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爾娜
摘 要: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生歷史性變化,我國發(fā)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著近代以來飽經風霜的中華民族實現(xiàn)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偉大飛躍。
關鍵詞: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實現(xiàn)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回顧中國共產黨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帶領人民奮勇前進的歷史,是實現(xiàn)偉大夢想的漸進史,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fā)出強大生機活力并不斷開辟發(fā)展新境界。
一、為站起來而誕生
中華民族浩浩蕩蕩五千年的文明歷史,為全世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流芳百世的貢獻,擁有博古通今的中華文化,有著璀璨的歷史成就。古代的中國在無論是在政治制度方面、經濟方面、學術思想方面,還是在天文歷法、地學、數學、農學、醫(yī)學和人文科學的許多領域,都作出過特別的貢獻。我們人人皆知的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在當時造福了整個世界。[1]直到十六世紀以前,影響世界人類生活的重大科技發(fā)明約有300項,這其中中國人的發(fā)明就占到了175項,占了一半以上的比例。從這個數據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中國的科學技術在世界上保持了領先地位。如上,中國古代好幾個朝代取得的輝煌成就在當時世界上都是領先的,直到1800年,中國依然是整個世界的經濟、文化中心。但這種狀況沒有能夠持久,由于清朝后期閉關鎖國,沒有跟上世界發(fā)展的步伐,為后來被動挨打的苦痛歷史埋下了伏筆。
中國的悲慘命運從1840年的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開始,在這次戰(zhàn)爭中被征服的清朝被迫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也是在這次戰(zhàn)爭中,中國第一次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了中國主權,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會。到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甲午戰(zhàn)爭進一步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再到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略中國,中國完全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會,山河破碎,生靈涂炭,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
經歷了民族的興起和淪落,見證了歷史的輝煌與苦痛,為了實現(xiàn)民族復興、東山再起,中國人民奮發(fā)圖強。也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1921年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在中華民族內憂外患、社會危機空前沉重的背景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中國共產黨將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一歷史重任為己任,義不容辭的擔負起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帶領人民打敗日本侵略者、國民黨反動派,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統(tǒng)治,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團結帶領人民群眾進行28年的艱苦斗爭,建立了新中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會的歷史,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xiàn)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使沉淪的中華民族“站起來”。
二、為富起來而奮進
中國共產黨這個組織成立之后,日出照耀東方大地,沉淪的歷史才發(fā)生了變化。
新中國建立后,走上執(zhí)政地位的中國共產黨,依照馬克思主義對社會主義所制定的原則,參照蘇聯(lián)的社會主義模式,按照傳統(tǒng)的社會主義社會的建立、發(fā)展原則,實行單一的公有制的計劃經濟,這對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起到不小作用。但中國國情異常復雜,完全按照原有原則、傳統(tǒng)模式,固守本本的社會主義已不適合中國國情,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愈發(fā)突出。中國共產黨深刻的認識到必須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制度。
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消滅一切剝削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為國富民強奠基礎,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由近代開始不斷衰退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xù)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牢固基礎。
三、為強起來而實干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中國從此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從此開始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探索。在這期間,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綜合國力明顯增強,國際地位明顯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得以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得以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得以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得以發(fā)展,實現(xiàn)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著眼于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發(fā)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共共產黨有了新時代的歷史使命,就是要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使“四個偉大”統(tǒng)一于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進一步實現(xiàn)中國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1.進行偉大斗爭,為強起來發(fā)揚精神
習近平指出:“實現(xiàn)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深刻領會這一重要論斷,對于我們清醒認識實現(xiàn)黨的歷史使命的艱巨性復雜性,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在今天,斗爭的形式多樣、內容廣泛,無論什么形式和內容的斗爭,都需要我們隨時準備進行斗爭,保持高度警覺。雖然不需要我們像戰(zhàn)爭年代的先輩那樣拋頭顱灑熱血,但也需要我們把拼搏的意志、精神帶回和平年代。黨要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zhàn)、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抵制錯誤言行、維護人民利益、破除頑瘴痼疾、維護社會穩(wěn)定、防范各類風險。只有通過黨的自我革命,為強起來而不斷發(fā)揚斗爭精神,強化斗爭意識,把握斗爭規(guī)律,提高斗爭本領,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2.建設偉大工程,為強起來提供保障
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共產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這就要求自身必須始終過硬。[2]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堅定黨性原則,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確保我們黨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戰(zhàn)斗力,尤其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
我們說治理一個國家必須要治理好政黨,而治理一個政黨就必須做到嚴格。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克服“四種危險”,反復強調“打鐵還需自身硬”,從出臺“八項規(guī)定”著手,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中央以堅定的決心和勇氣,推進黨風廉政建設,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我們大家有目共睹的。但也應清醒看到,解決黨內存在的各種問題決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深刻認識全面從嚴治黨的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勇氣、更大的氣力抓緊抓好管黨治黨,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fā)展。要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樹牢“四個意識”,不斷加強制度建設。
確保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為強起來提供堅強保障。
3.推進偉大事業(yè),為強起來指明方向
實現(xiàn)偉大夢想,必須推進偉大事業(y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根本方向,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新時代推進偉大事業(yè),必須保持強大政治定力,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四、結語
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生歷史性變化,我國發(fā)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著近代以來飽經風霜的中華民族實現(xiàn)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偉大飛躍。而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實現(xiàn)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根本原因在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歷史已經證明并將繼續(xù)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人民不斷奮進,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更強飛躍。
注釋:
[1]自然科學大事年表編寫組,《世界自然科學大事年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07
[2]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講話
參考文獻:
[1]李君如.《民族復興和中國共產黨—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中國方正出版社,2018年4月46-68
[2]齊衛(wèi)平.《“四個偉大”與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人民出版社,2019年2月6-18
[3]趙士發(fā).《中國道路,走向現(xiàn)代化的全新選擇》,湖北人民出版社,2018年10月12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