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 溧陽市竹簀中學
技能的習得和體能的發(fā)展是中學體育教學追求的兩大核心目標,但這兩大核心目標并非相互割裂的,實際上,它們恰恰是相互影響、相互融合的。這是因為,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學生要習得任何一種運動技能都必須要有一定的體能作為基礎,良好的體能能極大的提高學生的技能習得效率。反過來,各種運動技能的習得也能夠促進學生體能水平的發(fā)展與提高,甚至可以說,運動技能的習得是促進學生體能發(fā)展的有效載體。由此可知,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技能的習得和體能的發(fā)展應當是兼顧并重,融合于一體的。然而,綜觀當前的中學體育教學實踐卻可以發(fā)現,由于受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部分教師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教學中常常會出現“重技能習得,輕體能發(fā)展”“輕技能習得,重體能發(fā)展”或者是將技能習得與體能發(fā)展完全割裂開來的現象,并因此影響到了中學體育教學的質量。鑒于此,本文就基于筆者的教育教學經驗,針對中學體育教學中學生體能、技能的融合發(fā)展策略進行了探討,以期能夠借此為中學體育教學活動的科學、高效開展提供參考。
教學目標既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也是教學活動預期所要達到的教學結果,是教學活動的歸宿。既然技能習得和體能發(fā)展是中學體育教學的兩大核心目標,那么在中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必然需要設定技能習得目標和體能發(fā)展目標。而為了實現學生體能和技能的融合發(fā)展,在設定技能習得目標和體能發(fā)展目標時,就要注意不能將兩者割裂,應放在一起,將兩者關聯起來進行考慮。
新課標明確指出,學校體育教學的課程目標應包括“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等五大領域,根據新課標中規(guī)定的這五大領域可知,其中一個方面就是運動技能目標,體能發(fā)展目標是包含在身體健康目標中的。因此,在制定技能習得目標和體能發(fā)展目標時,就可以先制定技能習得目標,然后在制定了技能習得目標之后,再根據所制定的技能習得目標有針對性的制定對應的體能發(fā)展目標。以雙手頭上前擲實心球為例,在制定教學目標時,任課教師就可以首先制定本次課的技能習得目標,即:“讓學生掌握雙手向前投擲實心球的技術動作,并能夠規(guī)范、熟練的完成這個技術動作”。在確定了上述技能習得目標之后,教師就可以圍繞這一技能習得目標有針對性地制定對應的體能發(fā)展目標,由于“雙手頭上前擲實心球”這一技術動作完成過程中,鍛煉的主要是學生的上肢部位的力量和全身的協調性,那么就可以據此將此次課體能發(fā)展目標設定為“發(fā)展學生的上肢力量素質,以及身體各部位協調用力的能力”。以上所制定的技能習得目標和體能發(fā)展目標實際上就是相互融合的,很好地避免了技能習得和體能發(fā)展相割裂、相脫節(jié)的問題。
在中學體育課堂教學中,除了技能練習之外,還會涉及體能練習,技能練習是學生技能習得的主要方式,體能練習則是促進學生體能發(fā)展的重要方式。那么,兩者是否相互獨立、互不相干呢?答案顯然不是,在中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技能練習和體能練習同樣也應該是相互影響、相互融合的,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學生體能技能的融合發(fā)展。
仍然以“雙手頭上前擲實心球”為例,在教學中學生的技能練習內容就是雙手頭上前擲實心球這一技術動作(主要以各種徒手練習為主)。在這樣的情況下,應該如何選擇體能練習的內容才能夠實現學生體能技能的融合發(fā)展?最為關鍵的是要基于技能教學的特點進行體能練習內容的選擇。在雙手頭上前擲實心球教學中,該技術動作的特點決定了很多學生在完成這一技術動作時,會出現上下肢動作不夠協調的問題,或者是上肢力量不夠的問題。那么在選擇體能練習內容時,就可以根據這種情況有針對性的選擇能夠促進學生上下肢協調的練習內容和練習項目,例如:平行開立雙手頭上前擲實心球練習、鞭打懸掛排球等,圍繞技術特點去鍛煉體能、發(fā)展體能。
是否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做到學生體能和技能的融合發(fā)展,是影響中學體育教學質量的一大關鍵。教師應基于自身的體育教育教學實踐經驗,不斷總結有助于促進學生體能技能融合發(fā)展的方法與策略。但是,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應注意,無論是怎樣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都要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不能一概而論、盲目套用,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將學生體能與技能的融合發(fā)展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