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玉
摘? ? 要:思維反溯能有效突破高三學生順向思維習慣的束縛,開辟解答高中自然地理疑難試題的新路徑。文章通過思維反溯法,使得試題中陌生的情形與熟悉的來源聯(lián)接;從各個自然要素間的因果聯(lián)系出發(fā)進行回溯,實現(xiàn)自然要素轉換;反溯樹立參照物,對比顯現(xiàn)異同,從而有效解答疑難試題。
關鍵詞:思維反溯;解題思路;地理試題
全面掌握自然地理事物的來龍去脈是解答有關疑難問題的基礎。高三學生在思考問題時大多習慣于查看問題的去向,思維順向延伸;他們通常不會去做思維反向延伸,進行思維的反溯,查看問題的來向。這就致使其解題視野不夠開闊,思路難以暢通。
思維反溯指的是從問題基點出發(fā)聯(lián)系得出這個基點的上一點,再延伸到更上一點的這種不斷延伸的聯(lián)系。思維反溯非常重要,在驗證基點的過程中,往往能發(fā)現(xiàn)新的解題線索,找到問題背后隱藏的因果對應關系,從而順利解答試題。
一、反溯追尋來源,將陌生導向熟悉
通過追溯地理事物的“前世”,使得當前試題中陌生的情形與產(chǎn)生它的我們較為熟悉的來源聯(lián)接,揭開其“今生”神秘的面紗。
例1:圖1示意某地近地面與3 000m高空的垂直氣壓差分布,據(jù)此完成下題。
若P、Q位于同一緯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夏季:P為陸地,Q為海洋? ②冬季:P為陸地,Q為海洋? ③P為城市,Q為郊區(qū)? ④P為郊區(qū),Q為城市
A. ①③? ? ? ?B. ②③? ? ? C. ②④? ? ? D. ①④
解析:面對此題,很多學生要么受阻于“垂直氣壓差”這個不乏陌生的概念,要么粗枝大葉將“垂直氣壓差”混同于氣壓(等壓面),答題結果可想而知!實際上,本題考查的是熱力環(huán)流的有關知識。解答此題需要知曉P處和Q處近地面的氣壓狀況是偏高還是偏低。其中的要害在于需要細心審題,準確理解“垂直氣壓差”這個關鍵詞語,千萬不要把圖中曲線錯看成氣壓(等壓面)。這就是說,解題要做的首要工作是找到等壓面和垂直氣壓差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該圖為近地面與3 000m高空垂直氣壓差示意圖,其中Q處于氣壓差峰值,垂直氣壓差大;P處于氣壓差低值,垂直氣壓差小。由此可做出判斷:同一水平面上,Q處近地面氣壓較P高,同一水平面上,Q處高空氣壓較P低,致使垂直氣壓差值大;P處近地面氣壓較低,高空氣壓較高,致使垂直氣壓差值?。ㄗⅲ和坏攸c,垂直方向上近地面的氣壓值大于其高空的氣壓值)。用示意圖表示出來即如圖2所示,這個圖學生非常熟悉。
有了圖2這個基礎,本題的具體解答就順理成章了:由于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近地面夏季陸地氣溫較高因而氣壓較低,對應P;海洋氣溫較低因而氣壓較高,對應Q。近地面冬季陸地氣溫較低因此氣壓較高,對應Q;海洋氣溫較高因此氣壓較低,對應P。高空氣壓與近地面的相反。歸結起來就是:Q近地面氣壓較高對應夏季的海洋或者冬季的陸地,P近地面氣壓較低對應夏季的陸地或者冬季的海洋,所以說①正確②錯誤;另外,Q近地面氣壓高,則氣溫低,為郊區(qū);P近地面氣壓低,則氣溫高,為城市,③正確④錯誤。故選A項。
二、反溯實現(xiàn)要素轉換,體現(xiàn)綜合思維
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是高中自然地理的重要原理。解答自然地理試題時,應該牢記立足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運用綜合思維,從各個自然要素間的因果聯(lián)系出發(fā)進行回溯。這樣做常常能夠觸發(fā)我們的解題靈感,開辟解題新路徑,出現(xiàn)讓人驚喜的效果。
例2:秦嶺東段支脈伏牛山系北麓重渡溝,植被覆蓋在98%以上,且區(qū)內有800畝竹林密密層層,可與蜀南竹海相媲美。某年暑假某中學地理夏令營考察了重渡溝,體驗了溝內海翠河和金雞河沿岸“高峽飛瀑藏幽徑,綠水秀竹懷古情”的獨特環(huán)境。
據(jù)此及圖3回答,海翠河沿岸的800畝竹林,其主要自然形成因素是:
A.地形和水源? ? ? ? ? ? ? ? ? ?B.緯度和土壤
C.水源和技術? ? ? ? ? ? ? ? ? ?D.土壤和植被覆蓋率
解析:本題隱藏著對于綜合思維這項高中地理學科關鍵能力的較高水平要求。要求我們運用綜合思維梳理出河流—地形—氣候之間的因果關系,逆向反推,步步為營,答案呼之欲出。在我國,竹林適宜生存在水熱豐富的南方亞熱帶、熱帶地區(qū);重渡溝地處秦嶺北麓溫帶地區(qū)卻有著大面積茂密竹林,可知這里的水熱條件特別優(yōu)越,尤其是冬季氣溫經(jīng)推測應該偏高;進一步推理,這里受來自北方寒冷的(帶來降溫)冬季風的影響較小。至此,解答本題的重要工作在于把圖中現(xiàn)有河流之水系這一自然要素信息與氣候之氣溫這一自然要素建立起相應聯(lián)系。
第一步,先將原圖旋轉,如圖4所示。
第二步,很自然地聯(lián)系到北面高地形對于冬季風的阻擋:通過題目中河流的流向推測出地形地勢尤其是山脈的分布位置(圖5)。依據(jù)圖5海翠河上游高地勢及山脈的分布位置,海翠河沿岸位于冬季風背風坡的山谷,水熱條件較好,能夠滿足竹子生長要求。所以A項正確,B、C、D項錯誤。
三、反溯樹立參照,對比顯現(xiàn)異同
反溯地理事物起初的情形,把它立為標桿,使之成為變化后所形成的地理事物的參照物,然后在對比中尋找兩者之間的異同,也不失為一個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例3:[2017年全國文綜I卷第37題(1),(2)]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帶內部的分異規(guī)律,日益為地理學研究所重視。在山地苔原帶,植物多樣性存在隨海拔升高呈單峰變化的規(guī)律:在山地苔原帶下部,少數(shù)植物種類通過種間競爭獲得優(yōu)勢,植物多樣性較低;隨著海拔升高,環(huán)境壓力變大,種間競爭減弱,植物多樣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區(qū)域,適宜生存的植物種類減少。地理科考隊調查某山峰的苔原帶(海拔2 000 ~ 2 600米)時發(fā)現(xiàn),該苔原帶部分地區(qū)存在干擾,導致優(yōu)勢植物數(shù)量減少,植物多樣性異常;陰、陽坡降水量與坡度差別不大,但植物多樣性差異顯著(圖6)。
(1)確定該苔原帶遭受干擾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擾強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判斷在未遭受干擾時,陰坡與陽坡苔原帶植物多樣性的差異,并說明判斷依據(jù)。
解析:這道高考題考生普遍得分不高,難度較大。究其原因,題中描述的自然地理現(xiàn)象細微具體(山地某一自然帶內部分異)。這與考生備考所儲備的山地自然帶垂直分異規(guī)律較為宏觀(山地不同自然帶之間的分異)反差大,材料的新穎度大大出乎考生意料,不少考生心里產(chǎn)生慌亂。
解答本題的突破口在于把文字材料中的核心語句的意思明確化、具體化,以圖釋文。本題的核心要求實為回答遭受干擾的坡向和部位。要緊扣材料中“植物多樣性存在隨海拔升高呈單峰變化的規(guī)律”,依據(jù)文字描述畫出此規(guī)律(未受干擾)的圖示(圖7),用作與遭受干擾的圖示兩相進行對比的依托,樹立對照的對象。 圖6與圖7 兩相對照,第(1)題和第(2)題的答案均赫然顯現(xiàn)。
第(1)題,通過對照可直觀發(fā)現(xiàn)哪個坡向以及哪個海拔范圍內植物多樣存在異常之處:陰坡符合單峰變化這一規(guī)律;陽坡曲線則明顯沒有呈現(xiàn)單峰變化,而是呈單一變化,生物多樣性始終呈減少趨勢,故說明陽坡受到干擾。陽坡在2 000 ~ 2 300米范圍內(苔原帶的中下部),植物多樣性出現(xiàn)異常,未按規(guī)律呈現(xiàn)多樣性增加的特點,此為遭受干擾的部位(陽坡海拔2 300米以上,基本符合苔原帶植被類型的單峰變化規(guī)律,該部位未遭受干擾)。
在陽坡2 000 ~ 2 300米范圍內,從繪制的圖8可知,隨著海拔的升高,遭干擾與未干擾(部分)兩條線逐漸接近,表明干擾強度逐漸減小。海拔2 300米以上,基本符合苔原帶植被類型的單峰變化規(guī)律。所以說,干擾強度的垂直分布特征是:隨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擾越強烈)。
第(2)題, 繪制“植物多樣性未遭干擾的陽坡和陰坡對比示意圖”(圖9),讀圖并結合上題分析可知,陽坡苔原帶植物多樣性最高值應在中部2 300米左右,低于陰坡最高值。另外,材料揭示該苔原帶僅部分地區(qū)存在干擾,這“部分地區(qū)”是指陽坡苔原帶下部。而中部和上部并未受干擾的情況下,植物多樣性明顯少于陰坡。所以未遭受干擾時,陰坡苔原帶的植物多樣性多于陽坡。
參考答案:(1)遭受干擾的坡向和部位:陽坡,苔原帶的下部(中下部,2 000 ~ 2 300米左右)。干擾強度分布特征:隨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擾越強烈)。(2)(未遭受干擾時)陰坡較陽坡植物多樣性高。? 依據(jù):(按單峰變化規(guī)律,)陽坡苔原帶植物多樣性最高值應在中部(2 300米左右),低于陰坡最高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