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夢倩 于天源 薛衛(wèi)國 姚斌彬 劉佳利 陳幼楠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北京 100029)
現今的中醫(yī)臨床急需理論扎實、臨床技能過硬的合格畢業(yè)生,因此使學生的理論知識與臨床應用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是中醫(yī)院校培養(yǎng)合格醫(yī)學生的首要任務。目前的教學體制,雖然有許多改進,但技能教學仍然以講授理論為主,缺乏適應技能培訓的教學、考核模式。大部分學生仍然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不足,缺乏學習的興趣。同時在技能教育中,記憶規(guī)律并未得到足夠重視,因此出現了許多學生“一學就知,知并不會,會而不熟,熟不會用,用而無效”的現狀。在步入臨床實習時,許多臨床技能已經生疏或遺忘,不利于中醫(yī)院校學生的培養(yǎng)。
因此,我們課題組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以等級做引導,以數據庫為支撐的PRIDE 教學模式。以期通過本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推動針灸推拿等實踐技能性學科的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加強學生臨床技能的培養(yǎng)。
PRIDE 教學模式,即“自豪式”教學模式,P 代表Phase circular Improvement 即階段循環(huán)攀升;R 代表Ranking assessment 即等級評價;I 代表Initiative study,test,practice 即主動學習、測試、實踐;D 代表Database building 即數據庫支撐;E 代表Enjoy education即快樂教育。通過五步循環(huán)攀升教學法,使學生通過學習而感到自豪,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學習的內在動力和興趣。
(1)探索在實踐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的具體教學方式;(2)以推拿技能為例,確定實踐技能考核分級原則及實施細則,建立實踐技能考核數據庫;(3)樹立快樂教育理念:以“等級”做引導,學生在考核后獲得相應的等級,在精神層面上得到滿足;并且明確有多少等級、自己處于何種等級,激發(fā)學生不斷實踐,在適當階段考取相應等級,獲得更大的自豪感;(4)探索五步循環(huán)攀升教學法在實踐教學中的具體實施方案,探討不同循環(huán)的作用及各步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學生的“學-看-聽-練-悟”五步為一次循環(huán),五步之間進行循環(huán)攀升,第一次循環(huán)達到“學會”,第二次循環(huán)達到“會做”,第三次循環(huán)達到“熟練”,第四次循環(huán)達到“精準”,第五次循環(huán)達到“能應用”。
3.1 研究對象 隨機選取北京中醫(y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2015 級針灸推拿專業(yè)本科生19 人,授課教師為北京中醫(y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推拿系具有30 年教學經驗的教授1 名。
3.2 實施步驟 以推拿治療學中頸椎病部分為授課內容,以引導學生進行“學-看-聽-練-悟”為教學方式,以數據庫為基礎對學生每次手法練習前后知識的掌握程度及自豪感進行問卷調查。手法實踐教學每周1 次,共進行3 次,每次練習后對學生練習前后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及自豪感進行問卷調查,共進行3 次調查。
3.3 評價方法 以數據庫為基礎的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學生在練習前后對整體治療手法的掌握程度,對每個單獨手法的掌握程度,對能否獨立進行手法治療的自信心等共計30 個問題。并設置1 個開放性問題,讓學生對本教學方式提出意見建議和體會。
3.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20.0 軟件處理,因數據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非參數檢驗中相關樣本的Friedman 按秩二因素ANOVA 方法進行重復測量的多重比較,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4.1 學生自信心情況3 次練習前后,學生通過調查問卷對自己掌握手法的自信心情況進行打分,滿分100 分。結果如下:第一次練習前平均分為67.22 分,第三次練習后平均分為79.47 分,2 次分數經統(tǒng)計學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其余結果前后比較雖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但整體呈上升趨勢,且每次練習后均比練習前升高(見圖1)。說明學生在每次練習后自信心都有所提升,且學生的學習存在量變到質變螺旋上升的認知過程。
表1 3 次練習前后學生自信心結果 (±s,分)
表1 3 次練習前后學生自信心結果 (±s,分)
注:表示第一次練習前與第三次練習后比較,**P<0.01
圖1 3 次練習前后學生自信心變化曲線
4.2 手法掌握情況3 次練習后,對學生手法掌握情況進行評價,共分3 個等級:未掌握、基本掌握和掌握,后對19 名學生整體掌握情況進行計數統(tǒng)計。其中代表性手法的結果如下(見表2):學生基本掌握情況均呈現第二次比第一次增多,第三次比第二次減少;掌握情況均呈現第二次比第一次減少,第三次比第二次增多的規(guī)律。說明學生通過練習后對手法有了再認識,感受到理論掌握與實踐操作之間的差距,但通過3 次練習后對手法的掌握程度都有所提高。
表2 3 次練習后學生對手法掌握情況計數 (人數)
在高校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已成為當前的重點問題,積極的探尋與改革教育模式與考核模式,對于加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會產生正面的影響。基于當前中醫(yī)藥院校實踐技能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我們課題組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以等級做引導,以數據庫為支撐的PRIDE 教學模式。
通過初步的研究,我們得出以下結論:(1)從學生自信心第一次練習前和第三次練習后相比有顯著性提高,可以得出本教學方式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提升,自豪感增強,PRIDE 模式可以初步建立;(2)從3 次練習前后學生自信心變化曲線(圖1)中可以看出,學生學習時存在“自信→再認識→信心重建”的心理認知過程,這一量變到質變螺旋上升的認知規(guī)律應提請廣大教師注意;(3)學生手法掌握情況先是以掌握為主,經過實踐操作,反以基本掌握為主,再經過幾次循環(huán)講授,學生才能真正掌握,說明學生對實踐技能的學習過程存在“易學不易用、易用不易精”的特征,PRIDE 模式和五步循環(huán)教學法用于中醫(yī)藥學生技能學習正當時。
母小勇等[1]認為,學習活動開啟的動機一般源于學生自我激發(fā)的內在興趣,學習的興趣越濃,個體學習的愿望就越強烈,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還會直接影響學習策略的應用。而目前的教學體制,是持續(xù)地向學生增加(孤立的)知識塊的學習過程,沒有以學生為中心,這種被動的教育模式,需要向主動的教育模式轉變,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提升對學習的興趣。梁德才[2]認為,我國應試教育的教育體制使得升學教學成為學校甚至全社會的主題,實踐技能的培養(yǎng)成為紙上談兵,學生長期脫離社會實踐,文化理論知識對現實的作用和價值也毫無體現和認知。他提出循環(huán)教學模式,分三級實施技術理論和技能能力的提升,即初、中、高三級,根據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實踐經驗和技能能力,結合實操訓練環(huán)境和教學計劃,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進行從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的循環(huán)教學,最終培養(yǎng)出的學生是技術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吳劍麗[3]認為,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思想偏重于知識傳承,側重于教師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了目前很多大學生缺乏應有的批判思維、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成為我國當前教育的致命弱點。吳劍麗所在華南師范大學南海校區(qū)本著顯性與隱性教學相結合的教學理念,構建“課堂教學-實踐教學-自主學習”三維循環(huán)教學平臺,并取得良好效果。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發(fā)現人類認知后的遺忘進程規(guī)律: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在識記后的短時間內遺忘的比較快,在19 min 內,保持原記憶內容的60%,1 h保持原記憶內容的45%??墒窃?1 d 后,遺忘也只不過僅達到78.9%。目前普遍將記憶—遺忘規(guī)律應用到英語教學等領域,馮凌[4]、葛續(xù)華[5]等分別將記憶規(guī)律遺忘曲線與英語教學結合,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在技能教育中,記憶規(guī)律并未得到足夠重視,因此出現了許多學生“一學就會,不學就忘”的現狀,在步入臨床實習時,許多臨床技能已經生疏或遺忘,不利于中醫(yī)院校學生的培養(yǎng)。
實踐教學有別于課堂理論教學,新的教學模式可完善實踐教學,希望PRIDE 教學模式的提出,能幫助改進針灸推拿技能的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進而能夠推廣至中醫(yī)、護理、藥學等學科,提高學生所需掌握的各項實踐技能,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醫(yī)學畢業(y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