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錦云
(江蘇省如皋師范附屬小學,江蘇如皋 226500)
在醫(yī)學關于晚期腫瘤治療中,有一種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叫作“靶向治療”?!鞍邢虔煼ā贬槍δ[瘤特殊的病灶點,設計相應治療藥物,讓藥物進入身體的特異地,選擇位點相結合,讓腫瘤細胞特異性死亡,而不波及其他正常組織細胞。醫(yī)學中的靶向治療,給小學數學教學以積極的啟發(fā)。在多年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筆者根據學生數學學習特質、狀態(tài)和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顯現出的問題,推行靶向教學,精準施教,讓教學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所謂“靶向分析”,既指對數學教學內容的分析,也指對學生數學學習的具體學情分析[1]。靶向分析是數學“靶向教學”的第一步。如果教師靶向分析模糊、發(fā)生偏差和錯誤,就會讓數學教學誤入歧途。比如,一位教師教學《圓的認知》時,由于忽視對學生數學學習的靶向分析,導致教學高耗低效,教師投入大量精力講解學生早就理解、掌握的知識,如畫圓,而學生沒有深入理解的地方(如“為什么同圓中所有半徑都相等”等問題),教師卻蜻蜓點水般一帶而過。事實上,教師通過學情調查,就能作出靶向分析,如“畫圓”技能,絕大部分學生已掌握,教師只需稍加點撥即可,而圓的半徑、直徑特征,則需要教師聚焦發(fā)力。
教師要在“靶向分析”基礎上進行“靶位定位”。所謂“靶向定位”,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對教學方向定位、對教學目標定位,對可能達成的教學效果定位。比如,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乘法口訣表》一課,針對不同學生不同知識基礎、不同認知能力,教師可以分層制定教學目標,以便讓教學契合不同層次學生的發(fā)展。如針對較好(A類)學生,要讓學生自主整理乘法口訣表,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訣的意義、結構,熟記乘法口訣;對于后進生(B 類),教師要運用適當方法引導他們理解、識記乘法口訣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領較好(A 類)學生發(fā)現、探究乘法口訣表規(guī)律。
教師要在靶向分析、靶向定位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靶向選擇。靶向選擇應重點觀察兩個方面內容:其一是學生需求;其二是教學需求。學生學習需求決定著靶向內容,教師教學需求決定著靶向方式。其中,學生需求決定教學需求,即“教什么”決定“怎樣教”。教學《三角形的面積》一課時,通過靶向分析、定位,筆者發(fā)現學生需要借助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活動經驗,探究三角形的面積。為此,教師不必引導學生學習,而應賦予學生探究、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發(fā)現。于是,筆者在教學中就采用邱學華老師的“嘗試教學法”。只有當學生在探究中遭遇困惑、障礙時,教師才適度介入,予以點撥、啟發(fā)、引領。
“靶向教學”不是抽象的教學原則,也不是籠統的教學方法論,而是針對教學中的具體問題(包括知識問題、學生問題等)采取的有效措施?!鞍邢蚪虒W”之所以受到師生的歡迎,就在于靶向教學的具體性、指向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對“靶向教學”來說,首先是明確具體靶點,其次是根據靶點進行精準打靶,最后是對靶向教學進行評估、評價,以便明晰靶向教學效用價值。
在靶向提問中,教師要深度思考:將學生的學習帶向哪里?教師要始終以發(fā)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為首要任務,完成對學生的病灶偵察。比如,蘇教版五年級下冊《圓的面積》一課,教材安排了圓的外切正方形知識,讓學生用數方格的方法直接估算圓的面積與正方形面積之間的關系。由于部分學生不能將正方形面積與圓的半徑平方相聯系,因此,教師需靶向提問:這里正方形的邊長和圓的半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靶向提問的直接目的是讓學生把握圓的面積與半徑的平方之間的關系。通過靶向問題引導,學生能主動調整思維方向,進行深度數學探究。在教學中,教師要主動跟進學生數學探究,隨機發(fā)問,瞄準靶向教學中具體靶點,讓學生展開深度思考、探究,推進教學層層遞進。
根據教學預案,實施數學教學,解決相關的問題,最為關鍵的就是讓“藥物”能夠直達“病灶”,因此,教師要引領學生進行靶向探究,瞄準具體的“靶位”。只有瞄準具體的“靶位”,才能讓具體的“打靶”做到有的放矢。比如,教學《認識比》(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一課時,教材通過“同類量的比”和“不同類量的比”,揭示“比的意義”。在“同類量的比”中,教師要“瞄準”同類量的比的意義,引導學生探究,讓學生自主地將牛奶杯數、果汁杯數的關系表述成“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在“不同類量的比”中,教師要“瞄準”不同類量的比的意義,引導學生探究,讓學生自主探究“路程和時間的比的關系”,即“速度”,從而明確“不同類量的比就會產生第三個量”。靶向探究,瞄準的是數學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只有突破重難點,靶向教學才能達成應有的成效。靶向探究,不同于一般的學生探究,而是選擇重點目標、內容重點進行突破,彰顯靶向探究的效用。在靶向探究中,能充分彰顯學生數學學習的主體性作用,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產生成就感、歸屬感。運用靶向探究,營造了學生愿學、教師愿教的良好局面。
在“靶向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靶向探究”進行評價、反饋,這就是“靶評”。借助“靶評”,學生能夠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可見,“靶評”是靶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找出教學問題的關鍵一環(huán)。教學中,許多教師由于忽視“靶評”,導致學生數學學習中的“微小病灶”不能及時消除,從而發(fā)生“惡變”“擴散”。學生學習中的錯誤經過日積月累,導致學生數學學習積重難返,這就是數學教學效能低下的深層原因。因此,教師要重視靶向反饋,將學生的“微小病灶”消滅于萌芽狀態(tài)。教學《分數和小數的互化》一課時,當學生探究出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的分母中只有質因數2、5 后,筆者出示了3/15、7/14 等分數,讓學生判定。由于學生只關注分母里的質因數,因而判斷紛紛出錯。顯然,學生對“能化成分數的有限小數”的最簡分數前提沒有自覺意識。通過“靶評”,學生的最簡分數意識增強了,學習判斷多了一分嚴謹。
實踐證明,實施靶向教學,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教學的“隔靴搔癢”狀況,數學課程變成了學生主動探索數學世界的窗口,變成了聯系學生經驗與數學的紐帶。數學教學不再是盲人摸象,不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借助靶向教學設計與靶向教學的實施,讓學生數學學習取得了顯著效果,為學生后續(xù)學習奠定了堅實基礎。