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致華
摘 要:每年都會有國外大片引進中國,不勝枚舉,而中西方之間不同文化的碰撞,往往需要在電影片名的翻譯中就為其做出一個精妙的調(diào)整,將兩種文化相融于此,既不失電影本意,也順時隨俗,令觀眾欣悅。電影片名的翻譯,需要做到在濃縮提煉影片主要劇情的同時也激發(fā)觀眾的豐富想像與觀影欲望。翻譯目的就是運用美學(xué)藝術(shù)為譯名增添最大程度的色彩,也讓觀眾知悉影片大致的劇情,從而達到廣泛的傳播作用。
關(guān)鍵詞:片名翻譯;翻譯原則;翻譯方法
1 英文電影片名翻譯過程中應(yīng)遵照的原則
1.1 忠實性
譯者需將電影原名的內(nèi)容信息真實地進行翻譯,無論是哪一種翻譯法,都需向觀眾忠實地傳遞與原影片相符相關(guān)的信息。即在語言、文化信息、功能特征等方面上都應(yīng)體現(xiàn)忠實性這一原則。
1.2 文化性
電影是文化的載體。每一部電影中的臺詞語言或是橋段劇情,都蘊含著該國家的文化背景。而考慮到中西方的文化差異,譯者進行翻譯工作時,在最大程度地保留其西洋風(fēng)格時又應(yīng)充分思量本土觀眾的理解能力。如若遇上文化鴻溝,應(yīng)把影片受眾觀眾為第一順位,將電影所涉及的海外文化轉(zhuǎn)換為觀眾所熟稔的本國文化。
1.3 藝術(shù)性
藝術(shù),是原始與摩登,是現(xiàn)實與浪漫,藝術(shù),即美。電影無疑是一種藝術(shù),電影佳作的翻譯,其過程也是藝術(shù)的再現(xiàn)。不同于外國人所推崇的言語簡短,國人對于片名,有著特殊的審美依賴。
2 英文電影片名翻譯過程中的基本翻譯法
2.1 直譯法
所謂直譯,是指對電影原名進行直接的翻譯,在語言條件許可下,保留原文的內(nèi)容信息、修辭風(fēng)格及組句,同時使詞匯、語義、語序在最大程度上與原片名都基本保持一致。直譯法屬英文電影片名翻譯過程中最常見的方法,相較于其他的翻譯方法,直譯法并不顯繁難技巧,譯者只需側(cè)重用詞準(zhǔn)確簡潔,語義符合漢語行文規(guī)范要求。將異國風(fēng)情原汁原味地傳遞給本土觀眾。電影歷史上從不乏直譯佳作,比如《Rome Holiday》(羅馬假日)、《Rain Man》(雨人)、《Pride & Prejudice》(傲慢與偏見)、《To Kill A Mockingbird》(殺死一只知更鳥)和《Corpse Bride》(僵尸新娘)等其他精彩作品。
2.2 音譯法
音譯法,顧名思義,是根據(jù)英文的發(fā)音在目標(biāo)語言中將之譯成諧音或類似發(fā)音字詞的翻譯方法。音譯法的適用范圍比較特殊,具有局限性,絕大多數(shù)要求原電影片名為古今中外人盡皆知的著名歷史事件、人物名字或是地點。由于這些信息各國觀眾都熟悉或者耳聞,看到時不會不明所以,譯者在此方面采用音譯法,最為恰當(dāng)。這里可以舉一些例子,如以古希臘著名的特洛伊戰(zhàn)爭為背景所拍攝的英美史詩電影《Troy》,即可譯成《特洛伊》;翻拍自英國長篇自傳體小說電影《Jane Eyre》,譯成《簡愛》;文藝復(fù)興時期偉大的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所創(chuàng)作的愛情悲劇大戲《Romeo and Juliet》(羅密歐與朱麗葉)等其他出色作品。譯者采用音譯方法,在可以適當(dāng)減輕其工作量的同時,對于作品本身,又能更多的保留原影片名的內(nèi)容信息與異國風(fēng)情。
2.3 意譯法
不同于直譯與音譯,意譯法,需要“改頭換面”,將原本的電影名字在文字語言上進行徹底改造,賦予一個全新的片名。這是由于各國之間所存的文化差異,在上述所寫的翻譯原則之“文化性”中有講到,遇上迥異的文化,譯者應(yīng)把影片觀眾列為第一順位,將電影所涉及的異域文化轉(zhuǎn)換為觀眾所熟稔的本土文化。意譯,就是此項原則的最好詮釋。西方人醉心言簡意賅的電影片名,常常會使用一個單詞作為影片的名字,而此類情況若是簡單采用直譯法往往行不通,上文在直譯法的概括中也有強調(diào)此方法性質(zhì)特殊,受到許多限制,且國人并不喜愛過短的電影名字,因此這個時候,意譯法便一枝獨秀。譯名雖脫離原題,卻抓準(zhǔn)了電影的精髓要旨,將劇情濃縮提煉,取“意”而忘“形”,這無疑又是一門藝術(shù)。以下逐一進行例舉。
1997年的美法(美國與法國)電影《Lolita》,譯名為《一樹梨花壓海棠》,采用了意譯法,既是劇情的精粹。影片敘述了中年大學(xué)教授韓拔由于年幼時遭受了失去初戀的痛苦經(jīng)歷,時隔多年后遇上少女洛麗塔,對她產(chǎn)生瘋狂的愛意,為了她甘愿與其母結(jié)婚,成為洛麗塔的繼父。他一步步的情感付出與侵占使洛麗塔感到不適厭煩,終于在某天逃離。灰心痛苦的韓拔殺死了掠走少女的男人,最終也以自殺的方式了結(jié)此生。而影片譯名“一樹梨花壓海棠”選自北宋文學(xué)家蘇軾的一首七絕,本是東坡居士揶揄好友張先在垂暮之年迎娶了18歲的妙齡佳人,流傳至今,便是“老牛吃嫩草”的委婉說辭。譯者借用古人詩句,定作電影譯名,在一開始就向觀眾傳達著信息,這是一部男女主人公年齡差距懸殊的愛情片,而其中又加添了中華古風(fēng)元素,讀來朗朗上口,實在是佳譯。
杰出的意譯電影作品還有很多,如《Gone with the wind》(亂世佳人)、《Up》(飛屋環(huán)游記)、《The Wizard of Oz》(綠野仙蹤)等等。
2.4 音譯法加意譯法
對于某些電影,音譯加意譯,可看作是音譯翻譯法的進化升級。如美國動畫片《Shrek》,采用音譯法譯成《史萊克》便極為不明智,觀眾一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史萊克”究竟是名字還是地點抑或是某樁不知名的歷史事件?現(xiàn)在來看國內(nèi)正式譯名《怪物史萊克》,思路清晰,告訴了觀眾,主人公史萊克是個怪物,同時這是一部帶有奇幻色彩的動畫制作。利用音譯法加意譯法的優(yōu)秀的電影作品,還有《Titanic》(泰坦尼克號)、《Robinson》(魯濱遜漂流記)、《Congo》(剛果驚魂)等等。
2.5 直譯法加意譯法
上一部分的音譯加意譯,可作是音譯法的進階,現(xiàn)在來談一談直譯加意譯。道理相同,是在直譯法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電影情節(jié),適當(dāng)加詞或是刪減,使故事梗概在片名中就得到完美詮釋。舉例《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飛越瘋?cè)嗽海?,曾有譯者將其翻譯成《飛躍杜鵑窩》,此譯名對比前者,無疑敗北。確實,“cuckoo”是指“杜鵑鳥”之意,但在電影中的“cuckoos nest”并非是原意杜鵑了,它是一類特殊的醫(yī)院,即精神病院。譯名《飛躍瘋?cè)嗽骸繁闶墙Y(jié)合了電影劇情,體貼地為觀眾的困惑之處做出合理解釋,理應(yīng)更勝一籌。同類型作品還有:《Sleepless in Seattle》(西雅圖未眠夜)、《Pretty Woman》(風(fēng)月俏佳人)等等。
3 結(jié)語
要看電影,更要看好電影,而好電影的成功離不開出彩的片名,譯名亦是如此,作為電影的金字招牌,需要第一時間就為其打開國際市場大門。細數(shù)那些風(fēng)靡全球的電影佳作,在取得如此傲人的票房成績的同時也詮釋著觀眾們對譯名的高度認可。優(yōu)秀的影片自是不能因為其譯名的不足之處而受到冷落甚至非議,因此片名的翻譯,舉足輕重。本文寫到這里概括說明了三項英文電影片名翻譯過程中應(yīng)遵照的原則和五個基本翻譯法,僅是自己的一些拙見,如有不足之處,還望海涵見諒。
參考文獻
[1]賀鳶.電影片名的翻譯理論和方法[J].外語教學(xué),2001,(1).
[2]毛縣輝.電影片名及相關(guān)術(shù)語的翻譯[J].中國科技翻譯,2001,(8).
[3]陳青.電影片名的翻譯[J].電影評介,2007,(10).
[4]范春香.英文電影名稱翻譯中的文化因素探究[J].電影評介,2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