(tài)分布,這87名學生的最高分為95分,最低分數(shù)是51分。這套《聚合物加工工程》試卷的題型比較全面,該套試卷的區(qū)分度比較好,反映出本屆學生比較好地掌握了這門課程的各個章節(jié)的重要知識點,這表明我校的《聚合物加工工程》這門課程在教學方法的改革效果方面達到了比較好的成效。
【關鍵詞】工科院校;聚合物;加工;試卷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28-0159-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8.073
【Abstract】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teaching method reform effect of Polymer Processing Engineering in our university, and to measure the learning effect of our students in this course, we have taken the Polymer Processing Engineering examination paper for 87 students majoring in Polymer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in 2016.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The average score of the 87 students was 74.67, with a standard deviation of 11.69 and a normal distribution of test scores. The highest score of the 87 students was 95, and the lowest score was 51. This set of “Polymer Processing Engineering” test papers is comprehensive, the distinction of the set of test papers is better, reflecting that the students have a better grasp of the important knowledge points of each chapter of this course, which shows that the “Polymer Processing Engineering” course in our school has achieved a comparative effect i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Engineering Colleges; Polymer; Processing; Test Paper Analysis
《聚合物加工工程》是我校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yè)的一門主干的工科專業(yè)課,也是使學生將來成為一名塑料工程師所必修的一門職業(yè)基礎技能課程。近幾年來,我校的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教研室成員采用工科院校教學的最新前沿理論[1-4],不斷對工科院校的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yè)課程的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進行研究和創(chuàng)新[5-7],對《聚合物加工工程》進行了工科精品課的基本建設。為了對這門課程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改革成效進行評估,我校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系教研室的成員們對我校2016級本科生的《聚合物加工工程》的考試試卷進行了系統(tǒng)的分析與研究,為該課程下一步的課程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我校的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yè)2016級共有學生87人,教學規(guī)劃中《聚合物加工工程》的課時為64學時,所采用的教材為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出版的《聚合物加工工程》。
1.2 試卷命題
基于我校制定的《聚合物加工工程》的教學大綱,我校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系教研室的成員共同討論出這門課程試卷的命題方案。依據(jù)這門課程教材各個章節(jié)的學時占比來確定各個章節(jié)在考卷試題的分值占比。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的占比為25%,原料配方與混合塑化的占比為6%,熱塑性塑料擠出成型的占比為22%,熱塑性塑料注塑成型的占比為21%,壓延成型與壓縮成型的占比為5%,吹塑成型與吸塑成型的占比為5%,橡膠與纖維的加工技術的占比為4%,發(fā)泡及其他加工工藝的占比為5%。在考試題型的種類方面,各考試題型的分值占比見圖1所示。這門課程試卷中,選擇題的題量為5個,分值為5分;判斷題5個,分值為5分;填空題14個,分值為20分;解釋題5個,分值為10分;問答題9個,分值為40分;闡述題2個,分值為20分。這門課程考卷中共有40個題,其中的主觀題是11個,共有60分;客觀題為39個,共有40分。本課程的重要知識點的內(nèi)容有55個,所占的比例為70.51%;要求熟習的知識點有17個,所占的比例為21.79%;了解性的知識點有6個,所占的比例為7.69%。
1.3 方法
按照嚴格的評價依據(jù),為降低在主觀評判方面的差異,采用同一個閱卷教師對考卷的主觀題來評分;在客觀題的評閱評分方面,依據(jù)考試試題的準確參考答案來評判,閱卷教師與審核教師不是同一個人,以免出現(xiàn)評判分數(shù)方面的錯誤。將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yè)2016級學生87人的考試試卷各個題型的所得分數(shù)錄進計算機,采用我校制作的成績統(tǒng)計分析軟件來對學生的試卷成績結果進行分析和研究。
2 結果
2.1 各個型題的得分率
選擇題型的得分率為74.23%,判斷題型的得分率為89.43%,填空題型的得分率為75.41%,解釋題型的得分率為74.45%,問答題型得分率是68.82%,闡述題型得分率是71.75%。
2.2 成績統(tǒng)計和命題質(zhì)量
這87名學生的考卷成績結果為正態(tài)分布,這套試題的滿分是100分,這87名學生中的最低分數(shù)是51分,最高分數(shù)是95分,他們的平均分數(shù)是74.67分,標準差是11.69。這套考卷試題的區(qū)分度是0.28,這套試題的難度系數(shù)是0.74,由此可見這套試題的難易程度是中等的,能夠對學生在本課程的知識水平和學習效果進行區(qū)分。
2.3 各個章節(jié)的試題得分情況
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的得分率是81.92%,原料配方與混合塑化是72.43%,熱塑性塑料擠出成型是84.31%,熱塑性塑料注塑成型是80.58%,壓延成型與壓縮成型是74.57%,吹塑成型與吸塑成型是67.38%,橡膠與纖維的加工技術是53.45%,發(fā)泡及其他加工工藝是65.26%。由此可見,得分率最高的章節(jié)是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得分率最低的章節(jié)是橡膠與纖維的加工技術。
3 分析與討論
3.1 各型題的得分率分析
問答題型的得分率比較低,而判斷題,選擇題、填空題的得分率比較高,解釋題的得分率也比較好。判斷題、選擇題、填空題主要是來考核學生對這門專業(yè)課程基礎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學生可能偏向于主要通過理解及記憶來學習。在課堂上學生只要專心認真聽,并在課后進一步的識記與掌握,比較容易做出正確的回答,因此該類題型的得分率比較高,說明了我們學生比較好地認識和掌握了這門專業(yè)課程的基礎知識點。解釋題型主要來考核學生能否對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加工工藝方法過程進行描述,這也是這門專業(yè)課程的基礎性知識,其得分率的情況也較好。問答題型主要來考核學生能否綜合運用在本門專業(yè)課程中所學的高分子材料加工的知識來回答和解決聚合物加工中出現(xiàn)的工藝問題,其得分率比較偏低。闡述題型的得分率也比較偏低,說明在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藝問題的綜合分析方面學生的能力不太強,由此可見我們教研室的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應進一步重視和強化培養(yǎng)我們學生對聚合物材料加工工藝問題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工藝缺陷問題的能力。
3.2 考卷的質(zhì)量分析
本套考卷依據(jù)我校制定的《聚合物加工工程》的課程教學標準的要求來命題,其中,要求應該重點掌握的專業(yè)知識點內(nèi)容所占的比例是70.51%,而要求應了解的知識點所占的比例是7.69%,要求應該熟悉的知識點所占的比例是21.79%。較為理想的考卷試題的一個比較重要的方面是考卷試題的難度能合理地分配,通過對這門課程試題的難度和區(qū)分度進行研究分析,結果表明,各個題型的難度系數(shù)以及區(qū)分度處于正常合理的范圍內(nèi)。另外,區(qū)分度也是用來評判考卷試題命題質(zhì)量的另外一個比較主要的指標,高質(zhì)量的考卷試題應該是有中等的難度,而其區(qū)分度應比較高。在一般的情況下,難度系數(shù)在0.7到0.8之間的試卷可認為是命題質(zhì)量比較好的,而其區(qū)分度應該高于0.15。本套考卷試題的難度系數(shù)是0.74,其區(qū)分度是0.28,表明這套考卷試題在總體上的難易程度比較適中,能夠比較好地對我們學生在這門工科專業(yè)課程學習中所學到的實際專業(yè)知識水平進行區(qū)分。
3.3 成績分布的分析
我們87名學生的考卷成績的分值分布見如圖1所示。從我們學生的考卷成績的分布情況來看,這87個學生中,及格人數(shù)是84人,其及格率是96.55%;而成績位于80分之上的人數(shù)是31人,其優(yōu)良率是35.63%;這87個學生的考卷成績在70到79分之間的人數(shù)最多,其所占比例是36.78%。這87個學生的考卷成績統(tǒng)計表現(xiàn)是正態(tài)分布,說明我們大部分學生的成績分數(shù)處于平均分數(shù)附近。從這87個學生的考卷分數(shù)的統(tǒng)計分布情況來看,我們大部分的學生能夠比較好地理解與掌握《聚合物加工工程》這門課程的基本專業(yè)知識,且這87名學生的考卷成績的優(yōu)良率較好,表明我校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系的《聚合物加工工程》這門工科專業(yè)課程在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與改革方面取得了比較好的改革效果。
3.4 各章節(jié)試題的得分分析
本課程各章節(jié)中,熱塑性塑料擠出成型在考卷中的得分率最高,為84.31%;吹塑成型與吸塑成型、橡膠與纖維的加工技術、發(fā)泡及其他加工工藝這三個章節(jié)的得分率偏低,分別為67.38%、53.45%、65.26%。這套考卷試題著重于考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yè)學生在聚合物加工技術方面的基礎專業(yè)知識點,其重點的內(nèi)容是要考核學生對在聚合物材料加工過程中較為常見的工藝問題、分析工藝缺陷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改善工藝的主要措施以及相關工藝創(chuàng)革新理念的掌握,而聚合物材料加工過程中的工藝缺陷的原因及其產(chǎn)生的機理是本課程要求應該熟悉的內(nèi)容。而在另外的一方面,學生在學習這門專業(yè)課程過程之中,改善工藝的主要措施和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理論有著比較密切的關聯(lián),如高分子材料的吸塑和吹塑工藝有相似的工藝原理,但其成型的設備和工藝流程又不是相同的,其解決加工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缺陷的措施也不是相同的,倘若學生對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理論掌握得不夠扎實,就不太容易根據(jù)實際的情況來分析這兩種加工工藝中的技術問題并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可能容易造成錯誤,因此吹塑成型與吸塑成型這個章節(jié)的知識掌握得分偏低。橡膠的加工不屬于塑料的成型工藝,發(fā)泡及其他加工工藝不屬于塑料的主要成型工藝,因此我們學生可能不大看重這些方面的知識,因此其得分情況也略低。熱塑性塑料擠出成型這個章節(jié)的得分情況最高,對此,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系課程教研室成員認為,通過對本課程的前兩個章節(jié)專業(yè)知識的教學與學習,我們學生已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和掌握了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因此在后續(xù)的該章節(jié)專業(yè)知識的課堂教學中,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系課程教研室成員對教學方法進行了創(chuàng)新,采用基于塑鋼門窗制品擠出案例分析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分組后自行研討分析歸納的教學法、基于工藝缺陷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而引入引申分析的教學方法這三種教學法組合,對較為常見的塑料種類都會舉例出一個典型的塑料制品擠出成型工藝案例,通過各分組學生的研究分析討論來解決實際工業(yè)生產(chǎn)中可能出現(xiàn)的工藝問題,以提高我們學生在工藝問題分析和工藝缺陷的成因理解上的研討積極性,這也對我們學生在聚合物材料加工工藝問題的綜合分析技能方面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培養(yǎng)。由此可見,在這門課程的教學中應重視循序漸進,采用多種教學法,以逐步地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加工工藝問題的能力。通過進一步的研討,我們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系教研室成員認為,這套考卷試題的命題達到了以塑料工程師職業(yè)工作能力的培養(yǎng)為依據(jù),考卷試題中各個章節(jié)內(nèi)容的占比均比較合理,考卷試題的信度比較可靠,考卷試題的難易度比較適中,學生的考試成績較為理想。這表明我校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系的《聚合物加工工程》這門工科專業(yè)課程的教學改革達到了比較好的成效。但是在另外一方面,也存在不足之處,在今后的專業(yè)課程教學中,我們應不斷完善不足的地方,如進行交互的課后網(wǎng)上答疑和交流、對網(wǎng)絡教學的素材庫和題庫進行完善,以有利于進一步地提高這門工科專業(yè)課程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司文慧,浦恩帥,管志光.新工科背景下機械類專業(yè)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J].科技視界,2019(14):103-104.
[2]楊馥彤,朱東弼.淺談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模式下高校工科專業(yè)教學改革[J].科技視界,2018(22):131-132.
[3]王瑞平.新工科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程序設計類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科技視界,2018(35):125-126.
[4]姚利宏,李英潔,王雅梅,王欣,王喜明.教學質(zhì)量現(xiàn)狀調(diào)查分析及其對策研究——以工科專業(yè)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9(35):222-224.
[5]劉靜,張煥芝.《聚合物合成工藝學》教學改革探索[J].科技視界,2018(36):64-65.
[6]錢妍.論《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授課效果提高之方法[J].科技視界,2019(08):70-71.
[7]王士凡,堵錫華,董黎明,宮貴貞.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yè)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探索[J].教育現(xiàn)代化,2019,6(42):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