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熟
編者按:上海自行車廠(簡稱為永久廠)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繼“李惠塘小徂”被評為上海市和全國工業(yè)交通基本建設戰(zhàn)線先進集體之后,還誕生了個聞名上海的青年班,并在永久廠的歷史上留下了輝煌燦爛的重要一頁。講永久故事,青年班必定是永久人引以為傲的精彩記憶。作者胡文勳曾是這個光榮集體中的一員,她在這個熔爐里鍛煉成長,對青年班抱有深厚的感情。近日,胡文勳召集了青年班的老人們回憶往事,回望青春,不勝感慨/下面讓我們一起聽聽青年班首任班長徐順昌對胡文勳講的青年班故事。
上海自行車廠電鍍車間的青年班成立于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如今,青年班的首批員工除離世外都已經(jīng)步入耄耋之年,但是青年班三個字,更像是那個火紅年代里永久廠班組建設的一個標志,依然在永久人的口中流傳。提起大名鼎鼎的青年班,已是耄耋老人的徐順昌仍記憶清晰,他說:“每次上海自行車廠青年班的老同事聚會,我總會想起自己保存著的一個電影劇本,這就是上世紀60年代,上海電影制片廠曾經(jīng)拍過的一個電影《友情》。但是由于‘文革的原因,電影沒有能夠公映。而這個電影的原型就是我們廠的青年班,”拿著那本保存了半個多世紀的電影劇本,徐順昌滔滔不絕地打開了話匣子。
特殊打造的電鍍青年班
在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翻身得解放后的上海自行車廠工人們意氣風發(fā),渾身是勁,立志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多多奉獻自己的力量。而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處于生產(chǎn)第一線的電鍍車間,于1958年11月3日成立了青年班。
那一年,擔任我們電鍍車間黨支部書記的李德山、副書記毛唐海、車間主任陳祖祥、團支部書記邵祖裕都是非常優(yōu)秀和干實事的基層干部。為了提高車把質量和生產(chǎn)效率,適應市場對自行車的迫切需求,也為了使車把研磨小組真正發(fā)揮“龍頭”作用,他們決定在電鍍車間成立青年班。即從原來車把研磨組的工人中精心挑選出12位青工專門成立一個班組,組員清一色是1956年進廠的20歲左右的小伙子。這些青工基本上出身于貧苦家庭,其中有五六個小伙子因父親早逝,為了生計,小小年紀就挑起了整個家庭的生活重擔,因此特別珍惜自己的工作崗位,也非常能吃苦。
組建青年班時,員工有我和吳延春、劉云祥、朱洪云、胡金根、徐惠忠、鄭益云、陸榮法、葉志雄、于廣記、劉啟剛、田金才等12人。我是青年班第一任班長,也是當時唯一的黨員,副班長是吳延春、劉云祥,胡金根是團小組長。
青年班的主要工作就是車把研磨。操作時,我們要先將車把毛坯用砂輪研磨光潔,這是車把質量好壞的關鍵工序,也是最臟、最累、最苦的重體力活,是非常艱苦的崗位。當時青年班的職工上班時都穿一種特殊的附加工作服,就是在工作服外面的腹部位置系有一塊人造革圍單,工作時的動作狀態(tài)就是挺肚皮(加壓抵住把手)、扭腰(變換位置來拋光把手的每個面),一天工作下來除了眼睛,渾身上下都是灰塵。
青年班剛成立時,我們的工作場所正好處于號稱上海自行車廠的“南京路”交通要道上。全廠職工去食堂就餐,到廠部辦公大樓聯(lián)系工作或辦事,幾乎都要經(jīng)過青年班門口,所以青年班的生產(chǎn)和精神面貌,對全廠影響很大。為了讓青年班體現(xiàn)出我們上海自行車廠青年工人的朝氣,體現(xiàn)出與—般班組不同的新氣象,我們要與眾不同。作為班長,我發(fā)現(xiàn)我們12個青年大多屬牛屬虎,在我們身上,既要具備不怕困難,敢想、敢闖、敢干的“小老虎”精神,也要具備踏踏實實、埋頭苦干、不怕臟累的“老黃?!本?。為了確保生產(chǎn)任務順利超額完成,我?guī)ьI全組青工,每天埋頭苦干十幾個小時以上,就連星期天也到廠里突擊勞動,經(jīng)常干得筋疲力盡,下班后倒頭就睡著了。但第二天大家又精神飽滿,生龍活虎地熱火朝天干起來了。因為當年我們年輕精力充沛,不怕苦累,毫無怨言,從不計較時間和報酬,憋著一股勁為了多超產(chǎn),為了出優(yōu)質產(chǎn)品。但在實際操作中,我們深深感到生產(chǎn)質量要上去,光靠蠻干不行,只有具備一流技術水平的工人,才能做出一流質量的“龍頭”。當時,我們青年班的大多數(shù)人只有初中、高小文化水平,技術等級平均僅三級,要達到操作六級工的技術水平,確實有難度。學習緊迫感迫使我們積極地自覺參加了廠里的職工業(yè)余夜校學習和技術培訓,大家刻苦鉆研,互幫互學,努力掌握應知應會技術知識,提高技術等級操作水平。
由于生產(chǎn)過程中,我們12名青工每人都要獨立完成整只毛坯車把的加工,技術和質量要求都很高,為此我們制訂了嚴格的自查、互查、專職檢查的三級檢驗制度,確保只只車把研磨合格,杜絕不合格的產(chǎn)品出小組。我們互幫、互學,互相切磋,交流先進操作法,搞小改小革來提高產(chǎn)品質量。如在工作中,我們對操作程序做了改動,先把橫直管研磨一遍,再去成型,這樣既減輕了勞動強度,又提高了車把的質量和產(chǎn)量。我們還使用“土方法”,改進生產(chǎn)工序和設備,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使車把的日產(chǎn)量翻倍增長。這真是“土法上馬顯威風,生產(chǎn)戰(zhàn)線一片紅”。那時青年班在全廠的產(chǎn)量、質量、思想政治學習、安全生產(chǎn)等八大指標考核中,一直名列前茅。車把研磨成為質量信得過的免檢產(chǎn)品,為全廠樹立了榜樣,同時也多次被評為先進班組。
緊張活潑的青年班生活
當年青年班的工作雖然很辛苦,卻非常充實,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生動有趣。我們12位同志,都是廠基干民兵,在工余時間還積極參加民兵訓練,參加保衛(wèi)值勤,人人有使不完的勁。同時我們也是快樂的單身漢,整天樂呵呵的。班里有5位青工住在廠單人宿舍,下班后,大家在宿舍的空地上種菜,養(yǎng)小雞、小鴨,捉皮蟲喂雞。假日外出郊游,夏天的晚上,我們結伴去打虎山路跳傘塔捉蟋蟀、斗蟋蟀。我們還曾經(jīng)組織了去南京雨花臺瞻仰革命先烈。記得有一個廠休日,我們全班人員去虹口公園搞集體活動,游玩中突然發(fā)現(xiàn)一個小孩掉入湖里。我馬上跳入湖中,將小男孩救起,并送到他家里交給家長。一周后廠團委收到了孩子父母寫來的表揚信,才知道是青年班做的好人好事……
青年班12位大男孩親如兄弟,遇到誰家生活有難處,盡管自己也手頭拮據(jù),但都會慷慨解囊;遇到誰家屋漏,大家會不約而同地前去做小工,幫助修繕。而我們中有誰要談戀愛了,大家會一起當參謀;如有誰犯了錯,大家更會嚴肅批評、耐心幫助他。直到今天,老同事們還念念不忘在青年班時難忘的青春歲月,念念不忘當年青年班里組員之間親密無間的兄弟情誼。
電鍍車間青年班那時多次獲得上海自行車廠、楊浦區(qū)、上海市輕工業(yè)局頒發(fā)的先進集體和上海市五好集體等光榮稱號,在全國自行車行業(yè)和上海市都小有名氣。我們班組的事跡還上了《解放日報》《勞動報》《青年報》《團的工作》等報刊雜志。1962年上海電影制片廠根據(jù)團市委推薦,由張伐、韓非、李明、史原等著名演員和編劇來我們青年班采訪,深入小組和我們一起同學習、同勞動整整3個月,走訪了我的老母親和鄰居,對我們小組的青工們作了全方位了解。并且以青年班為原型,創(chuàng)作了電影劇本《友情》,反映青年工人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發(fā)揮青年突擊隊作用和幸福成長的故事。為拍好這部電影,著名演員趙丹、白楊還帶了30多位演職人員專門到青年班體驗生活。雖然這些演員也經(jīng)常下基層體驗生活,但是看到青年班的生產(chǎn)環(huán)境,他們還是被青年班的事跡所深深感動。當然這些演員很難和我們一樣研磨車把,他們體驗生活也只能是當下手、做輔助工。一些平時演慣了喜劇的演員干起活來的動作略顯笨拙,往往會逗人發(fā)笑,也給累得夠嗆的青年班成員帶來了許多快樂!后來雖然因“文革”的原因,這部電影沒有公開放映,可是仍然充分反映了當年整個社會對青年一代無微不至的關心、教育、培養(yǎng)的良好氛圍。
難以忘卻的人生精彩
1963年和1964年期間,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六,時任上海市委書記處書記的陳丕顯同志和市委的其他有關領導經(jīng)常會來上海自行車廠參加勞動,開展調查研究活動。我參加過陳丕顯書記召開的座談會,在會上我廠的包健書記把我介紹給了陳書記。我向陳丕顯書記詳細匯報了青年班的工作、生活和學習情況。會后,陳書記還特意留下來和我談心,鼓勵我們要發(fā)揚青年突擊隊的作用,發(fā)揚“小老虎”的精神,當好全廠生產(chǎn)班組的排頭兵,為社會主義建設而奮斗。正是那次會議,陳丕顯書記對我們青年班有了深刻的了解。
當時我是青年班的班長,也是廠團委常委。1 964年我在共青團上海市第四屆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團市委委員,光榮地被選為出席共青團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與上海市其他71位團代表一起參加了1964年6月11日至6月26日在北京召開的共青團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大會開幕前,毛主席和黨中央、各省市自治區(qū)的領導接見了全體代表。記得那時為了讓代表們都能近距離地見到毛主席,團中央規(guī)定,以各個代表團名稱的第一個字的筆畫為序,開大會時,筆畫多的代表團如解放軍、新疆代表團坐在會場中央,筆畫少的代表團如上海、山東代表團的座位在會場的兩側,而毛主席接見時,上海和山東代表團則站在了接見大廳的正中央,解放軍和新疆代表團分別站在了兩側。
1964年6月11日是毛主席接見團代會代表的日子,那天,當毛主席和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中央領導走進接見廳大門時,雷鳴般的掌聲立即響起。我們都目不轉睛地努力睜大眼睛望著我們最敬愛的領袖毛主席,雙手拍紅了也不覺得疼……那天,我們上海代表團就站在接見大廳中央,毛主席快要走到大廳中央時,時任團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同志舉起雙手一揮,整個大廳頓時就安靜下來,我們甚至能聽到自己的心在跳動。這時毛主席已經(jīng)走到我們面前,走在毛主席身邊的陳丕顯同志認出了站在代表中的我,非常高興,他指著我向毛主席介紹:“這就是我們上海自行車廠青年班的‘小老虎徐順昌?!边@時,我早已將前一天晚上團中央會議明確的接見紀律“不許離開自己的位置,不許與中央首長握手”的規(guī)定拋至九霄云外,情不自禁地馬上向毛主席伸出了右手。毛主席也微笑地伸出了他那溫暖的大手,緊緊地握住了我的手。一瞬間,我激動地什么話也說不出來……毛主席和中央領導、各省市自治區(qū)負責人與我們全體代表一起合影留念結束后,我仍然沉浸在無比幸福之中,還是身邊的代表拉著我才走進了會議廳。
那天晚上,我翻來覆去無法入睡,因為整個接見大廳里,只有我一個人和毛主席握了手,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但是我也感到有些緊張,因為只有我一人違反了紀律,這種忐忑不安的心情一直左右著我參加團代會的整個過程。直到團代會閉幕后的第二天,到胡耀邦書記家做客后才放松下來。
大會閉幕的第二天,時任團中央第一書記的胡耀邦同志,把全國工礦企業(yè)的六位代表邀請到團中央機關,參加座談會,我有幸成為“六分之一”。座談會結束后,胡耀邦同志和我們六位團代表共進午餐??墒窃趨⒓雍詈头蛉说恼写绮蜁r,我叉出“差錯”了。那天,胡耀邦書記和夫人把我們當作自己的孩子,不斷地為我們夾菜,和我們邊吃邊聊,拉家常??吹胶鷷浐头蛉四敲春吞@可親,看到一桌子的菜,我不禁脫口而出:“怎么沒有紅燒肉?”話一出口,我就感到自己“失言”了,很不好意思。想不到胡夫人李昭同志當即微笑地站了起來,沒說話便出去了。不一會兒,她拿來了兩罐午餐肉,打開后分給了我們六位代表吃,可他倆一塊也沒吃……那天在胡書記家里,我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里那般特別溫馨,感到無比幸福和快樂!
我深知,我能成為共青團九大代表,這不僅僅是我個人的榮譽,也是青年班集體的榮譽,更是我們上海自行車廠的光榮。我下定決心,要為青年班、為永久爭光?;貜S后,我認真?zhèn)鬟_了共青團九大精神,配合廠里組織全廠團干部和青年班學習胡耀邦書記在全國九屆團代會作的工作報告《為我國青年革命化而斗爭》,以實際行動落實大會提出的各項任務,踏踏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充分發(fā)揮青年突擊隊作用。在“文革”中,我們青年班堅持生產(chǎn),堅持質量第一的初衷,從來沒有改變,排除干擾,堅持生產(chǎn)。在黨的長期教育培養(yǎng)下,我?guī)资昵趹┕ぷ?,堅持黨性,經(jīng)受了各種考驗。
優(yōu)秀傳承的青年班成員
幾十年來,我們青年班一直是全廠班組的排頭兵,這是上海自行車廠各屆黨組織無微不至關懷、培養(yǎng)的結果。青年班成立之初,廠黨委和行政領導包健、胡菲、曹阿龍、王樹梅等同志就把青年班作為培訓、教育、鍛煉青年的基地,給予了極大的關懷和支持,而電鍍車間領導和我們幾任班長更注重將青年班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予以繼承和發(fā)揚。每個新工人分配進到青年班的第一課就是對他們進行班史教育,強調作為青年班的一員,是幸福和自豪的,但同時也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辛勞,要以苦為榮、以苦為樂。1963年3月5日,毛主席發(fā)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后,我們青年班一直以雷鋒同志為學習的光輝榜樣,使班組的面貌更加日新月異。 “名師出高徒”,要保持青年班的紅旗不倒,培養(yǎng)新的接班人很重要。因此每次有新學徒分到青年班,我們總是指定班里最優(yōu)秀的同志擔任新學徒的帶教師傅,手把手地進行傳、幫、帶。師傅們不僅把自己的高超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徒弟,最重要的是以自己的模范行動,言傳身教,教育新工人。由于青年班干的是重體力勞動,組建后的10年里,班里一直是清一色的小伙子。一直到1 968年的下半年,車把毛坯研磨工序分為馬肚、馬腳、馬邊、平面、拉第等8道工序完成,勞動強度有了明顯改善,才分進了5個女學徒和2名女工,做前道工序的馬肚、馬腳、馬邊、平面工作。對于女同志,青年班的老同志更是關愛有加??吹剿齻儌€子矮小,機床較高,師傅們就用木板釘個踏腳板,增加高度,讓她們能順手操作,并搶著為她們拉車、搬車把。5位女青年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工作,耳濡目染了師傅們的優(yōu)秀品質,勤奮學習、不怕苦累、熱愛本職,都成為了出色的拋車工人。經(jīng)過青年班磨練的工人成長很快,如劉云祥、徐惠忠、吳延春、鄭益云、葉志雄、劉啟剛等同志先后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還分別擔任了車間主任、黨支部書記、車間管理干部等。而經(jīng)過青年班這一模范集體的熏陶,一代又一代的新徒弟在成長,他們入團入黨,走上了管理崗位。如鄭益云帶的4個徒弟中,二徒弟參軍復員后,擔任了上海正廣和汽水廠副廠長;小徒弟是“文革”后我廠第一批發(fā)展的黨員,滿師不久就擔任了車間黨支部副書記,是當時廠里最年輕的車間黨務工作者。
回顧自己的一生,我深深感到青年班是我這一生中最美好最精彩的時光。我們把自己的青春、熱血、理想都奉獻給了永久自行車事業(yè)。退休后,我們這些老黨員、老永久,不忘初心,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社區(qū)當黨員志愿者,參加街道黨課報告團,為社區(qū)黨建和兩個文明建設盡心盡力。我擔任四平街道167街坊第4業(yè)主委員會主任整整有14個年頭,義務為民服務,這就是我們青年班人的本色。
徐順昌一口氣講了青年班的眾多往事,他仍然意猶未盡……他最后對我說: “當年,是永久牌自行車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給了我們電鍍車間青年班一個脫穎而出的機會。而全廠還有成百上千個如青年班成員一樣的“永久”的“小老虎” “老黃?!眰?,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工作,才使上海自行車廠總能不斷發(fā)展,才創(chuàng)造了永久廠的輝煌歷史。因此,今天人們之所以還能記住青年班,實際上是不愿忘記永久廠那段難忘的歲月,不愿忘記我們永久人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