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翠華
1
回頭想,女兒上大學(xué)的那幾年,應(yīng)是我人生最好的時光。我和朋友每個星期五下了班就去約定的地方涮火鍋。這也是兩個孩子的囑托,她們?nèi)ド洗髮W(xué),讓我們彼此照應(yīng),孩子懂了牽掛。從大學(xué)起我們就是閨蜜,閑聊是享受。那天,我內(nèi)心仿佛被什么撬動了一下,忽然想到下一代,一縷新的希望涌起,我對朋友說:我很期盼,有種幸福被延伸的感覺。記得朋友會心地笑了笑,那笑就融在了火鍋里,變成沸騰的熱氣,是向往。那時,她的母親健在,我的母親也健在,那時我們不到五十。
2
為了即將畢業(yè)的女兒,朋友隨后調(diào)到了上海,她要給女兒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的家。她總覺得女兒弱,她要用堅實的臂膀呵護她。記得我們曾一同去看房,是拆遷房,20多萬一套,房子地段不咋樣。看到了有品相的商品房40多萬一套。我們伸了伸舌頭,放棄了。那是2000年。人的眼睛真要能看那么遠(yuǎn)就好了,誰知道,上海房子后來能漲到天價呢?朋友后來還是一咬牙買了房,看似遠(yuǎn)了點,偏了點,價格也不貴,誰知地鐵一通,繁華熱鬧之后房價也上去了。她的英明果斷從此讓我刮目??扇松褪且皇植豢深A(yù)測的牌,朋友為女兒去了上海,女兒卻愛上了德國小伙子,從此,遠(yuǎn)嫁它鄉(xiāng)。而我的女兒大學(xué)畢業(yè)后去上海讀研、出國留學(xué),回來后成為上海居民,還成了家。看似花團錦簇,結(jié)果卻被戶口綁架,被房子套牢。在上海房子的曲折彎繞和決策上,我成了窮人。
3
記得是中秋,家人正在團聚。朋友的越洋電話打過來,她做外婆了。孩子還沒有出生,她提前去了。電話里,朋友心疼地說,女兒的小腳腫得像饅頭,老媽帶去的何止是一臂之力。寶寶出生后,白天是她照顧女兒和孩子,晚上是女婿。女婿說:媽媽白天辛苦了,晚上我來。女婿晚上給寶寶喂奶,換尿片,忙得很歡。三個月很快過去了,朋友想繼續(xù)幫幫女兒,簽證要續(xù)簽時,女婿發(fā)話了:媽媽,這是我們的事,你可以回去了。那是朋友想不到的,我想那會兒她的心是有些涼意的,她疼的是女兒,不舍的是那肉嘟嘟的小寶貝,但,她一句話沒說,回家了。在別人的國土上,有別人的理念,你能怎樣呢。
那時朋友的母親剛剛過世,生前,她曾對自己帶大的外孫女說:等你有孩子,我還可以幫你帶。她走了,這句話卻落在我心里了,這就是中國文化,就是強大的母愛。
朋友說,女兒嫁的也是文化,再弱,也只能咬緊牙自己扛了。每每視頻,女兒一邊忙著家務(wù)一邊是攥著她褲腿要抱的孩子。西方的婆婆有,可人家是消防隊,不是免費的保姆,救急可以,可人家不會義務(wù)地幫你。女婿每天工作六小時,那兩小時的工資,他對老板說不要了,他要回家?guī)椭拮诱疹櫤⒆?。他真做到了。德國女婿忙上忙下,洗澡,換尿片,喂奶,捧著他的心肝寶貝,絮絮叨叨,一臉的幸福。后來,朋友再去,也是因女兒讀研考試,不去不行了,女婿才點了頭。朋友的女兒生了第二個孩子,還是這樣:媽媽,這是我們的事。拖著兩個孩子,朋友的女兒居然也扛過來了,期間還把德國最難考的藝術(shù)類的鋼琴研究生考過去了。朋友用她的現(xiàn)實給我上了一課:下一代的事是孩子的事。你不必操那么多的心。
4
同年,表弟也做了外公,與親家一起照看孩子。
晚上都是奶奶的事。孩子喝奶,奶奶抱過去,喝完了,奶奶抱回來。喂幾次,抱幾次。問侄女為什么?侄女說:我睡眠不好啊。
弟媳婦白天買菜燒飯帶孩子。有一次,弟媳婦手腕腫得老高,我問她怎么了,她說抱孩子抱的,孩子越來越大,越來越沉,舍不得心肝寶貝鬧,就抱著吧。孩子仿佛只是從侄女的肚子過了一下,后面的事就與她無關(guān)了。上班,孩子有兩邊的老媽全職照顧著;下班,有兩邊老媽燒好的熱騰騰的飯菜等著。晚上孩子全托給奶奶。休息天,自己會朋友,逛商場,一點也不誤。憔悴,力不從心,苦不堪言帶娃的滋味被身邊的父母替勞了。
中國獨一代的幸福來得就是這么容易。
5
年的氣息還沒散去,家人請吃飯,是為小叔子踐行。好像他們從美國回來就是眼前的事,這不,竟然又要出發(fā)了。親家母回來,就該小叔子兩口子去了。半年一輪換,兩家大人就像候鳥,在太平洋上空不知飛了多少個來回了。先是帶孫女然后是孫子。在美國的國土上,奉行的可是中國文化,孩子們享受的待遇和國內(nèi)的獨一代無二??此圃谙硎芴靷愔畼返膬煽谧?,退了休就開始奔波勞碌,他們有安逸的晚年嗎?去一次,做媽媽的體重就銳減一次,回來剛養(yǎng)胖就又走了。他們心疼自己的兒子工作太辛苦,自己的苦,就都咽到肚子里去了。兒子哪里知道媽媽裂過尾骨,雪天摔的,白天不敢坐,晚上睡覺不能翻身,兒子居然不知。她對我們說:說了又能怎么樣,孩子能讓你不疼嗎?那些家務(wù)能摔給誰呢?那邊既沒有親朋也沒有好友,寶寶照樣帶著,直到回國??粗莸哪?,看似輕描淡寫的敘說,卻讓人隱隱地心痛,曾經(jīng)也是金枝玉葉的她,為了兒子,沒有一句怨言。兒子更不知道,去年動了手術(shù)元氣大傷的媽媽,不僅如期奔赴美國,還幫兒子搬磚,那些磚要鋪在花園里,一塊有十幾斤,搬了一天差點要了她的命。她說:請不起傭工,又不忍心兒子一個人搬,自己不幫還能指望誰呢?我深深地嘆了口氣,幾個詞悄然爬上心頭:中國式的母愛、奉獻(xiàn)、犧牲、任勞任怨,可這些會傳承給下一代嗎?因為愛,父母總是在背后為孩子做很多他們不知道的事;還是因為愛,父母從沒有覺得這世上有什么不容易。在父母的心里,孩子再大,即使做了父母,在他們心里,也永遠(yuǎn)都是孩子。想起梅姐,看到我領(lǐng)著外孫女,艷羨的目光里居然有淚:我身體不行,女兒的孩子我?guī)筒簧厦Γ故菨M臉的愧疚。我感動,母性如月,盈滿了愛。
羊有跪乳之恩,而我們懂得回報感恩的孩子有多少?想起德國之行,想起清的兒媳婦。那時,她是兩個孩子的媽媽。陪我們出去游玩,左手一個右手一個,孩子累了,她就胳肢窩一夾,噔噔噔走在前面,不要我們插手,她統(tǒng)統(tǒng)搞定。那次回國,她已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孩子皮得不行,我們見了都頭疼,她卻像個袋鼠,個個寶貝都揣在懷里。為了等待一個女孩,現(xiàn)在她已是五個孩子的媽媽,還是一個人帶。清和兒媳婦商量,可否帶兩個回中國,兒媳婦說不要幫忙,如果中國的爺爺奶奶想孩子了,來玩玩就好。每每生孩子時,清才去幫幫忙,然后,一切照舊。不過,清的兒媳婦可是一個華裔女孩,德國長大,自然融入了西方人的理念,在望塵莫及的背后,她沒有被嬌生慣養(yǎng),她不想依賴,她接受的環(huán)境和文化就是這樣告訴她的。
6
我們唯有接受。
7
其實,只有理念是不夠的,什么樣的歷史環(huán)境造就什么樣的人。
我們這代人,曾經(jīng)上班,帶孩子,都是自己的事。好像也沒覺著累,一覺睡過來又渾身充滿了力氣。那時也沒有保姆之說,女兒兩歲就上幼兒園。沒想著找家人帶,心疼母親,也體貼婆婆。我們吃過苦,筋骨耐得起生活的考驗,含辛茹苦的我們,從內(nèi)心生出決絕的念頭,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再吃苦。于是,在物阜民豐的年代,我們不僅用物質(zhì)慣大了自己的孩子,也用濃稠的愛寵大了自己的孩子。很多孩子不懂何為感恩,何為擔(dān)當(dāng),何為孝順,他們把父母當(dāng)做自己取之不絕要之不盡的靠山,盡情享用了。
8
我六十歲時,女兒懷孕了。那種喜悅無以言表。窗外的陽光擠進屋內(nèi)泊在心頭,讓我有擁抱的沖動。提前買了《規(guī)則》的書,讓女兒看,讓女婿看,讓奶奶看,提前招呼家里人要為孩子立好規(guī)矩,才能帶出好孩子。寶寶出世后,最見不得孩子哭的人是我。捧著輕柔的小生命除了憐愛還是憐愛,愛到無法釋手,愛到不會說不。關(guān)于《規(guī)則》大家似乎都忘了。我才發(fā)現(xiàn),一個小生命的出世是喜悅,是工程,那將預(yù)示著幾個家庭命運的改變,移山跨水,放棄與抉擇,是蓋房子打地基,是傷筋動骨的考驗。如果我們的孩子要在大城市發(fā)展,最直接的考驗就是房子。
忽然想起在上海莘莊路等車時,遇到一個上海老男人,他破口大罵外地人,說外地人買房抬高了上海房價,讓真正的上海人至今住在逼仄的房子里無法安生。
想想也是,上海人精精細(xì)細(xì)地過日子,哪里會想到買房子,鋼需讓破釜沉舟的外地人只能咬緊牙關(guān)買房子,先是成了房奴后是成了百萬元戶。朋友說,早知道我不用上班,借錢買房,現(xiàn)在就賺了。
而短見的我們,被房子追得頭撞南墻。
女兒從沒有被錢所困,她不知道她必被錢所困。女兒生活在藝術(shù)的殿堂,她不知道生活會用殘酷的現(xiàn)實綁架她。當(dāng)木已成舟,不可逆轉(zhuǎn)的現(xiàn)實就像一艘船沒有了回頭的岸,為她劃槳的人只能是父母。
為了寶貝的成長,租房、買房、再賣房、買房、首付、還貸,套牢的人生就此開始。在房屋交易大廳,我們賣掉了給女兒的那套房,掏出自己身份證的那一刻,優(yōu)渥的養(yǎng)老夢想就此泡湯。上海的“青年城”那套40幾平方的躍層曾是女兒選擇的天堂,啟于她的夢想,始于她的人生。多少夜晚,站在15樓,手托著天上的星星,俟飛機越過,她許下過多少愿望,我不知道。
六年后,女兒愜意的生活結(jié)束。拘囿的生活迫近。當(dāng)重負(fù)就像山壓來時,我有過抱怨:如果女兒不落戶上海;如果女兒考慮過對方的實力;如果她不去倒騰學(xué)區(qū)房……女兒卻堅定地說:再苦,我都要讓我的孩子享受上海最好的教育。我們?yōu)榱怂?,她為了她的孩子,天?jīng)地義,我無言以對。
想想也是,我們的獨生子女面對的不僅是經(jīng)濟的壓力,還有教育的壓力。從娃娃抓起。各種幼兒興趣班鋪天蓋地,各種輔導(dǎo)班也是星羅棋布,你不抓人家抓,就是為了讓孩子考上一個好大學(xué),就是為了下一代有個好的未來。
那天和羅懷臻老師閑聊,知道他從淮陰落戶上海,其中也經(jīng)歷了種種波折,當(dāng)他著作等身,女兒工作成家,他已經(jīng)完成了一個華麗轉(zhuǎn)身。他說:為了下一代,你要學(xué)會堅守。
9
女兒的孩子被我?guī)Щ丶視r,正好一周半。條件是:女兒女婿一周回來一次,那是孩子必補的愛。我不知道自己做得對還是錯,但我知道那是我們無二的選擇。他們住郊外,天不亮出門,頂著月亮回家,寶寶跟著寵她的奶奶,他們家整日開著電視,看著寶寶的任性,想起了那本《規(guī)則》,早已被寶寶撕成了碎片。決心是那一刻下的,再苦再累,我要帶她回家。
風(fēng)席卷著我的殘念,黯然消失的,暗自生長的,都在考驗我,西方的那些理念變得如此虛弱,而我曾經(jīng)以為的又何嘗不是虛偽。
10
那天在瑜伽館碰到了上?;貋淼奶医?,半年一輪換,她又來做瑜伽了。那天給文君大姐打電話,她剛從杭州回來了,小孫女終于交給外婆,她考慮抓緊時間該去哪里轉(zhuǎn)轉(zhuǎn)了。忽然想到自家學(xué)區(qū)房裝修好了,再過一年多,寶寶也快回去上學(xué)了。是不是也輪到我放棄自己的生活,離開自己的城市,暫別親朋和好友,開始另一種生活呢?心竟沉到水里,有點無助的恐慌。
那天在公園帶孩子玩,碰到一個同齡人,閑聊,才知道她是外地人,來幫女兒帶孩子的。五年啦。她的眼圈開始泛紅:這里沒有朋友,沒有去處,都是為了孩子。她捋了捋花白的頭發(fā)嘆了口氣,連個閑聊的人都沒有。我就這個女兒,不忍心她辛苦啊。是的。如果沒有生活的壓力,如果孩子的母親不用上班,如果她們也能享受到政府補貼,像西方政府那樣每月160歐的補貼直到孩子25歲,媽媽們就可以安心帶好自己的寶貝了。那時,她的外孫女和我的外孫女正在草地上奔跑,陽光追逐她們歡快的笑聲。夕陽的余暉撒在我們的身上,有些凄涼。一聽說我可能要去上海帶寶寶,她忽然認(rèn)真地對我說:千萬別去,無親無故的,沒有人幫你,那滋味可不好受了,你看我老得好快。她的落寞眼神如一片枯萎的葉子,站在復(fù)蘇的草地,面對姍姍來遲的春天,有絲絲的寒冷。
11
那天我在上?;疖囌居龅揭晃贿^去的同事。原來,她一直在上海給自己的女兒燒飯帶孩子??粗龓啄觊g佝僂了的腰,全是褶子的臉,雪花般的發(fā)間不知落下了多少艱辛和勞頓,女兒和女婿又能體會多少。她說自己累到胃出血,今年犯了幾次,實在扛不住了,她要去蕪湖妹妹家休養(yǎng)。你怎么不回自己的家呢?她積蓄已久的眼淚流了一臉。抱緊她,也是抱緊我自己。為了下一代的房子,她把自己的房子賣了。她哭著說:連回家見見老朋友的地方都沒有了??粗鵁o家可歸的她,后悔就像一只沉重的錨??吭谒l(xiāng),她已經(jīng)沒有故鄉(xiāng)。
12
夜不能寐。
想到表嫂,想到她問我怎么辦,我無從回答。晚上電話那端的她泣不成聲,她一直在控訴表哥的無情:從本月始,表哥工資不再貼補家用,也不再接送兩個孫子,他說年邁了,要為自己不多的時日打算了,要為自己好好活了。從此,接送兩個孫子上學(xué)放學(xué),買菜做飯全成了表嫂的事。表哥錯了嗎?表嫂錯了嗎?想到吭哧的老黃牛,想到力不從心的表嫂的愁容,唯有同情。
當(dāng)我們自覺或不自覺地守在在孩子的身邊,看似是天倫之樂,其實更多的是辛勞是奉獻(xiàn),為了誰?誰又為了誰的需要?我們兩難。我們可以這樣也可以那樣,我們不這樣會被孩子認(rèn)為是自私?我們這樣了,我們的孩子是不是在過度索?。科鋵?,當(dāng)我們選擇放棄自我的時候,我們自覺擔(dān)當(dāng)?shù)谋澈笥质鞘裁??有人說社會病了,他們病了,我們病了,孩子病了,下一代的孩子也會病嗎?
不遠(yuǎn)處有燈。一代為一代人的付出,一代為一代人的改變,是為了他們的今天,還是他們的明天?他們是國家的,也是民族的。
有風(fēng)刮過,窗外草木生長,彎月如新,群星璀璨,心頓時釋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