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晨倩
2018年8月21日,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增強本領能力,加強調查研究,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chuàng)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p>
“四力”要求,是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宣傳思想干部和廣大新聞工作者提出的政治建設、本領能力建設和作風建設的方向指引。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2月19日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也明確指出:“好的新聞報道,要靠好的作風文風來完成,靠好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得來?!?/p>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四力”指示,根據中宣部的部署,為推動全國黨刊全媒體干部人才隊伍不斷鍛造“四力”本領,更好地履行黨中央賦予新聞工作者的職責和使命,全國黨刊全媒體以“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主題宣傳為契機,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親自推動的木蘭溪治理20周年之際,走進福建省莆田市,深入開展增強“四力”教育實踐暨采訪調研活動。來自全國47家中央和地方黨刊近120名全媒體記者,追尋木蘭溪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的歷史足跡,進村組、訪民眾、走河壩、進社區(qū),探尋木蘭溪全流域綜合治理的成功經驗,全方位、多角度地報道莆田木蘭溪踐行習近平新時代生態(tài)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推出了一大批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精品力作。
實踐證明,在新時代新的歷史方位上,習近平總書記的“四力”要求,以其鮮明的價值引領和問題導向,為廣大新聞工作者指明了目標方向與實踐路徑。
“腳力”是宣傳思想和新聞輿論工作的基石,也是新聞工作者的基本功。好“腳力”要求新聞工作者增強政治定力,身體力行,深入踐行群眾路線,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廣闊的基層,火熱的現場,是淬煉作風、鍛煉本領的最佳“操練場”。
切實增強“腳力”,需要站穩(wěn)人民立場。“一粒種子,植入泥土才能生根發(fā)芽;一名新聞工作者,深入人民才能鍛煉成長。”新聞輿論工作離開了實際,就缺乏根基;離開了群眾,就缺乏依托和受眾。行穩(wěn)致遠,只有深入基層、深入現場、深入群眾,才能了解事實真相、了解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想;才能更真實地反映群眾呼聲,更及時地回應社會關切,更充分地滿足群眾的精神需求;才能讓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
因此,增強“腳力”是新聞來自實踐的本源性要求,蘊含著深刻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其核心價值是以人民為中心,踐行好群眾路線,是一個聯系人民群眾,做好群眾工作的過程。
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要滿懷人民情懷,帶著老百姓關切,帶著飽滿的情感,始終把傳播黨的聲音、政府的作為和滿足人民群眾信息需求為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把實踐和基層當做最好的課堂,把人民群眾當做最好的老師,持之以恒地深入基層,時刻關注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憂患著人民群眾的憂患,歡樂著人民群眾的歡樂,感動著人民群眾的感動。
切實增強“腳力”,需要保持政治定力。如今,隨著互聯網迅猛發(fā)展,信息紛至沓來、繁雜多變,輿論場日趨復雜,呈現出各種價值觀的交鋒、各種意見主張的表達,如果缺乏政治定力,必然會人云亦云、無所適從。
切實增強“腳力”,需要堅持身體力行。面對社會上的各種呼聲,更加需要新聞工作者邁開步子,俯下身子,沉下心來,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感知風云際會、體察國情民意。更加需要新聞工作者在關乎黨和國家以及人民立場的大是大非面前保持“亂云飛度仍從容”的政治定力,在現實中看清方向。因此,新聞工作者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報道什么、新聞采訪的觸角伸向哪里,都必須符合黨的要求,圍繞黨中央指引的路線、方針、政策。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在政治上堅定、在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同心同向,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得以貫徹實施。
黨刊記者“在路上”,心中才會有時代;黨刊記者在基層,心里才會有群眾;黨刊記者在現場,思想才能常懷感動。一言概之,鍛造“四力”本領需要政治頭腦清醒,需要腳力奔走。通過“腳力”的丈量,黨刊新聞工作者才有了正確的目標和明確的方向,才能更好地認識世情、體悟國情、領略黨情、感受民情。
“眼力”,是新聞工作者高品質專業(yè)素養(yǎng)的外化。
“世事洞明皆學問”,眼力,即新聞的發(fā)現力和洞察力。好“眼力”就是要“看得到”“看得準”“看得深”?!安晃犯≡普谕??!痹鰪姟把哿Α?,就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對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各種言論、觀點、思潮等進行準確快速的辨識鑒別,做到一葉不障目、浮云不遮眼,善于發(fā)現問題、明辨是非、捕捉亮點、抓住根本。既要能在“顯微鏡”下察看基層百態(tài),又要能在“瞭望塔”上感知時代發(fā)展趨勢;既能從戰(zhàn)略全局觀大勢,又能從細微處察絲毫;既能分清真假,又能辨別是非。
增強“眼力”,需要有“瞭望塔”的寬廣。登高望遠,把握好新時代大勢。在社會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紛繁復雜的形勢下,新聞工作者必須以寬廣的眼界審時度勢,把握現在,透視未來。善觀世界大勢,善謀美好未來。必須把新聞輿論工作放到黨和國家事業(yè)全局中去謀劃。立足國家戰(zhàn)略,聚焦“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聚焦人民群眾的生動實踐,把握好思想認識的共同點、情感交流的共鳴點、利益關系的交匯點、化解矛盾的切入點,回應社會關切,有針對性地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
增強“眼力”,需要有“顯微鏡”的精細。以小見大,見微知著,練就過人的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在增強政治意識,提高政治的洞察力上下功夫。善于通過表象抓住事物的主流和本質,看到主流,不受支流影響,看到本質,不受表象迷惑。去偽存真、深入探究,發(fā)現事物發(fā)展的內在邏輯和相互聯系,抓住關鍵點,深入挖掘新聞價值和典型事例。
一滴水見太陽。鍛造“四力”本領需要通過眼力的廣大、精微,“見人之所見,見人之所未見”。通過眼力的觀察、明辨,使黨刊全媒體主流新聞輿論作品有焦點、有支點,在“亂花漸欲迷人眼”時冷靜觀察、沉著應對,從而發(fā)掘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全媒體新聞作品。
“腦力”貫穿于“四力”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是新聞輿論工作的靈魂引領和核心。也是新聞工作者思想水平、政治水平和理論水平的集中體現。
《論語》云,“學而不思則罔”,就是告訴我們,勤學更應善思。好記者,要做到腦中有政治、心中知大局。“腦力”深刻蘊含和體現了新聞輿論工作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場、政治覺悟、政治能力和政治智慧。增強“腦力”,就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多思善謀,著眼于政治的高度,思辨的深度,遵循規(guī)律,站穩(wěn)立場,確保導向正確。
增強“腦力”,要強化導向意識,把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擺在首位。黨刊全媒體輿論引導工作是專業(yè)性很強的工作,更是政治性很強的工作,最根本的是要講政治立場,若是沒有清醒的政治頭腦,堅定正確的輿論導向,就無法做好黨刊輿論工作。
強化導向意識,要求新聞輿論工作者,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遵循,堅持黨性原則,在新聞輿論工作中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思想上政治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增強“腦力”,要求黨刊新聞工作者學習、掌握、切實提高理論水平、專業(yè)能力。深厚的理論素養(yǎng),是鍛造政治辨識力,提高辯證思維能力的根基,有助于新聞工作者站穩(wěn)政治立場。在波云詭譎的時代變化面前,擁有深厚的理論基礎,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深化對新聞輿論工作規(guī)律的認識,從而作出正確的判斷,練就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
增強“腦力”的落腳點是守正創(chuàng)新?!笆卣本褪且姓_的政治方向、正確的理論思想指導、正確的輿論導向和正確的價值取向。“創(chuàng)新”是在“守正”的基礎上進行突破和超越,做到既堅守立場又不固步自封,既順應規(guī)律又敢于創(chuàng)新,深刻認識新變化、新機遇、新挑戰(zhàn)。在深入總結、思考中吐故納新,始終保持思維活力和思想創(chuàng)造力。
腳力、眼力、腦力,最終要通過“筆力”來反映,“筆力”是黨刊全媒體新聞工作者履職本領的專業(yè)體現——“腳力”的奔走,“眼力”的洞察,“腦力”的思考,離不開“筆力”的呈現。
精彩之作必有神來之筆,“筆力”并非狹義的寫作能力,它涵蓋新聞輿論工作更廣泛的生產、表達、呈現、傳播等各方面。因此,切實增強“筆力”就需要緊跟時代步伐、順應時代潮流,在寫作模式、呈現方式和傳播形式上下功夫。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增強受眾意識、善于創(chuàng)新,勇于變革、始終秉持黨性思維、群眾思維、實踐思維,全方位地創(chuàng)新理念、內容、方法手段、機制體制,努力適應分眾化、差異化的傳播趨勢,努力打造有個性、有特色的表達呈現方式,避免千篇一律、重復雷同,做到讓受眾愛聽、愛看、愛傳,從而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傳播實效。
實踐證明,受眾喜聞樂見、愛不釋手的優(yōu)秀新聞作品往往既有思想深度,又有情感厚度;既有知識廣度,又有精神高度;既深刻深邃,又生動活潑。這就需要新聞輿論工作者有非凡的“筆力”。而練就非凡“筆力”,就要拿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態(tài)度,勇于嘗試,常寫多練。“筆桿如劍多磨礪,稿紙作山勤登攀”,寫出“上接天氣、下接地氣”、入人心、浸心肺的精品佳作。
增強“筆力”,需要養(yǎng)成優(yōu)良文風。新聞報道如果脫離生活、遠離群眾、不接地氣、空話連篇、言之無物,不僅會招致受眾反感,也容易失去群眾信任。因此,新聞報道要擺脫形式上的枯燥呆板,避免內容上的空洞抽象,少一些空泛說教,多一些真情實感;少一些抽象道理,多一些鮮活事例。善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語言,說老百姓通俗易懂的話,報道貼近人民群眾的事。真正做到寫得正、寫得實、寫得活,以富于精煉、生動的語言和清新、平實的文風增強新聞作品的吸引力、感染力和生命力。
增強“筆力”,需要創(chuàng)新主流輿論呈現方式。在傳播渠道暢通、便捷、多元的當下,創(chuàng)新主流輿論呈現方式,就是要善于通過生動的形式、多樣的手段表達,全方位適應時代要求、滿足受眾需要。要充分運用微信、微博、客戶端等互聯網、大數據層出不窮的新型傳播平臺,利用好各種新技術,以微視頻、H5、機器新聞等各種新的傳播形式,將新聞報道以清新、活潑、時尚的方式呈現出來。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正是有了筆力深入淺出的表達,才能讓主流思想主流價值入腦入心,最終才能讓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增強“四力”,蘊含了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新思想豐富深刻的內涵,是總書記對新時代新聞工作者的殷切希望。在輿論生態(tài)復雜多元的今天,黨刊全媒體新聞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黨性為根本,以人民為中心,記錄偉大時代,講好中國好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唱響奮進凱歌,凝新聚力,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不斷鍛造“四力”本領,切實創(chuàng)作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無愧于黨和人民信賴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