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志明
學校不僅需要幫助學生學習,更需要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正如我們不可能在岸上真正學會游泳一樣,學生也不可能在沒有充分體驗的情況下學會如何學習。因此,提供多樣化的學習體驗就是學校必需的、專業(yè)性的工作。
目前,學生的學習體驗有單一化的傾向:聽課、閱讀、做練習、紙筆測試、訂正錯題……它們成為流行的、主導的學習方式,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家里,無論是開學后還是假期中。這些學習方式的確有它的合理性——有助于高效地輸入信息,并通過檢驗與強化來進一步落實信息輸入的準確性。說得通俗一點,就是這種方式有助于記住知識,寫出標準答案,考出好成績。
不過,過于單一的學習體驗弊端明顯:一是興趣磨沒了,長期單一的學習方式不利于學習者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阻礙他們充滿激情地將“學習”這件事做好;二是腦子養(yǎng)懶了,在“聽課、做練習、紙筆測試”的學習過程中,學習框架通常被限制住了,學習任務過于細碎,在完成這些缺乏彈性的任務過程中,學生漸漸形成了“你布置,我完成”“你講我聽、指哪打哪”的工作作風,思維漸漸懶惰與僵化。
可以想象,一個沒什么興趣學習、又懶得多動腦子的學生即使整天在上課,也多半是假裝在學習。更何況,未來社會充滿著復雜與不確定性,考出高考的好分數(shù)只是基本要求,要成為未來社會有用之才還要身心健康、善交流、會合作、有創(chuàng)新等等。那么,那種單兵作戰(zhàn)的、以輸入為主的、輸出時指出標準答案的學習經歷無法支持學習者在未來保持高競爭力。
因此,基礎教育階段需要由學校專業(yè)指導學生體驗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在寒暑假布置項目作業(yè)就是很好的嘗試,例如南京師大附中的“科學盒子”作業(yè)。首先,它需要學生自己做計劃,做安排。其次,它需要通過較長時間的觀察,收集材料,提出問題,提煉結論。很多學生并不只是解決了問題,而是進一步提出了問題。還有,項目作業(yè)通常會遇到陌生知識,會需要小組合作。學生需要主動運用各種方式解決問題,查書、網絡搜索、在線看視頻、進群請教、同學討論等等,也體會到手機、網絡是獲取知識的有力工具。最后,項目作業(yè)給學生帶來成就感,他們從中收獲自信:遇到不會的有啥可怕,我可以把它變成會的!
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在《自由學習》一書說:“只有學會了如何學習,如何適應,如何改變,才能了解到,沒有任何知識是確定的,只有獲取知識的能力可以為我們帶來安全感。具備了這種能力的人,才是受過教育的人。”人類的學習能力是與生俱來的,但是是可以通過接受教育提升的。學習興趣是成就感帶來的結果,讓學生越學越想學。
進行專業(yè)化設計,幫助學生體驗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學校責無旁貸。<\\ysc02\工作盤 (D)\邱\江蘇教育\中學\06\KT1.TIF>
(作者系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