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喬
幾十年前批孔,說孔子及弟子完全是一群不懂農事,五谷不分的蠢才。這實際是借古喻今批現代知識分子。
批孔者常舉兩個孔子的故事做證據。一是《論語·子路》里的一段話:“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垖W為圃,曰:‘吾不如老圃。’”以此證明孔子是個不懂種糧種菜且歧視勞動的人。二是《論語·微子》記,孔子的學生子路遇到荷蓧丈人,問見到孔子沒有,荷蓧丈人答:“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當年流行的解釋是:“你們這些人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管你老師是誰?”以此證明孔門弟子甚至包括孔子,都是些不勞動、不辨菽麥的傻蛋。四人幫借這兩個故事比附知識分子,說知識分子都是些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只會吃飯,不會種田的蠢才,應該下鄉(xiāng)改造,“滾一身泥巴”。
拿這兩個故事批孔,實在沒有道理。一是孔子未必完全不懂農事;二是子路是否真的五谷不分也不好說;三是即使孔子及弟子不諳農事,也實在算不上什么過錯;四是從故事中看不出孔子歧視勞動;五是批孔子及弟子不參加勞動也不對,孔子搞教育就是勞動,腦力勞動,而其弟子聽課受教育也是正當的行為。
試看孔子是怎樣回答樊遲的。他只是說自己“不如”老農老圃,也就是說自己不像、不同于、比不上老農老圃,但并沒有說自己完全不知稼穡。試想,若是全然不懂,樊遲干嗎要向孔子請教呢?樊遲是孔門七十二賢弟子之一,應該是很了解老師的??鬃诱f自己在農事上不如老農老圃,只是一種客觀陳述,很實事求是,老農老圃是種糧種菜專家,而孔子不是,所以他就老老實實地說“不如”。
《論語》實際上透露出了孔子并非完全不懂農事的信息??鬃诱f,自己“少也賤,故多能鄙事”。“賤”,就是地位低下,生活困難,窮?!氨墒隆保诋敃r的農業(yè)社會,應指一些與農村農事有關的粗活。也就是說,窮孩子孔丘“多能”的“鄙事”,應該是包括一些農事的。因之,推斷孔子多少懂些農事,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關于子路們是不是真的“五谷不分”,沒見過確切的記載,但即使真的“五谷不分”,實在也正常,他們不是種田人,而是學生嘛。至于說子路們“四體不勤”,也算不上什么過錯,他們正專心念書,還沒參加工作嘛。
把“五谷不分”說成是個很大的問題,甚至是一種罪過,把不懂農事的讀書人說成蠢才,乃是一種目光狹隘的偏見。要知道,在農業(yè)社會,七十二行能工巧匠也可能分不清農作物,但他們絕不是蠢才。在分工細密的工業(yè)社會,產業(yè)工人和知識分子若是對某些莊稼蔬菜的品種分不大清,更不能說是愚蠢。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專業(yè)工作,并不務農,而且,農作物的分類很細致,要想都區(qū)分得清清楚楚并不那么容易,特別是當你站在農田里的時候。我未成年時即進工廠做工,當了八年工人,雖然成天吃各色農產品,但真讓我站在田地里把農作物一一辨清,我還真做不到。我這樣的工人群眾太多了。能說工人愚蠢嗎?不能。我們聰明得很,我們懂得機器操作呀。反過來說,農民雖能辨菽麥、分五谷、會種地,但不懂機器操作,更不懂科學技術,能說農民愚蠢嗎?不能的。這是社會分工所致。再說,即使是農民,一般來說,南方的農民不懂種麥,北方的農民不懂種稻,都是很正常的。
把“五谷不分”與愚蠢劃等號,暗含的前提是,你吃了飯就必須會辨五谷,知農事。照此邏輯,農民坐了車,難道就必須會造車嗎?愛迪生、比爾·蓋茨、喬布斯大概都是只會吃面包,不懂農事的,這有什么奇怪,很正常嘛。吃糧食就非得懂種糧食,這分明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邏輯嘛。這種邏輯被四人幫所利用,從而造成打擊知識分子的廣泛社會基礎。例如一些種過田的干部就常以“五谷不分”教訓知識分子。其實,沒有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