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殿明
太極拳是一種知覺運動,是內氣與外形微妙結合的奧妙拳術。修煉者“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單靠多練是辦不到的。這里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覺。覺性提升,悟性顯現,如果悟沒有出現,就會永遠停留在招熟的層次。太極拳門派眾多,招式各異,但其中有一些最基本的要素是共同的,這就是氣、意、形、勁四大元素。這四大要素向內又有同歸于覺的微妙關系,把其中的相互關系搞明,對習練太極拳并逐步提升功夫會有很大的幫助。覺貫穿于各要素之中,能同時了知其他四要素的狀態(tài),并協調它們形成整體,使太極拳進入奧妙的境界。歸源本無二,起用呈多形。四大要素向內歸于覺,唯有一覺,向外則可呈百千萬象。修煉者要抓住根本,明理盡性,不斷突破,這才是正途。
覺是生命的本能,也是任何運動的根基。覺是意識的基礎,又是超意識的,可達到意識無法到達的境界。覺大體為三個層次。身覺:身體的感官對外界的感覺,如視、聽、觸等。心覺:意識、知覺。靈覺:對內氣的感覺、直感、靈感、內視、內聽等。前兩種覺是人們熟知的,第三種覺有的人只是字面上有所了解,如果沒有直接的體驗是不能了知的。
覺的作用為能覺、所覺。用鏡子來比喻,一面鏡子面前沒有花,在鏡子中就不出現花,這是能照。當鏡子前放上一盆花,鏡子中就出現了一盆花,這是所照。不論有沒有花,鏡子都有照見的能力,能、所結合才有意識生成。能覺具有廣泛性,必須將能覺聚焦到太極拳的氣、意、形、勁上,才能將太極拳的奧秘了解清楚。太極拳是覺知運動,高等練法,是全覺運動。全覺由內覺、外覺組成。外覺是感官的覺,如視、聽、觸等覺。內覺是靈性的覺,是對內氣、意、潛意、靈感等的覺。高層次的覺能進入低層次的覺,低層次的覺進不了高層次的覺。
1.神凝
“虛靈頂勁”:要把精神提到額部,這里有智慧的中心,又是兩眼兩耳的上部,對外覺、內覺均是關鍵部位。
凝神:聚合精神,提高注意力。精神散則對察覺的對象不能清晰認知。
神足:要有良好的睡眠,為身體蓄積精神。要淡定,不使神氣過多消耗??梢跃氁恍╈o功,清除潛在的否定意識、不良的情緒。只有神足才能高度聚合起精神;神不足,雖強打精神也無濟于事。
2.心靜覺明
在練拳時身松、心靜,維持內心的安寧。把注意力集中在對勁的覺察(聽勁);對意轉換的覺察(聽意);對形的覺察,如手、腳的空間位置,用何處領勁,何處放松;對氣的覺察,如麻、重、輕、暖、浮等。意、勁、氣、形全放在同一面鏡子(心鏡——覺)前,會同時被照見。意、氣、勁、形中也都有覺,以覺統(tǒng)之,四要素歸一,用之外顯四象,內覺仍如如不動,如鏡照物,這就達到了“身貴動,心貴靜”了。持續(xù)這樣行拳練功,心靜的程度提高,覺性會自然提升,由外覺而達內覺,心靈的覺性顯現。
3.覺在拳中
太極拳緩慢柔和的練法為靜心覺察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太極拳的各拳式本身就帶有內勁,就有虛實開合的狀態(tài),只要靜心去覺察,自然能覺到。覺在整個練拳的過程都不能丟掉,這是能覺與所覺緊密結合,通過所覺提高能覺的敏感度,使所覺更微細、更精確。覺性的提升對調整內氣、內勁及協調動作的靈活性、準確性非常重要。
初練從形(拳架)上入手,中練在意勁上下功,高練從全覺中探索。
1.覺形:覺拳架的正確與否,外三合做到了沒有。
2.覺意:覺動作是否在意的支配下產生,有無不合意的動作存在。
3.覺勁:覺勁之大小,覺勁在虛實轉換狀態(tài)下的感受。
4.覺氣:在行拳時,覺氣感是何狀態(tài)。
5.全覺:練拳時對形、意、氣、勁的整體覺察,需在若有若無中進行。
1.局部練:使局部的覺性提升、靈敏。
2.兼顧幾處:練協調幾處的覺性。
3.整體練:靜心感覺動作中內勁的運轉狀態(tài)。
4.推手、對練:感覺對方勁的方向、大小,感覺自己的動作、勁的柔順程度,感覺自己化發(fā)是否得機得勢。
5.盲練:練拳熟練,達到一定平衡性時,可閉眼練拳,對內勁、內氣的感覺會更明顯。
形是拳架中身體各部分的組合形態(tài)。不同的太極拳,不同的招式種類繁多,但都離不開四肢和身軀的有機組合。這里不講具體招式,只探討存在于招式中的四種要素與覺的關系。
1.意識支配動作
動作要在意識的支配下完成,這就是初學拳架的過程。初學者必須在有經驗的老師指導下不斷校正動作,因為受認知水平的限制,初學者以為正確的動作往往是不正確的,甚至錯了也覺不出來,這個階段教練就是一面鏡子,可幫助初學者逐漸認識動作和松柔性。練形需要兩面鏡子,一個是人鏡——教練、拳友——不斷為你校正拳架,讓你感覺松、柔的體驗。一個是大鏡子,當你知道怎么練,練習正確、柔順、協調,自己一個人練拳時,在鏡子面前練拳,能看到自己的形象,有利于形成正確的練法。
2.動作中的內氣
動作要在內氣的催動下進行。練拳日久,體內經絡暢通、內氣充實。練上幾分至十幾分鐘,體內內氣激活,在行拳時有時感覺到有個勁在催著手動,或沉甸甸地像在水中動一樣,這是內氣在運動中的感覺。這時關鍵在于心靜體松,只有心靜才能感覺到內氣的狀態(tài)。
3.動作中的勁
有動作自然有勁,沒有勁動作怎能做出來?太極拳要求“用意不用力”,練時要輕輕用力,這樣才容易松開身體各部分,改掉一動就僵緊的習慣。當內氣充足時,內氣與動作相結合,招式中的內勁就出來了;有了內勁,練拳時要把內勁的陰陽、虛實練出來,不能只練空拳。在演練中要及時發(fā)現“丟、偏、頂、抗”等各種毛病,并不斷糾正,以形成柔順靈活、化發(fā)得機得勢之模式。
4.動作中的覺
初練拳時,主要用外覺。如視覺和聽覺:看別人怎樣練,自己模仿;聽別人怎么說,自己試驗。練熟了,就側重于感覺動作的輕、柔、順、遂及內氣的體驗等。再向上,就要加上對意的覺,用意領勁,感覺是否得當;對心的覺,感覺練拳時跑神沒有,注意不該注意的地方了沒有,把意、氣、勁、形統(tǒng)一起來,保持完整一氣。練拳要全神貫注,行拳中意氣勁形的運行狀態(tài)要一清二楚。
意是心理作用,有顯意和潛意兩種。顯意受到潛意的影響和控制。潛意不僅在大腦中,在內氣、肢體中都存在,是已經形成的習性。初練太極拳時,明明知道其招式怎么練卻就是練不出來,想讓肌肉放松卻反而緊張了,究其原因有二。其一是身體沒有形成這個招式的潛意識,大腦的指令不好執(zhí)行;其二是固有模式在暗中起作用,阻礙現有招式的形成。所以練拳時要求放松肌肉,安靜心神,使心和身回歸零點。從零點開始運作,就能不受干擾,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把拳的模式滲入大腦和身體中,就好練了。
意對身體有指導作用,意對內氣有引導作用。意可把信號滲入內氣中,在內氣中形成潛意識。意一動,內氣就隨之激活,隨意而動。意和內氣的協調需要一個過程,太極拳動作緩慢,就給內氣的配合提供了條件,有時會形成氣催形動的效果。
1.意與形的關系
練太極拳,正確的方法是動作要在意的支配下進行,意形合一,讓意參與到動作的全過程。用意時,要搞清楚意在太極拳中有兩種用法:一種是動意,如擠的意、按的意等;一種是注意,行拳中注意動作到了何處,松柔的程度、內勁的大小、心的集中性等。而且注意的比例遠遠大于動意,這樣心才能靜。不停地有動意,則心必亂。在推手時,動意多很難形成舍己從人的狀態(tài)。太極拳在運行狀態(tài)時,其招式中本身就含有一定的潛意在,只需在轉折、虛實變化處加一點意引動激活拳式就行了。
意對形的作用是很大的。有的動作很難做,比如轉胸,肩腹不動,只是胸作立圓轉動。很多人看著轉不出來,但在安靜的狀態(tài)下,只是用意空轉,轉著轉著,后來就能轉了。有些很難練,或練不出來的動作,可空想著練,身體內部有了動作的模式后,就能做出來了。
2.意與氣的關系
氣是一種能量。這里的氣指內氣,由靈氣和五谷精微之氣組成,不是指呼吸的氣。這個氣不僅存在于體內,身體外圍0.7~2.7m范圍內都存在,實際上是身體在內氣之中。內氣有流動性,也有覺知性,只要長期地按固定意念和動作去運作,內氣的信息就滲入體內,當大腦發(fā)出意識,內氣就被激活,隨意而動。
練太極拳形成的丹田氣,從胸向小腹稍一用意,就會感到有氣沉入小腹。如果躺下,用意在小腹畫圈,過一會兒就會感到氣在轉動,即使停了意氣仍然在轉動,而且可超出身體的范圍。意與氣關系密切,可謂“意動氣動,氣催形動”。
3.意與勁的關系
意統(tǒng)領形與氣,共同形成了內勁。意與勁必須是統(tǒng)一的。如用腳蹬時,產生蹬意,意在腳跟,蹬出為蹬勁。此時,如果意在膝上,引膝向上,就沒有了蹬勁;或雖然腿伸直了,但只有架子,也沒有蹬意,也不會形成蹬勁。意在勁的形成中有決定性的作用。
4.意與覺的關系
意在覺中,如果沒有覺,就不知意是何物。可以無意,但不可無覺。在練拳時用意時較少,大部分是覺的狀態(tài),且用意時也必須有覺存在。意的產生、準確、變化之及時,只有在覺明的基礎上才能實現。
勁有內勁、外勁的區(qū)別。外勁指肌肉收縮產生的力,內勁是內氣摧動肌肉形成的力。太極拳是丟掉外勁,產生內勁的功法。“意氣君來骨肉臣”,說明意氣在內勁中的主導作用。勁可明顯地被感到。經典拳論上的“聽勁”,就是靜心去覺察勁的狀態(tài)。勁是內氣催動的,但練時更要注意意與勁的關系。
1.以意領勁
勁的種類、方向、虛實、快慢,首先在意上,發(fā)何種意則生何種勁。如發(fā)的擠意,就產生擠勁,不會成為采勁?!邦I勁”還有一個領的問題,如用手之拇指領還是小指領等。
2.以氣催勁
意動氣也動,內氣沿意所指方向匯集產生驅動力,這種內氣的驅動力使肢體產生運動。
3.以形顯勁
肢體受氣催動,并被神經支配,產生運動,這種意氣形三合一的勁就顯現出來了,這是意與氣合、氣與勁合的運動。
4.以覺聽勁
覺是根本,在覺中出現意,并被覺到,接著覺到氣、覺到勁。覺是心的用,心是覺之體,這成就了覺(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勁合的內三合。在語言文字的描述中,意氣勁各是各,或一步一步的,而在實際中意氣勁常常是混為一體的。
5.勁的分合
“掤、捋、擠、按”四正勁,“采、挒、肘、靠”四隅勁,實際上不只這八勁,組合起來會有數十種勁。這八種勁是勁的代表,是相。練拳要懂勁,要悟,不能執(zhí)著于相。無論是何種勁,統(tǒng)稱為勁。通過練功練出的內勁、內氣,在不練拳時就是你的精神、能量,一方面滋養(yǎng)五臟六腑四肢百脈,使身體更加強健,另一方面可進行各種腦力、體力活動,使思維更敏捷、體力更充沛。
《內經》說:“真氣者,所受于天,與谷氣并而充身者也?!碧珮O拳中的內氣就是真(靈)氣與谷氣的混合氣。真氣是先天之氣,是超物質的氣,存在于空中,在人深睡中或靜定中會進入人體,是生命的基本能量。有真氣在,人的所有組織才是活的。谷氣是五谷精微轉化而來。太極拳運動是使精化氣的過程,但也在消耗一些真氣,好在動作和緩,用意不用力,消耗少而補充多,因而會使身體逐漸強健、精力旺盛。
內氣中原本沒有太極勁信息,但運動的意識會不斷滲入內氣中,形成潛意識,這種含有太極勁潛識的內氣就能動了,一有動意就激活了內氣,一有相關的動作也激活內氣,所以才有意動氣動、形動氣動的現象。
1.氣催形動
在靜坐中,內氣發(fā)動,會產生一些奇特的動作,說明內氣具有很大的能量,可驅動身體進行運動。太極拳中的氣催形動,是按太極拳的運動規(guī)律進行的。但在氣感強時,會明顯感到有一種勁在催動手腳,這是內氣的作用使然。
2.氣動形靜
在起勢或收勢時,會明顯感到內氣從胸向下經丹田兩腿到兩腳,或以意轉丹田一會,內氣向兩腿及上身擴散。靜坐時,意在身周圍轉一會,停止意念有時也會有氣在身周圍旋轉,這都是形靜氣動的現象。
練拳主要在練意氣形勁的合一,長期有規(guī)律地練習,這四者會高度協調,合為整體。在練拳時對氣形不要太注意,覺到就行。要多注意意和內勁,意和勁雖處于變化狀態(tài),但二者很少缺失,且易于覺察,可作為覺的主要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