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明 劉思遠
高校承擔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培養(yǎng)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重任,作為社會中堅力量的大學生,應該樹立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紅色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直接思想來源和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天然載體,校園文化在當今高等教育中應該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培育具有紅色文化底蘊的校園文化,發(fā)揮紅色文化引領校園文化的實踐導向作用,不斷增強當代大學生的理想和信念,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而這種影響往往是任何課本所無法比擬的。將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到思政教育、校園文化建設、實踐教學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的契入點。本文以南昌市某高校紅色文化培訓活動為例,闡述井岡山紅色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深入剖析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
紅色文化是一種基于中國革命實踐而產生的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多層次、多形態(tài)的文化體系。發(fā)掘和利用紅色文化獨特的價值功能,不僅有利于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踐性,還對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和世界影響的紅色文化產業(yè)新品牌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紅色精神是紅色文化的集中體現(xiàn),以抒發(fā)愛國情懷,傳承優(yōu)秀文化,塑造人格品質,弘揚社會正氣的文化為內涵,正是引導當代大學生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紅色文化精神傳承優(yōu)秀的思想道德品質可以作為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鮮活教材。1927年,大革命的舊中國失敗后,根據當時中國的實際情況,睿智的共產黨人當機決斷,引兵井岡山,為中國革命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即“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驗證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預判,創(chuàng)建當代中國第一個紅色政權并培育了井岡山革命精神。“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密切聯(lián)系人民群眾的思想作風,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思想路線,艱苦奮斗的作風”是對井岡山精神的詮釋,也是高校校園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動力,理應成為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弘揚井岡山紅色文化,就是傳承紅色基因,深入開發(fā)井岡山紅色文化,作為充實、豐富和引領校園文化的方法和載體,加強大學生的紅色文化教育,加深其對共產黨艱苦奮斗的發(fā)展歷程認識,把井岡山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牢記自身對于國家建設的使命和責任,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增強社會責任感。
井岡山紅色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它反映了當時紅色分離主義地區(qū)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特征。它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思想的人民群眾的文化精髓,它也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特色文化的碰撞與整合。井岡山紅色文化啟發(fā)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智慧,解放了他們的文化觀念,通過對理論的循序漸進的探索和研究,逐步調動了人民群眾思想轉變的主觀能動性。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一般只停留在書本上,由于存在時間和空間差距,學生缺乏感同身受的體驗,很難在課堂上引起學生的共鳴,在學生中無法產生巨大的影響力,高校思政的弊端需要通過改革謀求思路,通過紅色文化的傳導與灌輸,深刻的對大學生進行引導,增強紅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讓紅色文化精神成為大學生在文化上的活動方式和行為規(guī)范,從而維系和推動思政教育質量的生存與發(fā)展。
井岡山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紅色革命斗爭的產物,直接服務于工農武裝割據,因而具備了很強的戰(zhàn)斗性。井岡山紅色文化的內涵深深植根于民族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紅色文化的先進性和影響力已經通過革命勝利的實踐得到了驗證,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和接受。通過現(xiàn)場接觸井岡山紅色文化旅游資源,沉浸式體驗中國共產黨員的光榮斗爭,新鮮的革命文物和舊址反映了革命祖先的崇高理想、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懷,有效地彌補了傳統(tǒng)的灌輸教育的缺陷。在立德樹人的使命下,高校依靠紅色資源井岡山將紅色文化帶入教材,進入課堂,進入大腦,讓紅色精神滲透到大學生中。通過組織大學生到三灣改編紀念館,古城會議舊址,大倉會見舊址,柏露會議舊址,北山革命烈士陵園等紅色現(xiàn)場教學和講解,引導大學生接受優(yōu)秀的革命傳統(tǒng)和革命精神;邀請紅軍后代、退伍軍人、老黨員做先進事跡報告,用真實人物,真實事件和真實歷史,增強大學生的黨性教育,使大學生能感受到心靈凈化、精神的洗禮,思想的震撼。
作為高校多年以來形成的具有獨特個性的文化體系,“特色化”是校園文化建構中遵循的一個原則。特色化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校園文化要彰顯其教化育人的獨特魅力。井岡山精神培育了校園文化不可動搖、堅持不懈、勇于犧牲的精神,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在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上,校園文化建設要與時俱進,結合時代發(fā)展脈絡,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校園文化,促進校園文化的軟實力,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應該隨著時代的文化整合,以及隨著時間而改變,賦予其更多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不斷夯實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促進其蓬勃發(fā)展。從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來看,井岡山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校園文化是統(tǒng)一不可分割的。
以毛澤東同志1927年10月到1929年1月在井岡山的革命斗爭史為主線,以“重走井岡山,重溫革命史”為主題,將當年毛委員在井岡山開展革命斗爭的路線,以軍事拓展、主題教育演講等形式,將地方紅色文化融入大學文化教育中,利用黨的國家領導人、革命先烈的榜樣作用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組織大學生參觀井岡山北山革命烈士陵園,在塑像前敬獻花圈,開展學生黨員宣誓等活動;開展井岡山革命斗爭史的主題教育活動,提升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認知高度,邀請紅軍后代開展主題講座和報告會,發(fā)揮紅色文化的導向作用,引導大學生自覺的向先進模范和榜樣看齊,對大學生的思想會起到激勵作用,激發(fā)大學生的情感認同和共鳴,不斷激勵和鞭策大學生思想的前進方向。
通過《一封紅色家書》打造紅色思政課堂,搭建“四位一體”的課程體系,包括紅色理論教育課程、情感渲染課程、實踐砥礪課程、自我總結與完善課程。(1)理論教育課程組織學員聆聽何繼民將軍的《三灣改編歷史》,介紹了毛澤東在三灣村改編的歷史由來,通過歷史回顧、專題講座等形式深刻了解革命先烈的理想和信念,對共產主義理想的追求和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堅定信念,不畏困難艱苦奮斗的優(yōu)秀品格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尚風骨。(2)情感渲染課程是陶冶大學生紅色情懷,通過一封封紅色家書的誦讀,對家人的牽掛、對愛人的眷戀、對晚輩們的成長和接棒社會主義建設的期望,深刻的反映了優(yōu)秀的愛國志士、偉大的共產主義革命家們對于祖國的熱誠,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和接受愛國主義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好教材。(3)實踐砥礪課程強調學員勇于擔當,組織學員參觀紅色教育基地、革命教育遺址、重溫井岡山、重溫革命史、進行入黨宣誓、軍事拓展,增強學員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激勵學員的愛國熱情。(4)自我總結與完善提升學員的認知水平,升華愛國情感。
1)校園文化活動平臺
加強紅色文化資源在校園文化中的融入,積極探索紅色文化活動載體創(chuàng)新,以文化育人的方式長期對學生群體進行文化熏陶,搭建紅色校園文化活動平臺,利用大學生參與校園活動的積極性,增加紅色文化活動的頻率和次數,強調實踐活動的融入性,形成一批創(chuàng)新性,可操作性、實效性強、具有號召力的紅色校園文化活動品牌。
2)紅色文化思政教育平臺
高校的思政教育要更偏重于體驗式的實踐教學,依托當地紅色教育資源,加強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建設,通過“互聯(lián)網+實踐教育基地+大思政”的工作思維,依托當地的紅色革命舊址、紀念館、博物館、國防教育基地等平臺,按照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進入實踐教育基地接受紅色教育;重點運用和推廣網絡技術的各類媒介開辟創(chuàng)新獨特的紅色教育專欄,以教學互動模式的VR、AR等形式發(fā)揮網絡思政教育的優(yōu)勢作用,改變思政教育的灌輸說教的教育方式,增強紅色文化的吸引力,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開拓新思路。
3)鄉(xiāng)村振興實踐教育平臺
紅色文化鄉(xiāng)村振興實踐教育平臺。利用文旅融合助力鄉(xiāng)村振興,利用黨性教育傳承紅色基因,利用脫貧攻堅、服務“三下鄉(xiāng)”等社會實踐活動,組織青年學生和教師奔赴井岡山紅色教育基地,結合專業(yè)優(yōu)勢和特色,圍繞紅色文化開展多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成長成才,進一步增強了青年學生的歷史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