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惠芳
摘要:指出了隨著洛南縣農(nóng)村產(chǎn)業(yè)結(jié)構(gòu)的優(yōu)化調(diào)整、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洛南山區(qū)群眾栽植花椒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先后在房前屋后、山坡、田埂廣為栽種,截至2015年底洛南累計栽植花椒1402hm2,但由于栽植不規(guī)范,保存率低,科管跟不上,流膠病嚴重發(fā)生,導致花椒樹大面積死亡,花椒基地實際保存面積只剩下203hm2,年產(chǎn)花椒161t。為此,深入洛南縣永豐、保安、景村、石門、三要等花椒基地鎮(zhèn)進行了細致調(diào)研,總結(jié)出了適合洛南各地的花椒豐產(chǎn)栽培技術(shù)措施,為洛南乃至秦巴山區(qū)花椒生產(chǎn)提供參考。
關(guān)鍵詞:洛南;花椒;豐產(chǎn);措施
中圖分類號:$57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9-0191-03
1選擇適宜的園址
在洛南及秦巴山區(qū)建花椒園時,應選擇海拔1500m以下,坡度25。以下的陽坡、半陽坡、平地,和土層深厚肥沃、土壤pH值7.0~7.5的砂土、輕壤土、輕黏土建園。建園地地下水位應不高于1m。
2整地方法
2.1穴狀整地
梯田埂邊、其他農(nóng)田邊及房前屋后等零星栽植花椒,宜采用此法。穴的規(guī)格為:長、寬各60cm,深50cm。挖時將穴內(nèi)表土與底土分開放置,以便栽時分別回填。
2.2全面整地
平地建園,采用此法。即先將底肥均勻撤施在園地上,然后深翻,再整平,按株行距挖栽植穴。底肥采用農(nóng)家肥,施肥量35~40萬kg/hm2,栽植穴規(guī)格為長、寬各60cm,深50cm。
2.3帶狀整地
平地建園或在25°以下的坡地栽植,采用此法。一般帶寬1~1.5m,帶間距50~60cm,相鄰帶心距與行距相同。挖帶時,帶內(nèi)表土與底土分開放置,將肥與表土混合均勻后,填入帶的中、下部,底土撒在帶的上部及園區(qū)。在帶內(nèi)按株距挖穴,穴的規(guī)格為:長、寬各60cm,深50cm。
2.4水平階整地
25°以下的坡地,田面寬按2~3m修筑。修筑時,依等高線進行,田面要修理平整,外側(cè)筑土埂,用锨拍實,在修好的田面上挖穴,穴的規(guī)格為50cm×50cm×50cm。
2.5魚鱗坑整地
在干旱、地形復雜、坡面破碎、坡度較陡、容易發(fā)生水土流失的干旱山地及黃土地區(qū)宜挖魚鱗坑。其方法是:以栽植點為中心,將上部土挖到下部,并堆成直徑約1.5m的半圓形土坎,形似魚鱗狀,將石塊、草根等堆在土坎上。然后挖栽植穴,穴的規(guī)格為50cm×50cm×50cm。
3認真栽植
3.1選擇適宜品種
花椒不同品種對環(huán)境的適應程度有很大的差異,一般大紅袍喜肥耐旱,小紅椒耐旱、耐瘠薄,大紅椒喜肥耐水,枸椒耐旱、耐瘠薄、耐寒冷。花椒建園時,選擇品種應充分考慮各品種的適應性和洛南各地的氣候、土壤特點。
3.2適時栽植
洛南花椒建園適宜的栽植時間為春栽、秋栽。
3.2.1春栽
早春土壤解凍至萌芽前栽植,宜早不宜遲。栽前用水浸泡半天以上,栽后澆足定根水,待水滲后,再覆土埋嚴。栽后最好在距地表10cm左右處截干,可提高成活率。
3.2.2秋栽
在土壤封凍之前20多d栽植。栽后截干,并修土丘,以利防寒越冬。
3.3栽前處理好苗木
無病蟲、無損傷,一時栽不完的苗木要選背風向陽的地方進行假植。
3.4合理密度
在土層深厚、土壤水肥條件好的地方集中連片建園。在土層較厚、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塊,樹體生長較為高大,栽植密度應稀些,多采用4m×4m或4m×5m的株行距;在土層較薄、土壤水肥條件差的地方集中連片建園,一般樹體較為矮小,栽植密度應稠些。多采用2mX 3m或3m×3m的株行距;一般梯田埂邊和其他農(nóng)田邊栽植花椒,可順地埂栽一行,株距以3~4m為宜。
3.5栽植方法
3.5.1挖坑
首先,按規(guī)劃的栽植點挖60~80cm見方的栽植坑。挖坑時將表層熟土與深層心土分開堆放,然后,將農(nóng)家肥5~10kg與熟土拌勻,向坑內(nèi)回填部分,并在坑底作成中間略高的小丘。
3.5.2栽植
苗木栽植務(wù)必按“三埋兩踩一提苗”的方法去做。將苗木根系抖展自然放入坑的正中。
3.5.3澆水保墑
苗木栽植時要澆足定根水,待水滲完后封土保墑。
3.5.4筑壟培土
田邊地埂栽植后,沿地埂筑壟,以蓄水保墑,防止水土流失;花椒幼苗耐寒性較差,較冷的地方秋季栽植花椒后要給幼苗培土,以防凍害,培土高度以比截干后的苗高略低1-2cm為標準。培土用锨拍實,翌年春幼樹發(fā)芽前務(wù)必及時扒除,以防悶芽。
3.6栽后妥善管理
花椒新栽后應注意抓好如下幾方面的管理工作。
3.6.1修剪定干
定干時要求剪口距剪口下芽1cm。定干高度一般以60~80cm為宜。
3.6.2適量灌水
栽后要及時灌水或樹盤覆蓋薄膜保墑。
3.6.3分次追肥
栽植成活后的幼樹,要在6月中旬結(jié)合灌水或降雨追施少量氮肥,以9月上旬至土壤封凍之前為佳。根外追肥也叫葉面噴肥。在葉面噴施0.5%的磷酸二氫鉀,每隔15d噴1次,連續(xù)3次,以促進枝條組織成熟老化提高抗寒能力。
3.6.4防寒越冬
對1~2年生的幼樹,冬前都要采取防寒措施,能整株培土的即整株培土防寒,不能整株培土的可在莖干基部培一土堆,上部用草把捆綁裹纏,外用塑料布包扎。
3.6.5及時防治病蟲害
要隨時檢查,發(fā)現(xiàn)病蟲害應及時防治。
4科學管理花椒園
花椒園管理事關(guān)椒果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
4.1椒園培土翻耕
椒樹抗寒力差,特別是幼樹,在寒冷地方越冬易受凍害,要培土防寒。埋土前用麥草或塑料帶包裹樹干,然后用火炕灰或干凈園土埋嚴實。進入結(jié)果初期一要年年培土,即入冬前把田園表土堆至樹干基部,以保護根頸部分安全越冬,來年春天再把樹干基部的土扒開。椒園土壤深翻有利于花椒根系的生長發(fā)育。從秋季開始,到土壤解凍前都可耕翻。翻耕時,把握住樹冠內(nèi)淺挖,樹冠外深挖,行間可結(jié)合施基肥,深翻30~50cm。
4.2除草
4.2.1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是椒園管理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1~2齡椒園每年中耕除草3~4次,3齡以上椒園每年進行1~2次。
4.2.2化學藥劑除草
常用化學除草劑如百草敵、五氯酚鈉、氟樂靈、草甘膦、西瑪津、利谷隆、敵草隆、茅草枯等。
4.3椒園施肥
4.3.1土壤施肥
4.3.1.1施肥時期
花椒施肥應本著“以有機肥為主、化學肥料為輔”的原則進行。根據(jù)不同種類肥料的性質(zhì)和花椒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應把握住以下幾個關(guān)鍵施肥時期。
酸鈣和氯化鉀各0.5kg。
4.3.1.2施肥方法
花椒園土壤施肥方法有環(huán)狀溝施肥、放射溝施肥、條溝施肥、穴狀施肥、全園施肥等。
4.4灌水
椒園灌水應把握住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4.4.1萌芽前
主要是補充越冬期間的水分損耗,促進花椒樹的萌芽和開花。
4.4.2幼果膨大期
本次灌水對保證當年產(chǎn)量、品質(zhì)和第二年的生長、結(jié)果具有重要作用。
4.4.3生長中期
為提高當年花椒產(chǎn)量,在果實膨大中后期,仍需灌一次水。
4.4.4入冬前
為保證花椒樹安全越冬應灌一次水,以促進基肥的腐熟分解,利于根系發(fā)育。
4.5抓好冬季管理
4.5.1施肥
秋季未來得及施基肥的椒園,應在冬季土壤封凍前將基肥施入。
4.5.2剪枝
進行修剪整形。
4.5.3刮皮
刮除樹體粗皮。預防在椒樹的粗皮裂縫中常寄生的很多越冬蟲卵,樹干上常生有桑白蚧,刮除的粗皮和流膠斑,集中燒毀,再搽上流膠威、索利巴爾農(nóng)藥,然后抹上稀泥覆蓋傷口,可消滅病菌和蟲卵。
4.5.4涂干
樹干涂白,以減少凍害,延遲椒樹的萌芽和開花,減輕春季晚霜對椒樹的危害。同時,可殺死樹皮內(nèi)隱藏的越冬蟲卵和病菌。減少樹枝吸收太陽能,降低樹體溫度,推遲萌芽、開花期,避開晚霜或寒流危害。
4.5.5噴藥
在椒樹發(fā)芽前整株樹噴1次農(nóng)藥,最好在花椒葉未落時噴藥,防治效果極佳。
4.5.6清園
在冬季翻園前及時剪除病蟲枝、清理雜草枯枝和落葉,集中燒毀或深埋,消滅越冬病菌和蟲卵。
4.5.7翻園
利用冬季低溫干旱的自然條件,將土壤中越冬的害蟲翻出凍死或被鳥類取食。翻園深度以20~25cm為宜。
4.5.8澆水
冬季進入“三九”后,給花椒澆足一次凍水,可增強花椒抗寒力,保護樹體安全越冬。
4.6抓好采后管理
花椒采后的管理應重點抓好如下幾方面的工作。
4.6.1保護葉片
9月中旬可噴布1次7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300~400倍液,以防治銹病、褐斑病等。同時葉面噴施0.1%~0.2%的尿素液,或噴0.1%~0.3%的硫酸亞鐵溶液以補充營養(yǎng)、增強光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