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慧
摘要:在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壇,朱屺瞻無疑是一顆巨星,不僅是因其是難得的百歲畫家,更因他的西畫、山水畫、花鳥畫都有強烈的藝術風格和個人特色。朱屺瞻的寫意花鳥畫中印象派色彩與大寫意筆墨形成了完美融合的新意境,體現的傳統(tǒng)筆墨功力和現代氣在二十世紀中國寫意花鳥畫的變革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本文從創(chuàng)作思想及方法,師法造化,章法布局,以及筆墨語言與色彩相融合得出其“野”與“辣”的風格特征并進行分析探究。
關鍵詞:風格特征;野趣;老辣
朱屺瞻早年學習西畫,五十年代后主攻中國畫,在寫意花鳥畫創(chuàng)作上開創(chuàng)了一番新的天地,在中國畫壇獨樹一幟,他的畫面中不僅有著大多數南方畫家作畫所表現的清麗婉致,還兼有更添了一些北方畫家的雄渾與樸拙。他的花鳥畫所表現的“筆簡力深”與“勢獨氣雅”的筆墨藝術風格,和爛漫奔放的“野”“辣”特征。
一、朱屺瞻作品的“野”“辣”風格特征
要分析朱屺瞻寫意花鳥畫“野”“辣”的風格特征,須從他的創(chuàng)作思想和方法入手,那便是“洋為中用,古為今用?!贬ɡ显f:“每一個時代都要有變遷,國畫也要發(fā)展,豐富表現手法?!盵1]朱屺瞻早年家庭富裕,收藏了不少古代大家的原作,如:青藤,八大,石濤,吳昌碩,齊白石等人的作品,在潛移默化中汲取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神韻,石濤畫的章法;徐青藤的不羈潑墨,沈石田用筆的干脆;吳昌碩深厚的金石功力,乃至現代齊白石畫風的野趣,黃賓虹畫作的渾厚……加之從小跟隨清末民初唐文治先生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后又得到江南詩人錢名山的點撥,后與齊白石相知彌深成為忘年之交。這都為他以后嚴謹的治學精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朱屺瞻年輕時曾兩次遠渡日本學習西方油畫。于西畫中,將塞尚、梵高的用筆,馬蒂斯鮮明強烈的色彩對比,為自己所用。他將油畫中豐富的光色變化,結實的形體塑造與他深厚的大寫意筆墨語言相融合,博采眾長,由此形成“筆簡力深”與“勢獨氣雅”的藝術風格,其中“野”與“辣”的繪畫特征在其國畫創(chuàng)作尤其是寫意花鳥創(chuàng)作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朱屺瞻繪畫作品中“野趣”體現在“生動”中,作畫貴在生動。能“動”方才能“生”。通過大量地進行寫生、不斷地練習對形象的概括與提煉,要忠實于自己這個美的認識與追求,下筆才能寫出生機與天趣。中國畫是“形”與“神”的高度的統(tǒng)一。對于造型特征的抓取對畫家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他筆下的金魚,在真實的金魚形體之上加以夸張變形,將眼睛畫的更大,肚子畫圓,兩邊的鰭及尾巴畫的松動輕快,筆墨之間盡顯孩童之稚氣。仿若在水中怡然自得的游來游去。而畫面中的生動則與師法造化密不可分。朱屺瞻無論走到哪里都會隨身帶著一個寫生本,看到什么東西就畫下來,有時標注一些顏色,便于記憶。對于寫生,朱屺瞻主張“須寫出其活處,寫出其生機生意”,并把這看成是“生生之道的宇宙觀之要求?!睂τ谟讶肆之u青所說的中畫要用“心眼法”、西畫用“肉眼法”的區(qū)分也很認同。不過,肉眼所見為物,心眼所思為意,朱屺瞻仍然主張“以意還形”,“每一畫中,有物有我,物我相成”。正是因為他對所畫對象細致入微的觀察,所以他的畫中無不洋溢著爛漫的野趣與生機氣息?!爱嫷嚼?,學到老”。在其耄耋之年仍然外出寫生,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師法自然,得天趣與生機。這不僅是對繪畫工作從事者的提倡,也是對朱屺瞻藝術實踐的概括與總結。
他在《朱屺瞻畫語》[1]中自述:“我從小即愛竹,我所見過的竹有四五十種之多,有尖葉,有闊葉。我最喜愛畫的是江南篾竹,其次是箭竹,葉低垂,亦自有其美。竹有風晴雨露不同形態(tài),我都愛畫之。惟直立之竹,我不愛畫,形不美也。黃山毛竹,筆直少變化,不足畫。毛竹之旁。有一種小竹,散漫不齊,彎彎曲曲,殊有入畫之美?!睆乃奈淖置枋鲋斜憧砂l(fā)他對不同品種的竹子,以及竹子在不同自然環(huán)境下所呈現出的不同形態(tài)都有著細致獨到的認識。
朱屺瞻花鳥畫中“老辣”體現在他筆墨語言之中。筆須借墨(或色)以為用,不能離開墨而言筆,古人將筆與墨合稱為筆墨,就是這個道理。李可染評價朱屺瞻的一句話:“老筆紛飛,墨沉淋漓?!痹凇都暌Q圖》中可以論證一番:左上角兩桿濃墨之竹是竹中之骨,用筆強勁,以濃墨揮灑寫就,渾然天成;極黑、極濃、墨色雄渾,細察畫面看不清哪一組竹葉的形狀,不見其筆。所謂用筆須收放自如、筆斷意連、筆停氣不斷、一氣呵成正是如此。韓文公有詩云“盤馬彎弓惜不發(fā)”,就是這個道理。在細究畫面:兩桿濃墨之竹上下幾桿竹葉以淡墨濕筆為主,濃淡相交,互相掩映、水與墨淋漓暢快既形成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古人云:畫蘭,全在于畫葉。左下方枯筆濃墨寫之蘭葉,葉如掘鐵,筆力深厚,筆速勻慢,走勢隨上方竹葉而變化,墨色既與兩桿極黑極濃的竹葉形成了呼應關系,又與兩桿濃墨之竹上下的以淡墨濕筆為主桿竹葉形成了對比關系,突出了竹、蘭之焦、濃,而右下方以淡墨而畫的石頭則巧妙地將兩桿濃墨之竹連接在了一起,又與淡墨之竹相呼應。整個畫面中,濃墨之竹與淡墨之竹,蘭葉的焦?jié)馀c石頭的清潤緊密相連,渾然一體。其用筆的老辣程度不言而喻。
《清溪翠竹》用筆強勁,以濃墨揮灑寫就,渾忘我法。左下方的水邊雜草以書入筆,揮灑寫就。兩組石頭一前一后,一大一小,墨色濃淡相宜,竹竿以中鋒用筆,凝神貫氣。是畫家手上和筆上的力度的體現?!都暌Q圖》與《清溪翠竹》就是畫家細致觀察了自然界中的竹子的形態(tài),姿態(tài)后所得。觀《集雨引鳴圖》,仿佛自己正在接受風雨的洗禮,竹葉凌亂似我心,但風吹雨打依然堅守本心?!肚逑渲瘛分校霉P如櫞,不畏石之堅,沖破障礙,迎風而立。不似之前的凄風苦雨狀。溪水澹澹,竹風輕輕,令人神清氣爽。在他畫筆下竹子呈現了兩種完全不同的風格。畫中這兩種不同的竹子正是畫家?guī)煼ㄔ旎氈掠^察所得成就了獨特的精神氣質風格。
二、“野”與“辣”——色與墨的相結合
朱屺瞻花鳥畫中所體現的“野”與“辣”體現在色與墨相結合中。朱屺瞻的花鳥畫將情感訴諸筆墨和色彩中,是“筆、墨、色”的相統(tǒng)一,充分發(fā)揮了墨與色結合的藝術魅力與感染力。在他晚年“耋年變法”,講究色彩的韻和氣。墨彩交融的新的畫風代替了傳統(tǒng)的技法,他的作品色調強烈鮮麗、含蓄大氣,筆墨渾厚豐富,充滿了野趣與老辣。
如上圖兩幅牽牛花,畫面色彩鮮明,筆墨精到。色彩鮮艷,筆墨灑脫,二者交相輝映顯得愈發(fā)鮮亮。仔細看這兩幅畫中的牽?;?,就會發(fā)現其花瓣的畫法不像傳統(tǒng)畫牽?;ㄒ粯舆M行勾線填色的,而是將花朵高度變形,概括成一圈一圈的畫法,其圓圈的形狀、方向、大小,寬窄,顏色深淺各有不同,有朝上開的,朝下開的;有顏色深的,顏色淺的;有前面的,后面的……姿態(tài)簡潔但意境無窮,就像是正在開放的牽?;?,遠遠看去仿佛置身于一片怒放的花海,生機爛漫,野趣無窮。老筆新韻卻不見絲毫火氣,充滿爛漫野趣之美。
三、章法布局之中彰顯“野”與“辣”
朱屺瞻花鳥畫中的“野”與“辣”,在他章法布局之中得到高度統(tǒng)一與完美融合。在前面的《集雨引鳴圖》中已經得到印證。在下面兩幅牽牛圖中也能一窺其意。在這兩幅牽牛圖中,也體現了他筆墨的老辣和野趣。左邊的這幅《牽?;ā肥亲笙麻_,右上合。畫面的主體是由一組深紫色,倒梯形的五顆葡萄及其上方的三只花苞和它左邊“三角形”與“呂”字形的花朵構成。右邊兩桿向上的竹架,和橫著的竹架將畫面右邊分割成了幾個三角形,這幾個三角形之間由牽?;ㄌ俾€條連接,藤蔓曲折,是筆意與心意的相互纏繞。這些線的搭配組織的和富有旋律的生長動態(tài)決定著花葉的長勢、相背,以及整個章法布局的態(tài)勢。畫面中三組花骨朵分別向左上方,正上方,右上方生長,竹架為花苞“勢”的延續(xù),引導著畫面中“氣”的流動,充滿著無限生機與活力。是“野趣”的體現。畫面中“勢”所體現的出的“氣”是章法布局的高度凝練。而對于“勢”的表現,不僅體現在章法布局之中,其用筆和色彩的表現能力也尤為重要。畫面中牽牛花葉筋筆墨沉穩(wěn)厚重,幾桿竹架以中鋒貫氣融入篆書筆法,揮灑寫就。凡是畫大幅的花卉,看似容易卻很難。竹架雖然畫的簡潔,但于“簡”中間足以見畫家腕力深厚,對牽?;ā靶巍钡陌盐张c概括。“筆勢”是“氣勢”的基礎,也是其“勢”的特征表現。這幅牽牛圖以高度簡練的筆墨語言概括了“形”的真意,畫法概括之簡、筆力凝聚之思,才成就了其獨特的,老辣的氣質風格。
第二幅《牽牛圖》中畫面的主體是上下兩組呈“呂”字形的分布牽?;?,下面的一組色濃墨深,上面的一組色淺墨淡,顏色深淺與墨色濃淡在畫面中既是矛盾的對比,又是和諧的統(tǒng)一。兩組的花骨朵都是向左上方開,與左邊的題款形成開合關系。直立的竹架與竹架之上纏繞的須蔓,將兩組牽牛花聯系起來,它們之間形成和諧的統(tǒng)一體。細品這幅牽牛,“呂”字形的構圖充滿新意,在其他畫家作品中幾乎沒有見過,而在屺老的筆下,是這么妙趣橫生,渾然天成。這正是他獨特的章法布局特點。
四、總結
總結朱屺瞻寫意花鳥畫中的“野趣”與“老辣”風格特征,與他的師法造化與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作思想及方法密切相關?!耙叭ぁ迸c“老辣”的風格特征表現為傳統(tǒng)深厚的用筆用墨,與鮮明的色彩相融合,并在章法布局上獨辟蹊徑,畫常人不敢畫之畫,走常人不敢走之路。朱屺瞻的寫意花鳥畫從“超其形而求其意”到“以意還形,從本質觀其像”[3]在二十世紀中國寫意花鳥畫的變革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參考文獻:
[1]朱屺瞻藝術館.朱屺瞻藝術研究文選[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
[2]紉石.朱屺瞻畫語[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7.
[3]陳洙龍.中國書畫名家畫語圖解—朱屺瞻[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4]于光華.寫意花鳥的形式與結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5]陳洙龍.朱屺瞻畫語錄圖釋[M].西泠印社,1997.
[6]潘天壽.關于構圖問題[M].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
[7]舒士俊.朱屺瞻——以深厚的中國傳統(tǒng)與洋溢的現代氣魄在中國畫壇獨樹一幟[EB/OL].《大道存真:紀念朱屺瞻先生120周年誕辰》活動供稿,http://www.shhk.gov.cn/shhk/xwzx/20110608/002009002_a8c84829-637f-4c34-aa7a-6814cf154e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