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裕紅
作文是學生思想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具體表現,是字詞句篇的綜合訓練,要使學生走出“平淡無味,言之空洞”的作文誤區(qū),使教師走出改作文“千篇一律,無以下手”的困境,教師則應培養(yǎng)學生作文的創(chuàng)新能力,使他們的作文達到標新立異的層次。那么,怎樣指導學生創(chuàng)新思路,寫出自己獨樹一幟的文章呢?
一、激發(fā)寫作興趣,挖掘學生潛能
興趣是在個體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并在自身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心理傾向,是人活動的強大動力。因此,要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對作文的興趣。興趣越濃厚,作文的動力越強,學生創(chuàng)造性作文的潛能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來,作文效果也就立竿見影。激發(fā)學生作文興趣,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組織豐富有趣的認識活動。組織學生開展多種活動,使之獲得真切感受,留下深刻印象,自然會激發(fā)學生濃厚的興趣。如講故事、辦墻報、下鄉(xiāng)采訪等,都是學生喜愛的活動,活動后趁熱打鐵,及時寫作,學生會興趣盎然。通過活動,讓學生認識寫作的社會功能,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產生寫作的興趣。
第二,在作文批改和評講中要保護學生的寫作熱情,要注意發(fā)現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多鼓勵、多肯定、多啟發(fā),通過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利用形象化、學生氣息化和表揚性的批語,激勵學生;尋找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哪怕是一句優(yōu)美的句子,一個巧妙恰當的詞語,也要予以鼓勵;對于優(yōu)秀的作文,除范讀外,還要張貼于教室內,激發(fā)全班學生的寫作熱情。這樣會極大提高學生寫作的興趣,激發(fā)學生作文的熱情,挖掘學生寫作的潛能。
二、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感知生活的能力
作文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平時的觀察和積累。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學會觀察,學會感知生活,從而不斷地發(fā)掘寫作的源泉。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觀察,教給學生一些觀察生活的方法。關注身邊的人,包括同學、教師、父母等,關注他們的喜怒哀樂及產生這種情感的動作、表情。關注身邊的事,如新農村建設等,觀察體會這些優(yōu)惠和政策給農民帶來的實惠,給農村帶來的新變化,給農民帶來的新面貌等。這樣指導學生觀察,學生一定會寫出具有真情實感、具有鮮明時代特色和濃郁生活氣息的好文章。
三、指導學生進行求異創(chuàng)新的訓練
所謂求異,是指與別人看到同樣的東西卻能想出不同的事情,并不受傳統束縛,打破條條框框,突出一個“創(chuàng)”字,力求一個“新”字,訓練時從以下幾方面培訓學生的獨創(chuàng)性。
第一,立意的創(chuàng)新。教師要鼓勵學生只要在思想健康的前提下,敢于反向立意,敢于標新立異,獨立地、自信地用嚴峻的眼光審視周圍的環(huán)境,不要人云亦云。例如以“快樂”為話題的作文,就可以變換角度反向立意為“競賽的失敗給我?guī)砹丝鞓贰?,這樣就沒有陷入一般化、大眾化的“只有勝利才能給人帶來快樂”的慣常思維中。
第二,選材上的創(chuàng)新。材料不新鮮不具有個性化特征,是不能創(chuàng)造新意的。因而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避俗取新,選材著眼當代,緊貼現實。比如以“變化”為話題的作文,就很少會有人關注黨和政府一系列惠農政策給農村帶來的變化。再如以“幸?!睘樵掝}的作文,很多同學只會寫自己如何幸福等,很少會有人涉足“經歷失敗也是幸福和大自然和諧相處是幸福”“傾聽別人善意的批評是幸?!钡取?/p>
第三,構思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寫作文時,尤其是話題作文,同樣的立意選材,作文質量也會因表現形式的優(yōu)劣而有高下之分,因此要提高作文水平,提高作文成績,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根據自己的特點,采用一般考生少用的文章形式,如童話、游記、日記、書信、寓言等。如以“變化”為話題的作文,一位學生這樣命題《漢字告狀》,寫了一些常用漢字狀告一些單位、個人或廣告公司,隨意改變漢字的規(guī)范化書寫,張冠李戴。這篇作文之所以脫穎而出,得益于作者大膽采用了童話這一形式,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想象力,選材構思新穎獨特。
第四,語言上的創(chuàng)新。新穎的素材,精巧的構思,高深的立意,都要以語言為載體,如果語言蒼白,上述一切都會黯然失色。因此,語言的創(chuàng)新,實在是極其重要的。教師指導學生語言錘煉可從五個方面來創(chuàng)新:一是選用表現力強的詞語,力爭把人或事物表現得具體生動,形象逼真;二是適當引用名言警句,詩詞歌賦,以增加文章的內涵和文采;三是巧用修辭,妙用句式,加強對語言的包裝;四是適當點綴個別情趣的語句,增強文章的幽默效果,如活用廣告語;五是設置精彩語段等。
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是當今作文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只要教師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就一定能在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這塊新天地里有所收獲。
(作者單位:江西省奉新縣馮川二?。?/p>
責任編輯:王鋒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