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的大腦有兩個思維系統(tǒng):直覺思維的系統(tǒng)1,理性思維的系統(tǒng)2。新聞,是系統(tǒng)2的活動化、文本化和制度化。新媒體的崛起,讓沉默大多數(shù)的系統(tǒng)1有多平臺出口,新媒體是直覺活躍的媒體。由于缺乏系統(tǒng)2制約,虛假信息成時代頑疾。傳統(tǒng)媒體傾力10多年“數(shù)字化轉型”,陷入新聞危機,是傳統(tǒng)媒體、社會、新媒體的“三輸”。亟須反思“數(shù)字化轉型”,實施“升級化轉型”,轉型即對報刊廣電升級,以增大“三贏”的概率。
【關鍵詞】假消息;直覺媒體;數(shù)字化轉型;新聞危機;三輸;三贏
“信息化時代已讓位于虛假信息橫行的偽信息時代?!瘪R克·佩恩說?!拔覀冋谶M入一個危險期,公眾總是能夠被一些后來證明是錯誤的熱門話題信息煽動?!薄疤摷傩畔⒖梢詫和兂煽植婪肿?欺詐者在網(wǎng)上兜售假藥;有人偽造廣告點擊量騙取公司廣告費……”“一個黑暗的世界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的便利性蔓延開來,把硅谷最狂野的夢想拉回到現(xiàn)實。”[1]
虛假信息的死對頭是新聞,兩者的爭斗火花四濺。近10年,虛假繁榮昌盛,新聞日漸式微??山?0年,全球媒體并沒歇著,其傾盡全力在數(shù)字化轉型,虛假信息載蠕載裊的“核心事實”就證明了其失敗,亟須轉換范式,另覓新路。
一、吃瓜群眾誤報
虛假信息是個大家族,假新聞已引起全球關注。2018年底,詞典網(wǎng)站Dictionary.com宣布年度詞匯是misinformation(假消息),其定義是:散播的虛假信息,不論散播者有沒有誤導動機。該網(wǎng)站常駐語言學家解釋:他們選擇misinformation而不是disinformation,兩者的區(qū)別在于意圖。disinformation是“故意誤導”他人,即假新聞(fake news);而misinformation通常指人們相信自己分享的信息為真而“誤傳誤報”,即假消息。
正如在醫(yī)學中,為疾病命名需要精確詞匯?!凹傧ⅰ倍恰凹傩侣劇比脒x,Dictionary.com解釋:當年一些突發(fā)事件中,肆虐的主要是假消息。[2]那么多人傳播假消息,根本原因是新媒體是直覺活躍的媒體。本文所論“新媒體”,指原生新媒體,沒有傳統(tǒng)媒體根基及運作方式,也沒有以傳統(tǒng)媒體品牌為依托。新老媒體的最大區(qū)別,從新聞傳播的角度看,就在互動。傳統(tǒng)媒體是受眾,新媒體是參眾。①參眾,即半自嘲的“吃瓜群眾”,本文取“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之義。他/她邊吃瓜邊參與,常用直覺思維UGC(用戶生產(chǎn)內容)。
(一)代表性啟發(fā)
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將代表性啟發(fā)作第一種直覺思維。人們根據(jù)個體的代表性特征作判斷,忽略基礎比率的理性評估。[3]2018年11月18日有則消息:《快遞小哥因快遞被偷雨中痛哭20分鐘》。上海華東師大三村,快遞員冒雨送快遞,一車快遞被偷得沒剩幾件,在雨中痛哭20多分鐘。當晚,視頻拍攝者在微博澄清:她只看到快遞員在雨中哭泣,快遞被偷是自己的推斷。媒體進一步調查:快遞小哥因與女友吵架,在雨中哭泣,沒有快遞被偷。[4]這是個典型的代表性啟發(fā):快遞→貨物→小哥→痛哭→快遞被偷!其實,根據(jù)基礎比率,小哥因私人原因哭泣,遠比因快遞被偷哭泣的概率大!稍作理性判斷——當時忍住就好了。
或曰:基礎比率不普及。那么,據(jù)首發(fā)網(wǎng)友說:當時她聽到有人在樓下喊,打開窗簾看到快遞員哭得厲害。她想搞清事實,問一下快遞員不難吧!為什么不問?原因之一是省心,解釋這種人性有專用名詞:“理性節(jié)約。”主體本可以充分運用理性,但其不愿意,只有限地運用。理性是稀缺資源,人經(jīng)常在決策的邏輯準確性和付出的認知努力之間權衡,傾向于以最小的心智成本獲得最大的收益。收益,又涉及一種人性——“機會主義”。人有隨機應變、為自己謀求更大利益的傾向。傳播“人所未知”可提高聲譽,“我知道一些你不知道的事……”從來是傳播權威的象征。既理性節(jié)約不愿核實,又機會主義獲傳播收益,沒有什么惡意,只是假消息有太多的生產(chǎn)者。其扭曲了公眾對社會的常識感知:一車快遞被偷得沒剩幾件,還在上海華東師大……這是《水滸傳》的世界吧。
(二)熱認知聯(lián)想
直覺思維,卡尼曼提出“可認知性”,有些刺激容易認知。新媒體是多媒體,尤其是圖片、音視頻,可認知性極強;當熱點新聞與可認知性相結合,就容易展開聯(lián)想,且稱為:熱認知聯(lián)想。2017年10月9日,有假消息:《三名中國女子去韓國整容因和護照照片不符滯留機場》,三位女士臉部腫脹,包裹著繃帶,吸引眾多關注及評論。
騰訊“較真”平臺辟謠:獨家對話拍照者。其介紹:10月5日下午1點多拍照發(fā)朋友圈,照片拍攝地是韓國首爾東大門新羅免稅店地下一層會員中心,三位女士當時在排隊等待辦會員卡。照片被“朋友”拿走,一路轉發(fā)到微博,拍攝地點從“首爾新羅免稅店會員中心”變成了“韓國海關”“中國海關”“香港機場”,拍攝背景也由“等待辦會員卡”歪曲成“因整容被限制出境”。[5]
這又是理性節(jié)約!看照片想用,朋友圈或私信問一句不難吧!不問,先獲傳播收益。個人省力省心成本低廉,但成本外部化了,轉嫁給當事人與公眾。其損害當事人聲譽,甚至危及生命。聲譽,假消息引來韓國法務部辟謠;生命,那些不堪網(wǎng)絡欺凌、網(wǎng)絡暴力而走上絕路者。假消息生產(chǎn),個人成本極為低廉,社會成本非常高昂。
二、參眾直覺喧嘩
看過假消息生產(chǎn),再看傳播,尤其是參眾傳播。赫伯特·西蒙論人是有限理性,因兩個原因:環(huán)境的復雜和不確定,使獲得信息不完全;人的計算和認識能力有限;這被概括為“理性約束”。理性節(jié)約是“主動”的省力省心,理性約束是“被動”的力不從心??催^理性節(jié)約,再看理性約束。2009年5月7日,杭州飆車致人死亡案。7月20日,判決肇事者胡斌入獄3年,隨之網(wǎng)上瘋傳“受審胡斌是替身”。眾聲喧嘩,卻又理性約束力不從心,更多借助直覺思維。
可得性加權。人們在預測和判斷時,對容易得到、容易記憶的信息給予較高的權重。相比不熟悉信息,可得的熟悉信息更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被認為更真實、更相關。2009年7月21日,百度WOW吧出現(xiàn)第一個質疑帖:《眾神相信法庭上的那個胡斌是本人么?(有圖)》。圖即“胡斌突然長胖了”的庭審照片,由此展開聯(lián)想。其實,理性判斷,這樣轟動全國的案件,在眾目睽睽的庭審現(xiàn)場頂包,關注度之高、風險之高、難度之高、成本之高都可預見,要逃避制裁不可能。但是,這判斷大眾不熟悉呀、“高”與“低”看不見呀!熟悉又可得的是照片,是人肉搜索!搜胡斌生活照,與其庭審照片比對,添加從頭發(fā)、耳朵、鼻子、喉結、手臂疤痕到手指等諸多細節(jié)證據(jù),可得性愈來愈加權,除了身材、容貌、年齡、氣質對比,還從心理分析論證,胡斌變化不可能如此之大。實話實說,我也熬夜琢磨那張廣為流傳的“指鹿為馬”圖,看來不光是我一個人蠢!還記得2016年美國大選嗎?突然流行“希拉里是替身”,找出希拉里的鼻子、耳朵、手指來對比,還找出了替身是誰!卡尼曼把“可得性”作為僅次于“代表性”的第二種直覺思維,這是全球現(xiàn)象——我們都來自猴子,也會像猴子一樣當眾搔癢!
錨定值效應。這是卡尼曼論述的第三種直覺思維。根據(jù)顯著特征對事物形成第一印象,像沉入水底的錨一樣把思想固定,然后以此為參照,調整對事件的判斷。“替身說”瘋傳,重要原因是有“錨”:交警部門首次通報失誤,根據(jù)胡斌自述判定車速為“70碼”,不久道歉。但民憤已起,“70碼”成了先入為主的“錨”:質疑辦案不公。網(wǎng)民把“70碼”做成“欺實馬”的新物種,讓錨的代表性啟發(fā)、熱認知聯(lián)想、可得性加權——以上,包括以下的各種直覺思維是綜合作用的,更加深入人心。民眾焦慮日積月累,官方公信力屢遭質疑,很難形成理性對話。
歪樓性演變。告別卡尼曼,起作用的還有網(wǎng)絡傳播的特殊規(guī)律。歪樓,眾聲喧嘩中由一個話題轉移到另一個?!板^”是司法不公,先有質疑,胡斌當晚回了家,被認為是“錢權交易”。這容易“事實核查”,經(jīng)媒體采訪答復:交通事故,交警調查與備案之后,哪怕他是肇事者,出了人命,也是可以回家的,決定拘捕等要司法系統(tǒng)的啟動。再歪樓就不好核查了:胡斌憑什么這么張狂?據(jù)說有強大的家庭背景,有自稱胡的女朋友發(fā)帖:憑什么罵阿斌!一個家產(chǎn)過億卻從不炫耀的孩子……這怎么事實核查啊!“家產(chǎn)過億”?連是不是他女朋友都不知道。歪樓的麻煩在于,核查、或沒核查清前一問題,又歪出新問題。記得對韓寒的“代筆質疑”么?逼得韓寒滿地曬手稿;再質疑其獲獎、其文史水平、其父文風、一直質疑到身高!
陰謀論歸因。歪樓,總要對行為歸因,理性約束力不從心,歸為陰謀論最方便。陰謀論把事件歸結為強大集團的蓄意所為:策劃、控制、保密、暗殺等。這些集團擁有超凡能力,事情背后永遠有內情,真相背后永遠有黑手,陰謀中總有更大的陰謀?!疤嫔碚f”本是眾多歪樓之一,但一出現(xiàn),迅速成為主導框架,所有直覺思維向其匯總。高潮節(jié)點有兩處:一是找出替身叫“張禮礤”;二是搜索出“張禮礤”照片,與胡斌照片對比??ㄋ埂どK固拐f:“陰謀論的核心特征是抵觸任何糾正行為……即使有相反的證據(jù)證明陰謀不成立,也不過是有關人士欲擒故縱的伎倆?!焙贾輽z方釋疑:胡斌在校期間踢足球右手臂骨折,留有很長的傷疤;杭州并沒有名叫“張禮礤”的的哥。網(wǎng)上人聲鼎沸:絕不相信!傷疤可以偽造,“張禮礤”也完全有可能是外地的哥。連“張禮礤”照片的真身出面澄清:自己不叫張禮礤,姓劉,是某國企行政助理。這條新聞下面,眾多跟帖:“我是張禮礤?!薄拔乙彩菑埗Y礤?!薄斑@一夜我們都是張禮礤!”桑斯坦說:陰謀論“從整個社會大環(huán)境來看沒有什么道理,但是從他們自身的角度看,只要他們不改變自我封閉狀態(tài),就能自圓其說?!詧A其說的陰謀論讓一切消除陰謀思想的做法顯得更加無力,政府也不能排除在外”[6]。
普遍性錯覺。到陰謀論階段,政府釋疑不行,真身澄清也不行。直覺成為普遍性錯覺?!捌毡樾浴睆娬{群體,是群體輿論的誤判。短短幾天,“替身說”成為各大網(wǎng)絡論壇的主流,反對“替身”的網(wǎng)民被視為“五毛黨”,孤立無援。一家網(wǎng)站調查,90%的網(wǎng)民相信庭審胡斌是替身!到普遍性錯覺,人們或許私下不信“替身”,但認為大多數(shù)人相信,因而保持沉默,進而順從或接受“替身”。②到“張禮礤”最終證明是假人,不知有多少喊過“這一夜我們都是張禮礤”的網(wǎng)民想——當時忍住就好了!
以上從理性節(jié)約和理性約束,分論假消息的生產(chǎn)和傳播。而UGC,兩者事實上難以區(qū)分,理性節(jié)約和理性約束,理論有主動和被動之別,事實上也難以區(qū)分。在各個環(huán)節(jié),前邊所論各項綜合起作用。甚至,前邊沒有論及的,更多的直覺思維,也在網(wǎng)絡傳播中起作用。
起作用的根本原因:人是有限理性。深入到人性,常說“網(wǎng)絡不是法外之地”,作用不大,假消息大多不違法;道德也作用不大,關心快遞小哥就有道德心,懷疑“替身”還可說是關心司法公正!“媒介素養(yǎng)”也是常用藥,但“提高”非一日之功,俟河之清,人壽幾何?其他常用藥還有“第一時間回應”“源頭控制謠言”“官方權威信息”等,有時起作用,但對“替身”謠言,確實沒用。人性就有直覺思維,借“人人是自媒體”井噴,除非你改變人性!
人性無法改變,但假消息井噴,個人制作和傳遞的成本極低,社會成本無比高昂。成本外部化了,經(jīng)濟學稱為“負外部性”。前面分析兩條:扭曲公眾對社會的常識感知;損害當事人聲譽或危及生命??础疤嫔碚f”,把杭州市政府和司法機關的公信力推向崩潰的邊緣,增加第三條:放大社會風險。一是“疊加風險”。現(xiàn)實問題和歷史問題,實際利益問題和意識形態(tài)問題,政治性問題和非政治性問題交叉感染。二是“聯(lián)動風險”。一個訴求的解決引發(fā)其他訴求,一個地區(qū)發(fā)生的問題導致其他地區(qū)效仿。三是“聚合風險”。虛假信息是大家族,假消息之外還有假新聞,兩者均屬謠言。謠言勾聯(lián)聚合,炒作煽動,“茶杯風波”極短時間就可能驟變?yōu)樯鐣埦盹L,釀成重大群體性事件。四是“多點風險”。網(wǎng)上輿情觸點多、燃點低、擴散快、烈度強,消防隊可以滅火,但同時多處火災,消防隊也無能為力。而且,天天忙于滅火,讓一、二把手上前線,你那個地方還怎么發(fā)展?還談什么決勝全面小康?
三、新聞及其式微
(一)系統(tǒng)1與系統(tǒng)2
人的大腦有兩個思維系統(tǒng),而不是一個,這在社科領域已成為共識,丹尼爾·卡尼曼有詳細論述。系統(tǒng)1是直覺思維,系統(tǒng)2是理性思維;當我們醒著,兩者都處于活躍狀態(tài)。系統(tǒng)1自主運行,不斷向系統(tǒng)2提供印象和意向;系統(tǒng)2往往略加調整,接受系統(tǒng)1的建議。但是,系統(tǒng)1遇到麻煩,便會向系統(tǒng)2尋求支援,問:17×24=?。必須激活系統(tǒng)2,后者集中注意、調動知識、搜索記憶以尋找答案。還有,系統(tǒng)2的重要功能是質疑,尤其當系統(tǒng)1要犯錯時,系統(tǒng)2會加速運作,提出警告。如聽到“白魚吃糖果”,系統(tǒng)1一抖:短視頻?系統(tǒng)2一愣:胡說!
新聞是什么?作為活動的新聞,是系統(tǒng)2的社會外化。新聞的首要功能是守望環(huán)境,其源于初民的“哨兵”,站在高坡上,發(fā)現(xiàn)異常即發(fā)警報。假如早期哨兵是個“直覺人”,動不動大叫:山下的女人是老虎;八公山上草木皆兵……上當?shù)某蓡T要對他群起而毆之。清月出嶺光入扉,他撫摸棒傷自言自語:當時忍住就好了!實踐出真知,對直覺的反思就是這么來的,系統(tǒng)2的質疑就是這么進化的;其在新聞人中代代相傳:你母親說她愛你,請核實!守望環(huán)境,不光要避免犯錯,還要盡責。系統(tǒng)1遇到麻煩,激活系統(tǒng)2:草木,究竟是不是兵;山下的老虎不吃人,模樣還挺可愛……又在新聞人中代代相傳:報道事實、報道真相。
作為“活動”的新聞,進化為作為“制度”的新聞。后者與走出中世紀,進入現(xiàn)代社會同步,環(huán)境愈來愈復雜,要有專業(yè)化的“媒介組織”當哨兵,這是系統(tǒng)2的制度安排??崧摫苊庀到y(tǒng)1出錯的原則很簡單:放慢直覺,調動系統(tǒng)2——忍住就好了!但這“明智的過程在最需要的時候不會被應用到生活中”,“盡管系統(tǒng)2掌管懷疑和不信任的大權,但是它有時很忙,不忙時也很懶惰,總會擅離職守。的確,已有證據(jù)顯示,當人們勞累或是精力耗盡時,更容易受那些空洞卻有說服力的信息影響”。還有,質疑自己的直覺不愉快;當你處于麻煩中時,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更多的質疑……
怎么辦?人類創(chuàng)立機構,機構比個人更容易避免錯誤,“因為機構的人多,自然就思考得很慢,也更有能力按規(guī)則行事。機構可以制定和有效使用檢查表(引者按:像媒體的‘采前會‘編前會‘三審三校)……機構能夠鼓勵其成員形成一種在靠近雷區(qū)時互相留意和提醒的文化,而這種文化的形成一部分是通過為其成員提供一些獨特的詞匯(引者按:像記者常說的‘真相‘謊言‘失實‘準確‘多信源‘交叉印證等)”[7]。人是有限理性,但人通過制度化的媒介組織來擴展有限理性。降低思維負擔,公眾不需要自己“忍”,當其直覺遇到麻煩時,他會尋找新聞。降低犯錯概率,霧里看花,水中望月,你知哪句是真、哪句是假?新聞代公眾質疑,揭穿假冒偽劣,報道事實真相,讓社會避免或少犯錯誤。系統(tǒng)2的理性功能,通過新聞制度,幫人類度過無數(shù)驚濤駭浪、激流險灘。
當前的嚴峻問題是:系統(tǒng)2制度化的新聞,為何近10年日漸式微?一瞥近3年“年度詞匯”:2016年《牛津辭典》選“后真相”,2017年《柯林斯英語詞典》選“假新聞”,2018年Dictionary.com選“假消息”。虛假信息攻城略地,事實真相節(jié)節(jié)敗退。關鍵內因是:近10年,全球媒體(本文用媒體,均指傳統(tǒng)媒體)奉為圭臬、匯為大潮的數(shù)字化轉型,陷入了新聞危機。
(二)新聞三重式微
詞綴的“化”,表示轉變成某種性質或狀態(tài)。數(shù)字化,即轉變成數(shù)字狀態(tài);數(shù)字化轉型,即傳統(tǒng)媒體轉型為數(shù)字媒體、新媒體。本文論直覺媒體是“原生新媒體”,與之相對,作為轉型目標的新媒體,均為傳統(tǒng)媒體所辦,是為“派生新媒體”。兩者網(wǎng)上競爭,新聞三重式微。
第一,派生新媒體造血不足。新老媒體的最大區(qū)別即互動。派生新媒體,在數(shù)字化轉型范式中,即轉型的新媒體,是否主打互動?不主打,轉不過去;主打,轉過去又成直覺媒體;照樣代表性啟發(fā)、熱認知聯(lián)想、可得性、錨定、歪樓、陰謀論、普遍錯覺……沒看一些報道后面的評論嗎?歪樓歪到十萬八千里!新聞只能在“極有限”的范圍或程度互動,否則,“女人花”和“紅顏禍水”會互動到世界末日??墒恰皹O有限”互動,一些網(wǎng)民就不來了,派生新媒體獨立生存,造血不足了。但它是轉型先鋒或目標,占據(jù)著道德高地,你還得不惜血本培育。無論怎么培育,它一直是多投入少產(chǎn)出,有投入無產(chǎn)出,新媒體反拖累傳統(tǒng)媒體。新聞——從作為活動看,媒體減版、裁員等;從作為制度看,機構虧損、倒閉等;新聞怎么不式微!
第二,原生新媒體爆炸式成長。僅造血不足,就否定轉型為新媒體。就算你硬撐,終于數(shù)字化轉型,你是新媒體,得同原生新媒體競爭。后者爆炸式成長,因為兩個原因:一是直覺井噴。直覺是人性,農村老太太直覺最好了,丟了雞,她讓你往東南方找!這種“本能直覺”,以前被新聞制度邊緣化,停留在街談巷議、小報新聞。新媒體崛起,沉默大多數(shù)的本能直覺,有了多平臺出口,一有熱點,直覺就呈井噴之勢。二是盈利模式。直覺井噴是有利可圖的,尼古拉斯·卡爾說:“互聯(lián)網(wǎng)提供了一個有效機制,它能從大量免費勞動力所創(chuàng)造的經(jīng)濟價值中獲利?!盵8]除極少數(shù)的例外,新媒體互動“趨于無限”?;佑姡髁坑?,盈利愈多——管它真的假的。
第三,假壓了真,假就是真。再看真與假的兩軍廝殺。MIT(麻省理工學院)分析Twitter面世以來被300萬用戶轉發(fā)過的12.6萬條新聞,研究發(fā)現(xiàn):相比準確報道,假新聞和謠言在社交網(wǎng)絡能觸及更多人群,滲透更深,傳播更快。“準確信息往往不能到達10層以上的轉發(fā),而假新聞可以到達19層,速度上也比獲得10個轉發(fā)的準確新聞快10倍?!睘槭裁??研究提出兩種假設:假新聞更傳奇;假新聞能激發(fā)更多情緒。[9]我補充:傳奇與“代表性”“可得性”“熱認知”密切相關;情緒與“錨定值”“歪樓”“陰謀論”密切相關;即傳奇和情緒均作用于系統(tǒng)1。前引丹尼爾·卡尼曼分析,系統(tǒng)1活躍而自主運行;系統(tǒng)2或忙或懶惰。懶惰,不愿多費一點力;忙,只對重要活動集中精力。普通網(wǎng)民一般有更重要的工作和學習,甚至打麻將都比網(wǎng)上轉發(fā)重要——輸?shù)氖钦娼鸢足y!假新聞的傳奇和情緒,訴諸活躍的系統(tǒng)1,加上系統(tǒng)2的懶惰——不假思索就轉發(fā)。謠言鋪天蓋地,必然影響輿論,必然引起公眾的真實反應和行動,將產(chǎn)生非?,F(xiàn)實的后果——假壓了真,假就是真。
反思傳統(tǒng)媒體10年“數(shù)字化轉型”,只看新聞,派生新媒體造血不足拖累傳統(tǒng)媒體,新聞絕對式微;原生新媒體爆炸式成長直覺思維井噴,新聞相對式微;真假消息兩軍對壘,新聞昨日失一城、今日丟一地,日日加速式微……三重式微,“數(shù)字化轉型”陷入三重新聞危機。
危機,不是陳詞濫調的“有危必有機”,而是庫恩所謂的“范式危機”。近10年,媒體的主導范式即“數(shù)字化轉型”,轉了10年,轉出反常危機:新聞式微、虛假橫行;信息化時代有讓位于虛假信息橫行的偽信息時代的危險。庫恩論對危機有兩種基本反映:一是在原有范式中繼續(xù)解謎。好多論數(shù)字化轉型之必要、之緊迫、之如何擺脫困境,大體如此。但理論的自我重復和實踐的迄無成功,是解謎失敗的表征,數(shù)字化轉型進一步發(fā)展的可能性,正在“空轉”中耗盡。二是把危機看作科學革命的先兆,是新范式取代舊范式的前提條件。[10]10年,夠了;全球,媒體都累了;實踐,證明其失敗;散了吧、認了吧、算了吧、放了吧……亟須轉換范式,另覓新路。否定“數(shù)字化轉型”,實施“升級化轉型”。數(shù)字化轉型是轉型為新媒體;升級化轉型是轉型為報刊廣電的升級版,轉型即對報刊廣電升級。報紙當然會被取代,能取代報紙的,是一張更好的報紙!兩種轉型的區(qū)別,我已專文論述,此處不再贅述。[11]
四、三輸還是三贏?
新聞式微,顯性惡果,是報刊廣電衰落。隱性惡果,是假消息、假新聞、后真相成時代頑疾。還有更深的惡果,新媒體日子也不好過,全球都有加強監(jiān)管的呼聲與行動??雌饋砗孟駛鹘y(tǒng)媒體、社會、新媒體,成了三輸。但新媒體就是直覺活躍的媒體,轉型為新媒體,增加更多的直覺媒體。那只好搓著手,任憑三輸?不!牽牢升級化轉型的牛鼻子,轉型為報刊廣電的升級版,化三輸為三贏——增大三贏的概率。
直覺有時是很靈的。丹尼爾·卡尼曼研究直覺有效的條件:“可預測的、有足夠規(guī)律可循的環(huán)境”;“通過長期訓練學習這些規(guī)律的機會”;兩者培養(yǎng)“習得直覺”,不同于“本能直覺”。[12]且以兩者培育公眾的“新聞習得直覺”。
共享常識的世界。個人的日常生活受常識支配,常識代表“理所當然”“不言而喻”地看待和理解現(xiàn)實的方式。新聞的前提,是媒體和公眾共享常識數(shù)據(jù)庫,否則新聞無法理解。新聞的意義(知識、信念、社會規(guī)范和價值觀),要爭取公眾認同;而每條獲得認同的新聞,都是對常識數(shù)據(jù)庫的刷新:喚醒、維護、商榷、修訂。公眾儲備共享常識,掌握相同的通向“意義地圖”的路徑,有直覺有效的第一個條件:有規(guī)律、可預測的環(huán)境。
新聞式微與媒體衰落互為因果。報紙??傆惺纸诸^拍手:早死早好!就沒調動系統(tǒng)2,想想社會承擔的代價吧!
有150年歷史的《落基山新聞》倒閉,紐約公共電臺主持人采訪該報記者,想了解公眾會錯過些什么?畢竟當?shù)剡€有《丹佛郵報》出版。
主:就在報社倒閉的那一周,你在做什么內容的報道?
記:你是說,由于報社倒閉,讀者錯過的本該出現(xiàn)在周六(報社倒閉后的第二天)報紙上的內容是什么,對嗎?我們準備好了一條政府機構被指控挪用公共資金的新聞,一條州政府監(jiān)護下的孩子們遭受虐待的新聞,還有一名丹佛的公交車司機的事件,他幫助一位老媽媽和她的女兒過馬路的時候被撞倒,而州巡警認為他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還給了他一張罰單,我們的記者準備報道這位司機其實是遵守法律穿過馬路的,他根本就不應該被罰。
主:你上面所說的這些新聞后來其他媒體報道了嗎?比如,《丹佛郵報》。
記:沒有,所有這些故事其他媒體都沒有報道。
常識共享的世界,什么叫“虐待孩子”;什么是“挪用公共資金”;什么屬于“遵守法律過馬路”?要靠一篇篇報道“構建意義”,把個別的人和事通過報道轉化成公共資源。當然,媒體也是有限理性,也許“虐待孩子”的報道有錯漏,但還有其他媒體,這又涉及兩個系統(tǒng)的區(qū)別:系統(tǒng)1靠聯(lián)想運行,系統(tǒng)2受規(guī)則支配。其他媒體按規(guī)則采訪、按規(guī)則敘事……就能“糾錯”,讓“虐待孩子”的常識得到刷新。媒體衰落,讓最初或糾錯的新聞——一并式微。作者算賬:以上是4名記者在一天完成的報道?!叭绹牡胤矫襟w至少減少了20%的新聞報道量。然而,真正失去的是什么則很難準確確定。”[13]可以大體確定:新聞式微,對什么是“虐待”,什么是“挪用”……少了共享常識,少了共同感知的意義。習得直覺缺少培養(yǎng),本能直覺尖叫——紅了后真相,瘋了假新聞和假消息。報紙死不死,是新聞業(yè)的家事;新聞死不死,是全社會的公共事務。
信賴媒體的品牌。媒體也良莠不齊,前面論新聞作為“活動”、作為“制度”,現(xiàn)在,作為“文本”的新聞,重要性凸顯。新聞文本的基本特征:是公眾可驗證的敘事,公眾是在“長期驗證”中信賴那些報道事實說真話的媒體。這涉及直覺有效的另一個條件:長期訓練與學習。隨之引出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媒體融合,誰跟誰融合?
新媒體是直覺活躍的媒體,新老媒體的內容生產(chǎn)無法融合。因此才有大量的融而不合、似融似合現(xiàn)象,以至于有媒體人對融合發(fā)展產(chǎn)生懷疑,甚至打退堂鼓。否!內容生產(chǎn)要同派生新媒體融合:同一傳媒集團的新老媒體,以品牌為旗,融為一體!派生新媒體獨立生存造血不足,為什么要獨立呢?網(wǎng)上新聞式微,為什么要“僅僅”網(wǎng)上呢?你的網(wǎng)下媒體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全球品牌,內容為王,做亮金字招牌。報刊廣電傳播與網(wǎng)上信息有區(qū)別,盲人都看得見!派生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融為一體,與原生新媒體不同。公眾直覺遇麻煩,他尋找新聞;紛紛擾擾、公婆各說,他先聽媒體的。媒體品牌愈多愈亮,愈給公眾培育新聞習得直覺的機會。
前引MIT研究有個“出乎意料的發(fā)現(xiàn)”。最初設想:分享假新聞最多者將大受歡迎;事實卻相反:分享準確信息的用戶擁有更多的關注者,并且發(fā)布更多的Twitter。這真讓人高興!但結論令人抓狂:真相起跑很快,但假新聞還是會贏。研究者沮喪地說:“目前,尚不清楚有哪些干預措施可以扭轉這種倒向虛假的趨勢?!边@正是新聞危機深化的癥候:反常變得冥頑不化,人們有顯著的專業(yè)不安全感,這種不安全感是在原有范式解不開它本應解開的謎的持續(xù)失敗中產(chǎn)生的。數(shù)字化轉型不是答案,它本身就是問題。為什么不轉換范式?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傳統(tǒng)媒體升級化轉型。線下,高質量做強報刊廣電傳統(tǒng)大本營;線上,布局網(wǎng)絡傳播矩陣。這是微觀的、內容生產(chǎn)的媒體融合。還有宏觀的、商業(yè)聯(lián)盟的媒體融合。新媒體是直覺媒體,也是商業(yè)媒體,但它不滿足“僅僅”依賴直覺——經(jīng)常盜傳統(tǒng)媒體的版。要有解決辦法:網(wǎng)上文檔嵌入“自行銷毀”代碼,未經(jīng)授權的網(wǎng)上搬運,代碼啟動,文檔自毀為萬道霞光……[14]有了自毀代碼,高質量內容才能公平議價,新老媒體結成商業(yè)性的戰(zhàn)略聯(lián)盟。[15]新媒體愈多,我的“買家”愈多。少賣些給受眾和廣告商,多賣些給新媒體。金錢不能買來快樂,但可以買走不快樂!
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兩個人:培育公眾的新聞習得直覺。與“媒介素養(yǎng)”論著眼公眾能力不同,這是堅持“制度比人強”,發(fā)揮制度化的新聞力量改變人的行為。一是在平時。時時刻刻刷新共享常識的世界,有公眾信賴的媒體品牌,公眾的新聞習得直覺愈有效,愈擠壓虛假信息的生存空間。二是在輿情洶涌時。哪怕陷入群體性錯覺,仍有一批人尤其是輿論領袖,“大事看大報”“大事看大臺”;新聞在關鍵時刻喚醒公眾理性,助推社會回歸正軌。
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三個人:新媒體以“專業(yè)直覺”平臺守望環(huán)境。既然是媒體,新老有共同功能。以上論“新聞”習得直覺,而各行各業(yè)的網(wǎng)民還有“專業(yè)化”的習得直覺,傳統(tǒng)媒體缺少互動,吸納專業(yè)直覺先天不足,UGC正好借“各種”新媒體平臺發(fā)聲。必須強調,系統(tǒng)2并非完美無缺,它是“有限”理性。人類以兩種方式擴展有限:一是眼睛向外,通過制度、機構、技術等節(jié)省心智成本,擴大理性范圍。二是眼睛向內,通過發(fā)掘情感、習得直覺等潛在資源解放心智束縛,深化理性層次。
還記得“周老虎”嗎?打虎先鋒,是中科院植物學家傅德志:“用我的頭擔保,虎照是假的,當?shù)亟^沒有超過10厘米的葉子?!边@是“專家型”習得直覺,是“有規(guī)律的環(huán)境、學習到的技能”長期浸潤的結果。只是,它往往與本能直覺相混,傅德志與周正龍互賭腦袋,如果放任系統(tǒng)1,大概只好“互砍腦袋”,還好我們有系統(tǒng)2的制度化,媒體介入調查,采訪鎮(zhèn)坪縣、采訪國家林業(yè)局、采訪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在內的六方專家對照片的鑒定。“周老虎”事件,網(wǎng)民專業(yè)直覺質疑→傳統(tǒng)媒體調查→真相水落石出→社會回歸正軌,是傳統(tǒng)媒體、社會、新媒體較為理想的三贏。
三輸還是三贏,生存還是毀滅?就是這個問題。
注釋:
①“參眾”是范東升先生對“participants”的譯文,比多用的、容易與營銷學相混的“用戶”,更是新聞傳播專業(yè)術語。見范東升.拯救報紙[M].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11:155.
②“替身說”史實,主要參考周裕群.當代中國社會的網(wǎng)絡謠言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146.
參考文獻:
[1]馬克·佩恩,梅勒迪斯·法恩曼.小趨勢2:復雜世界中的微變量[M].曲磊,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Ⅶ、Ⅷ、ⅩⅩⅥ.
[2]丹妮,編譯.詞典網(wǎng)站Dictionary.com年度詞匯:misinformation[OL].[2018-11-28].“中國日報英語點津”百家號.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8364557502688683&wfr=spider&for=pc.
[3]丹尼爾·卡尼曼.思考,快與慢[M].胡曉姣,等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388、394、397.
[4]年度虛假新聞研究課題組.2018年虛假新聞研究報告[J].新聞記者,2019(1).
[5]年度虛假新聞研究課題組.2017年虛假新聞研究報告[J].新聞記者,2018(1).
[6]卡斯·桑斯坦.陰謀論和其他危險的想法[M].陳麗芳,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0-11.
[7]丹尼爾·卡尼曼.思考,快與慢[M].胡曉姣,等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216.5、8、65、385-386.
[8]尼古拉斯·卡爾.數(shù)字烏托邦:一部數(shù)字時代的尖銳反思史[M].姜忠偉,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37-38.
[9]MIT做了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假新聞研究,發(fā)現(xiàn):真相總是跑不過謠言[EB/OL].[2018-03-20].“全媒派”公眾號.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58434609&ver=1620&signature=3ssJtRqjPZ6iaEiPdtJ7X8LOY7lpRNSt5NBzdsWT-d8TCV9ww8ELHW6JfRACicNSve4r
O75G5AcmjBSV8PmYeyVGAQWiLHnfRXj-MR3VWiSU3rQDvkh-ydqq
Yh5Qp-*P&new=1.
[10]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第四版)[M].金吾倫,胡新和,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66、68.
[11]張立偉.升級化轉型辦好報紙:反思十年數(shù)字化轉型[J].當代傳播,2019(2).
[12]丹尼爾·卡尼曼.思考,快與慢[M].胡曉姣,等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216.
[13]肯·多科特.傳媒經(jīng)濟學:信息傳播的12種總趨勢[M].何訓,徐繼華,譯.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1:6-7.
[14]張立偉.+互聯(lián)網(wǎng)新鑄五柄競爭利器(下)[J].中國記者,2017(2).
[15]張立偉.戰(zhàn)略聯(lián)盟:盈利模式清晰的媒體融合[J].當代傳播,2016(4).
(作者為四川省社科院新聞所二級研究員)
編校:王 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