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朋 江聲玉 凌智勇
身份認同理論認為,身份是指一種出身或者社會位置的標(biāo)識,而認同旨在表達與他人相似或者相異的歸屬感和行為模式。從心理學(xué)角度定義的話,身份認同是個體對自我身份的確認和對歸屬群體的認知以及所伴隨的情感體驗和對行為模式整合的心理歷程。它回答我是誰和我歸屬于哪個階層兩個問題。身份認同結(jié)構(gòu)有三個方面內(nèi)容:認知、相伴隨的情感和相應(yīng)的行為表現(xiàn)。
身份認同是個人與社會互動的結(jié)果,具有層次性。一是主體對自我身份的確認和對歸屬群體的認知;二是主體對自我歸屬于某一角色身份或群體的積極或消極情感;三是主體在這些認知和情感基礎(chǔ)上形成的一定的行為模式。
在閱讀美狄亞這一形象時,筆者總能深深的被她在每一次轉(zhuǎn)變過程中的身份互動所觸動,想來這也是美狄亞這一女性形象一直以來被如此多人又愛又恨的原因之一。
美狄亞這一女性形象最早出現(xiàn)在古希臘神話“伊阿宋盜取金羊毛”中,伊阿宋是伊俄爾科斯國王的兒子,為了替父報仇,奪回王位,他不惜遠赴千里,歷經(jīng)艱難盜取金羊毛。在盜取金羊毛的途中,科爾喀斯國王的女兒美狄亞鐘情于伊阿宋,不僅違抗父命用巫術(shù)幫助伊阿宋盜取金羊毛為他報仇,更是殘忍地殺死了駕船追趕在最前列的兄弟,把尸首砍成碎塊拋入海中。她父親忙著收檢尸體沒法追上,讓他們成功逃脫。美狄亞最終如愿成為伊阿宋的妻子。在古希臘神話中,美狄亞是一個為愛人不惜背叛國家殺害兄弟的少女形象。在這里,人性中情欲的自發(fā)勢力沖破了血緣關(guān)系的天然束縛,在美狄亞這一階段的選擇中,情欲占據(jù)了最主要的地位。她這時雖然社會身份是公主,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quán)利和財富,但是她內(nèi)心對自己的身份認同卻是一個情竇初開的勇敢追愛的少女,情欲是她女性自我身份覺醒的重要契機。
她敢于追求理想中的愛情,在最初回答了“我是誰“的問題:我是一個女人,具有獨立意識的女人,我可以嘗試不依附自己的家族和親人,勇敢追求自己的愛情,義無反顧追隨心上人伊阿宋的腳步。美狄亞的行為以維護愛情為出發(fā)點,屬于個人行為,是合情的,她從一個追求愛情幸福的普通女性,上升到為愛情不惜犧牲一切的唯情主義者的化身。但是在當(dāng)時以男性為主導(dǎo)的社會中這種行為卻是不合理的,在希臘早期歷史中女性一直受著男權(quán)的壓迫與制約。正如亞里士多德在《詩學(xué)》中說到的“婦女較為低劣,奴隸十足下賤”,“讓婦女表現(xiàn)男子般的勇敢與機智是不合適的”[1]因此從這個角度看,美狄亞追求愛情的行為具有反叛精神,為女子自我身份認同打開一扇窗戶。美狄亞積極的女性身份認同正好也給當(dāng)時婦女爭取自由平等、追求個性解放樹立了正面積極的典型。
在這個階段,美狄亞自我女性身份的認同是積極的,但是對歸屬群體卻是背叛與否定的,付出了鮮血甚至是生命的慘重代價。
身份認同理論認為身份認同是個人與社會互動的結(jié)果,在歐里庇得斯的悲劇《美狄亞》中,美狄亞的整個行為其實就是這種自我身份認同與社會身份的互動結(jié)果。
1.十年婚姻生活中消極的女性自我身份認同與積極的社會歸屬
在歐里庇得斯的悲劇《美狄亞》中,美狄亞的形象更加豐滿起來。這個時候她的社會身份和個人身份認同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也帶來了隨之而來的所有情感體驗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拋棄之前所有的社會身份,來到新的國度,她不再是眾人敬仰的公主和女神,而是以伊阿宋的妻子這一新的社會身份出現(xiàn)在了科任托斯,此時的她是幸福而知足的,她收起公主的尊貴和女神的鋒芒,順從丈夫,忙于家事,生兒育女。
因為美狄亞所處的時代正好是雅典奴隸民主制社會衰落時期,女性日益淪為男性的財產(chǎn)和附庸品。對于女子來說,繁衍后代成為建立自己身份的唯一途徑,相應(yīng)的,如果離婚或是被丈夫拋棄,她則喪失了自己的身份和社會地位,因為一旦離開丈夫就意味著離開子女。因此,女性的價值必須依附于男性才能存在。
于是當(dāng)伊阿宋不念十年的夫妻情分,要投入到另一場權(quán)力游戲中去時,美狄亞最初是悲傷無助的,她整日以淚洗面,幾次感嘆說“哎呀呀!一個不幸的女人,我受苦呀!哎呀呀,苦呀!我愿這么地死了!”[2]“我愿拋棄這可恨的生命,一死求得解脫?!薄拔彝炅?,生活沒有了樂趣,我渴望死掉,朋友們。”[3]這個時候的美狄亞將自己的一切與伊阿宋綁在一起,認為與其被拋棄,不如死了算了,此時的她呈現(xiàn)出來的完全是一幅愛情奴隸的模樣。
美狄亞從最初的女性自我身份覺醒的積極者轉(zhuǎn)變成如上敘述的愛情的奴隸,完全失去自我。她當(dāng)初不顧一切背棄國家,拋棄父母,殺害兄弟,現(xiàn)在她唯一依靠的丈夫準(zhǔn)備拋棄她,在家庭中她完全看不到希望,面對克瑞翁的驅(qū)逐,她更是別無選擇,無助而絕望。
2.被棄猛然醒悟后的女性自我意識再次覺醒
美狄亞面對伊阿宋的背叛,傷心之余開始思考十年前自己的所作所為,開始想念祖國,開始反思:“愛情真是凡人的一大禍害呀”[4]在伊阿宋來假意勸她接受流放的時候,她對伊阿宋說的話其實更多是在提醒自己,她說:“熱情超過理智,我背棄了父親和我的家”[5]“我的處境就是這樣:我家里的親人都恨我,而那些我不應(yīng)該傷害的人也因為你的緣故仇視我?!盵6]她終于意識到?jīng)]有祖國沒有家沒有親人是多么可悲的事。
既回不到過去也看不到未來。她的無處安放讓她由無助絕望開始變得憤怒,她開始想辦法反擊“女人……在婚姻權(quán)利受到損害的時候,就沒有別的心比她們更毒的了。”[7]正如黑格爾說的“愛情,在女子身上顯得很美。因為女子把全部精神生活和現(xiàn)實生活都集中在愛情里和推廣為愛情。她只有在愛情里才會找到生命的支持力。如果她在愛情方面遭到不幸,她就象一道火焰被一陣風(fēng)熄滅?!盵8]
面對愛情的缺失,美狄亞就像一道火焰瞬間被熄滅,女性的隱忍,母性的光輝慢慢遠離她。執(zhí)著的愛變成徹骨的恨,她選擇用一種異乎尋常的方式從精神上痛擊伊阿宋,那就是親手將兩個兒子殺死。這是一個極其煎熬的過程,很多讀者認為這是美狄亞殘忍兇狠的體現(xiàn),筆者則認為這恰恰可以讀出美狄亞當(dāng)時絕望無助到了極點。她在憤怒的主導(dǎo)下做出最直接的反擊,這其實是一個弱者最無奈的選擇。因為選擇用殺子的方式來報復(fù)伊阿宋,這跟古希臘的普遍認識有很密切的關(guān)系,在古希臘日常生活中起作用的規(guī)則是:“我們擁有藝伎是為了愉快,擁有嬌婦是為了肉體的滿足,擁有妻子則是為了生育合法的子女,為了可靠地保護家庭財產(chǎn)?!盵9]子女被認為是父親生命在后代的延續(xù),真正的生育者不是母親而是父親,母親只是父親種子的培育和保護者。由此也可見,子嗣對于男人來說的重要程度。這同時也向她揭示了通過殺子而給予伊阿宋巨大打擊的可能性?;诖?,殺子是美狄亞的無奈之舉但又不得不為之,因為如果她只是直接殺掉伊阿宋和他的情人的話,復(fù)仇就是不完全的,她對伊阿宋有更深的仇恨,必須通過殺子才能讓他受到致命一擊。這可以從戲劇的結(jié)尾得到印證,當(dāng)伊阿宋得知兩個兒子被美狄亞親手殺害之后,他悲痛萬分地說“女人啊,你要了我的命了。”[10]只是美狄亞在這個抉擇的過程中,也是備受煎熬,她很清楚地知道失去了兩個兒子“要在痛苦和悲涼中度過我的一生了”[11],殺掉兒子讓伊阿宋痛苦不堪的同時,自己將承受雙倍的痛苦。
美狄亞從絕望無助到憤然反擊的轉(zhuǎn)變,作為一個公主,一位女神,曾經(jīng)是用血親的生命換來了自己認為理想的愛情婚姻,現(xiàn)如今突然被拋棄,她的理智已經(jīng)完全不在自己的情感控制以內(nèi)了,就如當(dāng)初她毅然決然離開家鄉(xiāng)殺害家人的時候一樣。在認清自己所處的絕望處境后,美狄亞激怒之下要放棄妻子身份,更為決絕的是她要放棄母親的身份,成為復(fù)仇女神,女性主義意識再一次覺醒。做完這一切她將所有的社會身份全部丟棄,只身一人前往埃勾斯所在的國家,再一次變成無任何權(quán)利和身份的異鄉(xiāng)人,從此成為一個忍受想念親人,懷念兒子的孤獨女人,而這種痛無疑是所有酷刑當(dāng)中對精神折磨地最為慘痛的情感之一。
美狄亞是古希臘文學(xué)作品中非常重要的女性形象之一,之所以一直以來都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和同情,筆者認為這跟美狄亞的每一次身份轉(zhuǎn)變中展現(xiàn)出來的情感力度和性格力量分不開。她每一次轉(zhuǎn)變都帶著決絕,表現(xiàn)極端,每一次幾乎都孤注一擲。在每一次孤注一擲的過程當(dāng)中,作為女性的自我身份覺醒與社會身份不斷互動,這其中折射出來的人物魅力給讀者提供了豐富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