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舒婷
在文學寶庫中有很多作品,聚焦人性,聚焦人性的陰暗面,其主要的出發(fā)點是為了敲響人類發(fā)展的警鐘。人性本惡是作品《蠅王》的重要主題。作者通過對作品人物所彰顯出來的人性本惡的特點進行描述,反映出在災(zāi)難面前不同人所呈現(xiàn)出來的不同人格。本文梳理人性本惡的文化淵源,探討作品《蠅王》對人性本惡的揭露以及相關(guān)的情節(jié)表現(xiàn),對于促進《蠅王》這部作品人性本惡等觀點研究的深入與完善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
人性本惡,簡單來說就是人的本質(zhì)是邪惡的,是利己的,是排他的。這一點,早在兩千多年的荀子的言論中就已經(jīng)有所陳述。荀子指出,人性本惡需要后天的規(guī)則、規(guī)矩以及制度進行約束,從而逐漸地向善。這一點與西方的基督觀點有著很大的相通之處。按照《圣經(jīng)》的說法,每個人來到人世間都有原罪,都需要通過歷經(jīng)各種磨難來進行贖罪。人類就是一個不斷地與魔鬼作斗爭的過程,而這里的魔鬼,在很大層面上可以理解為人性的弱點,人性的邪惡等。人性本惡有著豐富的文化淵源,但是,包括孟子在內(nèi)的思想家也提出了人性本善的觀點,指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不過是由于后天環(huán)境的污染而導致同流合污。在《蠅王》作品中指出:“人性第一層:生物性,偏于惡;人性第二層:社會性,善惡兼而有之;人性第三層:精神性,偏于善”。
總之,無論是人性本惡,還是人性本善,都在一定層面上,體現(xiàn)出人性的多元性、復(fù)雜性,這也為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新的主題。在諸多的文學作品中,也有著人性的思考與表達,但是,其最終的落腳點是回歸人性,讓人性成為世間大眾重要的思想品質(zhì)。
《蠅王》作為英國當代文學典型的作品之一,作者通過聚焦人物的人性表達,反思在災(zāi)難面前人類的弱點與陰暗面,在呈現(xiàn)出作品悲劇的同時,也給讀者帶來深刻的反省與思考。
這一故事主要是以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為背景,一群逃難的孩子由于飛機失事漂落到一個荒島上。在荒島上,他們起初憑借原有的習慣與理性來運轉(zhuǎn)這個所謂的“社會”。例如,島上的孩子各有分工,有的小組進行食物的采集,有的小組進行房屋的建造,點燃煙火來進行求救,但是,由于受到內(nèi)心惡念的影響,原本的和諧,逐漸地呈現(xiàn)出幫派的分裂。拉爾夫和豬崽子最終被羅杰和杰克打敗,整個小島充斥著野蠻與殘酷。當羅杰將要用削尖的木棒殺死拉爾夫的時候,英國的海軍軍艦及時趕到將他救起。但是,此時整個海島已經(jīng)全部被燒毀,人性的泯滅和黑暗逐漸浮現(xiàn)。
《蠅王》這部作品其主要的故事情節(jié)是,在戰(zhàn)爭之后家園被毀,很多人一起逃難。在逃難的初期,原有的社會規(guī)則和秩序能夠約束大家,共同維持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但是,由于受到外部生存環(huán)境的威脅,尤其是饑餓、寒冷等諸多因素的危險,為了生存很多逃難中的人開始以自我為中心,踐行叢林生存法則來實現(xiàn)自我的生存。特別是在蠅王出現(xiàn)之后,很多人都在各種謠言與思想的蠱惑下,更多地去陷害別人,打擊別人,殺戮別人。這種嫉妒、背叛,讓很多人成為了暴力的犧牲品。雖然,最后蠅王的真實面目被揭穿,其只不過是一個風干的尸體,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人性的丑惡昭然若揭。人性如何在繼續(xù)的前行中,與邪惡作斗爭已經(jīng)成為了擺在作品中諸多人物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在《蠅王》中,人性本惡有著極為多元的表現(xiàn)。天真孩童的墮落,到杰克的專制以及羅杰的兇殘與野蠻,都有著淋漓極致的表達。
(1)天真孩童的墮落
在《蠅王》中,其作品中的主人公年齡尚小,他們大多屬于不諳世事的天真孩童,對于生存法則、叢林法則并不是很熟悉,但是,當自我的生存環(huán)境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之后,他們身上所具有的貪婪、嫉妒等不良的因素,逐漸地將他們拉入墮落的深淵。所以,從整體來看,從天真無邪的孩童,到城府極深的投機主義者是這部作品所揭示的人性本惡的一個主要情節(jié)表現(xiàn)。例如,一群原本與世無爭的孩子,由于受到所謂的“蠅王”的蠱惑,會四處為非作歹。在這個過程當中,善良、無辜的豬崽成為了暴力的犧牲品。也許豬崽子自始至終也不會明白,自己與身邊的伙伴與朋友無冤無仇,為何會慘遭他們的毒手。這一點文中并沒有進行直接的點明。但是,值得肯定的是,豬崽子是死于人性的惡,是暴力沖突以及人性自私的犧牲品?!霸谶@伙孩子當中有骯臟不堪,蓬頭散發(fā),連鼻子都未擦擦的拉爾夫;他為童心的泯滅和人性的黑暗而悲泣,為忠實而有頭腦的朋友豬崽子墜落慘死而悲泣?!?/p>
孩子從天真到邪惡,其在過程中充滿了種種的沖突與矛盾。尤其是在經(jīng)歷了互相殘殺的殘酷現(xiàn)實之后,孩子們頭腦中的邪惡沖破了原有的秩序,身體中所含有的那種獸性讓他們像一群野獸一樣去互相攻擊身邊一個一個無辜的小伙伴。他們莫名地殺死別人,也被別人莫名地殺死。可以說,每一個島上的孩子都是“蠅王”。因為蠅王是丑惡的象征,是污穢的代表。當然,小說的背后,一群海軍軍官將這群孩子們拯救出人間地獄,人性與良知也終于能夠?qū)崿F(xiàn)真正的回歸。
(2)杰克的占有與專制
在作品中,杰克的主要的思維體系是自私自利??梢哉f,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不惜一切手段。他希望用暴力方式來解決問題。只有暴力才可以成為統(tǒng)治秩序維持的基礎(chǔ)。所以,在小說中,杰克的暴力手段不斷升級,逐漸地淪為了魔鬼的代言人。它植根于其內(nèi)心深處的暴力,已經(jīng)成為了邪惡的化身,杰克自身所具有的貪念、欲望,讓他在墮落以及人性丑惡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也是這部作品所揭示的人性本惡的一個主要亮點。在杰克想方設(shè)法去取得小島的領(lǐng)導權(quán)的過程當中,他并沒有想通過一種民主的、和平的方式來獲得,相反地,他是通過一種強制、暴力的方式來獲得。他可以撒謊,他可以欺瞞朋友,出賣朋友,他甚至還可以散播“蠅王”的謠言。通過這種方式來恐嚇大家、威脅大家,最終達到自己那不可告人的、陰暗的目的。所以說,在《蠅王》這部作品中,杰克是最為狡詐、兇狠與自私的。
在作品中,杰克它本身就是一種獸性、非理性和惡的代表,一開始他是唱詩班的領(lǐng)隊,因此,對于支配別人、領(lǐng)導別人有著天然的欲望。當拉爾夫被確立為海島的領(lǐng)袖的時候,杰克逐漸地感受到自身的地位受到?jīng)_擊,便決定進行自我的力量發(fā)展。在野獸的幫助下,杰克奪取了領(lǐng)導權(quán),進行專制統(tǒng)治,將不服從專制的豬崽和西蒙殺死。他為了殺掉拉爾夫甚至燒毀了整座小島。小說中的杰克,可以說是相貌丑陋,兇神惡煞,是魔鬼的化身。雖然一開始,杰克也曾經(jīng)對自己的兇狠以及暴力有所懷疑和動搖,但是,當他親手殺死一頭野豬,并用野豬的血為自己洗禮時,他完全地用自身的野蠻,向舊社會的秩序宣戰(zhàn)。通過各種方式和手段,消除異己,霸占整個小島,甚至可以從杰克的身上看到二戰(zhàn)時期德國納粹領(lǐng)導者希特勒的身影。
(3)羅杰的兇殘與野蠻
在作品中,羅杰可以說是極為兇殘和野蠻的。他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殺害、傷害別人。他并沒有經(jīng)受住魔鬼的試探,反而不斷地對暴力進行升級。他自身所體現(xiàn)出來的頹廢與消沉,也讓他在兇殘的動作中更加變本加厲。在這部作品中,羅杰作為杰克的幫兇與打手,他已經(jīng)成為了人類靈魂惡的象征。當整個小島上的人已經(jīng)打破了原有的戒律以及標準時,人性的惡就逐漸地開始抬頭。這種沒有約束的環(huán)境讓羅杰最終演變成一個野蠻人。羅杰形象的墮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緩緩地向前推進的過程。羅杰起初僅僅是一個跟隨者的角色,但是,他并沒有跟隨代表良知與正義的拉爾夫,而是跟隨杰克去為虎作倀,助紂為虐,無惡不作。應(yīng)該講,在杰克的眼中,羅杰只不過是一個小棋子,是一個被利用的對象,是一個可以隨時踢到一邊的走卒。杰克的蛻變與墮落是可悲的,這也深刻地反映出一個重要的真理,那就是在羅杰的兇殘與野蠻中,更多的是一種內(nèi)在獸性與惡念在作祟。在剛剛踏上荒島的時候,羅杰的這種惡念還僅僅停留在思想意識層面,但是,荒島中的各種秩序的混亂以及人際生存關(guān)系的緊張,讓羅杰變本加厲,并且在一次次的暴行中享受施暴之后的滿足與快感??梢哉f,正是由于這種內(nèi)在的惡與外在的無約束讓羅杰的兇殘與野蠻越走越遠。最后,羅杰也受到了應(yīng)有的懲罰,這種懲罰是其殘暴之后所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總之,無論是杰克的占有與專政,還是羅杰的兇殘與野蠻都共同地構(gòu)成了《蠅王》中人性本惡的表達。
作為當代杰出的代表小說,《蠅王》從深層面揭示了人性的本惡,也對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以及整個文學發(fā)展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
可以說,如果將荒島上的這群孩子作為一個微觀的人類社會,那么,整個社會中所充滿的血腥的殺戮,也是一次人類發(fā)展與演變的過程。孩子們自身所流露出來的各種惡性,例如放縱、逃避責任、暴力等等,都是人性惡的表達。在故事中,所有的人在來到荒島之前,都有著自身在社會成長中所受到的秩序與法度經(jīng)驗與體會,因此,在荒島生活的初期,一切還是比較正常與和諧的。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再小小的荒島上,人心叵測,各懷鬼胎,每一個人都想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都想不勞而獲,坐享其成。在加之叢林法則的盛行,最終小島成為了廝殺的戰(zhàn)場,成為了暴力爭奪的對象,也成為了各色黑暗行徑不斷逐漸曝光在陽光之下的一個大秀場。
人性是極為復(fù)雜和微妙的,每一個微小的變化,都可能是壓倒人性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者是推倒命運的多米諾骨牌。在《蠅王》這部作品中,很多原本善良、天真無邪的孩童,在魔鬼一次次的試探中,最終屈服于自身的邪惡以及人性的弱點,可見人性經(jīng)不起試探。在試探中其所帶來的只能是慘重的代價。在任何時刻,不要試探人性。無論是主觀層面的故意,還是客觀層面的必然,都會讓人性在試探的天平上經(jīng)不起各種的考驗。在《蠅王》這部小說中,再一次敲響了不要試探人性的警鐘,這也是作品給予讀者的一個重要啟示。
正如尼采所說,“當你凝望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因此,在凝望深淵時,沒有人可以有足夠的定力去克服深淵里面所含有的諸多的誘惑與邪惡。作品《蠅王》中的豬崽的角色也可以說進行了很好的表達。在作品中,豬崽的性格可以說是非常軟弱,他也成為了很多勢力拉攏的對象,成為了雙方勢力角逐的焦點。正是因為此,在豬崽死去的一刻,很多人的思想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警醒,反而不以為然,繼續(xù)作惡。這就好比在深淵里面有巨大的誘惑,無論你有多大的定力,最終也將會同流合污。所以在進行深淵凝望時一定要記住自己切忌留戀。
在人的內(nèi)心深處會一直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思想,這些思想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邪惡的一面。好人與壞人一個最大的區(qū)別是好人可以通過嚴格的自律來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讓自己的行為在公序良俗之內(nèi)。這也是社會長治久安的一個重要基礎(chǔ)。相反地,壞人在自我的生命成長的過程當中,受到了太多的社會大染缸的污染。尤其是一些壞人暫時繁榮的假象對其進行了誤導與蒙蔽。久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當一個人久置于污穢的環(huán)境之中是很難能夠獨善其身,是很難堅守內(nèi)心的公平與正義的。也基于此,在人的內(nèi)心深處應(yīng)該永遠地、清晰地記住,不要凝望深淵。因為,一旦自我的定力或者外在的約束不足將會直接影響著自己對周遭負面環(huán)境的抵制,最終成為了惡念的奴隸。
在整個作品中,讀者還依然能夠在惡中尋找善良,尋找內(nèi)心的良知。例如,當西蒙和粘滿蒼蠅的蠅王進行對話時,蠅王告誡西蒙不要去捕捉那頭野獸。因為那頭野獸其實就是人。西蒙知道了人性的惡。西蒙就像是一個先知的人物一樣,最后被一群像野獸一般的孩子們活活打死。從很大意義上來講,《蠅王》這部作品并不是主要揭示人性的弱點以及人類所呈現(xiàn)出來的陰暗的一面,相反地,他更多的是一種對和諧、對和平的追求與向往。在作品中,各個人物最后在得知《蠅王》的真相之后,更多的人選擇了前行,拋卻了舊有的夙愿,不斷地去實現(xiàn)自我的追求與良知。這其實是作者向讀者的一種警示或者說一種提醒。不要拋棄善良,因為善良與良知是人類去應(yīng)對任何外在挑戰(zhàn)與威脅的法寶。
如果缺失了良心,所有的一切都將死無葬身之地,這也成為了作品重要的人文情懷的關(guān)切點所在。作者在表達了人性惡的同時,也將人類的自我救贖的主題融入其中。尤其是西蒙的死為作品中的救贖增添了一抹亮色。西蒙形象的塑造將邪惡與正義融入其中。在作者的眼中,只有對內(nèi)心的邪惡進行反省才能夠趨于向上。人性惡的主題也在很大層面上顯示出人類最終必將獲得救贖的過程。作品在進行中惡的主題表達中,利用象征性的語言來進一步揭示出在錯綜復(fù)雜的外部環(huán)境下人性的走向,不是人類生而有之的邪惡,而是未泯的良知與善良。
總之,人性本惡,在《蠅王》這部作品中得到淋漓盡致的表達。在《蠅王》中,天真孩童的墮落,杰克羅杰的兇殘與專制,將人類身上所具有的弱點呈現(xiàn)的較為突出,同時,作品也反映了人性本惡背后的文學啟示,要將善良保留到底,不要試探人性。只有這樣,人性才能夠逐漸地向上向好。
《蠅王》作為英國當代文學作品中的主要代表作,作者通過荒誕的手法,反映了人性的扭曲,呈現(xiàn)出人性的弱點與陰暗,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人性未來的期望。無論走到何時,世界與環(huán)境如何變化,只有秉承內(nèi)心,善良才能夠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